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是我见过最有名的“世界名著阅读书单”,不如从小到老跟着读下去 ...

檩子 小花生网 2024-04-03


檩子:先说头图,这是最近Bing的一幅主页图。要聊名著这么沉重的话题,感觉特别需要一只超级可爱的大熊猫先站站台 😊


今天,上海春雨绵绵,温度有点冷。这样“隔离”着的日子,虽然有些清冷,但却是读书的好日子。


最近,我给自己找到一本“宝藏书单”,打算按图索骥,找其中感兴趣的一本本读下来。


书单,来自这本书。



《一生的读书计划(珍藏版)》作者根据多年的读书经验,精选并评介了一百三十多种古今中外世界名著,涵盖了荷马时期到现代的精华。本书用诙谐而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作品或作者的轮廓,有时强调作者的生平及人品,有时概述作品内容,有时援引权威人士的意见,更可贵的是,厘正了一些错误见解,并对一些世界大家如莎士比亚、歌德等作出新的评价。

这是书目 ... 可以说古往今来的人类文学经典,都在这里了;不少中国古代名著,也在其中,我数了一下,大概有10种,从《论语》《孟子》《孙子兵法》《史记》到《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近代的,鲁迅作品在列。

第一部分 1
1.佚名《吉尔伽美什》 1
2.荷马《伊利亚特》 4
3.荷马《奥德赛》 6
4.孔子《论语》 8
5.埃斯库罗斯《奥瑞斯忒亚》 10
6.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王在克洛诺斯》《安提戈涅》 12
7.欧里庇得斯《阿尔克提斯》《美狄亚》《希波吕托斯》《特洛伊妇女》《伊莱曲拉》《酒神的伴侣》 15
8.希罗多德《历史》 17
9.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19
10.孙子《孙子兵法》 21
11.阿里斯托芬《云》《鸟》《吕西斯特拉忒》 23
12.柏拉图《柏拉图选集》 25
13.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政治学》《诗学》 28
14.孟子《孟子》 31
15.相传为跋弥作《罗摩衍那》 34
16.相传为毗耶娑作《摩诃婆罗多》 36
17.佚名《薄伽梵歌》 38
18.司马迁《史记》 40
19.卢克莱修《物性论》 43
20.维吉尔《埃涅阿斯纪》 45
21.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47
第二部分 49
22.圣•奥古斯丁《忏悔录》 49
23.迦梨陀娑《云使》《沙恭达罗》 51
24.穆罕默德《古兰经》 53
25.惠能《六祖坛经》 56
26.菲尔多西《王书》 59
27.清少纳言《枕草子》 61
28.紫式部《源氏物语》 64
29.欧玛尔•海亚姆《鲁拜集》 67
30.但丁•阿利吉耶里《神曲》 70
31.罗贯中《三国演义》 73
32.杰弗雷•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 76
33.佚名《一千零一夜》 78
34.尼可洛•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80
35.弗朗索瓦•拉伯雷《巨人传》 82
36.吴承恩《西游记》 84
37.米歇尔•埃伊奎姆•德•蒙田《散文选集》 87
38.米盖尔•德•塞万提斯•萨维德拉《堂•吉诃德》 90
第三部分 93
39.威廉•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 93
40.约翰•多恩《多恩选集》 95
41.佚名《金瓶梅》 98
42.伽利略•伽利雷 101
43.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 104
44.勒内•笛卡儿《方法论》 106
45.约翰•弥尔顿《失乐园》《利西达斯》《基督诞生的清晨》《十四行诗》《论出版自由》 108
46.莫里哀《莫里哀戏剧选集》 111
47.布莱斯•帕斯卡《思想录》 113
48.约翰•班扬《天路历程》 116
49.约翰•洛克《再论政府》 118
50.松尾芭蕉《奥州小道》 120
51.丹尼尔•笛福《鲁滨孙漂流记》 123
52.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125
53.伏尔泰《老实人》以及其他作品 128
54.大卫•休谟 《人类理解研究》 130
55.亨利•菲尔丁《汤姆•琼斯》 132
56.曹雪芹《红楼梦》 134
57.让-雅克•卢梭《忏悔录》 136
58.劳伦斯•斯特恩《项狄传》 138
59.詹姆斯•博斯韦尔《塞缪尔•约翰逊传》 140
60.托马斯•杰斐逊等《美国历史基本文献》 143
61.汉密尔顿、麦迪逊和杰伊《联邦党人文集》 144
第四部分 145
62.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浮士德》 145
63.威廉•布莱克《布莱克选集》 148
64.威廉•华兹华斯《序曲》《短诗选》《抒情歌谣集》 151
65.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 《古舟子咏》《克里斯特贝尔》《忽必烈汗》《文学传记》《莎士比亚评论集》 154
66.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爱玛》 157
67.司汤达《红与黑》 159
68.奥诺雷•德•巴尔扎克《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贝姨》 161
69.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选集》 164
70.纳撒尼尔•霍桑《红字》 166
71.亚历克西斯•德•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168
72.约翰•斯图尔特•穆勒《论自由》《妇女的从属地位》 170
73.查尔斯•达尔文《贝格尔号纪行》《物种起源》 172
74.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死魂灵》 176
75.埃德加•爱伦•坡《爱伦•坡短篇小说集》 178
76.威廉•梅克匹斯•萨克雷《名利场》 180
77.查尔斯•狄更斯 《匹克威克外传》《大卫•科波菲尔》《远大前程》《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老古玩店》《小杜丽》 182
78.安东尼•特罗洛普 《养老院院长》《巴赛特的最后纪事》《尤斯达丝的钻石》《红尘浮生录》《自传》 184
79.勃朗特姐妹 187
79A.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188
79B.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191
80.亨利•大卫•梭罗《瓦尔登湖》《和平抗争》 193
81.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父与子》 195
82.卡尔•马克思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97
83.赫尔曼•麦尔维尔《白鲸》《代笔者巴特贝》 199
84.乔治•艾略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米德尔马契》 202
85.沃尔特•惠特曼《诗选》《民主远景》《草叶集》初版序《回头看看走过的路》 205
86.古斯塔夫•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208
87.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 210
88.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212
89.亨里克•易卜生《戏剧选集》 214
90.艾米莉•迪金森《诗集》 216
91.刘易斯•卡罗尔《爱丽丝漫游奇境》《爱丽丝漫游镜中世界》 219
92.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221
93.亨利•亚当斯《亨利•亚当斯的教育》 223
94.托马斯•哈代《卡斯特桥市长》 226
95.威廉•詹姆斯《实用主义》《心理学原理》《宗教经验之种种》《真理的意义》 228
96.亨利•詹姆斯《使节》 231
97.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道德的谱系》《善恶的彼岸》 233
第五部分 236
98.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作品选》(包括《梦的解析》《性学三论》《文明及其不满》) 236
99.萧伯纳《戏剧和序言选》 239
100.约瑟夫•康拉德《诺斯特罗莫》 241
101.安东•契诃夫《万尼亚舅舅》《三姐妹》《樱桃园》《短篇小说选》 244
102.伊迪丝•华顿《乡土风俗》《纯真年代》《欢乐之家》 246
103.威廉•巴特勒•叶芝《诗选》《戏剧选》《自传》 248
104.夏目漱石《心》 251
105.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253
106.罗伯特•弗罗斯特《诗集》 256
107.托马斯•曼《魔山》 258
108.E.M.福斯特《印度之行》 260
109.鲁迅《短篇小说选》 262
110.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 264
111.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黛洛维夫人》《奥兰多》《海浪》 267
112.弗兰茨•卡夫卡《城堡》《审判》《短篇小说选》 269
113.D.H.劳伦斯《儿子与情人》《恋爱中的女人》 272
114.谷崎润一郎《细雪》 275
115.尤金•奥尼尔《伊莱克特拉的哀伤》《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送冰的人来了》 277
116.T.S.艾略特《诗集》《戏剧选》 279
117.奥尔德斯•赫胥黎《美妙的新世界》 281
118.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 283
119.欧内斯特•海明威《短篇小说集》 285
120.川端康成《美丽与哀愁》 287
121.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交叉小径的花园》《梦虎》 289
122.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洛丽塔》《微暗的火》《说吧,记忆》 291
123.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动物庄园》《缅甸岁月》 293
124.R.K.纳拉扬《英语老师》《卖糖果的人》 296
125.萨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终局》《卡拉普的最后一盘磁带》 298
126.W.H.奥登《诗选》 301
127.阿尔贝•加缪《鼠疫》《局外人》 304
128.索尔•贝娄《奥吉•玛琪历险记》《赫索格》《洪堡的礼物》 307
129.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第一圈》《癌症楼》 310
130.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 312
131.三岛由纪夫《假面的告白》《金阁寺》 315
132.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317
133.钦努阿•阿契贝《瓦解》 319



如果说数学总结了自然的法则,伟大的文学作品即是总结了“人性”的法则。这些经典,学生时代,我其实读过不少,但逐渐忘了差不多;有时候重读,读的感受,也和当初大不一样。

看到译林出版社的这本书,我第一反应是把书单抄下来,就可以了;这本书就不用读了吧。

但真的读了一些,觉得开卷非常有益。怎么说呢?编者对于这些书的解读、评价,对于理解这些著作,很有帮助。

事实上,这本“名著导读书”,自1960年第一版以来,已经出到第四版了;最新版中还包括伊斯兰的基本经典《古兰经》、禅宗经典《六祖坛经》。

这本书的主要编者是这位:克里夫顿•费迪曼(1904—1999) 

Clifton Fadiman,美国最受尊敬的作家和编辑之一。他是《大英百科全书》编委会成员,也是创办于1926年极富盛名的美国“每月读书会”编委会成员。除此之外,他还是多本书的作者或编辑。他曾荣获美国全国图书基金会颁发的美国文学突出贡献奖章。1999年他因病去世,享年95岁,同年《一生的读书计划》(第四版)出版。


百闻不如一见,一起来品品书中对我们都熟悉的那些名著、大作家的讲述吧~ 我自己读了,有“毛塞顿开”的感觉,比如:

哦,这部作品,原来有这样的背景 ...
这些经典,原来可以从这些角度去理解 ...
这位作家的作品太多了,时间有限,我该看哪一部 ... 等等

引自书中前言


千万不要忘记:这些著作不能只读一次;应该一读再读。它和畅销小说不同,它是无穷尽的宝藏。

25岁时读柏拉图,跟45岁时读柏拉图,感受是不同的。而《哈姆雷特》会随着你的年纪的增长,人生体验的深刻丰富,而变成另外一个《哈姆雷特》。
 
另一方面,你读这些著作,绝对不可抱着做学校习题的心理,也不要意图吸取其中所含的所有意义。我们只要能攫住柏拉图给我们十分之一就死而无憾了。即使跟这些著作只有表面上的熟识,说实在的,也比大学毕业生中的99%渊博得多。但是,对一生的读书计划而言,它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总之,读书不是为了跟别人较量,而是为了使自己丰润华美。

好书不会沉默,不是一时性地满足人的心灵。它甚至可说是不朽的。而且对三四代以后的子孙也有益处。花在好书上的金钱不会令人觉得是无谓的花费。好书即使不是你的,也是你的孩子与你的朋友的。总之,买了这100本书(或同等价值的其他著作),你会得到某种满足感,就像看到你自己3000年的过去已整整齐齐地排在书架上——请别让过去停在那儿,让它成为你现在的一部分吧。

引自章节:柏拉图《选集》讲述



柏拉图决不只是一位著述家。可以说,他本身即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世界。他应该算是对西方文明最具影响力的5个哲人之一。西方哲学几乎是由诠释柏拉图而形成规模的——这句话也或有点夸张,但不是没有道理。刚入门的读者如果想要探索柏拉图整个世界,可以说是一种奢望,甚至说是一种不该抱有的野心。然而,只要阅读完这里所列出的所有书目,他也许可以跟柏拉图和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结识。

柏拉图毕生的思想最终凝结成一连串的《对话》。《对话》有长有短,文笔优美,谈论的话题无所不及,但绝大部分与其师苏格拉底有关。“苏格拉底的方法论”已构成当时潮流的一个部分。苏格拉底探询一切事物,尤其是人们所谓的正义、财富、勇气等抽象话题。探询是现实的,但真理只有借助我们所谓的辩证法的实际精神活动才能趋近。这种思维模式例见于若干篇对话之中。柏拉图的对话不仅可使头脑灵活(有时,这种活动本身也是目的),同时也是洋溢着诗性与戏剧性的想像力的艺术作品。读柏拉图与读莎士比亚一样,你都在欣赏真正的艺术杰作。

首先,读者必须把握柏拉图的3个中心概念。
第一,一切如苏格拉底所说,“没有探寻的人生是不值一活的”。这句话构成了柏拉图著作的基础。
第二,德性即知识,贤明的人等同于善良的人。
第三,哪一种知识包含最广泛的价值?柏拉图相信一切事物、行为与德性均有一个原型,这个原型就是“理念”。虽然这种理念目不能见,手不能触,但我们可透过五官所认知的事物、行为与德性,曲折地将其反映出来。这种对宇宙万物的解释模式,我们称之为观念论,柏拉图是当之无愧的观念论之父。

我们今天的观念与思考模式,有许多(包括空想与有害的在内)都与柏拉图相关。因此,对柏拉图全然不了解的人,可以说对自己也一无所知。如果你是西方人,那么,发现柏拉图,不仅是发现这位伟大的知性人物,同时,也是在发现自己心灵中从来不曾怀疑的许多事物。

引自章节:莎士比亚《全集》讲述


享受莎士比亚有如征服珠穆朗玛峰。与其去研究讨论,不如去读,最好一读再读。不过,这样也只能见到这位包罗万象的艺术家极窄的一面。许多学者把终身奉献给莎士比亚,也丝毫不悔。

要欣赏完全的莎士比亚著作,至少要花费整整6个月的时间。很少人有这样的好奇心。虽然每位学者专家对莎士比亚杰作的意见不同,但在他一生所写的37篇戏剧中,至少下面12篇应该终身常置手边,随时重读,不可只读一遍:《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亨利四世》(上、下)、《脱爱勒斯与克莱西达》、《恶有恶报》、《李尔王》、《麦克白》、《安东尼与克丽奥派屈拉》、《奥赛罗》、《暴风雨》。

引自章节: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讲述


任何人都会毫不迟疑地承认《战争与和平》是“最卓越的小说”。它的伟大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既不暧昧难解,也不会深刻到一般人难以接受的程度。只要稍稍超越点障碍,这部拿破仑时代的庞大纪年史,就像一本在阳光下写成的作品一样,任何人都可以参与。


初读《战争与和平》,大抵会遭遇3种障碍:


一、这是一部分量极为庞大的著作。阅读时类同于《堂吉诃德》,开始时可读节缩本。虽然这么做无法了解托尔斯泰的整体精神,但我们仍可体会到他作为小说家的真诚。一旦引起兴趣,我们就会有勇气进一步阅读全本。


二、全书人名难记,登场人物庞杂,这使我们在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与动态时,深感困难。然而,如果大家耐心读下去,书中人物迟早会了然于胸。


三、我们很难在漫不经心地浏览时搞清楚故事情节。很多批评家认为,这样复杂的情节如果出现在其他小说中,就会成为缺点。但托尔斯泰与屠格涅夫不同,他不是形式主义者,他只是毫不设防地伸开双手躺在那里,随心所欲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因此,我们必须接受我们所看到的托尔斯泰。只要有充裕的时间(这部作品以特别舒缓的节奏展开,所以,千万不能急躁),你就会知道,《战争与和平》的文字其实比《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更容易进入。


几年前,我写过一篇讨论《战争与和平》的文章,举出本书3个特殊的长处:概括性、自然性与恒久性。15年后我再读《战争与和平》,又发现了它的长处,尤其是作者忠实描写性格的才能。如今再读这部巨著,我更为书中陈旧而又单纯的美德所感动。托尔斯泰曾说:“和艺术一样,在人生中,说真话也是必要的事。”海明威也曾说过关于斗牛的真话。可是,如以人生当做品的主题来处理,那么,人生实在具有压倒性的沉重。人生才是《战争与和平》的真正主题。


托尔斯泰面临着的最大挑战是自己。在处理拿破仑侵略俄罗斯的具有冲击性的巨大场面时,他既不虚伪,也不回避,而紧紧把握住人生的中道,正确的抓住真实,以具有启示性的动作和语辞,描绘出种种性格的本质。正因为如此,这部小说才能在处理战争与毁灭这样糟糕的主题时,留给人们的却是健康的印象。这种健康通过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人物,在“世代的嬗递与对人生的热爱”中流泻而出。


托尔斯泰是位伟人。读他的时候,我们必须正襟危坐。


引自章节:海明威《短篇小说集》讲述


海明威也许可以达到小说领域的新的顶峰,他自己也希望如此。然而,从目前的情况及我们对他多姿多彩的一生所作的观察来看,海明威卓然有成的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短篇故事。这是因为,在短篇中,他没有时间与空间去表现自己不可克服的缺陷。好战、做作的活力、暴力与倔强的渲染、虚张声势、浪漫式所的女性观等等毛病,在他美丽的短篇故事中似乎销声匿迹。同时,海明威增添了魅力,但在长篇中却隐而不显。当然,无论多么专横的断语,至少也要经过一个世纪的四分之一才能真正确立。不过,由于海明威作品中对真理的尊重、散文的独创性、对白的坦率正确及明显的情绪表现等等,他已列名于世界少数杰出短篇小说家之林。

死亡、热情、挫折、人性的执著,是海明威终极的题材。然而,他的整个世界其实并不广泛。把海明威与最伟大的作家相比较也许并无意义。然而,若将其与斯坦克排列在一起,海明威看起来就现代一些。若将其放在亨利·詹姆斯旁边,他就成为原始人。如果和托尔斯泰比较,海明威简直就是一个小作家。然而,无论如何,海明威的成就已经确定。他立于马克·吐温所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基础上,相当忠实地改造了英语的文章。他省略掉无用的动作,而以英文表现出刹那间的事实、洞察和体验。海明威对文学的贡献,不止限于技巧方面。在精神层面上,他要求我们对语言更加忠实。

海明威最优美的故事(《老人与海》必须包括在内)已与《睡谷的传说》(美国小说家、散文家欧文1783—1859的名作)、《阿夏尔亚家的没落》(爱伦·坡的名作)一样,成为美国传统的一部分。《乞立马扎罗的雪》、《不屈者》、《我的老头儿》、《职业凶手》、《五万美元》及其他十多部短篇故事,无论重读多少次,都会一再唤起我们对作者深刻感受的体验。不管是否接受海明威的人生观,我们都无法拒绝他所给予我们的斗牛场、酒店、滑雪场、运动场、胜利指环与密西根森林的世界,因为这些已超越了小说的背景,克服了静态小说的表现方式。情绪与情绪的抑制在他的作品中已由绝佳的均衡感予以维系。海明威是一个艺术家,也是一个正直的人。

引自章节: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讲述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生与作品之间似乎有一断层,但苦恼、迫害、情感危机和放纵的言行是两者所共有的特色。他小说的不同风俗之处,全来自作者一生中不断显现的焦虑感。我们要阅读这位文豪的伟大作品,最好的办法是首先了解一下有关作者身世的背景资料,这是因为,欣赏他的作品,与下炼狱时所获得的感觉一般无二。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一任妻子是个歇斯底里病症患者,第二位妻子则是他的秘书,非常了解陀氏的狂躁和热情。青年时乌托邦式的激进主义似乎促使他转向宗教,晚年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已成为反希腊正教的斯拉夫主义者。不过,这些称呼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说并不公平,因为他的气质永远表现出基督与撒旦争斗的相克性。有时他像“有良知的欧洲人”一样说话,但所说的话仍然是非常俄罗斯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后半生已被公认为是小说家和俄国性格的诠释者,但对他个人来说,却未必因此而比前半生活得幸福。他仍在不断地受到癫痫证的攻击与债务的困扰,同时,他也是一个无法自制的赌徒。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性格显然具有分裂的症状。

然而,正是我们在此谈论的这个人,却写出了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其中所预示的尼采与弗洛伊德的思想,也深刻地影响了如托马斯·曼、福克纳等俄国以外的作家。同时,陀思妥耶夫斯基还在小说中写出了我们所熟知的希特勒等暗杀主义者的理论与习惯。陀思妥耶夫斯基凭着他的直觉,洞穿了20世纪被迫容忍与服从的现象。他的作品所以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正是由于这种直觉。

我们很难确实地把握信这位怪人。他的强迫观念的核心是神,探求神并尝试证明它的存在,构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经络。由于神的苛责,他遍历了痛苦与邪恶的世界,并在最后关头,好不容易才朝向爱与和平的光辉走去。在陀氏的小说里,犯罪、心理异常、宗教神秘主义,错综复杂,使人难以论断。他被视为悲悯的代言人,但又找不出正常的因子。

一般均推《卡拉马佐夫兄弟》为陀氏最深刻的作品。然而,如果只预备读一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那么,我建议应该读一读《罪与罚》。这是因为,《卡拉马佐夫兄弟》固然不能等闲视之,但毕竟是部未完成的杰作。而《罪与罚》则比较单纯而统一,强而有力地推展着侦探小说般趣味盎然的情节,因而我们可以将之当作正宗的惊险小说来读。从那色调暗淡而又栩栩如生的书页中,我们将怀抱着活下去的信念和超越苦恼的感觉,进而攀登至人生的某种境界。

整个情节只不过在短短的9天之中。

引自章节:马克·吐温《哈克·芬历险记》讲述


马克·吐温可以说是近乎无意识地完成了这部杰作。博大精深的密西西比河在不知不觉中培育了少年马克·吐温的想像力。在他执笔之际,这条河依然在他心里波涛澎湃。马克·吐温在这条河的激励之下,将自己的青春完全投入了这部作品,甚至也下意识地将美国的青春也投放了进去。

哈克的精神分裂源出于他对自然社会了解的天才与对文明社会的厌恶(哈克是一位少年、一位天才,也是一个伟人)。这种精神分裂正与我们现今的精神分裂相呼应。我们被夹在两种愿望之间,一种是美国“向外寻求领土”的传统愿望,另一种是比前一种更强烈的愿望,把这片广大的领土转换为大规模的生产工厂。

我们以美国国民之一员而备受折磨,而且将永远地遭受这种折磨,因为这种精神分裂以后还会持续下去。不仅如此,从哈克身上,我们还可以感觉到那种连续不断的紧张感。如果你不以为然,那么,不妨重读书中的这一段,在这里,哈克吃不准是否该检举罪人兼逃亡奴隶,同时也是他的朋友吉姆。
 
该书没有感伤。全书以前工业化的“自然”美国为背景,这个美国充满了暴力、谋杀、固执、贪欲与危险。密西西比河是叛逆的,甚至怀有恶意。热爱往昔祖国一如现代祖国的美国成年人在读《哈克·芬历险记》时,往往不知不觉中抽去其中辛辣的成分,只把它当作一篇《失乐园》的叙事诗来读。不论是南方人、北方人,都会感觉到,虽然一种天真和鲜活的自由已永远逝去,但却另外出现一些了不起的东西。伯利克里斯时代世故的希腊人,读荷马时,一定也会有相类似的心情。《哈克·芬历险记》是我们的《奥德赛》。

就作品而言,马克·吐温认为,《汤姆历险记》只是“为投合世俗空气而用散文形式写成的一首赞美歌”。其实,《哈克·芬历险记》也是一首赞歌,不过,它是献给青春的赞歌。

海明威的看法也暗含上述意见。他认为,马克·吐温是第一位以创意运用方言(包括土语)的美国作家。《哈克·芬历险记》故意破坏传统英语的“文学”风格,不以英语的正确性为目标,而依照日常会话的变化引入新的韵律,并且向我们显示,非学术性的语言可以完成什么。

虽然在成年后接受了大都会文化的洗礼,马克·吐温仍然是一个受惠特曼敬佩的“强有力而无教养的人”。这一点丝毫无损于马克·吐温的伟大,反而愈增其伟大。他建立起一个传统,与亨利·詹姆斯完全迥异的文学传统。马克·吐温与亨利·詹姆斯代表了美国文学与思想的两种势力,前者是本土的、幽默的,同时也是大众化的最佳表现;后者是英国的、欧洲的、纯分析的,同时也是贵族化的最佳表现。

引自章节: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讲述


写到这里,我们终于碰到一本难解的书。《尤利西斯》可以比做一座难以一口气攀登的高山,但不是不可能攀登。从山峰顶上,我们将会看到人类无比丰富的生活景致。

有人认为《尤利西斯》是非凡的笑谈、异乎寻常的猥琐、疯狂天才的作品或信仰的祭坛。为使我们不受这类意见的干扰,我列举5种简单的陈述,也许有助于我们体味、了解《尤利西斯》。这些陈述是本书问世后的38年间,知性批评家与读者对《尤利西斯》的总体看法。

一、《尤利西斯》也许是《神曲》以后组织最完整、思想最一贯的作品。
二、《尤利西斯》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没有更好的词句,只好这样说)的小说。它是影响是透过其他作家的作品发挥作用,所以是间接的。
三、《尤利西斯》是语言方面最富独创性的作品。它不是只开辟了一条通路,而是新辟了多条通路。
四、关于这一点也许会有不同的意见,但一般看法认为,它不是一部“颓废”、“不道德”或“悲观”的作品。这部巨著和本书列举的大部分巨著完全一样,以超越局部、感伤、自我辩护的强韧精神,并通过忠实的观察,为我们显示出人生的一种面貌。
五、和荷马的《尤利西斯》不同,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并非是就原作加以延伸。这本书只会对一再学习的人显示其秘密,一如贝多芬的伟大交响乐,研究愈深,愈能显现其新的财宝。

看过上面这些陈述之后,我想向诸位提出3项建议:

一、不妨先读《艺术家年轻时的写照》。与其后的伟大连续性作品相比,这是一部写得比较“率真”的书,其中展示了乔伊斯的自己——即书中主角斯蒂芬·迪达勒斯,和乔伊斯的都柏林市——这是他小说中最常用的背景。

二、在读《尤利西斯》之前,可以先从一些杰出的评论入手。最好的短语应推爱德蒙·威尔逊(1895—1972,美国著名的评论家、作家,以文学及社会评论著称,著作包括诗、小说与戏剧)的作品,而最优秀的长篇评论则出于史图亚特·吉尔勃之手。

三、作了以上的准备工作,《尤利西斯》依然难解。不要努力想了解全书所有的命题、不连贯的语句、显晦的意义,以及一切事件所包含的暗示。只读你懂的部分,然后暂且搁置一下,每年都拿起来读一次。

引自章节: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讲述


这是到目前为止写得最长的第一流小说。本书优点虽多,难处却也不少。只要你对这部巨作稍有感应(大多数人都没有感应),那么,它就值得你花费5至10年的空暇时间,以自己内在世界的一部分不断去加以咀嚼品味。

我们不能不承认普鲁斯特蕴含有伟大的精神与想像力。就力量与影响力这两方面而论,到今天为止,普鲁斯特完全可与前一时代的尼采哲学、托尔斯泰文学、华格纳音乐与易卜生戏剧匹敌。他依据相对性原理重新创造了小说世界,也就是说,普鲁斯特在文学领域内最先以相当庞大的规模,提供了与现代物理学理论相呼应的事物。

《尤利西斯》的主人公是一个地方——都柏林,而《追忆似水年华》的主人公是“时间”。普鲁斯特追求的是用艺术的方式表现“时间的形态”,说明“时间的形态”究竟是什么。传统小说家的各种写作手法在普鲁斯特这里完全看不到。对普鲁斯特来说,“存在”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一串事件,而是完整的过去,“那无限向后延伸的过去,那让我的心灵一直承受痛苦的过去”。

碎片似的事件不是像流水般连续不断地出现,而是一个不停变化的整体。过去的片段印象会在我们头脑里突然跳出来,不同的个体在迥异的时空环境下会对这些印象有不同的反应。

过去可以从记忆中跳出,但是记忆不受我们的控制。浸入茶水中的一小块点心的味道,天空掩映下高塔的形状——这些记忆碎片是微不足道的,但却能唤起普鲁斯特的记忆之河和几乎消失的过去,这些是他生命的颜色。每时每刻都理解自己是不可能的,我们不是所有过往人生经历的静态总和——原因在于我们总是在内心重新体验过去的经历,因而“总和”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只有唤醒过去,我们才更接近当下每刻的现实。因此,现实总是避开我们,生命呈现碎片化的状态令人感到困惑、悲伤。人类获得安慰的唯一方式是艺术(这也是普鲁斯特的信仰),只有艺术能用秩序梳理变幻多端的人生。

引自章节:达尔文《物种起源》讲述


在《物种起源》中,达尔文的证明过程是一种“蛮干”,他用大量实际的例子来填补“蛮干”的缺点,缺乏证据便诉诸模拟和令人信服的推测。这部著作不是以思辨的精妙取胜,它依靠的是足够多的勇气。与此同时,达尔文展现了他洞察力之敏锐——他观察的东西都是别人观察过的,但他却能有新发现——这让作为学术著作的《物种起源》不会令人生厌。

图片来源:bing


疫情时代,不如读书吧!孩子读孩子的书,我们读我们的书。一起,共勉。

相关阅读:


点个“在看”,我们就不会走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