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艺术书写大地!世界聚焦最初的湾区→

南海西樵 2023-02-24

聚焦西樵,大地艺术节正式开幕


今天(11月18日),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作为世界旅游可持续发展典范的大地艺术节在广东南海正式开幕。



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134位/组艺术团队,首选南海区西樵镇全域176平方公里,以西樵山、听音湖、平沙岛、太平墟、儒溪村、松塘村、凰岗村、渔耕粤韵共八大艺术区域作为“舞台”,创作73个艺术项目,以“最初的湾区”为主题,将艺术嵌入大地,这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国际户外艺术节,首次在中国大规模、全域性、全景式地举办。



挖掘乡土文化,让艺术生根发芽


一个艺术节可以怎样“大地”,我们来看看这三组作品,直观感受一下👇


01凰岗村
在凰岗村,几乎被绿色植物覆盖的老屋中出现了几只豹猫,看到的时候,你会不会也在思考人类与世界改造之间的微妙关系?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展品《豹猫和他的朋友们》,作者邬建安。(李均良 摄)

02听音湖畔
在听音湖畔,艺术家收集各地残旧古家具和木制建筑残件,重新整合出一只船体。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展品《海洋漫步》,作者向阳。(李均良 摄)

03西樵山下
西樵山和桑基鱼塘之间,艺术家将停车楼外立面转化为一个极具广府味的大戏台,在更大、更广的意义上向生活这座大戏台致敬。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展品《大戏台》,作者绘造社。(李均良 摄)


大地艺术节,就是以一个城市的文化为大背景,对南海的山湖、江水、乡村、人文等大量的乡土资源进行在地化挖掘和开发,让一座座没有屋顶的美术馆、融入天地的博物馆走进大众生活,引领大众审美,推动人们重新审视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促进本地乡村文化艺术和全域旅游事业的发展,这何尝不是一种乡村振兴另辟蹊径的探索。



南海是一片水生土长的神奇土地。6000多年前,这里诞生了以“双肩石器”为代表的“西樵山文化”,成为点亮珠江文明的灯塔。2200多年前,秦始皇设南海郡,南海之名由此而来。纵览之下,在历史的各个时期,南海一直处于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


今年,西樵依托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桑园围,重磅打造的桑园围水脉规划以建设世界级生态水脉、国家级文化公园为愿景,向世界呈现未来想象力。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桑园围。(李均良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南海以大地艺术节为契机,有信心打造成以当代艺术为牵引的大湾区文化新高地,世界文化艺术旅游目的地。


我们热切期望南海与大地艺术节碰撞出更贴身的方案,用世界的大地,推广世界的南海。让古城有西安,园庭有苏杭,大地艺术有南海成为世界认可的文化符合。


艺术家从承载着历史与记忆的太平墟建筑现状出发,结合剪纸创作手段,进行镂空与勾勒的艺术展现。(廖明璨 摄)


再和大家分享一副对联:华山乔木千章秀,春水支流万派同。这副对联就挂在有着学霸村美誉的西樵松塘村区氏宗祠的门前。


一条村的对联,反映出南海海纳百川、怀抱世界的底气:万派同,各个文化派别百家争鸣,都可以在南海激荡。这就是南海的抱负,和勇立潮头的时代信心。



今天,拥有庞大且生机勃勃的文化发展脉络的南海西樵,当仁不让要做广府岭南文化传播的“世界使者”,向全球游客发出邀约,欢迎大家沿着桑园围中的水脉,仰望珠江文明的灯塔,在地体验百万个精神创造出的百万种幸福,百万种美。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

更多活动资讯、吃住娱购攻略

敬请关注“南海西樵”微信公众号


关注南海西樵视频号,了解更多本地资讯↓

来源 | 佛山新闻网监制 | 严剑锋策划 | 何锦婷、吕燕珊、麦盛波出镜 | 麦盛波摄制 | 潘伟欣、潘孝发编辑 | 吕燕珊 王明晖审校 | 何锦婷  杨荣燕声明:1、如需转载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原创图文,请在后台联系小编处理。2、除标注原创的图文外,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图文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因来源不详,而无法标记来源和署名的,版权仍归原作者。3、凡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图文侵害到相关著作权所有人,或原作者不希望转载,请在后台联系小编,我们将予以删除。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