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有一阵子没和大家分享“英语故事”了。最近开学,社区里有不少花友反映:感觉校内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好像有所降低。
花友@echoicefei 说,这学期英语课只有两节了...
为什么要学英语,我们到底该把英语学习放在什么位置上,相信订阅小花生的读者都心里自己有数,咱们就不争不辩了。不过,实际问题是存在的:在校内英语“弱势”化,教培已成“过去式”的今天,我们到底该怎么带娃学英语?我们不是英语老师,语言水平一般,不会教,也没精力去钻研这些问题 …有没有一条路,比较“一根筋”,不用多想跟着走就是了 …这条路,当然有。今天就和大家分享最近社区备受好评的一篇攻略。花友@SONG WEI 和很多职场爸妈一样:非英语专业出生,工作也很忙,并没太多时间去给孩子做学习规划、精细选书。所以她的方针,就是找一条路,简单、可长期跟着走。靠着这条路,她的孩子在二年级时就通关了RAZ(参考小花生整理的对应表,大致相当于国内孩子高中毕业的英语水平),可以说是真正的“在小学毕业前搞定了英语”!这位花友的方法,思路清晰,做法聚焦!大家的反馈,也很正面:坐标北京,家有两娃,儿子今年9岁了,女儿还没上小学。我和孩子爸爸都是在哑巴英语、应试英语中长大的一代,后来虽然都幸运地通过学习改变了命运,但是在日常学习、科研,工作和学术交流等方面,我们都深刻感知到了自身语言能力上的不足。基于这样的思路,我带儿子3岁时开始英语启蒙,从开始就是自己带,没报过辅导班。现在他马上四年级了,RAZ在二年级暑假时已通关,之前蓝思测下来是1510L(相当于美国高中毕业阅读水平了),目前独立阅读高章书和相对专业的文章没什么压力。不敢说娃从此就阅读自由了,但至少目前不用老母亲操心太多。下面会总结这几年带娃学英语最有心得的三点,和大家分享~
孩子最近在读的书,截图自小花生APP阅读记录功能(点击下载小花生App👉 )在英语学习上,我一直信奉听力是学习的基础。婴儿出生,视觉神经并没有发育齐全,但是他们的听觉却极端敏锐。孩子牙牙学语,到学会自己遣词造句,表达自我,就是在周边各种声音的不断刺激中天然习得的。这个过程天然而无痛。我儿子英语启蒙其实并不算早,3岁左右开始给SSS(Super Simple Songs),偶尔给一些诸如"粉猪"这类的动画片。但是我不做评价、考核,纯属就是看孩子兴趣。这种画面呆萌,歌词简单而又有韵律的音乐非常容易被孩子接受。孩子经常边玩边听,时不时就能跟唱几句。Super Simple Songs,英语启蒙儿歌合集,适合0-6岁孩子这种简单无痛的英语启蒙我们大概坚持了将近一年,中间还穿插了一些经典动画片。在这个过程中,我心态是非常放松的。我没为孩子制定任何目标和任务,就是单纯让孩子快乐地听音乐,轻松地看动画片。孩子是否输出,以及输出多少,我完全不做任何考量。所以从孩子4岁开始,我给孩子选定了一套分级体系,配合画面开始每天雷打不动的听或者老母亲人肉带读。从刚开始的5分钟到后来的30分钟。孩子幼儿园阶段,我们听得非常多。分级绘本每本都听过好多遍,市面上主流的动画片基本也都听过好多遍。孩子一边搭乐高,一边听英语动画片,或者一边画画一边听英语故事在我家是非常普遍的。甚至孩子一边跟我们斗嘴,一边还开着英语音频。两小只早几年一起看horrible history现在孩子学业负担也重了一些,很难有大块的时间来听英语,所以基本日常听力就是靠上下学路上还有晚餐时间。另外周末或者节假日出去旅游,我们也基本都会带着播放器,孩子在车上、飞机上甚至运动时,随时随地都能听。被誉为海淀神器的某播放器,我家有五个。而且儿子已经习惯于那种比较快的语速,所以他日常听小说或者看电影、动画片、纪录片基本都是直接调整到1.5甚至2.0倍速播放。这么做的好处第一就是单位时间内听力输入量更大;第二他对外教授课接受度非常高,到国外也很适应外国人的语速。去国外旅游,在酒店经常主动跟前台还有餐厅服务员聊天。我和孩子爸爸开玩笑说,再过几年,出国就可以让儿子给我两当翻译了。当然也有缺点,那就是课内听力他经常嫌语速太慢,等得无聊,直接走神了,结果发生过两三次校内听力考试嫌语速慢神游去了,等他回过神来,已经播放下一题了。一年级下学期疫情,我记得孩子疯狂迷《神奇树屋》还有《树屋百科》,一天在家能听3、4本。《神奇树屋》第一部一本大概7、8000字,第二部每本大概是一万一两千字的样子。孩子一个月就把这三套全部听完了,听了一百多万字。感觉就是这一个月的功夫,就直接从初章进入了中章。目前娃听高章书已经没什么困难了...北京的家长普遍都很重视阅读,在买书这事上都很舍得剁手。很多家庭都是从小娃娃开始,就各套系绘本一堆堆往家抗。我和孩子爸爸工作都很忙,也没什么时间去给孩子各种组合搭配地选书。我深知自身家庭人手不足这个致命缺陷。所以我一路选择的都是相对简单,可以被长期执行的一些方法和路径。因为我的观念就是再好的方法,如果不能被长期坚持,那不如不要开始。在英语上我也用了一个偷懒取巧的方法:直接采用国外原版的分级体系。第一,分级阅读是国外近几十年语言教学中非常成熟且被广泛使用的方法。这意味着它受众广泛,经过实践检验过,也就是说“靠谱”。第二,分级体系基本都是由一些非常知名的语言学家把关、审核的,充分考虑了语言学习的特点、题材选择以及难度螺旋,也就是说他配比“科学”。既然如此,我们作为一个非母语的二外老母亲,我们何必要费力不讨好地自己去给孩子到处搜罗选书呢?当然要毫不犹豫的“拿来主义”,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定一到两套分级体系坚定地读下去咯。一般来说,我们作为非母语家庭,能好好读好一套分级体系我个人认为已经殊为不易了,所以完全不必要贪多。阅读这件事,不在于家里买了多少书,而在于孩子真真正正坐下来认认真真地读了几本书。鉴于我儿子是典型的钢铁直男,对科技充满了好奇心,但是对文艺、情感的共情感知力相对比较弱。所以我给儿子选了大家耳熟能详的RAZ。我们家的RAZ阅读前后一共历经5年,大致可以分成3个阶段,最终在二年级暑假实现通关...RAZ(Reading A-Z)是目前市面上非常流行的在线分级读物,为不同英文水平的孩子提供适合难度的英文读物,整套体系内容丰富,相当于一套百科全书。开始读RAZ,我购买了美国原版的账号,一年也就几十块钱,非常便宜。29个级别,大概3000本书,题材包罗万象,难度螺旋也很平缓,非常好拾级而上。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每晚母子两找个安静的桌子,打开APP,一页页地放给孩子听。刚开始可能也就能坚持5分钟,慢慢延长时间,基本每天都能坚持30分钟。刚开始不用强调孩子必须跟读,以培养孩子兴趣和习惯为主要目标。随着孩子对英语建立一定的认知,也开始被画面、情节吸引,可以开始鼓励跟读,进一步可以鼓励复述以及背诵。到幼儿园中班结束,我儿子读到RAZ G级别。其实这个速度并不快,我也并没有着急赶进度,我觉得找到一个让自己和孩子都舒服的节奏很重要。而且由于我一直鼓励孩子复述绘本情节或者背诵,所以天然进度就是会慢一点。进入大班后,我给孩子报了一个阶段性的自然拼读课程。这个课程之后,孩子基本就实现了自读模式——自己读,自己做题。我只是坐在旁边给他答答疑,或者指导一下语音语调、连读的问题。孩子具备自读能力之后,我又购买了RAZ的国内引进版ABCReading的账号(关于国内引进版的介绍,之前的文章写得很详细,戳👉阅读原文)。这个引进版跟原版对比各有优劣(具体对比,可以点击阅读原文细看)所以差不多H之后一直到Q,我儿子都是逐本朗读,并完成测试的。这个阶段,我的要求是:每页朗读争取90分以上,整本书朗读90分以上,测试80%以上。之所以给两个评分标准是,我儿子属于那种情感很不丰富、声线也不优美,但是内心又无比执拗的孩子。有些页面朗读,孩子已经尝试了好多次,可能依然只能88、89分。这种时候孩子会觉得无比挫败,经常会读到哭。越读越哭,越哭越读,令人崩溃。但是其他页面孩子又读得非常好,得分可能直逼满分了。所以老母亲为了让孩子不要过于较劲于某一页,给出了一个整体得分的标准。这样即便孩子某一页,多次尝试之后还是只能得88分,但是其他页面都读得非常好,整本书下来,系统整体打分依然给了93,那老母亲认为这是可以接受的。学习有些时候要抓大放小,我并不太主张太过完美主义。而且为了一页,让孩子试几十,上百次,我觉得这太挫败了,太不利于保护孩子的学习热忱和兴趣了。这种情况,我一般会亲自人肉示范朗读,并且为示公平,老母亲也会接受系统打分。然后我才会跟孩子讲解为什么刚才你的朗读系统只给了八十几分,为什么老母亲的朗读系统给了95或者98,是连读的问题,还是轻重音的问题还是尾音处理的问题,还是中间有发音错误的单词。经过这样的讲解,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也会根据老母亲的意见进行相应修订。当孩子重新尝试,看到系统给出一个非常好的评分,孩子不光觉得快乐、鼓舞,更重要的是孩子通过这种模式学到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虚心求教,及时求助,转变思路,不固执己见,这样才能取长补短,获得自我成长。Q之后,RAZ的篇幅变得越来越长,在屏幕上经常出现一屏无法完全显示。于是这之后我给孩子购入了实体书,这样阅读起来眼睛比较舒服。另一个考虑是因为进入这个阶段,也就意味着孩子已经具备了不错的阅读能力了。此时孩子的阅读策略也应该从过去的朗读转变成默读模式了。经过前一阶段几百本书的朗读,孩子的朗读能力已经比较扎实了。后续就该侧重于提升阅读速度、阅读技巧。随着孩子自读能力的提升,刷RAZ的速度也开始提升。从之前的一天一本变成一天几本,最高记录是二年级暑假,一天最多刷了13本。就这样,我们在二年级暑假刷完了RAZ的全部29个级别,而且读过的每本都做了测试。Tips: 娃低龄时,父母陪读很有必要
我一直认为孩子的学习过程是需要家长陪伴的。这种陪伴并不是狭义地说孩子学习,家长拿个板凳放旁边陪坐。当然低龄阶段的孩子,这种“陪坐”是很必要的。
低龄阶段,英语启蒙阶段的陪坐,对孩子不仅仅是一种心理上鼓励,更是一种底气,让他感觉到在他遇到困难时,你可以及时施以援手,让他不觉得孤单、无助;更是在他尽力时,给他认可和表扬,及时关注到他的进步以及给你的小惊喜。
你的及时反馈不仅强化了他的自我价值感和认同感,更给了他继续下去的勇气和能量,并且给他亲身示范了一套困难应对方法以及策略。也就是这个世界上,除了哭,还有其他别的办法能解决问题。这不但是陪伴,更是身教。
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长大,我们可以做到“身已远,心还在”。即便我们不再陪伴在他身边,但是依然可以借助工具来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及时的反馈。这就要引入我下一个要说的主题了——使用测试工具来把关阅读质量。我一直坚信,没有质量控制的任何项目都是注定会失败的。所以,我儿子读RAZ,在进入M级别之前,我基本都是只要有时间都陪坐在他旁边。虽然是他自己读,自己做题(H级别之前测试是我读题,读选项,他口头作答,H级别之后,测试变成他自己读题自己作答,我负责批改),但是我还是会坐在他书桌旁边的。因为这个阶段,孩子的阅读能力其实还是很弱的。他经常会遇到问题,随时需要人给他答疑解惑。所以这个阶段基本是老母亲最累的,基本只能自己人肉陪或者找别人人肉陪,别无他法。我家因为孩子父亲工作特别繁忙,早出晚归,所以全都是我一个人人肉陪坐。的确身心俱疲!如今说来似乎云淡风轻,但是期间多少鸡飞狗跳、妈吼儿啼只有我自己知道。所以真的是“陪伴不易,且陪且珍惜”!之后的阶段,我开始尝试逐步放手。孩子自己读,自己做题,我只进行质量控制。比如我一直的要求就是整篇文章朗读评分争取90分以上,测试正确率80%以上算过关。错题打回去,一遍过能改对的,老母亲收货。如果一遍还改不对,说明这道题是真不会做,题目翻出来,书也拿过来,老母亲带着再讲一遍,看看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有些题目就是故意挖坑,孩子大概率就是会掉进去的。这种指出来几次,慢慢孩子就会知道避坑了。总之,错题不能放任不管,要勤总结。一年级寒假,当我发现儿子开始“上树”了(指开始阅读经典初章书——神奇树屋),老母亲半信半疑地引入了AR&Star测试系统。第一次测试,一年级的小豆包儿子从没见过这架势,完全没有考试经验,居然每道题还有倒计时,不作答就直接跳下一屏,回不去了。虽然提前给他打了预防针,告诉他肯定有他不会做的,没关系,尽力做就好。但是开测没几分钟,娃就习惯性开始找我求援。被我淡定拒绝之后,娃开始一边哭一边继续作答。老母亲坐旁边,说真内心是崩溃的。测试结果显示我娃AR指数2.8,每分钟阅读速度是80个单词。比我内心预估的结果略低,我预估的孩子水平应该是过3了。第一次测试没有经验,在情绪崩盘的情况下考完的,所以有点偏低也是情理之中。于是我连夜把家里所有的书全部查了一圈AR指数和考试编号。全部在封面上贴上标签,并且按照难度排好序放在书柜里。这样我和孩子都知道现阶段的水平适合读哪些书。这样读起来,孩子也觉得很舒服,因为读的全都是适配自己能力范围的书。在这一阶段,我们基本扫完了美国国家地理1-3(pre我们直接跳过了),科一和科二,Who Would Win,I Wonder Why,Journey to The West动画片还有配套的108本书,还有《神奇树屋》第一部和第二部,《树屋百科》,《疯狂学校》第一部,Horrid Henry, Who was等等。儿子那段时间读过的部分原版书,截图来源于小花生App阅读记录
同时我们还开启了Reading Explorer,这套书我儿子非常喜欢,目前依然还在刷着,RE5已经快接近尾声。8月29日刚刚做完11A,还有3篇文章就全部结束了。读过或者听过的所有这些书,只要AR上有测试的就全部都做了测试。这就是我所坚持的质量控制。AR系统固然很好,但是他只是一个题库外加一个自适应的测试系统。当我儿子二年级暑假结束所有RAZ之后,我突然面临着缺乏日常阅读材料的一个窘境。小说这类毕竟字数太多,不太适合日常阅读。所以我需要一个新系统来填补由于RAZ所带来的空缺。Achieve 3000是一个在线分级阅读系统,会定时推送非虚构文本这是一个基于你的阅读能力和职业兴趣每天自动推送文章的系统。文章都不长,A4版幅1-3页不等,但基本全都是真实事件、各种新闻报道或者专业期刊杂志上的文章选编。内容包罗万象,每篇都有测试题,8-10题不等。这也符合我一贯的质量控制理念。而且每个月根据你每篇测试完成的情况,调整你的蓝思指数。也就是说每篇都是考试,哪篇你都不能划水,因为每一篇都会影响你最后的加权成绩。每隔几个月系统还会自动推送一次全面测试,给出你的蓝思指数成绩。这不仅满足了我质量控制的要求,还满足了我区段控制的需求。根据去年10月底刚完成的阶段测试,系统将我儿子的蓝思指数从1340下调到了1290。原因就是因为10月份有将近10天,我儿子生病卧床不起,一篇文章都没有读。这段被降低指数的经历我反而觉得这个系统很好,会督促我们不断前进,而不是划水。我也告诉儿子一时的指数回调并没有什么关系,对于学习我们需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妈妈在乎是我们是否保持着一个持续学习并且进步的趋势。孩子去年12月中旬A3000年底测试成绩,蓝思指数1410周一到周五上学期间,一般是保证完成2,3篇左右A3000的阅读,周末还有节假日我会让他自己在书柜选感兴趣的书,看完之后上AR系统完成测试。至于看什么,我只做好书推荐,究竟选哪本基本不干预。我娃对两个系统都已经驾轻就熟,账号密码告诉他,他都能自己操作。我也不需要陪伴,只需要定期登录系统查看一下孩子的测试结果,从大面上把控一下孩子的进展即可。测试就如同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它不是我的目的,但是要让孩子知道,我们读的所有书都不是随便翻翻打发时间的,而是要真的读懂。也许有人会说,这会不会挫伤甚至打击孩子阅读兴趣啊?但是我想说的是,第一,如果没有测试这个约束,提醒他认真对待手中捧着的书,对于一个几岁的小朋友来说,会不会更大可能性最后变成考验人性呢?这种考验会不会对母子彼此伤害更大呢?第二,测试这个东西本身并没有正面、负面之分,而在乎家长如何去引导。比如我就会跟我儿子说,你每读完一本书,如果登录到AR系统去做几道题,是会得到积分奖励的。孩子读完他特别喜欢的乔治的宇宙之后自行上AR完成测试就跟你做RAZ做题会得星星一样,AR系统里会有一棵属于你的植物,你每通过一本书的测试,你的那棵植物就会得到浇灌,积分还会统计在你的花盆上。孩子是很有动力去浇灌自己的那棵小花的。所以我娃每次看完一本书都很积极地自己上系统做题,还给我秀他的小花。每次小花的水量集满,我儿子就特别亢奋,特别有成就感。这种时候,测试反而成为激发他阅读兴趣的助力了。不过,当系统测定儿子的蓝思指数在1510之后,老母亲就基本不怎么关注孩子的阅读,也不怎么关注测试结果了。今年1月中旬蓝思指数1490,破1500之后老母亲就基本不怎么看了,也没有保存相应图片了老母亲对目前的阅读难度已经相当满意了,毕竟孩子还小,难度定得太高,也不太科学。只要孩子保有对英语的热情,至于指数横盘或者缓步提升,目前老母亲其实都已经不太在意了。因为我相信,孩子的阅读自由迟早会来到,至于是早一年还是晚一年已经不重要了。以上就是我利用RAZ为我儿子铺就的一条平价、易得的英语启蒙路径。前后一共历经5年,最终在二年级暑假实现通关。在不同的阶段,老母亲采用了不同的考量侧重和指导方案,经历了RAZ原版APP、引进版ABCReading到实体书的不同组合。在不同阶段搭配了不少相应的拓展阅读书籍,同时辅助了其他一些工具。说实话,二年级通关RAZ,老母亲之前着实没有想过会发生在自己儿子身上,老母亲之前对儿子的定位是争取三年级读到Q。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一个想都不敢想的小目标居然就这么被实现了。这绝不是老母亲的“凡尔赛”。老母亲事后也反思总结了一下,认为可能自己有几个点还是踩得比较准,一并总结出来,作为心得供大家参考:从3岁开始无意识输入,到4岁开始有意识输入,孩子的听力可以说是一日不辍;英语学习要回归本质,多听多读才是语言学习的根本,这才是“道”,各种考试冲刺、押题、刷题都只是“术”,本末不能倒置。我不反对因为备考,去短期地参加一个冲刺班,但是我认为在语言学习这件事上,从本质上说是没有什么捷径的。大方向,大原则都是亘古不变的,充其量只是有一些辅助工作和策略。听力能力是一切语言学习的前提,阅读能力是基础。没有这两大支柱,一切所谓的“术”都不足以支撑我们语言能力长远的提升。孩子已经非常习惯于利用一切碎片时间听英语,如图中做家务的时间不急躁地推进阅读、写作,而是在孩子已经听了非常非常之多,耳朵已经具备相当的敏锐度之后,才开始引入“读”。老母亲要再次强调,“听”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千万不要觉得“听”好像都在玩,不出活,急于求成去给孩子刷题,报班。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而且最佳听力输入窗口期是非常短的,最好幼、小童阶段就开始广泛、大量的听。等到大童,再来抓听力,其实效果已经不算太好了,而且往往需要家长付出更大的心力;听说读写的顺序一定要坚定地执行。另外,不要急于求成地让孩子去写作。总觉得写作就是更高级的能力,显得孩子更牛。其实孩子听说读做到位,累积了足够的语料和语感,写只是一个爆发期的问题。迟早有一天你会惊奇的发现,哪怕你压根从来没正经教过孩子写作,几岁的小孩子可能哪天不哼不哈就给你画个小绘本,并编上一个小故事。孩子上完外教课之后,在写关于古罗马文明的essay选定一个适合孩子的分级系统,脚踏实地、坚持不懈,一本本读下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要冒进,不要被外界的牛蛙所左右,来回切换系统,这往往费力不讨好。踏踏实实、认认真真走自己的路。语言学习并不是看你请了多少外教,砸了多少钱,而是看你有没有坚持,有没有陪伴(尤其起步阶段)!树立用英语学习英语,以及尽量为孩子创造原汁原味的英语环境的理念。给他提供最纯正的音频去熏陶、去模仿。给他最新鲜、最生动、最贴近生活的语料,让他去感受语言之美。相信孩子的语言感悟力,不要画蛇添足地提供不必要的中文翻译,让孩子从一开始就学会用英语去理解英语,尽量用英英释义背单词的方法。孩子有单词不理解,小的时候我会尽量用他能理解的其他英文单词给他解释,或者给他一个简单的例句,让他在例句中去理解这个单词。现在大了,我会教他使用英英字典,自己可以去翻翻字典,查查例句。我儿子从小我就鼓励他背诵,读RAZ低阶的时候,一本书也没几句话,孩子读几遍,很容易就能背下来。所以他基本从A开始一路读到G都差不多能背诵。当然,不同的孩子不一样。有些孩子比较抵触背诵。那可以引导孩子口头复述一下自己读过故事。这样做的好处是非常容易培养孩子语感。很快孩子就能掌握原来英语的句式是有一定规律的,就像搭乐高一样,几个模块一拼,就能出来一个句子。而且从小给孩子培养了语言输出的逻辑框架意识,为孩子后续写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另外就是为后来学习自拼以及进入自读提供助力。所以我家RAZ低阶进度是非常缓慢的,基本也就是每天一本的量。但是突破自读屏障后,你会发现孩子的能力提升并不是一条平滑上扬直线,而是在不同阶段会出现好几波加速拉升,会让你目瞪口呆。从一天一本,到后来一天三四本甚至寒暑假的一天十几本都是非常自然的。所以虽然我们学前阶段只读到G,但是两年就扫完后了后续所有级别。而老母亲在孩子英语启蒙之初的计划不过是孩子三年级争取读到Q级别而已!所以,相信孩子,只要适当引导,路径科学,他们的潜力往往会让你目瞪口呆。在孩子阅读能力爬坡,尤其快速爬坡的过程中,避免不了会接触到一些超越他认知的题材,比如法律、宗教、政治、经济。老母亲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如果能用英语讨论的,尽量跟孩子用英语进行讨论。如果英语无法胜任,为孩子搜寻并提供中文资料,辅助他跨过认知屏障,实现阅读升级。语言学习应该是基本无痛或者虽然略痛但是刺激带来的快感超过痛感的一个过程。如果孩子学得非常非常痛苦,那大概率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的方法问题或者路径选择出了问题。比如有些家长很容易受周边牛蛙家长的影响,不停给孩子切换学习体系、学习教材和学习路径,搞得孩子无所适从,身心疲惫。比如有些家长给孩子制定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急于求成,甚至拔苗助长。把“以考促学”当成了英语学习的头等大事。我觉得家长首先要了解自己孩子的能力,摆正心态,把学习当成一个终生成长,而不是一个阶段目标。小孩子,尤其低龄阶段,家长一定要陪伴。不能把孩子扔给机构、扔给AI课程一扔了之,或者寄希望于多报几个机构来取代父母的陪伴。父母的作用绝不不仅是一个监督检查员,更重要的是这种陪伴给孩子一个心理上的鼓舞和抚慰,让他觉得我们是一个team,我们在一路升级打怪。在陪伴的过程中你也更了解孩子的进步和痛点,你也更能体会孩子的不容易,对他的成长报以更真诚的赞赏,对他的失败给与足够的包容和理解,并且提供恰到好处的帮助。这非常有助于建立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母子团队关系。孩子最近迷DK Science,还自己拿马克笔画了一个五颜六色的元素周期表以上就是我在儿子英语启蒙上面一些小小的经验,谈不上什么大理论,不过是一个非英语专业老母亲在这么三四年陪伴中的一些小小总结。我也非常感谢儿子,正是因为这三四年的陪伴,倒逼我去看不少语言学习方面的书甚至脑科学的一些课程,也得以去了解这个世界上那么多优秀的教材和学习系统。(1)这个时代我们缺乏的不是学习资料和学习工具,我们缺乏的是正确的方法论以及一点小小的、傻傻的坚持!(2)注重刻意练习,关注终身学习。大多数人缺乏的并不是天赋,而是坚持。这个世界绝大多数的工作和职业,以及所谓的成功,还远远没有达到需要我们去拼天赋的程度。(3)让我们在这个美好的时代,一起用心的陪伴孩子,一起升级打怪,实现共同成长!花生小编:近期我们专门开设了
小花生学习交流群,
欢迎花友们扫码进群讨论哦~
以上内容来自「小花生网」(微信号:xiaohuasheng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