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入藏宫廷的西藏艺术品,经过了乾隆皇帝怎样的“二次加工”?
“祥开万象——故宫西藏文物联展”正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举办。行走于展厅内,我们可以欣赏到各类材质的西藏艺术风格展品。
在这之中,有一些宫廷收藏,是经过乾隆皇帝的旨令授意,在原来基础上又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加工、改造、重饰、仿制……
宫廷技艺与西藏传统工艺相结合,使得这些器物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审美气象。
这次展览中,能看到哪些融合汉藏艺术与宫廷风格的文物珍品?它们背后有什么故事?
法
螺
从乐器到供器
清乾隆 金錾花嵌宝石银里右旋白螺
进献者
七世班禅额尔德尼·丹贝尼玛
特征
嵌银鎏金錾花嘴,
包錾龙纹银鎏金翅;
盖内白绫签书有
汉、满、蒙、藏四体文题记。
据白螺内签记载,“乾隆五十年三月初一日,班禅额尔德呢呼弼尔汉恭递丹书克时敬进右旋白螺”。
“丹书克”又称“丹书”,本是西藏的一种文体或文书。在清代,每逢朝廷重大节庆,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需上书称贺,并派专门使者进京呈献此类文书及礼物。
饰鎏金嵌银、题四体文书,这件本该是藏传佛教常用法器的法螺也就成了带有特殊意义的佛前供器。
清乾隆 银胎绿珐琅嵌宝石海螺
展厅中,还有另外一件银胎绿珐琅嵌宝石海螺,为六世班禅额尔德尼·班丹益西进献。这件采用蝾螺的螺壳制成的法器,原为莫卧儿帝国珍宝,珐琅工艺为痕都斯坦风格。原先可能是作为火药筒,与火枪搭配使用,但在进入清宫后,也被改为宗教用途的供器。
佛
窝
从随身携带到桌前供奉
佛窝,亦称噶乌,即随身携带的小型佛龛。藏传佛教中常用的随身携带的佛窝,在进入宫廷后便成为正式的桌前供奉。
清 金嵌松石佛窝
进献者
六世班禅额尔德尼·班丹益西
特征
满嵌梯形同心圆状绿松石片,
盖侧三条松石装饰带及莲花纹;
盒内供奉银质游戏坐姿绿度母。
这件盒盖两边有可拆卸双耳,可穿绳佩戴颈上。
清 银六世班禅像
另一件佛窝,供奉着六世班禅额尔德尼9岁时的造像。佛窝内的班禅头戴黑帽,右手施触地印,左手施禅定印,结跏趺(jiā fū)坐。
这件佛窝被供于养心殿西暖阁仙楼佛堂。乾隆十二年,皇七子永琮夭折;乾隆十三年,富察氏皇后去世。乾隆帝曾多次手捧此像,哀悼母子。
木
碗
诗句中的祖孙情
藏式木碗是藏族的传统日用生活品之一,具有携带方便、经久耐用、厚薄均匀、隔热保温等特点。藏族人喜欢把木碗比作自己的情人,形影不离。
民歌《情人般的木碗》:“领着情人吧害臊,丢下情人吧心焦。情人若是个木碗,揣在怀中有多好。”
清乾隆 扎卜扎雅木刻御题碗
这件由西藏地方政府进献的木碗进入宫廷后,成为饮奶茶的器具。康熙皇帝将其赐给弘历,弘历即位后,于碗足内刻《题木碗》诗以纪念祖孙情深。
木碗神尧赐,匣藏岁月深。见羮犹似昔,饮泽到于今。
朅想含饴日,敢忘守器心。和阗虽致贡,兹乃实球琳。
乾隆皇帝将和田进贡的名贵玉碗视为寻常,却将这件木碗珍如拱璧。或许是因为在这件久历岁月的木碗之中,才能更加靠近含饴弄孙的祖父康熙,追忆祖孙二人尽享天伦的惬意时光。
仿制与再造
乾隆皇帝不仅对来自西藏的文物进行加工改制,还下令清宫造办处等机构,用其他材质对这些西藏风格的艺术品进行仿制与再造。
仿“扎卜扎雅”和“拉古里”
展厅中展示的仿扎卜扎雅木纹釉金里奶茶瓷碗、仿拉古里木纹釉瓷多穆壶,就是乾隆皇帝命景德镇御窑厂依照藏式木碗风格而制作的瓷质御窑产品。
清 仿扎卜扎雅木纹釉金里奶茶碗
清 仿拉古里木纹釉多穆壶
“扎卜扎雅”为“根瘤”之意,而“拉古里”即“沉香”,它们皆是西藏制作进献的木碗中最贵重者。以此两种木色、木纹为参照仿制的瓷碗、瓷壶,既保留了木碗的质朴美感,又符合宫廷使用的要求。
仿 “痕都斯坦”(克什米尔)风格靶碗
清乾隆 银胎绿珐琅嵌宝石玻璃靶碗
进献者
六世班禅额尔德尼·班丹益西
特征
表面施翠绿色珐琅,钻石薄如纸片。
碗身采用的珐琅工艺源自印度拉贾斯坦邦,所嵌钻石打磨工艺来自印度莫卧儿帝国;进献入宫后,乾隆帝又令造办处为其配制金胎碗盖,令其融合多元审美于一身。
这些文物多元一体的艺术风格,是各族人民血脉相连、各国文化交流互鉴的美好见证。欢迎走进午门展厅,感受民族文化和谐交融的魅力!
无法亲临展厅现场?
展览全景现已上线,
点击海报一键直达“云展厅”!
👇👇👇
祥开万象
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
展览时间
2023年4月29日-7月30日
展览地点
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
感谢旭日慈善基金特别支持
*本文作者:“祥开万象——故宫西藏文物联展”筹展组成员、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林欢。
摄影/孙文静
制图排版/鲁婉卓 韩雪辉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