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兹:美国大觉醒中捍卫真信仰的斗士
橡树出版之【精彩书摘】
基督徒之于社会的关系,不是两条互不关涉的平行线,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面,而是彼此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基督徒对社会有着管理和影响的责任,社会对基督徒有着反向督促的意义。我们如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爱德华兹在美国大觉醒时代的参与和辩护,着实值得当今的基督徒好好观察和反思,然后切实地效法主耶稣,跟从他的脚步在我们的世代成为觉醒而且有或大或小影响力的灵魂。
爱德华兹参与大觉醒且为之辩护
新大陆的宗教图景表现了我们在欧洲见到的特征。美国既表现了多样的宗派性,也表现了显著的复兴,这复兴将殖民地与新国家推入18世纪。启蒙运动对传统宗教造成的冲击表现为一位一体论的流传(主要是在新英格兰),以及自然神论的简短影响,尤其是对1812年战争之前的政治领袖层的影响。但是殖民时期的基层信念仍旧是主流性的传统有神论世界观。
虽然“新光明”觉醒者吉尔伯特·滕能特、西奥多·弗里林海森、乔治·怀特菲尔德都为复兴殖民地的教会而竭力奔忙,但18世纪美国的主导人物却是清教徒乔纳森·爱德华兹(1703-1758),一位牧师、福音派人士、神学家、哲学家和护教家。他在美国精神塑造中的贡献有:为大觉醒辩护;表达一种以宗教情感为内容的宗教观;细致可信地为传统加尔文主义辩护,反对启蒙思想家的世俗世界观。
爱德华兹不仅参与大觉醒,而且也为之辩护。《信实的记述》(A Faithful Narrative)是为福音派复兴运动的合法性辩护的数本书里的第一本;他在该书中极仔细地记载了1734-1735年间发生在北安普顿他的教会里的复兴。诋毁者说大觉醒只是“一时冲动”,因为随着剧变性的悔改而来的,还有情绪上的迸发,而爱德华兹则称复兴是“神的奇妙作为”。爱德华兹谴责某些复兴主义同伴的粗滥,在其经典《信实的记述》里,对圣灵的真正特征作了描述,将其和其它那些不能证实复兴之真实性的特征区分开来。爱德华兹也系统性地驳回反复兴主义对情感性现象(爱德华兹称为“否定性迹象”)提出的抗议,因为这类现象在我们判断复兴是神的工作还是撒但的假冒时,并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爱德华兹提出了“肯定性迹象”,这些特征合乎圣经的标准,就是《约翰一书》所说的圣灵之工的特征。真正的复兴应当促进对基督的敬拜、对罪与撒但工作的抵挡、对圣经话语的喜爱和对基督徒弟兄的真爱。故而,任何抵挡大觉醒的人都处在抵挡神的危险中。
爱德华兹还将大觉醒置入更广的历史背景中,指明复兴并非只是局部性的现象。事实上,美国的大觉醒是上帝最新一次的更新教会的阶段性行为,并且,令人兴奋的是,这一觉醒正和赫尔曼·弗兰克领导下的德国虔敬派复兴运动同时发生。这样,爱德华兹就以加尔文主义的世界观为基础,在他的数部著述里为复兴运动作了经典辩护,这一辩护成了福音派运动的基本解释,直到下世纪复兴运动的世界观急剧改变。
爱德华兹坚持真正的宗教在于圣洁之爱
在《宗教情感》(Treatise on Religious Affections,1747)里,爱德华兹为大觉醒辩护。他拒斥了两个极端:极端的新光明派,他们通过一种操作性手法,哄骗听众;以及极端的老光明派,他们以为宗教只是简单的知性上的信念之事。但宗教既不在于单纯的情感也不在于单纯的理智。爱德华兹坚持真正的宗教在于“圣洁之爱”,由此他就将情感官能与知性官能结合起来:“真宗教在极大程度上在于圣洁的情感”。
爱德华兹描述了“真正出于恩典的神圣情感”的十二个特征。第四和第五个特征,即“属灵的理解”和“确信”,表明爱德华兹在理智与情感之间所作的精微综合。通过前者,爱德华兹拒斥了那些以宗教为理智信念之事的反复兴主义者:“圣洁的情感不是有热没有光;它总是出自对某些信息的理解,出自心灵接受到的某些属灵教导,出自某些光或实在知识”。
但单纯的概念理解虽然抓住了一些信息,却不能改变意志。所以,他使用了圣经对心的论述,并以心为人的中心和宗教的所在:“圣经在各个地方都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把宗教置于情感里面,例如恐惧、希望、爱、恨、渴望、喜乐、悲哀、感激、同情与热情”。信徒不单只是赞同某个真理,而且还表现出某种超出知觉但靠近心的切身品尝与体验。爱德华兹说,借着哲学推理,“人们就有了一个指引,以便判断言辞与行为具有的本性美、大度、得体、严肃与崇高等等”;类似地,“圣徒心中由圣灵赐予并保持的神圣品味,可以使他们以类似的方式得到一种指引,由此分辨行为中真正属灵的神圣之美……”。爱德华兹拒绝在心与头脑之间作比较。
第五个特征则给了知性理解某种确信,这种确信能够抓住和推动整全的自我。确信来自理解,没有理解它是不可能的。但确信也表现为经验的直接性:“上帝的灵照亮心灵,使其对事物的本性有正确理解;他就像是揭开了事物或者说启示了事物,让心灵能与它们面面相对并看见其本性。”爱德华兹由此不仅总结了他的宗教先天原则也总结了他的认识论先天原则。宗教与知识既有客观的知性成份,也有同样重要的主观成份。圣经对心的描述将这两种成分结合起来,以表现人类经验的统一性。虽然爱德华兹的语言有时候可能反映了一种有误的心理学,但他比许多人都更成功地统一了人的理解、情感、想象与意志。
接下来的六个特征肯定了这一点。爱德华兹的清教传统令他宣称:只有上帝才知道谁是真正被救赎的;没有一种可用来判断人心的确定方法。不过,他说:“出自恩典的圣洁情感在基督徒的实践中会表现出来,会有其果效”。
爱德华兹的最后一个贡献(也可能是他最大的贡献),就是一生不懈地在世俗世界观面前表达一种可靠可信的基督教世界观。(马斯登对爱德华兹在世界观上的贡献所作的阐述很出色,参见他的《复兴神学家爱德华兹》。)爱德华兹相信,只有改革宗基督教能提供一个连贯的、让人满足的世界观,而相比之下,在夹道欢迎中前进的启蒙运动只是“反照出来的黯淡微光”。
爱德华兹一生都完全地参与到美国及海外的智识环境中,广泛地阅读艺术、科学、哲学与神学。他在《意志的自由》与《原罪》里,为加尔文主义作明确的神学辩护,回应人类自治、人类完善的现代观念;此外,他还计划写作一本庞大全面的书,来证明全部的艺术与科学,如何一当往前推进时,就给上帝带来荣耀,就会表明它们是上帝意旨的明证。
上帝每时每刻都从虚无中创造
爱德华兹后来作了两篇论文,部分地完成了上述目标:《上帝创造世界的目的》(The End for which God Created the World)以及《美德论》(TheNature of True Virtue,1765年在他逝后出版)。在前一篇文章里,爱德华兹表达了一种基础性的世界观,并反驳了现代自由思想家的预设。爱德华兹说,启蒙哲学家错在从人的幸福而不是上帝创造万物的目的这一观点来看事物。笛卡尔以来的思想家以人类自治为基础来理解与诠释事物,而爱德华兹坚持,万物(不单单只是神学)只有在相关于上帝时才能被完全理解。爱德华兹秉承奥古斯丁传统,以三位一体以及为着被造物的福祉而来的上帝之爱的交流为出发点。
爱德华兹的独特创造观,让他的解释有了更重大的意义。爱德华兹相信,人类思辨只是在神学以及目的论的背景下才能合理地起作用。上帝创造万物的目的在于他自己荣耀。爱德华兹的结论是:护理的存在,表明上帝不是只在时间的起始从虚无中创造了万物;毋宁说,上帝每时每刻都从虚无中创造。
爱德华兹坚持在上帝之荣耀的大背景里理解一切,包括理解人的幸福,他还以《罗马书》11章36节保罗的祝愿语,作为自己的著述导言中的主题:“一切的光都来自上帝,并且属于上帝,又都返回到它所来自的那个源始。这样,万物都出于上帝、属于上帝和归于上帝;在这整个过程中,神是起始、中间、末了。”马斯登评论说:“[这段话]概括了他全部思想的核心前提。”爱德华兹的上帝不是沟通我思与实在之分裂的上帝,不是启示那些人的理性也可以支配的东西的上帝,也不是目的王国里既道德又智慧的管理者的上帝,而是救赎的至高君王的上帝,是无尽地卷入世界、维护世界的上帝,是在与他联合的被造物的赞美中得荣耀的上帝。
上帝的自我揭显,揭示了这样一种宇宙观:人的历史是被造、堕落与被拯救的历史,是在信心中得享与上帝之联合的历史。在这里有着人的真正幸福:“联合愈为密切,则愈幸福;当幸福达到完全时,联合也达到完全”。虽然爱德华兹的宗教虔敬中道德行为是很重要的因素(他对道德纪律的清教式激情是罕见的),但人们表达对上帝之荣耀的合适崇拜手段,却是敬拜、祷告等敬虔行为。
仁爱只能发自已经皈依上帝的心
在第二篇文章《美德论》里,爱德华兹讨论了当时流行的这么一个期待:哲学在等着它的牛顿来到,此后就将建立起自主自治的道德性,由此获得现代科学得到的那种承认与尊敬。如此宏大的计划将既具备理性基础又具备经验基础,将出自这样的信念:实在的内在结构正是那些“自明”原则。
爱德华兹以极重要的告诫来探讨这种自信,而这种告诫是从他第一篇论上帝之荣耀的文章里得来的:“任何事物,倘若不以上帝为起始与归依的话,就不会有真德行的本性”。他没有像在《上帝创造世界的目的》中那般,大量引用圣经,而是以这样一个命题为基础作了超验性的论证:真正的美德本质而言在于对普遍意义上的存在的仁爱。在上帝及上帝的意志之内来看待万事万物就意味着:仁爱只能发自已经皈依上帝的心;仁爱如果不通过最可能广的视界即上帝自己来表达爱,就只能是极其低下的东西。
爱德华兹的论证类似奥古斯丁《上帝之城》中的关于爱与和平的各种形式的等级秩序观念:任何次于爱上帝,次于与上帝和好的东西,都只是昭彰的恶。“那些由私人性的情感所影响,不顺从普遍存在的人,是把特殊的或局限的对象置于普遍的存在之上;而这最自然地导致对后者的敌视。”爱德华兹的结论是:“……这些宗教或道德哲学的体系,不管在某些方面,关乎对人类的仁爱以及由此而来的其它德性,谈的有多好,却既没有在根子上、也没有在与此根子相关的、或是由这一根子引出来的其它美德上,将至高的爱与敬畏归给上帝,所以,它们都不是哲学的真体系,在根子上和本性上都是有缺陷的”。
爱德华兹提出的有神论世界观是以圣经角度为背景的,这就与建立在人类自主自治之上的现代哲学正好相反。爱德华兹的宗教与伦理体系形成了一个连贯整体。只有当人与上帝联合,并且调整自己的生命,去爱那上帝所爱的,上帝的幸福才会成为他们的幸福,并且与他人之间的仁爱与公义才会实有果效。
(本文摘自《世界观的革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0)
相关链接:
2、短暂的与持久的-- 读《复兴神学家爱德华兹》/A村Jerry
3、讲座视频:思想生命重生的确据 ——读爱德华兹《宗教情感》
本文相关图书☛
▼
▼
亲爱的橡果们!你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在谨慎回答之前,请不要匆忙指责这是一个大而空、形而上的问题。因为当我最近跟着凯勒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时,才真正发现它的深刻意义。相信近日有不少橡果已经捧起了橡树最新推出的凯勒力作《工作的意义》,也许有些人正在翘首以待新书到来。如果你已读完,趁着心思意念间的火花仍旧激烈碰撞之际,写一篇书评或者读后感吧!如果你正在读,那不妨边读边记录,整理一篇读书笔记吧!如果你并不打算阅读本书,那就畅谈一下你自己当下这份工作的意义吧!你意气风发的成功经验,或者灰心失望的失败教训,都可以和我们分享。须知,你的每一个文字背后,不仅仅在分享你工作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你在肯定橡树这份工作的意义!所以不要犹豫,把写好的文字发给我们吧!我们也会相应提供稿费。咱们橡树家的地址是:oaktree_amos@qq.com。
橡树人时刻在这里恭候橡果们!
微信号:oaktreepublishing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购买《工作的意义》,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