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们最伟大的洞见也远不及圣经
橡树出版之【精彩书摘】
身为基督徒,我们要避免两个极端,一个就是过分看重这个世界的知识,以至于以其取代圣经或者与圣经真理等同;一个就是以“唯独圣经”的名义,否定世界上所有的知识。前者会使我们在知识中迷失,遇不见神,后者则会使我们变得狭隘和自大。今天的两篇文章,对我们做了极好的提醒。
哲学家们宁愿学术辩论也不愿悔改
文|科林·布朗
在宗教改革家的著作中,虽然哲学隐退成为背景,但它没有全然消失。学者们继续深思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权衡他相对于柏拉图以及其他古代著作家的种种优点。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一直在欧洲各个大学的课程中占有重要位置。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见证了中世纪经院哲学的衰落,见证了人们重新燃起的对古代和基督教早期时代著作家们的兴趣。这种现象在加尔文的心里留下了印迹。
浏览一下1559年版的《基督教要义》的索引,可以看到一些对波那文图拉、司各脱、比尔和奥卡姆的参考,但更多的是参照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和西塞罗。阿奎那和彼得·伦巴德的影响更加突出。奥古斯丁被引用的次数大大地超过了他们全部。
路德是与中世纪教会遗留下来的问题作斗争。加尔文也这样做,但他还竭力在更加广阔的文化背景中陈述基督教信仰,这种文化背景和古典时期的世界保持着一种连续性。
加尔文的进路和路德相比不那么多彩,但更加系统。然而,在本质上,它们是一样的。加尔文谈到关于上帝的双重知识。
一方面,存在着某种一般而言人类都享有的关于上帝的意识。这不是一个经院哲学的证明问题,证明只有那些具有必要的哲学背景的人们才能理解。它是一种关于上帝的意义深远的内在意识。加尔文把它描绘为“关于神的某种感觉”或者“关于神性的某种感觉”。
人们可能无法很好地定义或轻易地把它表达清楚。然而,它就在那里。并且,这个受造之秩序的荣耀,反映着上帝自己的荣耀。但是,人类在罪的路上走得太远,以致他们的属灵感觉变得迟钝了。这种知识在最好的情况下是对创造主的某种认识,虽然由于罪的缘故,这种认识不可能太深。
另一方面,通过圣经,上帝在基督里不但已经把他自己启示为造物主,而且启示为救赎主。在圣经里,上帝已经言说并启示了他自己。这种方式对所有世代都意义重大。圣经不但向加尔文提供了在其他地方不可能找到的讯息,而且像眼镜一样把事物聚集在焦点上。眼镜的价值与用处在使用中能够得到最好的理解。圣经也是如此。圣经的价值表现在传达上帝的知识和从上帝的眼光中看我们自己的能力。
对加尔文而言,圣经是上帝的圣言,所以,我们关于上帝的全部思考必须以圣经为基础。甚至,加尔文可能会说:“我们像敬畏上帝一样敬畏圣经,因为圣经仅仅出自于他,没有任何人的东西混杂其中。”按照这段话字面的意义,看来似乎是,加尔文神学寻求的乃是圣经神学的某种表达,是以系统的形式为16世纪重新叙述圣经神学。然而,它会带来大量哲学问题。
首先,是他主张,人类普遍具有 “关于神的某种感觉”。令一些读者感到困惑的是,当加尔文谈到这一点时,他没有提出任何圣经上的证据来证明它;相反,在其他问题上,加尔文却习惯这样做。另一方面,也许可以说,如果人们真有关于神的某种感觉,完全不需要经文的证据。假如人们拥有了它,便拥有了它!
实际上,加尔文的论点,部分是对古代世界广泛持有的某种观点的重复。在纯粹的事实上,人们相信上帝。加尔文说,“正如这位杰出的异教徒所说:至今没有任何民族是如此野蛮、没有任何人民是如此不开化,以至于他们未具有某种根深蒂固的确信,即存在一位上帝。”加尔文提及的这位“杰出的异教徒”,是西塞罗。西塞罗在他的著作《论神性》中讨论伊壁鸠鲁的观点时,做了以上的陈述。
对于加尔文而言,如果这种关于上帝的纯粹知识未把人引向敬畏和尊崇,未教导人们寻求上帝、承认他为所有良善的本源,那么,它是不够的。
现代人对加尔文著作的研究表明,他对古典哲学有着渊博的知识。他常常批评哲学家缺乏真正的洞见,批评他们宁愿学术的论辩而不愿悔改、信仰和崇拜。但是,他也会谴责一类人为“迷信”,他们是“不敢从异教的著作家们借用任何东西。所有的真理都来源于上帝;因此,如果恶人曾经说出任何真实而正义的东西,我们不应该拒绝它,因为它源于上帝。”
加尔文本人在他的拣选和预定教义中,广泛使用亚里士多德的种种观念。一个恰当的例子,是加尔文对《以弗所书》1:5关于预定的解释,他在此吸收了亚里士多德的因果关系的四重概念。加尔文写道:“在这个句子中提到我们得救的三个原因,第四个原因将随后立即加添上去。动力因是上帝意旨的美善;质料因是基督;目的因是他的恩典得着赞美。”剩余的第四因,加尔文在《以弗所书》1:8观察到了。在那里,他把“形式因”确认为“福音的传讲。由于福音的传讲,上帝的良善流向我们。因为,正是靠着信,我们得以认识基督。凭着基督,我们来到上帝面前;通过基督,我们享受到做子嗣的恩惠”。
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一段中所含有趣的东西,是如下的事实:加尔文毫无疑问地采纳亚里士多德的范畴,以便表达他对圣经教义的理解。此外,他从古希腊哲学中借用“智者”这个术语,指那些持不同观点的反对者。
论及哲学,一般而言,加尔文是折中主义的。当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方法看来是适当的时候,他会使用它们。每当他发现伊壁鸠鲁、柏拉图、斯多葛学派和西塞罗的洞见是正确的,他也会赞同它们。关于其他问题,加尔文基本上和托马斯・阿奎那一致。
不过,在所有这一切中,加尔文并没有以后来的基础主义的方式,努力为他的思想立定一个单纯理性的或者经验的基础。相反,在发现真理的地方,他就承认真理,给出他为什么相信它是真理的种种理由。另一方面,他相信,哲学家们最伟大的洞见,也远远不及圣经启示的真理。
(摘自《基督教与西方思想(卷一)》,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08)
除非敬虔,人就无法认识神
文|加尔文
我说认识神的意思是,人不但要意识到神的存在,也要明白认识神会如何使人得益处,并教导人如何荣耀他。简言之,就是认识他对我们有什么益处。诚然,我们若前后一致,便不会说:在没有基督教或敬虔之人的地方会有人认识神。我所说的认识,并非指那些失丧和被咒诅之人会明白神在中保基督里是救赎者;我所指的是人原有的和单纯的认识。若亚当仍然正直,那我们的天性本身也会引领我们明白这种认识。但因人的堕落,若不是中保基督使我们与神和睦,无人能体会神是父亲、救恩的泉源,或赐福者。
然而感受到神——我们的创造者以他的大能扶持我们,以他的护理统治我们,以他的慈爱抚养我们,并在各方面赐福给我们是一回事,但接受神在基督里所提供我们与他和睦的恩典又是另一回事。主既然在创世的事工上和在圣经的一般教导上,乃是先彰显他造物者的职分,而后才在基督里彰显他救赎者的职分(林后4:6),所以我们现在要先讨论对神双重认识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我们将在适当的时候讨论。
此外,只要我们的心灵对神有最基本的认识,我们就不得不尊荣他,但是仅仅相信神的存在和他是众人应当尊荣、敬拜的对象,仍是不够的,除非我们同时深信他是一切良善的源头,唯独在他里面才能寻求所有这一切。我的意思是,我们必须深信神不但创造这世界,也以他无限的大能托住它,以他的智慧管理之,以他的良善保守之,尤其是以他的公义和审判统治人类,以他的怜悯包容世人,以他的护理看顾万物,而且没有丝毫的智慧、光明、公义、权能、正直,或真理不是出于神。
所以我们要学习等候,并向他寻求这一切,而一旦领受就要心存感恩,并承认这一切都是由他而来。因对神全能的感受就恰当地教导我们敬虔,进而产生基督教。我所说的“敬虔”是,我们经历神的恩惠,并因这知识产生我们心里对神的敬畏和爱。若人未曾领悟到他们欠神所有的一切,如他们领受到神父亲般的抚养、他是他们一切好处的源头,因此他们也不应该在神之外寻求任何事物——他们便永远不会甘心乐意地事奉他。事实上,除非他们在神里面寻求他们一切的快乐,否则他们永远也不会献上自己,并由衷地事奉神。
(加尔文《基督教要义》,三联书店,2010.03)
相关阅读:
橡树新书《论做十架神学家》从荣耀神学与十架神学的诸多关系论述中,鼓励我们现代基督徒回归十架神学。书中有一句话:“律法使人谦卑,恩典使人升高”,亲爱的橡果们,你怎么看待围绕十架展开的对律法与恩典关系的思考?你对十架神学如何认识?不要犹豫,把你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记录下来和所有橡树人一起分享吧!咱们橡树家的地址是:oaktree_amos@qq.com。
橡树人时刻在这里恭候橡果们!
附:
用稿说明:橡树对橡果的来稿一直坚持热切欢迎和支持态度!但由于来稿较多,橡树无法保证一一回复是否采用以及何时采用。为不消灭橡果们宝贵的热情,橡树决定做此通告。橡果投稿三个月后若无收到用稿通知,可邮件询问是否收到稿件,以避免邮件丢失情况;或者发邮件提出稿件转投其他平台,以避免造成一稿多用。
微信号:oaktreepublishing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购买《基督教与西方文明》,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