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又到了每周的“英语专栏”。今天的故事,可以说是“因材施教”的一个典型。虽然说的是“学英语“,但教育启发价值更大。一般人印象里,学英语是有既定路径的,应该让孩子去适应通常的学习规则,按部就班跟着走。而故事里的这位妈妈,做法截然不同。她的原则是因势利导、顺藤摸瓜,最大程度地让英语学习和孩子的兴趣发展“无缝衔接”。从妈妈角度来看,自己就没被“费“过:从没陪娃读完一本书,始终保持母慈子孝。从孩子(Alex)角度来看,启蒙四年后,英语水平,各方面都是杠杠的:阅读能力,近期STAR测试GE值10.6,约相当于美国10年级阅读水平;
口语表达,“全国脑力王科学英语说”,拿了一等奖;2022"未来外交官”,获得广东省一等奖。
写作输出,创作了众多英语原创漫画,和研究小报告...
哦对了,Alex去年还参加了CTY天才夏令营,拿到了最高荣誉奖!母子俩"无痛"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下面咱们一起来看。感谢花友@Heidi 的真诚分享~
本文由花友@Heidi 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
每年小花生编辑都会热情地@我一下,让我聊聊关于孩子学英文的历程。这文我拖了好久,原因有不少,其中之一觉得自己的理念比较“非传统”;第二就是觉得孩子也还小,会阅读也不是个啥大事,我们谁大了还不会阅读。今年Alex (作者儿子)逐渐成熟起来,也开始有了飞跃式进步。比如吃一顿饭就可以读完大半本原版《哈利波特》,且书的阅读深度也明显加深。这次STAR 测试 刷了GE10.6,我才觉得有些经验可以总结下,也许我这非传统的思路也能给大家减轻些焦虑。STAR测试,全称Standardized Test for the Assessment of Reading,测试的是孩子的英语阅读水平。STAR的测试结果用GE(grade equivalent)表示,分值同样采用10进位系统。如上文孩子的STAR测试结果是GE 10.6,表示等同于美国十年级第六个月学生的平均英文阅读水平。
但可能因为自己是那种有点想法,或者比较“另类”的人吧,会觉得在周围的大环境里,大家的眼界常常受到限制。如果没有一门外语作为载体,其实你看到的东西是非常少的,或者说是有限且主观的。所以我很早就觉得,孩子未来要多学一门语言,起码是学好英语,它会为你打开很多求知的窗口。
虽然这么想,一开始我也并没有说非常努力的去“鸡”娃。事实上,他小时候我也非常忙,充其量也就是就是偶尔用英语交流一下。而我本身是做外贸工作的,所以经常用到英语,他在这样的环境中多少也有些对这门语言的感知。这就是开始了。
真正让我感到娃学英语的力度需要加强时,是发现他似乎是一个典型理工男:对一些物理现象非常着迷,一看物理类书籍就沉迷其中,而且沟通下来发现确实是理解了。
我想,如果他未来要走理科路线,英文势必是要学扎实的,会对他的深入研究非常有利;而且,毕竟基础科学上还是西方较为领先,相关资源也大多是用英语撰写的,所以我觉得把英语学好,对他长远的专业学习很有帮助。
回到英语启蒙的目标:他最终能够用英语去做深层次学术研究和交流是最好,我当时想,那你就算到大学能到那一步也行了,确实没想到他挺早就已经开始进入这样的状态了,这是超乎意料的惊喜。
娃最近正在研究的“辐射”主题
有了目标,下一步就是如何做的问题了。不过,关于启蒙路线和规划,我们是有点随遇而安的,并没有一以贯之的长期规划。心里是觉得虽然这个东西(长期规划)很重要,但周边的条件也是比较有限的,就算制定了落地又很困难。毕竟我们在的四线城市,比起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来说,资源和信息都太缺。
就拿外教课来说,Alex是一直都有在上外教课,不过老师还在教也是因为疫情跑不出去呢。而且我感觉,这个老师本身和娃是一类人,他很懂Alex,能从各方面去启发到他,所以只能说一切就很perfect(完美),刚刚好。
其它的方面就真的不敢保证了,所以现在我们并没有那种特别详尽的规划。大的方向在那里,我更多会去观察孩子学习的状态,然后尽力根据需求给他提供对应的教育资源。
比如,这些年除了常规英语学习和阅读外,我偶尔也让娃参加点非标化的,以英语作为载体进行输出的比赛。2020年去了上海电视台参加“全国脑力王科学英语说”,拿了一等奖;2021年"The Math League"(美国“大联盟”思维探索)比赛,获得中国赛区杰出荣誉奖(拿到去北京夏令营资格但是疫情下来一直没得去);2021年“CTY”考试,获得最高荣誉奖;2022"未来外交官”,获得广东省一等奖。
一方面也是为了有个明目出去玩,可以看下大城市。另外,带娃参加这些比赛,还有个目的,是想了解他们考察的内容是什么,和我们的现阶段学习有哪些交叉,以此来衡量或者调整我们的整个教育方向。
因为我们学的确实很泛很散,基本是娃感兴趣啥,我们就重点突破这个领域,从头到尾也没有一个标准化的学习。所以通过一个、两个比赛的考核,也能看看我们“擦边球”打得怎么样。
而特意选择以英语作为载体进行输出的比赛,因为我觉得Alex他是从四岁之后进入英文阅读后,英文的进步和阅读力很明显是比中文强的。既然英语还不错,那我就觉得可以找一些英文为载体的比赛活动去做一些输出吧,也能锻炼锻炼。
娃6岁时参加“全能脑力王-科学·英语说”比赛
毕竟这些比赛或考试涉及到的学习内容,和考试形式和国内很不一样,所以报考前我们还是会先通过一些公众号或者官网了解了一下:大概会考什么?有什么样的题型?再结合一些前年的模拟题做一做,如果做的好,有点把握,我们就会去报名。
其实像The Math League,我之前也觉得他是没有把握考下的,因为在这之前,他连应试也没有考过。
The Math League:即美国数学大联盟杯赛,由两位美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创办,是在国际上拥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学赛事,每年有超过100万名中小学生参加。主要针对3-12年级的在校学生,考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国际化人才培养,以及海外学校的申请都很有意义。
而且因为是在家线上考,我就上个厕所的功夫,她就把试卷给交了,然后看漫画去了,全程就思考了不到20分钟...他也不会复查题目,就觉得会的我就填,不会的就算了,写完提交,完全没有应试技巧这种状态。
然后CTY那个对他而言,其实就更简单了...
CTY(Center For Talented Youth,天才少年学习中心),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开办的夏令营,在世界上非常有名。CTY在国际上之所以这么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的课程设置非常丰富,尤其注重对孩子学术能力的培养;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有了CTY的经历后,对孩子未来申请美高及大学都很加分。
CTY的数学非常简单,然后他的英文词汇量也不难。但是因为我们家这个也没有正式刷过词汇也没有背过,所以他的词汇项分数比数学还稍微低那么一点,好像就差了那么两分,就能拿个全球荣誉奖。
所以通过这些国外的考试,还是可以感受到,如果要往研究方向走,对词汇量的要求还是非常大的。
而参加这些比赛的结果,进一步让我感到:娃的软实力,是他的脑洞创意和随机科普和答辩的能力,这是标化无法体现的。这部分与其说时我们家的英语学习路,倒不如说是娃用英语学习之路,因为好像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有让娃感受到语言学习这件事。每一次语言的进阶,都是和娃对新知识的探索密切相关。说起来,娃四岁前大部分时间是家人带着在公园爬树玩泥巴,身手矫健来去如风。启蒙初期,除了偶尔看些英文卡通片外,我也会用英文和他做简单日常沟通(本人英文水平目前已不如娃)。因为做外贸要经常出差,当时也会把他带着满世界跑,不知道这对他的英语语感是否有影响。这个勉强算是前期启蒙导入了。四岁左右,娃的口语和听力可以进入基本的日常生活沟通。认真的入门学英文是四岁开始,一周一小时的外教课,老师从自然拼读开始到逐渐带入阅读大概是一年的时间。自然拼读:是指看到一个单词,就可以根据字母和字母组合,运用单词里的发音规律,正确拼读单词的一种方法。它的核心是建立字母(letter)与语音(sound)之间的对应关系,不用借助任何表音系统,看着字母就可以直接读出单词的发音,做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是自主阅读的“催化剂”。
阅读内容就是上课老师找的课本,这点非常感谢老师的因材施教,发现他很喜欢讨论,就经常课本一扔和他聊天说地。这一年Alex的口语表达提高得很快,比如可以简单的讲自行车运转的原理,和中国建筑为什么用柱子之类的。我也更多的和他用英语来交流,比如你们这个课上了什么东西啊,他就复述,我听说今天我们的课上了什么东西,读了什么书啊;或者是他玩玩具,我就问他你在玩什么呀;然后或者说有时候在发呆,我说你在想什么...他就开始用英语跟我表达,逐渐表达越来越多,后面就成话唠了。其他时候他还是天天忙着跑公园(对公园有迷之爱)。
说来惭愧,到娃五岁,我也是接触了小花生(点击下载小花生App👉 )之后才开始大量买书看书。所以说起真正的原版阅读启蒙,我们是不早了。中文更晚,基本在一年级后才开始读,所以比起英文阅读,中文阅读就是普通二年级小朋友水准了。发现也没有什么母语学好其他语言就学得快一说,他是两种语言基本同时接触,早年说话也不利索流畅。我的理解就是双语在前期大脑里处理速度是比较慢的,需要过程。而这条原版阅读之路,我们家走的确实比较自然随性,并不太符合小花生社区里的原版阅读经典之路...
在小花生社区,多数原版娃们大致follow这样的英语学习路径
首先,零基础启蒙大家常用到的绘本,我们家基本没怎么看;小花生流行的RAZ类各种分级读物我们也没有刷过。早期我就以买漫画为主,Super Rabbit Boy, 《宫保鸡丁》, Fly Guy, Dog Man,Captain Underpants, Science Comics这些,图文并茂又幽默。孩子自己一会就读完了,我就以他喜欢的类型寻找买接近类型的书。有没有担心没有读分级孩子的英文就上不去?我觉得分级有一定加速的作用,但是阅读的前提首先必须是乐趣。其次,一些初章书,如大火的《神奇树屋》、《疯狂学校》,《老鼠记者》啊这些初章奠基石都买了,他都基本不看,这几套还在家里摆着铺灰。但是科普类的书没有问题,科普记录片也一直有在看。我们大概是看了几个月漫画后,就开始买各种科普类的书,如How It Works, DK科普系列、《可怕的科学》、《可怕的数学》系列...这些科普虽然学术词汇和认知难度都比漫画深入不少,但好在图文并貌,靠联系上下文和图片,也能把意思理解个大概。要评选出娃最爱Top2,《可怕的科学/数学》Horrible Science / Math 系列当之无愧!这两个系列他看了得有无数次,书都翻得皱巴巴,依旧爱不释手。孩子的英语从听说到读就在漫画和科普阅读中的5-6岁中里飞速成长。而关于非虚构和虚构的比例,说实话,我没有去过度给他平衡过。
一开始他真的是非虚构占绝对大头,基本90%-95%这样子,这个我当时也问了老师,因为很多孩子是相反的(虚构阅读占比远高于非虚构),老师觉得很正常啊,“因为虚构的东西是涉及到感情、人文的,像他这么小的话get(理解)不到嘛,那反而非虚构的内容,比如太阳就是太阳,星球就是星球,它是实实在在的,所以娃反而是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所以这个还是有一个过程,现在他经常在看那些科幻类虚构读物,也是证明说随着逐渐长大,他开始能理解里面的人物和故事了。
当然,我们的阅读路也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印象里,从漫画跳到章节书阅读,其实是有一个坎的,我记得停留了很久;还有在 Horrible Science那一套和其他科普杂志上,他也翻来复去看了不少时间,才进阶到中高章阅读。这真是要有一个过程,毕竟娃小,出现平台期是非常自然、正常的。因为我自己就很普通,想想我自己小学时候,也没有干成什么事情,所以觉得孩子能到这个状态已经很不错了,而且他还有时间去慢慢磨的,所以还是要让他自己去感受啊。如果一直在推着孩子多看快进阶,把孩子的兴趣磨没了,那就真的得不偿失了。所以我经常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缓一缓,放慢一点,也更扎实一点。不知觉中,娃自己摸索着就继续前进了。
到了六岁,Alex在没看过电影或听过音频情况下开始找到书架上的《哈利波特》开始啃。 我虽然不是很赞成他太小年龄阶段看,觉得他理解还不在线(事实上他现在也反馈给我6岁的时候他文字上看得下,但是远远没有现在看得那么有趣),但是也证明了孩子阅读力的自然提高后会自己主动去觅食。我不喜欢音频或电影的提前导入,再去看书。我觉得阅读的最大魅力在于联想,这种先入为主很影响看书的真实享受。所以到现在我们还没有用过音频这个工具。如果理解力还不到位,就留着大了再看就好了。另外一个对磨耳朵的疑惑在于,我们是心无法二用的类型。喜欢很沉浸一件事。没法腾出耳朵来磨。如果单纯听那我觉得还不如结合视频一起看这样理解上多一个连接点。不过这个确实是因人而异的问题。说到亲子阅读,我们家是没有,我到现在没陪过孩子完整看完一本书。这个虽然不大值得提倡...但是广多和我一样的职业老母亲就不需要太愧疚自己没能陪孩子读书,导致孩子跟不上什么的。从他开始看书,我就会问他,喜欢吗?为啥喜欢这本?有什么有趣的分享给我?每天有空就请他讲给我听。在讲的过程去沟通了解孩子,懂得孩子的兴趣点或是困惑。偶尔也有他遇到难题的时候,我会和他一起去查资料。孩子也会从沟通中感觉到学习传授知识的喜悦,同时我也可以做事节省不少时间。所以大家看到我们在一起都是母慈子孝,其实只是我会偷懒放过了自己。而且孩子会知道读书始终是自己的事自己的选择。
我们的另一个“非传统”做法是,没刷过一篇AR测试或是阅读测验。就是读完答题这种事,如果平时都有刷AR测试肯定成绩要上去不少。为啥不做,主要是懒,有时间宁可多读些别的。看了下这两年测试,6岁左右,我给他填了一年级的水平去刷,大概GE6-7这样。今年我给他按六年级的水平去考,出来是GE10.6,而且答题速度18分钟挺快。这成绩我觉得相对真实,不会那么虚高。- 第一,用六年级的年龄去考。和二年级的要求肯定不一样。很难相信七八岁的孩子能有17,18岁的理解力吧。所以小娃的高分和大娃的分不可能是同样的水平。
- 第二,时间,他做题挺快,就是读懂了,不需要再三斟酌。阅读速度其实非常重要。
- 第三,这半年阅读的书都深了不少,所以是符合他的阅读水平的。
上面的观点,是为了强调小龄娃有时间还是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去提升水平的,不必要为了数据分数刷题。用应试套路上去的高分也不代表理解力真实上去。喜欢刷题或需要应试的另当别论。
学英语,很多人会强调环境的作用。但是对于普通非高知家庭父母双职工来说,父母的助力不大,那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家没有任何学术背景也不是知识份子家庭,本人乃一庸庸碌碌的商人。所以在学习上早期还能稍微启蒙,后期基本靠娃自转。现在一周上一小时半的外教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目前就读的是家门口的公立。每天那点功课搞完后,娃有大量留白的时间去做他想做的事情,如大量的阅读,看视频,编程,打鼓,吊环,拉面,倒腾各种乱七八糟的实验,发呆。最近喜欢上数学,开始大量阅读给他囤积的中学阶段的书。弓不能拉太满,人不是一个机器,必须有探索的时间,才知道活着是为了啥。也许过程很曲折也许跑得比人慢,但始终是内化的选择多于外界的施力。所以可以不要多强调父母或外界的作用,多留出时间让孩子的内因去主导。最后想说,听说读写,其实听说还是在前。所以平时我们散步的时间娃会和我英语讨论最近看的新知识点和人生的看法。很多家长总觉得这必须得父母英语很好才行。这个想法多少设定了父母为主导且是孩子的上限的标准。作为大多数普通父母,我们能做的其实是启蒙和辅佐。这里鼓励父母无论英语啥水平,都多和孩子聊天,多听孩子发表见解。要点,主角是孩子,不是你。孩子现在的听说读已经远超我。聊天是我们一天最快乐的时光, 我也在交流中学习和成长。所以这个要感谢孩子。对于未来,我们还是打算走国际路线,因为他整个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比较适合国外思路;另外,在做基础研究上,很多外国的学者对于学术的认知,还有对小朋友的尊重让人印象深刻。这里说一个比较触动我的事:在娃五六岁的时候,我有个朋友认识一位专门研究大脑科学的知名专家David,然后就写了信说有个小朋友很喜欢这方面,可不可以见面讨论,没想到对方爽快答应。我当时去美国就把Alex带过去了,和“大神”见面后,大家都聊得非常开心。所以我当时就觉得,有机会还是可以出去深造。不过疫情这几年确实是没有办法了,走着看吧。
在发现娃的兴趣点方面,我们家还是比较轻松的。虽然他对很多东西都表现出兴趣(求知欲非常强),但是你还是能通过观察,发现他最强烈的兴趣点。
比如说很小的时候,他会一直坐在那里,盯着轨道,如果放两个珠子进去,他就可以盯几个小时;还有他看水的流动,也可以观察半小时;到现在拿个风车吹,他也可以玩半天。所以我就发现,他很喜欢观察这种物理性的东西,虽然他动手能力一般。
所以当发现了兴趣点后,我就会找各种形式的资源给到他,比如买DK等物理科普类书,找相关实验视频等。这里有一点是,一定会遇到一些内容他感兴趣,但是语言关难过的材料,如果确实不理解,那就缓一缓啊,因为随着语言能力的提升,他也许又会自己又翻出来看的。
标化考试我觉得总归是要有的,但是不必须在这个年龄。如果娃是在低龄段,比如小学低年级,或之前,我觉得就是应该属于一个天马行空、能由衷去做自己想做的东西的时候,那标化的东西并不能帮助娃变得更好。
到了一定年龄后,他自然就知道标化也不过就是“有头有尾”,按照一定格式出来的东西,然后把一些东西按照逻辑去罗列,其实本身能力达到后,学会这些框架并不会太难。但是如果你一开始就去把“八股文”的格式记去了,那小孩子就会失去创作的兴趣了,因为都一样。
就拿国内之前大热的剑桥英语考试来说,我自己就觉得它应该是一个语言能力的验证,就是说你差不多达到某个标准了,去测试确认一下具体的情况,我觉得OK。但是如果就是说,为了让娃去攻克这个考试,然后按考试要求去做准本,我觉得至少对于小龄娃来说是不合适的。
说抛砖引玉有点少,外教老师,应该说对Alex多少起到了些英语能力架构的作用吧。我非常尊重老师在阅读、思考上的引导作用,但其实我们外教课就每周一次,一个半小时,一年加起来也不到80小时,所以也不能说就起到了什么决定性作用。一是,第一年外教的的自然拼读引导和阅读引路,直接把娃引入了用英语去认识和发现知的世界,算是影响了娃的认知方式。另外,遇到的几个外教老师都非常因材施教,如每次都换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给他读,从加拿大小学教材,到娃爱的奇幻故事,还会专门让我给他多准备些同类型读物;
然后有些课呢,就是在做实验,或者老师直接开了个video(视频)给他看,看了之后就进行一些讨论。这些都让娃愿意更自由去探求和表达他所感兴趣的领域。
路线的选择,我觉得还是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目标为准。如果是以国内大之类作为目标,那其实还是直接准备应试反而更是捷径。毕竟应试其实对英语要求的能力没有想象那么高,一个比较扎实的原版娃小学阶段,基本上做个中高考试卷拿高分是不难的。但是如果说你希望娃真正通过一门语言去学习文化或者知识,体会语言之美,和别人就某一个主题argue(辩论),你不深层次去理解和积累,光靠应试能力,是不足以去应付的。所以路线的选择,还是取决于家长对娃的期望方向吧。我们家的选书其实并无章法,不过大致会依照孩子的兴趣,比如Alex喜欢Rick and Morty, 我看到相关的科学书,就会给他买。也会参考小花生社区里中高年级孩子的阅读书单,很有收获。另外,淘宝上也会有推送最新的科普书,可以留意一下。总而言之,觉得娃可能会感兴趣的就买,娃喜欢了就读,不喜欢放着以后读。比如《银河帝国》这套科幻的,是朋友去年送的,放到今年他就开始读起来了。因为看他开始撬动科幻的板块了,我又同时购入《海伯利安》,《太空漫游》,《黑暗物质》这些。最后以孩子今天的话结语:“我享受学习,因为我的好奇心无时不刻的在索取。我希望我能一直学习下去。” 看到娃保持心中那点好奇的火苗,享受学习的乐趣,这是我作为家长最欣慰的事。以上内容来自「小花生网」(微信号:xiaohuasheng99)近期小花生英语栏目重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