查看原文
其他

人文初心 | 肖马丹:学我所爱,传递“中国声音”

“爱你所爱,无问西东。”有梦容易,逐梦却难。追梦人常常被现实的鹅卵石绊倒,又受困于世俗诱惑的束缚中。高中的梦想被肖马丹默默铭记,只待破晓天晴。


樱花初绽,中国人民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的拟录取通知随春风而至,肖马丹圆梦三月。



心怀执念,“汉教梦”生根发芽


高考选择志愿时,肖马丹便倾心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此之前,她也参加了我校的“三位一体”招生,并成功被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斟酌再三,肖马丹决定暂时搁置梦想,转向汉语言文学的学习。


“搁置”并不代表“放弃”,汉语国际教育的种子早已播种在肖马丹的心田。在大一上期,一场甘霖让这颗种子冒了嫩芽。国际学院的“汉语加油站”志愿服务项目,为同学们提供教授外国朋友汉语的平台。“既然不能把梦想当做专业,那让自己过过瘾总行吧!”肖马丹立刻将心动化为行动,在志愿活动期间对三名阿拉伯学生展开了汉语教学。


大三下期,肖马丹决定要考研时,面对纷繁复杂的方向选择,她又回想起三年前种在心中的梦想。“中国在国际友人的心中其实仍存在一些误解,必须有人勇敢地站出来,打破误解的坚冰,为世界展现良好的中国面貌。”肖马丹笑言,她正是怀着这样的志向,踏上漫漫“研”途。


锁定院校,灵活应对跨考


肖马丹选择中国人民大学,也源于一场机缘。在大二下期,她参加了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访学活动。访学同行的一名伙伴向肖马丹推荐了国际学院的一位老师,通过微信联系,肖马丹对于院校选择有了一定的了解。“起初,我的理想学校是苏州大学,但老师向我解释,中国人民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也设置在苏州校区,并且难度适中。”肖马丹眼前一亮,决心报考之际,却仍有竞争过于激烈的隐忧。老师的多次鼓励,助长了她的信心。


当被问及“如何评价院校难度”时,肖马丹坦言,人大的考察方式十分灵活,死记硬背的传统方式,并不足以应付学校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往年真题需要认真翻看并记忆。”肖马丹分享到,人大常考的知识点通常会反复出现。《世界汉语教学》等刊物、人大相关教授的论文被肖马丹挑选并整理出来,择优细读。


部分参考资料


“复试时,尽量表现出真实的自己。”肖马丹以“放飞自我”的亲身体验举例,谈及她在复试现场发挥幽默特长,以适宜的方式展示人格魅力,频频将老师逗乐,得到了老师的认可。


放平心态,笑解考研高压


在专业课的复习上,肖马丹重视效率。厚重积累的时间里,不一定每分每秒都在做有用功,惟有抓住最适宜学习的时间段,劳逸结合,才能有效复习。相比于起早贪黑的“死磕式”学习,肖马丹更倾向健康、高效的复习模式,“少看手机,一天花九个半小时复习也足够。”


她笑称自己为“内功派”,当多数人都报班学习时,自己更愿意心无旁骛地钻研书本与历年真题。室友或去实习,或前往图文复习,空荡荡的寝室便是她安静的“复习基地”。肖马丹遇到现代汉语或语言学概论的问题时,班主任王倩老师也会做出耐心解答。


肖马丹手写的笔记


对于有报考汉语国际教育意愿的同学,肖马丹建议,可以在大二前积极参与“汉语加油站”的志愿活动,积累自己的跨文化交际经验。此外,她提倡放平心态,珍惜健康,在合理时间内将复习效率最高化。“有关中华文化的才艺也是加分项。”肖马丹分享到,古琴、越剧等才艺的展示,让她在复试时更加游刃有余。



肖马丹坦言,自己是“跨考”学生,在专业基础方面与科班出身的同学尚有差距,在研一时需要应尽快赶上进度,打好基础。研二时期,人大将组织孔子学院志愿者的选拔,她也跃跃欲试。


“我希望通过努力,亲身实践汉语教师的生活!”爽朗的笑声中,肖马丹充满了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期待。



-融媒体中心 出品-

-用心刻录声音  讲好人文故事-


往期热文↘



文字 | 王洁图片 | 由本人提供编辑 | 周语彤责任编辑 | 王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