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丨以文抒意 以字载情 在杜甫故里与诗圣“超时空对话”

大河网 2023-03-0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月22日上午,“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了位于郑州市巩义市的杜甫故里。在这里,只见游客们频频驻足,认真阅读着诗歌展区每一条条幅上展示的诗句,你道一句“好雨知时节”,我答一句“当春乃发生”,现场热闹非凡且饱含诗意的氛围让杜甫书写在古诗里的汉字“活”了起来。
蹒跚学步的孩子读着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耄耋之年的老苍悟着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他忧国忧民、挥毫赋诗,留下了140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我国诗坛承前继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他的诗被后世称为“诗史”,他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之于每一位中华儿女来说从不陌生,他的诗句印刻在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中。
那么,在探寻汉字起源的路途上,我们能在杜甫故里寻找到什么呢?
“汉字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对于增强民族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千个人,便有一千首他心中的杜甫的诗,忧国之切、仕途之志、归乡之喜、爱子之心,你都可以在他的诗句中找到共鸣。”杜甫故里讲解员孙言言说道,曾有一位前来游玩的老太太听她讲解“三吏”“三别”,情到深处、潸然泪下,经询问才得知,这位老太太早先离别家乡多年,暮年时再踏家乡故土,对杜甫诗中的思乡心切深有体会。
从杜公祠开始,途经瞻雪阁—诞生窑—上院—壮游园—三友堂—怀乡苑—万汇园,路途中,记者留意到一处处得以“跨越时空”的角落,同样谈及了汉字承载的民族情感能够相通。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记者见到“杜甫”正乘舟而来,悲喜交集的他已是“涕泪满衣裳”。一路而行,“杜甫”痛快淋漓地大声抒发着无限的喜悦之情。蓟北已收,颠沛流离的苦日子终于拨云见日,这一次,“杜甫”如愿以偿地踏上了家乡巩义的土地,回到了他出生和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岸边游人一齐说着“杜公,月是故乡明,欢迎回家”。
据介绍,实景剧《杜甫归来》通过融合灯光舞美设计、视觉听觉艺术,打造场景式、沉浸式主题演出,让游客们“零距离”与诗圣杜甫面对面,实现一场跨越一千多年的“超时空对话”。“杜甫”的扮演者岳泳锟告诉记者,“在反复琢磨立意、推敲剧情、斟酌台词的过程中,我对杜甫逐渐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他不再只是书中需要背诵的一篇课文的作者,而是真切地感受到了他的深沉苍凉、他诗词韵律里的屈折有力。”作为巩义人,岳泳锟非常自豪可以通过穿越的方式为杜甫圆上归乡梦,他希望能将杜甫的家国情怀和中国传统诗词文化渗透给每一个游客。
诗词蕴含着中国的汉字之韵,在杜甫故里可以看到汉字承载的民族情感是相通的。而在探寻汉字起源的过程中,汉字以其独特的结构形式、书写方式,影响、造就了中华民族根本的世界观、价值观,是民族精神的符号,是民族情感的载体,是中华文明赖以存在的根本。

来源:大河网  董蕾


责编:杜若森 审核:张磊


推荐阅读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