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教孩子做好时间安排、自我管理,这是我见过最清楚明白的攻略!
要放手让孩子尝试,要耐心等孩子成长,在实践中试错,父母只是监督,有的时候甚至不要插手。@Amy应
这套书一共三本,分别关于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整理收纳能力和金钱观,写得十分朴实、非常具体,实操性极强。书中清晰点名父母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给出详尽的方案,连我们大人读后也能帮助自己成长。
时间管理一直是大家特别注重的能力培养方向;让孩子有个有条不紊的人生,也可以从学会整理身边的物品开始。
今天,我们就对前两本书的重点做了梳理,分享给大家。
4. 除了珍惜自己的时间,还要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
具体做法:
决定好早上要做的事情,排好序,写入表格。
早上一起床,就把起床时间填入表格。
每做完一件事,把完成的时间依次填入表格。
在父母的帮助下,计算出每件事花费了多少时间。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着表格,聊聊感想。
大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会整理。但是,在孩子的头脑里没有想要把屋子收拾整洁的想法,其实是很正常的。
据我所知,孩子喜欢乱七八糟的环境。房间里堆着自己喜欢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简直是令人心情舒畅的天国乐园。孩子不想收拾,这是很正常的事。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帮他们学会整理吧!
可以利用超市宣传单,为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布置一项作业。
我们常会从外边拿回来各种各样的宣传单。可以把上边的商品剪下来,按照面包、饮料、蔬菜,或者是服装、鞋、家电这样的分组进行分类,再贴到纸板上。
如此一来,这个有趣的作业就变成了收集同类项的游戏。孩子们通常很喜欢这样的分类游戏。在家里也会兴冲冲地加以实践。
下面的练习,是美国小学惯用的比较和分类练习。虽然是为了提高孩子思考能力而设置的训练,但是也能提高孩子整理时所需的分析能力。
具体做法:
用剪刀把宣传单上的商品剪下来。
把饮料、肉、蔬菜、鱼、干货等,按照类别分开。
把中分列好的图片贴到纸板上,用记号笔写出这个类别的标题。
除了简单分类之外,还可以让孩子对同一类的两个东西进行比较。比如,利用图示法进行比较:
通过表格进行比较:
分类训练其实潜藏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垃圾分类。和孩子一起把收集的瓶瓶罐罐扔到该扔的地方,这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锻炼。
2. 制造适合孩子整理的环境
在整理前,如果能做好相应的准备,整理的时候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不费力气。也就是说,整理前首先要塑造一个易于整理的环境。
贴标签,也是帮助孩子学会分类的一种好方法
比如,孩子从外边回来后,经常把袜子脱下来随手扔在一边,父母可以在玄关到走廊处,放置一个洗衣箱,教导孩子:“脱下来的东西直接放到这里。”
为需要整理的东西准备一个专用的箱子。比如,把学校发的资料放到一个专用的箱子里,箱子放在孩子能够得着的地方。
家长独断专行,当然会比和孩子一起做轻松很多,也能节约更多的时间。但是,在和孩子沟通之后再决定,什么东西放在哪里,尤其是孩子的物品和孩子的玩具,沟通后的结果反而更便于今后的整理和收拾。
同时,这个沟通的过程,也是孩子向父母学习整理方法的机会,因此千万不要小看这个过程。
在和父母一起商量、一起思考的过程中,孩子会产生一种参与感,之后做起事来,更不容易犯错。沟通不当而导致孩子没有把东西放到合适位置,还要重新收拾,这种情况也就可以避免了。
除此之外,让孩子参与整理还有另一个优点,也就是当孩子一个人的时候也能拿取自己需要的东西,不会因为不知道东西放在哪儿或够不着而引发困扰。
一定要思考,物品分类方式、收纳的地方是不是孩子能够理解且独立完成的
4. 耐心点,带孩子学会整理物品,有三个阶段
基础阶段(1~3天)由父母来做,让孩子在旁边学习整理的方法。
进阶阶段(一周)父母一边示范,一边教孩子整理方法。孩子在学习的同时尝试自己做。
飞跃阶段(2周)由孩子自己整理,父母在旁边看着孩子整理。
其中涉及的内容包括:整理学校发的资料,吃完东西后收拾,日常生活中整理时需要准备的东西。训练要有条不紊一步一步地进行,时间至少持续3周。
父母不要只追求孩子能不能做到这个简单的结果,要关注孩子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观察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借此找到适合孩子的训练节奏,这一点也很重要。如果孩子自己做的时候不太理想,就要返回到上一个阶段再来一遍。
5.通过整理,培养孩子的空间意识
在整理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保持一定的余裕空间”。但是培养孩子的空间感并不容易。
平常收纳整理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帮孩子建立空间意识,比如买东西的时候,可以问孩子“这个能放进去吗?”借此引导孩子培养空间感。如果在收纳整理时,能很好地把握空间感,将来肯定能在其他方面派上用场。
可以通过让孩子为旅行做准备,来培养孩子的空间感:要用多少东西,要把这些东西放到多大的包里。
6. 学会断舍离,让孩子学会珍惜
如果把厌倦的东西和曾经喜爱但是旧了的东西简单归为“不要的东西”,想到它们要变成垃圾了,心里恐怕会不舒服。实际上,这是让孩子学习如何与这些东西相处的大好时机。
在孩子不知道的情况下,把那些东西直接处理掉,可能更容易些。但是,扔东西时的心情,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有了之前和自己拥有的东西分别的经验,下次买入新东西的时候,就会认真思考这个东西的必要性。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在处理不需要的东西时,不是简单地把不用的东西当成垃圾扔掉,可以卖到跳蚤市场……或者寄给回收再利用的公益团体和志愿者团体,继续发挥那些东西的价值。
父母和孩子可以一起想想,该拿那些包含美好回忆的东西和纪念照片怎么办。在不得不处理不再需要的物品时,要教导孩子记得心怀感激:到现在为止,谢谢你的帮助和支持。
7. 带孩子区分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
我们经常会在有小孩儿的家庭,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从学校回来后,不回自己的房间,而是在客厅写作业。复印资料、铅笔,摆的到处都是。公共的客厅大部分都被孩子占用了。
客厅、玄关、洗手间、浴室都属于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是指家里人都会使用的空间。因此要教会孩子,注意保持公共空间的舒适整洁,要让孩子学会照顾所有人的感受,让大家都生活得方便、舒畅。
另外,孩子自己的房间,应该交给孩子自己来整理。孩子自己的房间,是孩子隐私的一部分,让孩子把自己的房间看作“自己的领地”,给孩子自由的空间,非常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
8. 从小地方开始,培养孩子的信心
收拾整理,要从整理小地方开始。把那一处小地方整理干净,体会到整洁带来的好心情,就相当于成功迈出了整理的第一步。
就算是狭小的地方,收拾得干净整洁,也会让人产生不小的成就感。从小地方开始感受整理的乐趣,才能让接下来的整理顺利进行。
在树立自信的时候,积累微小的成功体验至关重要。孩子凭借从这里获得的自信,下次就会自信满满地主动出手。
9. 制定规则之后,一定要严格执行
制定规则的时候要和家庭成员一起讨论,不能随意决定,只有这样大家才会共同遵守。另外,制定的规则中还要包含如果没有遵守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提出规则之后,父母要问孩子“这样可以吗?”,来征求孩子的意见。征求孩子意见这个过程非常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来考虑这个规则合适不合适。让孩子遵守规则的诀窍,就是要让孩子认可责任、承担责任。如果制定好规则之后,父母能够重视规则,那么孩子也会自然而然地重视规则。
一旦制定了规则,就要遵守。孩子能看得出父母是不是真的下定决心这么做。如果父母没有这样的决心,就算威胁孩子,也不会起到理想的效果。最后所有的约定只能变成“说说而已”。
自我管理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有时候对大人而言都是个难题,想要让孩子做到自我管理,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当孩子觉得一件事有趣,他便会乐此不疲地一直做下去,在这过程中不断挑战自己。
刚刚列举的一些办法,既让孩子觉得有趣,又能让孩子自发地去做一些事。
在孩子未养成良好的习惯之前,我们要有耐心,一旦养成了好习惯,之后的事就会自然而然地轻松起来。
让我们一边鼓励孩子,一边共同训练吧!
你读过这套书么,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