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异彩实录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读书讨论会

西部法苑 西部法苑 2021-09-18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20年6月29日19时30分许,19级实习编务迎来了期望已久的《西部法苑》编辑部首次读书讨论会。

本次阅读书目为《公正,该如何做是好》,由贾云舒同学带读。面对同一事件,如何从不同维度去思考公正与否?边沁、康德观点的争鸣中是否能碰撞出思辨的火花?快来一睹小编们在读书讨论会的精彩表现吧。




1


首先由读讨负责人以抽问的形式带大家回顾了边沁功利主义、康德理性思考等《公正,该如何做是好?》一书的重要内容。

接下来,负责人组织大家就书中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以下是19级小编就部分问题的讨论内容:




2

1

讨论环节


一、功利主义思想


 Q1:

 在文中,功利主义思想在面对现实事件时,往往可以从多个方面对一件事情的未来发展进行推论,那么,功利主义考虑的方式不同,得到的结论就会不同吗?在这个过程中结论如何得到统一,从而判断是否正当呢?



 A1:

这个问题涉及到的道德难题就像文中提到的电车难题和阿富汗牧羊人。功利主义是站在当下分析未来的,但未来究竟会如何发展,充满着无限可能,功利主义站在现在分析最有可能发生的几种方式,然后权衡利弊,判断是否应该去做,而这个选择是否正当,往往需要实际发展的验证。

如果此处考虑的结果是每一个具有独立思维的功利主义者通过功利主义的论证方式得出的结论,那么这个结果是存在不同的。

因为每一个人所处的年代与时代不一样,会在思考问题时重新衡量什么是最幸福的,就如同给人的生命定价,论吸烟的危害大还是利处大,不同时代的人们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是他们却用了同一个公式,也就是功利主义幸福最大化的公式。将其结论的统一是不同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思考,凝聚共识的一个过程,但最终很难达成一个统一的认识,而是几股影响力较大的看法,譬如刑讯问题、对人明定价问题等。但不管每一个看法持什么态度,他们都会站在人性的基础之上去分析,也只有尊重人性尊重人的价值的观念,才可以更加接近与公正。




 A2:

面对同一件事情,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面向去考虑事情,一般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事物具有两面性甚至于多面性,只不过人们更偏向于看到更好的结果。

因此我认为在功利主义思想的支撑下,无需统一不同的结论,所统一的是思考事情的方式方法,即所谓的集体利益的最大化。以这样的思考方式所得到的结果我们再结合当下不论是国家政策还是社会公序良俗等原则进行分析,得出正当的判断。

举例子说明,比如关于是否要禁烟。一些功利主义者认为,我们需要全面禁烟,因为对于吸烟者来说还是被迫吸烟者,都会引起相应的疾病从而导致社会福利的减少;而对于另外一部分功利主义者会认为,不需要全面禁烟。吸烟是个人的选择,且烟草行业对于国家的税收贡献巨大,以万亿计算。而国家使用税收来建设公共设施,提升社会福利与幸福感,不能全面禁烟。我们可以看到,结果截然不同,但功利主义者都是站在社会福利的上升还是下降来思考。而我国的实际情况是不全面禁烟,在公共场所禁烟。

所以用统一的思考方式,即使站在不同的角度,我们也会有现状以及社会公序良俗的一些原则来指引我们做出较为正当的判断。




 A3:

首先,功利主义者认为幸福可以被衡量的。这样的前提是其认为:所有价值都能够在一个尺度上被衡量。但是,将所有价值在一个尺度上进行衡量意味着所有的价值都将被量化计算,我认为,量化计算是一种绝对理性的数学手段,而功利主义着所要考量的价值——诸如“幸福”、“快乐”、“痛苦”,都是相对感性的概念。当我们用绝对理性的数学手段去考量相对感性的价值时,其中必将存在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将阻碍我们得到绝对公正的答案。

其次,功利主义者从两个维度计算幸福——时间维度以及公民维度。在时间维度上,功利主义着将幸福划分为现在的幸福和长远的幸福的两个部分。但是,由于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人类对于幸福的标准是不断变化的,任何人都无法准确预测未来的幸福。在公民维度上,功利主义着将幸福划分为个人的幸福与集体的幸福两部分。但是,这种考量方式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尊重个体权利,更严重的是,这种允许为了集体的幸福而牺牲个人的幸福的考量方式实际上是对诸如严刑逼供、将基督徒扔给竞技场的狮子等纵容人性的残暴的行为的变相鼓励。

综上所述,虽然功利主义的目的在于使幸福最大化,但是我们不能说其所倡导的行为准则是“道德”的。因为总有一些权利是根本性的,他们不能够被剥夺,更不能够被计算。因此,我认为,功利主义思想在面对现实事件时,往往从多个方面对一件事情的未来发展进行推论这一行为,实际上正是因为其思想的缺陷性使其不得不“舍近而求远”。



Q2:

快乐能否被量化?是否存在更高级的快乐?如果存在,我们如何(以什么标准)区分高级与低级快乐?如果人们更偏爱低级快乐,从中收获到更多的满足感,我们追求高级快乐的意义又是什么?



 A1:

首先,我认为快乐是可以被笼统的量化的。因为我们在每一个事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快乐程度是多少。

其次,对于高级和低级快乐的区分,我有另一番见解。看完这本书,我们都可能会觉得如果说去研讨哲学阅读莎士比亚的文学等等,这算是一种高级的,而看一些娱乐的书目,是一种低级的快乐。但是我们需要意识到,我们有这种感觉的前提是我们有能力可以看懂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这本书,如果对于一个不识字的人,或者说知识水平非常低下的人来说,他可能会觉得阅读任何一本书,对于他来说都可能产生高级的快乐和享受,甚至也有可能是痛苦,对他来说并不是快乐。但你并不能就因此说这个人所享受和拥有的其他的快乐是一种低级的快乐,因为人人是平等的,我们有尊重他人的义务。所以说从这个角度上来判断是否有高级和低级的快乐,我的答案是否认的。




 A2:

我认为快乐是不能被量化的。

首先每个人成长的原生环境是不同的,社会上难以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一个人快乐的多与少,对于快乐评定的主观性较强。一个贫民家的小姑娘意外获得一个洋娃娃玩偶她会无比的快乐,因为这是超出她甚至她的家庭所能负担的起的物质上的给予;而一个富人家的小姑娘可能从出生之日其就被“贫民小女孩所羡慕的物质上的快乐”所围绕,见多也就不觉得有多么珍贵、多么能使她快乐。相反她可能更向往贫民小女孩所拥有的人身自由。所以快乐的尺度和标准不同,量化本就是一种不公平不公正的体现。

其次,快乐是人体的一种感觉,是人通过某一事件而达到心理预期后的目的性舒展,假使快乐可以被量化,那么我认为作为快乐主体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被物化的倾向。

依据我上述所言,快乐不可被量化,但存在高级快乐和低级快乐之分。区分二者不是从带来的愉悦多少为标准而是以获取方式难易为标准。

相较于低级快乐,高级快乐的获取需要培养、鉴赏、学习和教育,所达到的过程更长。比如插花、茶艺、观赏音乐剧。而这也符合心理学上的一个定义叫做“延迟满足”,人们为了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所获得的快乐也更持久更强烈。可以从低级快乐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只是因为低级快乐比高级快乐更容易获得。

而追求高级快乐的意义从两个方面看:1.纵向上,马斯洛需求理论里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而高级快乐的意义在于它可以满足人的高级需求。比如去游乐园玩一天和在图书馆泡一天。2.横向上,亚里士多德把人生能得到的好处分为三类:外在之物、人的身体和人的灵魂。在这个层面上高级快乐的意义在于更能给人的灵魂,包括道德品格、精神智力等带来好处。




 A3:

我认为快乐可以被量化。

在边沁的功利主义中,公正是幸福的最大化即快乐在总体上大于痛苦,他就是把功利思想作为同一标准在量上衡量快乐与痛苦;

在密尔的功利主义中,他也将快乐量化,分为高级快乐与低级快乐。如果否定快乐可以被量化,就动摇了功利主义的根基;

在社群角度上,如果大多数人对某两种快乐更偏爱其中一种,则这种快乐对他们而言是高级快乐

在个人角度上,从量的方面看,如果一个人觉得这种快乐能够带给他更多快乐,则对他而言这是高级快乐,从质的方面看,如果一个人认识到这种快乐可以运用他更高级的能力,使他成为更完善的人,这种快乐就是高级快乐。

人们都会更偏爱低级快乐,因为能给我们带来的满足感更迅速、直接,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不去追求高级快乐,我们只是将它推迟,因为高级快乐能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能使我们自身更加完善。



 A4:

在读到功利主义的相关内容时,我想到了关于快乐的一个算法,即为“数量×单价”。因为功利主义计算快乐幸福都应是立足群体层面的计算,所以获得快乐的人的数量应该是这个算法的核心。

而对于功利主义,之所以会从不同角度导向不同结果,是因为在单价问题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衡量标准,边沁在单价问题上提出的角度偏向于一个相同时期下的横向维度,包括快乐的强度、持续时间,而密尔的补充里比较重要的一条是拓宽了一个时间纵向的维度,即追求更久远的快乐,把这种快乐对社会长远的影响含括在单价中。对单价的定价、算法各不相同,这也是导致快乐难以被量化的原因之一。

其次快乐是一种生理上的感受,其本质不过是神经系统在接受外界刺激下产生的兴奋,反应在大脑上的一种生理感受,故没有高级与低级之分。而与此相对应,趣味则更多地建立在社会发展中的文明文化层面,其影响也应在于此,故而根据其反映文明文化的内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有高级低与级之分。




二、康德理性思想


 Q3:

如何做到理性,理性是否存在标准?


A1:

理性是一种精神力量,也可以称之为“自理性”,这种力量和一个人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相关,帮助主体去克服着想象力或下意识带来的无规则与混乱。

个人层面上来讲,做到理性,首先要拥有个人独立意识,在思考世界时有清晰不受他人影响的判断力。康德的理性观不同于功利主义,他认为理性是去做对的事情,而不是有用的事情。

其次理性标准的划分涉及到一个人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这也是做到理性需要注意的两个重要方面。理性是在人的本性中、亦即在人们能够凭借健全知性同时向每个人建议且能够向他自己要求的东西中有根基,在趋向于对(实践的)理念的情感即道德情感的素质中有其根基。

国家层面来讲,笼统的功利主义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对于整个国家去实现最大化的社会幸福无可厚非。举个例子来讲,此次疫情英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家放弃了对于一些弱势群体的救助,并不能完全去认定他们服务对象的阶级性。相反,这更可以说是一种为保护人民利益、国家利益的“长远选择”,这是因为这些国家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等原因无法做到无差别的利他。所以说从国家角度出发某些时候的功利性并不是一种应该被完全否定的选择。

理性的划分标准正如我上述所说,一般情况下的标准划分要以道德素养为标准;特殊、突发性况下,不一定完全按照平均主义、道德主义划分,适度的功利主义不失为一个好的理性标准。




 A2:

康德将人的世界分为“感性王国”与“理性王国”,我认为我们可以将“理性王国”所对应的“人的欲望”理解为人的生理本能,将“理性王国”所对应的理性理解为人的一种自律。

例如,当我们有任务在身却很疲惫时,身体内会有一个声音催促我们去睡觉,这种声音便是人的生理本能,但是这时候会有另个声音催促我们去完成任务,这种声音便是人的自律。我们应当注意到,这两种声音是一前一后产生,那么既然是有顺序的两种需求,人类必然会对这两种需求作出选择。因此,诚然人类可能无法完全践行康德式的更为严苛的自由观,但是人类的选择能力一定能够帮助我们将理性与感性区分开来。



 A3:

先来看理性的含义,理性是在思辨活动和实践活动中人类依据所掌握的知识和法则进行各种活动的意志和能力。 

参考了康德关于理性的学说,对大卫.休谟和约翰.洛克的观点未做了解,所有关于如何做到理性这一问题的回答会比较片面。根据康德关于知识要素和理性认识能力的阐述,总结了关于如何做到理性的两种方法:

1.培养高级认识能力(知性、判断力和理性)及逻辑推理能力;

2.是指实践能力,以形式逻辑的推理来设置理念,引导、调节认识。强调内在运用,并不企图在理论上肯定理念的对象的存在和获得它们的理论知识。




 A4:

从第五章《重要的是动机》中康德的思想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人作为理性的存在,值得拥有尊严和尊重。康德从动机论述了这个问题,认为只有排除了欲求、愿望,而出于人性本来的东西的动机才是正当的。而屈从于欲望和渴求,那么人就是达成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康德认为“人非工具”,而具有理性。

其次,人因自律而自由,这里康德区分了“自律”和“他律”,认为受到生物规范和社会规范的行为并非理性,只有订立并遵循自我准则才是理性。

最后,在理智王国和感性王国中,理性要求我们不为感性的情感束缚,真正在理智王国的界限中行为。



三、全书整体理解



 Q4:

本书中给出思考公正的三个角度是使福利最大化、尊重自由和促进德性。结合实际来看,虽然有了权衡公正的三种角度,但是如何确定这三种角度在最终衡量中所占的权重呢?当这些理念相冲突时又应该怎么办?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衡量公正的角度?实现了公正平等就一定好吗?



A1:

1、我认为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在这三种角度里面去确定权重,即使桑德尔作者本人,在书中也提到他阐述这三种公正观只是让我们去通过比较它们各自的优势和潜在的问题,进而独立做出自己的选择。我们在探索公正的路径的时候并不是单一的,而是通过了解让我们能够将它们进行一个有机的整合,形成我们自己去探索公正路径的思考体系。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在作者最后提到的一种共同善的观点,我们能够在一个大家共同生活的这样一个生态之下将个人连接成一个整体,将个人的利益集体利益相统一,并且在这样一种追逐共同利益的过程当中,却形成一种团结的整体意识,这就是能够将功利主义,自由主义和德性进行一个很好融合的这样一个方式。

2、当这些理念相冲突时,归其根本,还是要以功利主义方式去的考量,在最终选择过程中,回到特定环境分析各种应纳入考虑范围的条件和自己的选择可能带来的个体性和社会性影响,从而做出一定的利益取舍。

3、更多的角度:在我们已经学习到的三种考量公正的角度之中,功利主义和自由至上主义更多的是依照结果来判定公平与否;而德性则更多的是依照目的、意图角度来论证公平,那么作为完成一件事情必不可少的过程本身是不是也可以作为衡量公正的一个角度。比如我们在各种比赛当中优秀奖的设定,从比赛结果来说,优秀奖得者成绩固然比较少,他们并不能说在结果上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高度,从目的上来说他们和优胜者是相同的,希望获得成绩和荣誉,在这种情况下优秀奖的设置实质上是认可一种过程上的公平,也就是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付出的努力。



 A2:

我认为应将“实现了公正平等就一定好吗?”这一问题分为“绝对平等”与“实质平等”两个方面进行看待

首先,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的公平公正,因为每一个人的都是不一样的,世界是多样性的,如果要是存在一个绝对的公平,那就意味着所有人的思想也是基本统一的,他们有同样的智商、信仰、理想、追求。不会因为任何意识形态而与他人发生冲突。但是这是不可能的,这种追求绝对公平的思想也是有一定思想压迫的,也就是真正的公平也就是不公平。正因为人的多样性,社会才能得到发展,有些人天生具有某方面的天赋,我们不应否认,也就是罗尔斯所说的道德任意性。我相信,绝对公平的世界一定不是一个“公平”的世界,更不是一个美好的世界。

其次,虽然世界上不存在也不可能实现绝对公平,但我们可以不断去追求去接近一种实质公平(虽然有部分人反对此类思想,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思想与实际做法是现代社会中普遍认可且遵守的),也就是一种融入了对人性的尊重,掺入了人的感情色彩的一种平等观。比如说,国家征税标准的不一,富人多收穷人少收;再如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扶持,对其高考的优待;国家对残疾人的特殊关怀;等等都是实质平等观念的体现,但是我们只是在无限接近于实质平等,永远不可能达到某种意义上的实质平等,因为人的主观思想是不同的,看待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对生活的追求更是不同的。当国家免费为穷人提供面包的时候,他就不再仅局限于政府为他提供面包,不再认为这是实质公平的体现,而是认为这是他应得的并非政府的恩赐,在此基础上他渴望得到更多的好处住所、金钱甚至是工作等等。这是贪婪和欲望的体现,是人性的体现。



 A3:

我认为公正和平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公正是以正当的方式分配人们所看重的物品,重点在给予每个人应得的东西。平等是无差别同样对待,重点在给予每个人同样的物品。

举例而言,我认为公正和平等的区别在于,公正是甲付出一分的努力,得到一分的收获。乙付出十分的努力,将有十分的收获。这是他们应得的。而平等是不管甲、乙付出的努力有何不同,他们的收获结果是一样的。显然,历史上人民公社过分拘泥于平等,挫伤人民积极性的教训说明过分追求平等,可能会适得其反。平等是理论层面的期望,实际上很难完全实现。例如,每个人都无法自主选择出身,而贫富差距的阶级区别是客观存在且无法抹除的。我们只能从机会平等角度,给予一些政策扶持,但是无法做到完全的结果平等而公正是对不同阶级分配利益的一种人为调整,修正社会固有的不平等属性带来的缺陷。

综上所述,我认为公正是完全有利的,但是平等只是理论层面的期待,而且过分追求平等反而适得其反,只能追求机会平等,无法做到完全的结果平等。



四、结合时事探讨


 Q5:

香港国安立法遭到了“港独”分子以及美英政府的反对与谴责,从自由的限度角度,你会怎样去驳斥这种观点?



A1:

首先介绍一下事件背景。今年5月22日在北京开幕的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立法的决定。这一举措刺痛了反对分子的心,无疑是对港独分裂活动和暴力恐怖活动的釜底抽薪。回归23年,由于反对派长期蓄意破坏阻挠,香港一直没有建立起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严重影响了香港整体利益和绝大多数市民的切身利益。

其次表明我的观点。个人的安全是生存的基本需求,国家安全又是个人安全的前提与保障。我支持且赞同香港国安立法,反对绝对的自由,认同出让部分个体的权利来换取更大的权利保障。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国安立法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公民的个人权利,不得过分的剥夺与干扰,把握好自由的限度。



 A2:

反对香港国安立法者的主要反对原因就是侵犯自由与权利。实际上这两个理由在任何牵扯到政策法规的地方都能听到。而这一原因我认为是站不住脚的,原因有二。

首先,个人自由不是无限的。即使是自由至上主义者也认为自由是在不侵犯他人权益下,自由的普遍性指所有人都享有自由,因为只有在他人也是自由的情况下自己的自由才能得到保障,这是对自由的第一条限制。

其次,人的二重性说明个人在具有自然属性的同时也具有社会属性,这决定了人的自由应当受到自然法则和社会道德法则的约束。香港国安立法并未侵犯个人自由。

个人自由赖于法律保护。国安立法通过立法追求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从而尽最大可能的保护每个人“自由”的领域,这是对自由的保护。另一层面,每个人都享有自由,立法建设公共秩序是为了寻求个人自由的边界,从而实现不同人在同一时空实现个人自由的权利。




3

1


总结

本次读书讨论会进入尾声,读讨负责人贾云舒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她肯定了小编们第一次读讨的表现,希望大家可以保持并进步,并且再一次明确了读书讨论会的目的,它并非是对于书籍内容的单纯交流,更是对语言组织能力,观点输出能力、逻辑架构能力的培养。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秉持潜心笃志的信念,怀揣理性思考的品质,未来之路必然坦荡光明!

我们下期读书讨论会再会!




以思想之自由

求学术之创新

我们期待听见您的声音

如有不同意见

欢迎您来稿、写留言

或直接参加我们的读书讨论会


往期精彩回顾

读讨预告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

讲座回顾 | 云端讲解民法典 , 学海泛舟任我行

出刊预告 | 《西部法苑》第92期

令人心动的offer  |  《西部法苑》编辑部2019级实习编务名单公布


扫描二维码 | 关注我们

●  公众号 : 西部法苑  ● 


编辑:王珂昕

责编:王雨辰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