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家的 “奥数经”: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我们学得很快乐很有收获!

可乐 & 小 pea 小花生网 2023-05-17

学了三年奥数,老师发现儿子进步非常大,认为他可以开始挑战杯赛题目了。他自己非常明白,这是他坚持的成果。当孩子在某个点有了成就感,内在动力就更加强了。


本文由花友 @可乐&小pea 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

外界对于奥数存在着三种声音:

反对奥数的人:

他们认为高压模式框住了孩子自我发展,孩子每天在刷题中度过,知识点相对于同龄的拔高了很多,拔苗助长局限了孩子的思维发展空间。

他们会选择让孩子跟着学校的步伐走,不强迫孩子去学机构学奥数,也不勉强孩子在家做课外题。

支持奥数的人:

大部分会认为这是升学机制必须掌握的技能,要有资本去竞争进入好的学校,奥数成绩是不可避免的敲门砖。

我身边有不少朋友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每周去机构上奥数课,争先恐后希望能进入机构定义的超班、尖子班。也有很多三四年级加入机构奥数学习阵营的,希望在小学阶段的后半程加马力冲刺小升初。

中立的人:

当然也有一些爸妈,内心是不希望和外界脱节,但也会顾虑太过于拔苗助长压制了孩子,或者也不知道怎么去推动孩子学奥数,久而久之,孩子到了三四年级,抵触情绪强的孩子就也不愿意去延展这部分了。

我本人是支持奥数学习的爸妈,源于自身对于数学学科的喜爱,我从小就热衷于琢磨课内课外的数学题,逻辑推导、分析归纳、数字演算…… 只是那时候我并没有机会去专门学习奥数,那时候也不流行课外拓展班,都是自学自用。

父母的喜好,某个程度上也是希望孩子能一样有所爱好。我认为数学思维对于锻炼培养一个人的逻辑分析能力、空间感都是有帮助的。

而当下孩子面临的升学格局,数学也俨然成为最核心竞争学科。我们面对的升学机制,如果要在初中进入优秀的学校,孩子不仅要在校内保证语数英三科达到一定的分数,在校外也是有具备数学、英语、综合特长等某一方面的竞争优势,比如参加杯赛获得奖项。

出于以上两大内外因素,我在儿子进入小学一年级后,就逐步拓展课外数学思维,逐步往奥数靠拢。

那么,怎么让孩子学好奥数?我浅谈下我的一些观点和我们的数学日常。 

明确目标,直接影响家长花多少时间,具体怎么去引导。我比较追求思维先行,认为学好数学是提升逻辑分析能力的基础环节,在此基础上,孩子激发了兴趣,思维上来了,自然水到渠成就有本钱去应对各大外围杯赛,为小升初累积资本。 

同时,因为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要推进一门学科的学习,也不能一竿子下去,必须结合孩子的特点来进行。

儿子在幼儿园没有特别接触数学,平时家庭氛围也没有给他营造。我是采用了层层递进的引导。

目前四年级,我们经过了两个阶段。 

1、启蒙阶段

和其他学科一样,我们都是从一年级开始。我先观察儿子的数学兴趣和思维现状,那时候的他比较懵懵懂懂,也就是在十位数里面加减。学校里的数学,他校内消化没问题;但对于校外延展的那些要拐弯思考的题目是摸不着边际的。兴趣也说不上来,喜欢的依然是乐高搭建之类。

那么,我的首要目标是在确保他课内数学掌握的基础上,给以一定程度的稍微拔高,一点点的延展养成课外做题的习惯,对数学有逐步的认知。 

时间分配上,基本上就是一周做一些口算和举一反三 B 的习题,不会每天做,大概是周一 - 周五有三天,每天 10 分钟,周末两天大概 20-30 分钟 / 每天,累积也就是 1-1.5 小时(一二年级我们更多时间是投入在中英文阅读上,包括英语听和精读精学方面。)。


举一反三习题的特点是比学校的题目相应难些,涉及的知识点会多。在练习中,很容易发现孩子的思维优势在哪些类型的题目,缺点也会暴露无遗。比如应用题,涉及读题审题要求高,这是他最大的短板;又比如由于计算题做的不多,粗心大意的问题很明显。


面对这两大问题,我更侧重于抓粗心这个点。在时间分配上,会把做计算的比重放多些。 

到了二年级,由于做课外题的的习惯已经养成了,数学也算是入门了,就稍微加强了些做题时间,调整了下做题内容。除了举一反三 B 之外,我增加了计算秘籍(这本是侧重于计算巧算运用学习)。计算能力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主线,贯穿于各种题型,比如规律题、应用题、几何题等。(打开一本数学课外习题书,就很清晰了解每个年级相应的题型和思维要求)。

时间上对比一年级,每周增加了半小时左右。举一反三 B,我通常会让他先做,做错了我再讲解思路,以后找时间再做一遍。计算秘籍我是每一讲都会先和他讲一下例题思路和运算规则,然后让他自己再做对应的习题。

数学这门学科,必定也是一门熟能生巧的学科,为了让他基础稳固,不少他不擅长不熟悉的知识点都会找时间反复再做,以免他遗忘。

这样又过了一年,儿子的数学思维开始逐渐显示出来。说不上有极大兴趣,但逐渐找到了思维套路。但他最大的问题是遇到难题就不怎么去探究,而且总是没有用草稿纸演练的习惯。计算能力是有提升,但涉及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题目他就会停在那里。两年总体来说,课外错题率还是比较高的,粗心、审题不好、思维没进去等等原因。但家长是急不来的,问题必须一个一个抓。 

2、系统学习阶段

到了三年级,我开始加强他的数学训练,我定义为我们的第二阶段 - 系统学习阶段。

所谓系统,一是注重每天定时的练习,二是注重各种题型的加强延展,三是注重弱点的刻意训练。 

周一到周五,我都安排他做举一反三 A,这本区隔于 B,是一周五个例题的量,每天跟着一个例题做,例题有讲解,孩子可以根据例题自己研究思路,然后进行对应习题练习(量不大,一天三道题)。周末主要是做举一反三 B,并穿插计算秘籍。一周做三四次口算练习。这样打组合,确保习题范围够广,习题的量也是适中的。每天大概 15-20 分钟,周末大概半小时的样子。

而我的角色,对比一二年级,更多的是给以时间规划和分配做那些题目。 

这一年我的目标很清晰,降低错题率,让他自己清楚自己错误的原因,自己能力范围内可以做对的要逐渐提高准确性。每天我对着答案改题目,发现错误会先让他自己在做一遍,其实大部分他都是有能力做对的。真正不明白的,我才给以讲解。(举一反三 A 由于有例题讲解,孩子可以自学,这对于开发孩子的思维很有帮助) 


一年下来,儿子的变化和进步比较明显。我总结了下主要还是归功于以上所提及的练习套路。不仅粗心问题大大改善,通过自己再做一遍做对了,孩子自己也会有所总结,审题能力必定是提升了很多。

最大的收获,是在思维开发上,一方面是量变引起了质变,另一方面是他自己有了自学的能力。

经历了这么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儿子是逐渐体会到:

从遇到问题就抗拒,畏惧困难,无从下手,思维不开窍,到经过一定量的累积,思维逐步打开,有能力自己去解答一些难题的喜悦感。 

这里要提及下,我们在外是有上数学思维课的。机缘巧合,小区正好有位数学老师开课,召集了五六位同年级的一起上课。原本我的打算是考虑四年级以后去机构看看,毕竟还是要应对小升初的问题。在家自己练习,难免会和外面脱节。但这位老师,他的教学理念我非常认同,数学是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逐步激发思维,激发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而非模式化训练。

于是,我们从二年级就跟着这位老师,老师注重思维引导,课程内容是在学校知识点基础上略微延展。加上老师上课风趣,儿子非常喜欢。他身边有不少孩子去机构学奥数,他是比较抗拒的。我也尊重他的选择,让他跟着老师每周上一次课,但和他约定要坚持在家做题。

因为双管齐下的缘故,今年暑假跟着老师上暑期班,老师也发现他进步非常大,认为他可以开始挑战杯赛题目了,就给了些题目他去拓展。他自己非常明白,这是他坚持做题的成果。当孩子在某个点有了成就感,内在动力就更加强了。

有了这个铺垫和沉淀,适逢四年级,我们的目标开始往拓展方向聚焦,也就是我们口中所说的奥数比赛。 
 
另外我也想提下,在儿子学习数学过程中,相应阅读了一些和数学相关的书籍。比如《奇妙的数学世界》《我是数学迷》。这也是我凑巧买上给他看,其中那套《我是数学迷》,他特别喜欢,一二年级的时候反复看了不知道多少遍,我也没有在意。里面提到一些数学家和他们的数学理论,只是用绘本故事的形式展现。

《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我是数学迷》


今年暑假有道数学题,我都没怎么看明白,儿子突然想起这本书里提及的数列问题,自己做了出来。这让我有所感触,平时营造数学氛围是可以相应多看些趣味性数学书籍的。

基于上述的累积,儿子对于奥数已经是有了极大的兴趣。他曾经无意中说,希望能解开哥德巴赫猜想。这只是句童言,但这透露,他通过阅读知道了不少数学领域的知识点。经过这么一个过程,我觉得儿子的数学应用基础还是比较牢固的,也因此他的思维灵活性、做事情的反应都是很快的。也许,这是学习奥数的一些收获。

你的故事


带孩子走向中文自主阅读,你有什么经验和心得?欢迎来小花生网(www.xiaohuasheng.cn)分享你们的经验哦!被公众号选用,会有特别感谢!也欢迎加我们微信(linzi1939)讨论交流 …


———— / END / ————

相关阅读:



感谢订阅 “小花生网”


和你分享世界上先进的教育资源和方法

周一:英文原版新书开团

周二:话说思维和方法

周三:怎么阅读,怎么学英语

周四、五:教育思考和实践

周六、日:美好生活画报、热点讨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