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文初心 | 王秋匀:“成长系”少女做好“大学加减法”

没有夏令营经历,没有重大学科竞赛奖项,这个腼腆少女顶住“研”途压力,承三年“台下功”,成功叩开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的大门。

合理取舍、张弛有道,她将“加减法”刻进三年大学时光。

20天奋斗,5场面试,5份offer,王秋匀的推免征程紧锣密鼓。



加法加成,扩展多元人生


“我是个内向的人。”回忆起初入学时的腼腆,王秋匀自侃道。“但保持内向对师范生而言,不一定是件好事。”大学生活步入正轨,多元机会接踵而至,师范技能培训环环相扣,对师范生职业技能的要求节节攀升,王秋匀意识到自己不能固步自封。

主动“做加法”,是她打破内向的钥匙。从参加辩论赛,到主动要求做展示汇报人,王秋匀把握每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虽然不免要经历一场激烈的心理斗争。”10天辩论赛报名有效期,她不断与自我博弈,辗转反侧,在反复挣扎中克服畏难情绪:“遇到问题不能回避。”秉“反者道之动”的心态,她坚定地踏出了突破自我的第一步。


参加辩论赛


“在专业课程之外,我希望我是‘多面的’。”这是王秋匀对自己的期待。她不断设置突破目标,又不断跳出被定义的舒适圈,扩展多元人生。

把实践与理论相连,王秋匀开拓教室外的学习课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课题研究。实地调查、访谈、设计问卷、分析调查结果、撰写项目报告……在《小学阶段家长学校的问题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以杭州市为例》的课题下,王秋匀转换思路,以研究者的身份深入社会,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实践的“第二课堂”扩宽了王秋匀的阅历。

以兴趣爱好为引,王秋匀将自己的大学生活经营得有声有色。为磨炼文笔,她加入“初阳打造”工作室,参与采访工作,从制作微信推文到撰写人物稿,她积极挑战不同发展的可能,反复锤炼语言。课余,她还尝试写作,构建小说世界,在文学的海洋里徜徉。


参加十佳歌手比赛


“我相信未来有无限种可能。”在“大学加法”下,王秋匀开辟了多选的天地。从校园十佳歌手、摄影绘画能手、女排队员到辩论赛种子选手、新闻稿优秀写手,这个内向女孩承载着无数光环。她说:“为找到梦想‘最优解’,我们需不断尝试,积累和发现。”


减法减负,专注既定目标


汉语写作课上,首作帝老师用博尔赫斯的《决斗》打开王秋匀的文学视野。晦涩的文本使王秋匀感受到自身阅读量和理解能力的不足,替她种下读研深造的“野心”。

“我想专注地向前走,踏踏实实、一步一脚印。”王秋匀称自己是平凡的,“面面俱到式”的发展并不适合她。深知考研不易,王秋匀调整前进的步伐,将人生算法由全面开花的“加法”调至术业专攻的“减法”

回归专业,王秋匀将专注学习置顶,摸索“最适配”的学习策略。从上课认真听讲,整理宏观知识框架,到课后查漏补缺,建立更全面的认知,她在朴素的学习方法中找寻自己的节奏。“排版精美的笔记非常吸引人,但并不适合我。”她摒弃精致的日程安排计划表,将任务切块,按照时间的先后分区间完成。


“家庭教师”王秋匀


综绩4.09,初阳班专业第一,五次获得省、校奖学金,王秋匀耐住躬耕的寂寞,她说:“最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行百里者半九十,王秋匀的求知路并非一帆风顺,艰涩难懂的学术知识曾令她一筹莫展。为扎实外国文学史专业学习,她立足专业书,广泛阅读相关文献,拓展学科视野,涉足陌生名词,串联知识点。“打通知识脉络的过程是痛苦的。”王秋匀说。

一本书、几支彩笔、一台电脑,王秋匀一坐就是6小时,将冗繁的内容捋顺,以时间为单位,提炼要点,整合思路,专注到忘我。


初阳暑期实践队合照(二排右四)


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王秋匀找到前进的方向,对未来的规划也日渐明晰。“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会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作为2019年初阳学院暑期实践队的一员,在生存挑战阶段,她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家庭教师

7天家教经历、35份作文讲解、18篇文段阅读,家长的好评鼓舞着王秋匀的斗志和信心,良好的课后反馈浇筑着她成为优秀教师的信心。十分钟的课堂汇报展示,王秋匀在课后磨了二十多遍,反复修改斟酌,推敲试讲过程。为上好微格课,她在寝室楼下车库中对着树木模拟授课,力求展现最佳教学。


上微格课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14cm厚的手写资料、20个复习框架、注满笔记的书页、扎实的专业素养,捷报藏在三年如一日的坚持下。

奋斗在考研路上的王秋匀为保研打下坚实的基础,踮起脚尖,摘到了最接近梦想的香甜苹果。她笑道:“但问耕耘,相信时间会给出最好的答复。”


复习框架


从“一”开始,整行囊,再出发


凭借对语文教师事业的热爱和自己扎实的学习功底,王秋匀顺利走过推免路。保研北师大已尘埃落定,但王秋匀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她将面试时的压力转化为动力,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体系。

“保研其实是一个不断自我审视的过程。”在南师大的面试中,王秋匀抽到一本没有读过的书,这让她意识到自己以往构建的知识体系亟待完善。

翻看童莹学姐经验帖二十余遍,王秋匀常用学姐的“三省”自我叩问:我的阅读积累与体验够不够?我的学术感觉够不够?我的文字表达能力够不够?锚定专业目标,王秋匀将“全面发展”纳入当下计划,走向专业技能的“加法”。



为了实现与研究生生涯的圆润接轨,她回顾曾经的教材和课外书目,把读薄的书再次读厚,扎实细节知识,夯实文学史基础,并提前研究前辈的课表,了解新课堂,精读新书目。

王秋匀也为即将到来的实习忙碌准备着。为了让自己站稳讲台,她从理论和实践两处着手,积极探索未来教学路线,关注中小学教材改革,熟悉新教材,不断锤炼师范技能。

“我希望用自身所学,去带动和影响学生,带领他们感受语文的魅力。”谈起未来,她的眼睛很亮,她期待自己成为一名亲近学生又不失威严的老师。“这或许有些理想化。”她直言自身不足,“但我希望通过不断地实践,弥补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裂隙。”



“才能是可以开花结果的,球感是可以不断磨砺成就的。”《排球少年》中及川彻的这句话,支撑着王秋匀走过三年学习征途。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面对“人生算术题”,王秋匀步履不辍,加法加成、减法减负。她将热爱怀揣于心,奔赴下一场山海。



- -

-  -


往期热文↘


文字 | 林盈盈 薛雨 丁铅铅 王洁 
图片 由本人提供
编辑 | 丁铅铅 
责任编辑 | 梁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