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位家长的“大白话”:公立名校和公立普通小学到底有什么区别?

NYLE 小花生网 2023-05-17

以前我们分享过一位北京小学家长@NYLE的文章 - 上普通学校的小孩怎样和现有教育体制共处,心态良好地成长?


文中提到她的孩子原来在一所普通小学上学,后来这所学校被北京一所名校“共建”了。这位家长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同时经历了公立普通学校和公立“名校”这两种状态,所以很多朋友想问问这位家长:这两类学校的差别到底体现在哪些地方?目前环境下,对很多家庭来说,“择校”的确还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关。


看到这么多家长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因此,@NYLE抽空专门为小花生的读者们写了这篇文章,来谈谈她所观察到的普通小学和名校的差别…她说,她看到的也只是发生在自己孩子身边的情况,而且自己的孩子是在“共建”学校,并不是最“根正苗红”的名校,所以提供的信息不一定全面,仅供大家做个参考。谢谢@NYLE





我女儿今年四年级,在北京一所普通小学上学。在二年级的时候,学校和一个重点名校做了共建,从我的观察和体会来说,还是有一些变化的。


1、教学方面


首先,普小时期教学的方式比较传统。老师教,孩子学,互动比较少。知识点以大纲为主,直奔分数本身。一二年级的时候,女儿带回来的作业就是做题、背,和我们小时候是一样的。


但是学校共建后,我发现她时不常的就要用电脑做PPT,比如数学课,不仅仅是讲公式,而是要孩子们自己介绍一个数学家的故事。他们得自己选内容、查资料,做成PPT给同学讲课。我女儿自己选了华罗庚,本来想介绍高斯,但是其他同学先做了。语文课,就要介绍一个文学家之类的。


还有就是他们会成立学习小组,四五个孩子一个组。安排一个课题,自己去研究整理并且给同学上课。我女儿的学习小组有四个小孩,有几个周末都是大家轮换着去各个家里,做PPT。我听他们那个意思,就是老师会分享出来教学大纲,让这些孩子对着教学大纲看重点,然后把相关问题讲清楚,并且要求他们发挥想象力,做一些创意性内容。



有一次,他们要讲一篇课文是海洋和贝壳的主题,里面涉及多音字、词组、组句,这些事规定好的内容。这几个孩子还搜集了大量的贝壳的照片,上网查了各种贝壳的分类,和同学们分享。最后还布置了一道和课文有关系的思考题。从老师发过来的照片,在课堂上,有同学讲分数的,有讲数独的,有讲魔方的。不仅限于书本上的内容,而是一切锻炼思维方式的内容都涉及。


所以,现在三不五时的给我普及一些知识,魔方转的也特别快,因为都是同学们自己开始去分享,这种方式比大人直接教育要有兴趣的多。


2、信息化手段


共建之后,教学采用的信息化手段更多。比如以前念英语,都是老师传听力资料跟着读。现在是在APP上让孩子们配音,然后看排行榜,小孩都特别有兴趣。


这个不是说教学类APP更多,而是老师们的观念在转变,普小还是有些封闭保守,和家长联系还是用飞信。现在更开放,老师也愿意接受和学习这些东西了。


老师也鼓励孩子们上网和接触更先进的方式。常常布置的作业,就是比如,课本上说北京的名胜古迹,可能就十个,以前的作业可能就是让你背会这十个地名。现在是让他们回来查询更多的地名、了解,第二天要分享。


英语课上,也许就是背诵和念熟课文,但是布置作业可能是让你看一部英文电影并写作文,或者自己排练英语剧,或者英文手抄报。这些都是得上网才能查到的。一般做手抄报,女儿都是上网找图片,然后照猫画虎,加一些自己的想法,应用层面的更多。





3、社团活动


北京的小学,课外活动都多到爆。一年级开始,当学生们度过了家庭到学校的过渡期后,就开始加入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了。我们这个学校,本身在体育方面就很强:校队的足球、棒球都是这个区的前五。另外的社团活动就是音乐、美术、手工方面的,学校老师们自己教,还开设了不同舞种的社团,也就是教孩子们跳舞,专门外聘的老师。


共建后,社团活动增加了更深层次的文化部分。除了上面说的体音美三个文艺方面,还开设了电影赏析社团,小剧场社团,写作社等。虽然电影赏析就是每周看一部电影,但是从小孩的感受来说,还是很开心的。


基本一个月会全校组织出去玩一趟。前两天刚去完故宫。以前年纪也小,去的地方都是玩乐为主,采摘园、儿童游乐基地,类似这样的。现在去的都是什么科技馆、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学校组织的这种课外活动,和我们带孩子去就不一样了。去故宫的时候,好像请了专门的工作人员讲解,还能近距离的看到很多不对外开放的东西。




当然,这种出游这个不能算是共建后的变化,可能是年级提升的变化。


学校还引入了校外商业机构组织的春令营和秋令营。具体说就是周末带孩子们玩。女儿参加过的有野外生存训练、清华定向考察越野、机器人制作,还有各种手工制作的小班。当然这个是要额外花钱的,一次大概100 - 300元不等。


这样的机会,其实我们私下也能找到地方去,但就不如学校组织的省心省事了。


比如野外生存训练,会有专业的老师教怎么搭帐篷,怎么把污水变成饮用水,怎么生火;去清华参观了很多不对外开放的实验室,玩了3D打印机。对于小孩来说,这就是见世面,看得多了,她去哪也就不慌了。




4、过年过节


普小的时候,过的节重点就是端午节、五一、六一、中秋、教师节、十一这些节日。过节的方式,有班级的小联欢,有中午吃饭时增加粽子或者月饼,有讲课的时候专门普及这些节日的由来和知识。活动设计的都中规中矩,最多晚上拿回来个粽子我们知道他们在学校过节了。


共建后,学校活动更重视体验。比如六一,把整个学校变成了剧场和卖场,每个班级变成小剧场,让同学们自己编排节目,进行演出,大家可以窜着看。这些孩子们还得自己宣传班级的节目和摊位。


我女儿班里有两个节目,一个是英语剧《三只小猪》,一个是相声。这俩节目都是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然后做各种宣传品,自己出去宣传。老师指导,家长协助。这个过程,没人觉得辛苦,反而玩的特别高兴。


还增加了国外节日体验,万圣节,整个学校到处都是蜘蛛网,让孩子们回家做南瓜灯,老师和学生们都玩cosplay,还让家长们送糖让他们玩”trick or treat“;圣诞节,有圣诞树,下课铃声都换成圣诞歌,老师扮演圣诞老人;感恩节,让学生们给家长做感恩卡之类的。


孩子们了解了更大的世界,参与度很高,而且记忆深刻。我记得万圣节的时候,要做南瓜灯,我们三个一起做了好几个,然后拿去学校进行评比。回来后又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南瓜灯和万圣节的知识。




因为我女儿一直英语都不太好。她不喜欢文字相关的一切,就喜欢数学。但是这些国外的节日加进来之后,她对外国文化很有兴趣。之前一直单方面的告诉她,想让她好好学英语,准备大学甚至高中就出国念书。但是她一直都没什么太大的兴趣。现在每次英语都是满分。我觉得和这个是有关系的,有兴趣了,学习起来就简单很多。


5、师生关系


共建后,我觉得最大的变化,是老师对孩子们的态度,从以前的一个长辈式的关爱,变成现在对孩子们的尊重。


普小的时候,每天早晨,校长和副校长都会换着,和保安们都会站在校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其实这点一直让我是很感动的。


共建后,这种传统升级了。比如六一学校办的小剧场。专门提前一天搭建了童话城堡的门,铺了一张很长的红毯。让小演员们走在上面。其他的家长老师和不表演的孩子们在两旁。小演员真的觉得自己像明星一样,走过来每个人都很兴奋的欢呼照相。


每一个走红毯的孩子,都特别骄傲和自豪。他们校长说,孩子们很少会有机会,能被人这么瞩目。所以要制造这种机会,让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极大地提升。


他们班有个小孩要回老家上学,这孩子校足球队的,喜欢踢足球。校长知道了,专门重新给孩子买了个新的足球,和一套新的校队球衣,让指导老师、队员都签了字,送给这个孩子。还给他说,你永远是我们校队的一员。孩子其实比较小,只是很高兴。但是家长们都感动的哗哗的。


共建后,学校还会不定期的请各行各业的家长,给一个年级小孩做讲座,介绍自己的工作和专业,让孩子们对真实的世界有更明确地认知。


我觉得尊重这个点,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在家里也是一样,学会尊重孩子和他的思想,他作为一个人的权利,甚至制造让他们幸福到骨髓里的时刻。




老师开家长会,也不是单纯的说孩子哪好哪不好,而是以教育家长为主。比如老师上次说,回家要关心孩子,每天的情况。很多家长回家就问,你今天挨老师批评了吗?而有些家长说,你今天开心不开心。前者是错的,因为总在给孩子传递负能量。


说真的,从学校的层面开始普及这些东西,从家长入手开始提升教育观念,是特别好的一个方式。


我家的教育理念一直和主流的并不是很搭。我们就秉持孩子的快乐比天大,而教育是引导为主,基本不强迫。


我其实作为一个单独的家长,有时候坚持这样的观念,是很孤独的。而你和别人说,别强迫孩子,要给正能量,都太虚了。别的家长喜欢和你探讨的都是什么学习成绩之类的,而且绝对会批判这样让孩子快乐、不强迫的方法,因为他们会很负责任的给你说,这样会毁了你孩子。所以一般我就不太和别人探讨教育的问题。


但是教育本来不仅仅是一个学习成绩这么简单的问题,其实要教会的是孩子做人、面对生活的能力。人都是活在观念里。观念不同,具体的实操方式就完全不一样。


现在学校的很多理念,和我们的不谋而合。她上四年级,每天我们都会问,今天开心吗,所以我们的沟通很顺畅,她好不好的我们第一时间都会知道。所以对于这样的变化,我是很接受和欢迎的。


但是说实话,就算是学校没共建,还是很传统的教育方式,与我们家来说,也不会有人任何的问题。从刚一开始我们就知道自己的教育方法和观念,和主流不一样。但也从来想过要放弃我们的教育方法。


我们也给孩子提醒过,学校去学知识,更多的东西我们在家里探讨。教她学规矩,守规矩,有实力了才能破规矩。没学会走,就想飞是不可能的。所以她一直在普小适应的也很好。共建这事,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最大的好处是,孩子经历了两个不同的环境,还是在不改变周围人的情况之下。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特别好的体验。


还有一点,因为学校改了教育方法,设计了很多环节,需要家长参与进去,我觉得是学校想增强亲子关系。但是对家长来说,会多非常非常多的事。我女儿算是特别独立自力的小孩,基本上老师让带什么、学什么她自己都搞定了,我作为一个比较“懒”的家长,也不怎么清楚她在学校事无巨细的事情。但是共建后,会比以往更频繁的参与学校的大小事情,包括帮助她完成课件,带她去购买各种学校要的工具,帮他们策划活动之类的。


6、我对择校的看法


名校,说白了,更有钱。有了钱,老师们也可以更多的去进行培训、参观、学习;学校的硬件设施也会更好;给学生的活动,也有钱做的更到位和细致;有一些外聘的老师,也可以请的更专业和更有名。


在理念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见得多了,会更开放和开明。也会更实际。


分数从来都是不曾放下过的。但是共建后对达到分数的手段和方法有了变化。不过,前几天我听老师说,有很多班的孩子,因为这么天天玩,成绩一落千丈,家长就慌了。所以你也不能下结论说哪种教育方式最好,只能看孩子怎么才能适应。


如何选学校,我的经验就是两点:


  • 你到底想要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的人?

  • 孩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选学校,不是6岁上学了,3岁准备个学区房这么简单。其实从我家的情况来看,选学校是从她一出生就开始的。


因为学校的教育,其实是对家庭教育的一个补充。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基础教育的阶段。这个一定不能本末倒置。


你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就去选择什么样的学校去和你的日常教育搭配。同时,也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本性。


现在国内的很多教育主流思潮,都是在讨论,家长应该怎么教育孩子。或者说的再直白点,就是讨论如何才能给孩子提供一切最好的物质、学校条件,把孩子变成精英人士,长大后名利双收,人生赢家(这点其实和我们的父辈没有任何的改变)。


在这种思想下,大家都去拼命地买学区房,上名校,报各种学前班、特长班。因为你不这么拼,以后孩子也许就不能成功。但是这么花钱花精力,并不见得有好结果。


原因很简单:这一切从来都没考虑过,这个孩子是否合适走这条路,而从来只是一根筋的想“别人都买学区房了我的孩子只能上普小,完蛋了他以后考不上大学赚不到钱、找不到合适对象一辈子算是失败了”…


每件事情都有两面,一个缺点一定会带出来一个优点。可是我们的主流教育理念,从来都是:“别人说的是对的,我就得让我的孩子变成这样,我也得变成这样,这样才是成功。”


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上名校、学特长,天天读书到深夜的。


先去观察和了解,我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喜欢什么,爱好什么,优势在哪,劣势在哪。


从刚有了女儿,我就觉得,家长的作用不是供孩子上学,供孩子吃穿这么基础和基本。更重要的是,引导和协助他们,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接受自己,长成自己,帮助他们找到最合适自己的位置,以及能最让他们自在舒心的那条属于他们的路。


我刚开始选学校的时候,有三个学校可以选,一个是这个普通小学,剩下两个是北京市重点。但是我在看了这三个小学后,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普小选择了这个普小。原因特别简单:这个小学的地方大,有玩的地方。


因为我女儿的优缺点都特别明显。缺点:爱玩,注意力不集中,干事没长性,不喜欢吃苦。优点:求知欲强,聪明,擅长社交,情商高。


在这种大方向的指导下,我看了那两个小小的,非常压抑的老牌名校后,就转向了这个普通小学。


在从她要上幼儿园,我就和她说的很清楚,人要认清楚自己的身份,你是学生,就是要好好学习好好玩。这是你的必须要做的事情。18岁成年了,不想学就去尝试别的身份。但是,无论什么身份,都做好它,这样你不会迷茫,也是对自己的负责,不然白来一遭了。


所以,她就很专注,玩就是玩,学就是学。我们每给她报任何的特长班,也没有任何的课外班。因为我俩自己带她,日常上完学去托管班写作业,周末别的孩子都上各种班,我们就一家三口出去玩。


特别巧,他们学校共建后,校训也是“好好学习,好好玩”。


所以,她热爱上学,对学校的一切都很接受和积极。因为她觉得,自己是学生,必须做这件事情,而既然做了就让自己最开心和自在的去做。她上学特别轻松,也没有任何的分离焦虑,从第一天上学到现在4年级,每天回家问她,今天怎么样,她都说,棒!


讲真,我觉得现在的社会教育环境,太夸大学校的作用了。但是其实,每一个看起来的好孩子,真正的用劲都是家里。虽然孩子和家长现在在一起的时间并没有在学校多,但是那种潜移默化,是非常深刻而温柔的影响。


做家长,想明白了教育的作用是什么,并且结合孩子本身,去帮助他寻找属于他的路,用我们的人生经验,帮他们在关键步骤上把关和引路,我觉得这才是家长需要做的。而不是养个孩子丢了自己,或者为了个学区房搭进去几代人的身家。随着孩子长大,你就会知道,根本没必要。而且很可能适得其反。


我写这篇,是因为上次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很多人最后都说,你孩子好了,是因为学校共建。其实根本不是。共不共建,我们对孩子打下的基础都在这里。我们对她有信心,也对我们自己的教育方式有信心。


你对孩子经历的学校生活都有哪些感悟?欢迎来“小花生网”分享你的教育实践,彼此带来启发;如被微信选用,会有特别感谢的哦!也欢迎加编辑微信(linzi1939)询问交流…


相关阅读:



你的故事


“择校季”快来了,欢迎来小花生网(www.xiaohuasheng.cn)分享你们择校故事!被公众号选用,会有特别感谢!也欢迎加我们微信(linzi1939)讨论交流 …





感谢订阅 “小花生网”


和你分享世界上先进的教育资源和方法

周一:英文原版新书开团

周二:话说思维和方法

周三:怎么阅读,怎么学英语

周四、五:教育思考和实践

周六、日:美好生活画报、热点讨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