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快乐教育”下的孩子如何适应小学?我的一点经验教训

2016-09-26 Alice 小花生网

小花生网友@Alice 是一位“快乐教育”的拥护者。在她看来,“快乐教育”既不是完成任务的填鸭式教育,也不是放任自流的放养式教育。这篇文章中,她通过儿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五年级这些年以来的实践经验,来说说他们家的“快乐教育”是怎样进行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小孩又是怎样适应学校生活的…



本文由小花生网友@Alice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


家有五年级的小男生一枚,看到入学季低年级家长各种纠结,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作为毕业班家长,也来谈谈孩子入学的一点经验教训。


我所理解的快乐教育


受各种先进教育理念和自身成长经历影响,我也是快乐教育的拥护者。选择快乐教育最重要的原因,是我相信童年的快乐是一生幸福的源泉。


我理解的快乐教育,既不是完成任务的填鸭式教育,也不是放任自流的放养式教育,说白了,就是想法设法迎合孩子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孩子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培养一些基本的学习素质


这里说的学习素质主要包括兴趣和能力两方面,兴趣方面孩子应该有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未知的事物有探知的热情;能力方面主要表现在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能听讲,能表达,爱思考,爱阅读。


家长要清楚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在哪里,嘴上说快乐就好,心里却期盼孩子上常青藤大学,往往入学后会遭遇困惑。


我希望孩子成绩在中上,将来能上大学,至于什么样的大学取决于他自己的能力和选择,我并没有太多的设想。


同时十几年的读书生涯不能是压抑的,痛苦的。如果读书完全是为了完成别人的期望,而不是自己的选择,往往是痛苦的;如果读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为了实现自己的成就感,那再“苦”也是“甜”的。所以我只能在这个目标下尽可能让孩子接受“快乐教育”。


快乐教育下的择校观


在选择幼儿园和小学的时候,家长就要清楚,希望孩子轻松愉快地,就不要选择以压力大、抓得紧著称的民办学校,那是为难自己。如果次次考试有排名,老师天天盯名次,恐怕家长也顶不住吧。


我的选择都是公立,事实证明,普通公立学校确实压力小许多,至少不去刻意打听,我就不知道儿子到底是第几名,尽可能地减少外在因素对我们的影响。尽管是公立学校,如果你希望孩子比较好地适应小学,入学准备还是需要的。


入学前的一些准备


我们入学前没有参加各种学科辅导班,大班时候幼儿园教了一点拼音和算术,但家里没有任何加码,学到什么程度也顺其自然,多少知道一点。入学前,孩子可以自主阅读儿童小说,但只会写名字;会非常简单的算术,但别求速度;英语能看简单的英语动画片,会两句最基本的问答,但基本不认识单词,还有比较好的阅读习惯和求知欲,这些基本也就够用了。


我们试水考了几所小学,有很快录取的也有没考上的,以我不太高的要求来说,孩子的准备工作过得去。而这些准备没有给孩子留下“刻苦学习”的印象。


1、阅读


和很多家长一样,我重视阅读。亲子阅读也好讲故事也好,反正小时候每天读书给他听,就是靠着阅读,孩子没有用任何认字教材认字软件,直接过渡到章节书的阅读。我少说读了几百本书(包括章节书、百科全书各种),但儿子跳过了苦逼的“认字”阶段。


2、数学


数学方面就是平时生活、游戏里涉及一点非常基础的东西,没有苦逼的“口算”练习。学龄前,我们会和儿子一起玩一些和数字有关的小游戏。


电视里有个购物街栏目,猜物品价钱的,我们把它改成猜数字,从0-1000随便写个数字,让对方猜,告诉他多了还是少了,直到猜出正确数字。孩子一度玩得很高兴。


这个玩腻了,还有升级版的猜数字。先写一个数字,然后给定条件再猜。比如“最大的两位数减1”、“爸爸年龄加上儿子年龄”、“5的3倍”等等,根据孩子年龄和能力,难度可以逐渐提升,像“两两分三三分都多1的一位数”也可以有。


在游戏中,切忌急于告诉孩子正确答案。如果孩子要出题,一定多多鼓励,虽然题可能出得不严谨,但孩子在思考。通过游戏,不知不觉中对数字的感觉就培养出来了。


3、英语


英语方面,我们主要是在家里看动画片,听音频,也会一起读原版绘本,没有枯燥的“背单词和句型”。


我们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一些原版动画片,儿子每天看一集,再把看过的一集听几遍,逐步建立画面和声音的对应。很快就能发现,孩子听到熟悉的内容会有反应,并不完全是“听天书”。家长一定要耐心,从孩子容易理解的片子开始,我们家最早看的是《爱冒险的朵拉》,浅显易懂。积累的过程虽然慢,但坚持就会看到进步。


这些其实都是“玩”的一部分,也可以当做“学习”,反正孩子不烦,甚至还很喜欢。这些东西慢慢坚持,不要急于设定目标,走到哪儿是哪儿,基本的学习素质也就有了。


入学后保持平常心,成绩中等就好


入学以后,我觉得对家长最大的挑战就是“竞争白热化”,同一个班级,同一个年级的孩子,高下立现,想回避也很难。如果家长不能保持平常心,那“快乐教育”就是扯淡。


我给刚入学的孩子的目标是:不要低于班级平均分。这只是自欺欺人的中上,因为班里总有一两个特别拖后腿的学生,所以不低于平均分名次上往往还在后一半。儿子也很好地贯彻了我对他的要求,基本每次都在平均分多一点。


虽然没有傲人的成绩(这也是可以想见的),但轻松愉快还是做到了。没有补课、没有课外辅导书,就连课内作业也是能省则省,所以孩子还是有大把时间干自己想干的事,该干的事。


对孩子读书,我有一个特别的评价标准。如果以成绩(名次)为产出,以投入时间为成本,一般家长总是产出越高越好,甚至不计成本,而我希望投入产出比最高。


孩子读书不好不坏,省去老师不少关注,在公立学校也许是最轻松的一类学生了。孩子一直以这样的姿态读书,到了中高年级,排名反而有上升,我觉得那是因为“鸡血型”孩子顶不住了。


我们家坚持“快乐教育”,得益于我们夫妻两人的教育理念相近,不希望孩子为了追求高分和名校,失去对知识的渴求和兴趣。孩子虽然不是班里数一数二的“尖子生”,但学习过程比较轻松,他对自己一直很有自信,对未来的学业也充满好奇。


遇到困难,我们也尝试解决和改变


入学后,孩子也遭遇到一些困难,最主要的是“纪律”方面。我们家育儿宽松,我给孩子读书时鼓励孩子提问,随时和他讨论,所以他首先遇到的是“插嘴”问题。


为了解决问题,一方面我们告诉孩子,遵守课堂纪律的必要性,发言前先举手,同时为他准备了一本“随手记”的本子,把不能“插”的话写下来;另一方面我们也和老师沟通,让老师理解孩子插嘴的原因,慢慢纠正他的行为。碰到老师“投诉”,家长不要急于批评孩子,听听孩子的解释,寻找问题的症结,给孩子时间适应。这个过程我们磨合了两年。


到了高年级,我们也开始有“补课”,就是奥数,到底经不住身边各种劝。本来我是很反感这个东西,(很奇怪我以前不知道是什么,就反感了)后来也没太多好感,就是想看看孩子的承受能力。毕竟马上要上中学,已经不是我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了。既然在体制内,就不能完全由着性子来,喜欢不喜欢都要上。


话说我在某机构看到不少中大班的孩子,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出来也欢蹦乱跳的,没有我想象的“苦大仇深”。也许把握好孩子的“度”是关键,不要逼孩子做做不到的事,取得达不到的成绩,就以学点东西的心态大家都会轻松。


我觉得心态比较正常的孩子,是对未知的事物存有一定的好奇心的。所以我改变了我的看法,有的孩子上补习班真是乐在其中,不能一概而论。而我家的孩子属于上课还可以,作业最好不要有的类型。


一路走来的反思


一路走来,我的想法也慢慢在变,最大的一点是不能光从我的角度出发,来判断孩子是否能接受,是否"快乐",更不能把同样的标准加在不同的孩子身上。


身边汹涌的"培优教育"也会给我带来压力,"没有最牛只有更牛"的心态是可怕的。即使参加"培优",重要的是孩子自己是否有提升,是否乐在其中,不是与别人家的较劲。


反思这些年的"快乐教育",我觉得理念没有错,会一直坚持。最大的收获是把学习和快乐联系在一起,而不是一谈到上学就是"苦海无涯",这是我们家教育的基调。


因为有辅垫,孩子有信心有勇气去面对未来的学习,投入产出也不错。当然也有"误区"。


之前太看重"快乐"而忽视"努力",孩子会觉得"小聪明"就够了。其实这两者并不是对立的,孩子天生会"努力",他们会为了手上感兴趣的东西,明明饿了也不肯吃,困得不行还不肯睡,我们只需要顺势引导。


我对孩子说:快乐是分层次的,小时候快乐很简单,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必须要更高层次的快乐,比如成就感,比如付出后的收获。有时候竭尽全力也是种快乐。但是“为了什么努力、怎么努力”要基于孩子自己的选择


总之,基础教育我看重的是孩子能学到什么,以及还有没有学习的愿望,不会仅仅为了提升分数陷入补习班和题海。我不希望孩子拼了命去挤名校,在适合他的学校游刃有余就好。我相信一个爱学习的孩子,将来总会有机会

 

相关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和作者直接交流 ... 


欢迎在小花生网(www.xiaohuasheng.cn)分享成长故事和生活感悟;也欢迎加花生编辑微信号 linzi1939,沟通、投稿。

感谢订阅 “小花生网”

把世界上先进的教育带到我们身边

周一:原版新书开团

周二:实用的学习和教育方法

周三:英文趣味学习资源

周四:老师或家长的思考和实践

周五:儿童电影/动画片/纪录片

周六:有趣的观点和画报

周日:带来思考的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