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陪儿子练了6年网球后我想说:坚持一项运动,每周8小时是必须的 ...

2017-06-02 桃金娘 小花生网

前不久,我们分享了花友带孩子每周花八小时坚持运动的经历,这位妈妈发现,长期坚持一项运动,给孩子带来的无形、有形的好处是非常之多 ...花友@桃金娘对此也深表认同,她家12岁的男孩从小打网球,每周训练8个小时,这样已经坚持六年了。在她看来,每周8小时的训练,是坚持一项运动的基本要求,这需要孩子的努力,更需要爸爸妈妈的全心陪伴与投入…


本文由小花生网友@桃金娘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


前几天,读了花友的一篇文章《我为什么让孩子坚持每周练习8个小时的网球》,低头一算,自己儿子从一年级开始网球训练,到如今已经是第六个年头。


我们每周训练时间差不多也是8-9个小时。他低年级时跟着校队,周一至周五每天1.5小时,周末每天1-2小时。五年级水平领先而脱离校队,跟着专业教练或爸爸坚持训练至今,每周也保持8-10个小时。除非场地受限、天气恶劣或家庭出游(有时度假也带着球拍),这六年来坚持网球训练,早已习惯成为自然。


必须承认,我家这样的安排似乎有一些的特殊性:比如孩子确实喜欢网球运动且有禀赋(外号业余小王子哈哈),就读的小学正好有不错的网球校队与球场,爸爸也是高水平业余球手等等。


即便如此,要如此坚持整整六年乃至更久,对任何一个家庭而言都不容易。此间各种困难与无奈,更让我珍惜每一次陪孩子练球的机会,也让我对所有那些支持孩子投身运动的家庭,怀有最深切的理解与敬意。


首先我必须澄清两点,这也是我们最常遭遇的误解。


误解之一是“咱又不用吃这碗饭”


家中老人常常以此对我们施压;朋友私底下大概觉得我们略带着点“狼爸”嫌疑。这番教育上的大道理讲起来太费力,我只能一笑了之。前面花友的文章里也有说到强健体魄与充沛精力的重要意义,我也颇为认同。


误解之二是“你们可以当保送生”。


说这话的家长对中国体育水平的了解真的已经落后20年了 —— 即便是我家这样的训练量,在全市也只是中等适量。同龄组别更出色的小运动员,常规是每周10个小时以上,此外还有频繁的各级比赛与集训。与我们同省的温州、宁波、嘉兴等市小运动员训练更加刻苦,竞赛水平更高。还有一批自幼就进入体校训练的准专业小运动员,每天5-6个小时的训练量大有人在。


在这样一个庞大的竞技金字塔里,每周8小时训练量的孩子想要脱颖而出,谈何容易。简而言之,许多领域(艺术、体育、语言)的专业水准都已经很高了,想要以运动作为升学“捷径”的做法真的已经过时。相比而言,可能还是读书更加容易一些。


摆正这样的草根立场,会让网球训练更有乐趣。一方面,专业与准专业运动员带动了整体竞技水平,对教练与孩子都是很好的激励。更重要的是,褪去了“功利”光环之后,我们反而更容易看到运动本身的魅力所在,怀着简单纯粹的初心去坚持每天的训练,打好每一场比赛,充分享受运动的快乐。



眼下学网球的孩子很多,但真正能够坚持下来的并不多。除却一些客观原因,我发现有些家长自身的运动理念就值得商榷。


比如有的孩子每周只上一两次网球课,此外不再练球 —— 也许跑步可以这样练习,但对于网球这项较为复杂的运动来说,这样恐怕永远也学不会。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每周7-8个小时的训练量实在不是高点,而是起点。只不过大多数家长认为花这么多时间在运动上不值得而已。


当然,为了保证这8小时的训练量,家长可能要在交通后勤协调上付出10小时乃至更大投入,毕竟网球场仍属稀缺资源,不是每个爸爸都愿意驱车接送,也不是每个妈妈都愿意顶着烈日球场上捡球的吧。


日常训练与各地比赛是完全不同而又互相促进的运动体验,辗转各地参赛本来就是网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好像学习乐器与公众演出之间的关系一样。


就算能应付每周训练,但假期集训与比赛会带来更大的麻烦。省级市级每年各有四站积分赛,外加区运会市运会(高水平的还有省运会和全运会),还有隔三差五的交流赛商业赛。


孩子小的时候,爸爸司机妈妈保姆,一整个周末就为了几场比赛。等孩子大了跟着教练走,但落下三四天的功课也让人头疼。因为这些赛事,家庭出游的时间就被大幅压缩(其实不比赛也要训练),这些都是无奈却又非常必要的牺牲。


就在今年五月,我身边的小球手,近则南京,远则深圳北京,都得向学校请假,奔赴各地参赛,回来后立即恢复训练,还要补上功课。这些家庭对运动的付出与投入,实在令人敬佩。



最后,也有不少家长认为运动“很苦”而舍不得孩子投入。一般有这些想法的家长,自己大概是不喜欢运动的,“己所不欲强加于人”,觉得孩子也会觉得辛苦。


就网球训练而言,专业要求底线大概是每天1000次触球。我们准备了一个超市拉篮,可以装下200只网球。每天多球训练就2-3篮的量,有心的爸妈可以尝试一下,若频率不快,其实并不累。美国网球手阿加西在七岁时就可以每天击球2000个了。


据我家小球手自己的说法,训练最大的“苦”是枯燥 —— 那才是对一个11岁男孩最大的折磨。正手直线、正手斜线、小斜线、反手直线、反手斜线、切削、高压、发球 ...... 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技术要领,都要全神贯注地反复做几十遍上百遍,才能逐步精确稳定下来,发挥出自己最理想的状态。这样说来也许有些反讽,但事实确实如此:对于活泼好动的孩子来说,严谨苛刻的运动训练反而是他们最大的挑战与最好的磨练。与此相比,比赛反而是一件酣畅淋漓的乐事了。


每周8小时的网球训练,在很多家长看来确实有些繁重与辛苦,也确实需要父母孩子各方的努力与坚持。但就真正投身一项运动而言,却又是非常必要的基本投入。不仅网球如此,乐器、绘画也是如此。


权衡与取舍,说到底是每个家庭的教育理念与价值导向,问题往往不在于“孩子有没有专业的表现”,而首先是“爸妈有没有专业的投入”。


在这个意义上,我特别赞同孩子启蒙教练的一句话 “我们不要当专业网球手,但我们要专业地打网球。 即使是毫无功利目的的业余爱好,即使有那么多误解、困难与牺牲,我们也希望孩子能够“专业地”坚持自己所钟爱的兴趣,我们也会陪着孩子“专业地”一路走下去。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和作者直接交流 ... 


相关阅读:



感谢订阅 “小花生网”


和你分享世界上先进的教育资源和方法

周一:英文原版新书开团

周二:话说思维和方法

周三:怎么阅读,怎么学英语

周四、五:教育思考和实践

周六、日:榜单来了、热点讨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