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砥砺奋进!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助力上海“设计之都”建设

D&I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2022-08-28

2022年2月17日,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推进大会上,随着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按下启动按钮,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正式开启。

自2010年上海加入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以来,上海全市创意和设计产业蓬勃发展,“设计之都”建设成效显著。创意设计产业的总产出已从2012年的4724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2万亿元以上,相关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突破8%,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也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更为重要的是,上海设计氛围活跃、设计人才集聚、设计生态优越,设计已经成为上海重要的软实力。在这些令人欣喜的现象背后,有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重要贡献。


学术与设计教育引领

为“设计之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略早于上海加入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2009年5月,以培养世界一流可持续设计创新领军人才为使命的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诞生。12年来,学院始终积极发挥学科资源优势,与上海“设计之都”建设、上海城市发展一路同行、同频共振、共同成长。

2015年《SheJi》期刊创刊2015年芬兰阿尔托大学与同济大学签约发起成立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
上海市设计学IV类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启动
学术资源和人才培养,是学院为上海设计之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体现。学院着力培养“驱动创新”的具有“全球视野”的设计人才,先后拓展了包括米兰理工大学、芬兰阿尔托大学等世界一流设计大学在内的11个国际双硕士学位和2个国际双博士学位项目。与美国帕森斯、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等全球50余所著名设计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学年接收约60名国际学生,约占研究生总数的50%。超过70%研究生拥有海外实习和交换学习经历。与此同时,学院也将“设计思维”培养的触角不断向下延伸。2016年,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与黄浦区教育局签约联合创办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实现创新设计教育向中学延伸;2019年,学院与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联合发起成立上海市青少年创意设计院,实现设计教育进入上海所有的中小学,推动“设计从娃娃抓起”,服务于设计思维在全市青少年中的普及。
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
2020年上海青少年创意设计院正式揭牌
面向青少年的创新设计课堂
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推进大会上,陈杰校长代表同济大学发表的倡议是:同济大学将致力于“人工智能”+“设计创意”,打造“创新设计和智能制造”一流学科群,开启智能时代的新设计,为上海设计之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就在2021年年底,学院打破学科的界限,共谋设计促进城市创新发展,联合了包括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力学、电气工程、信息通讯工程、控制科学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智能科学与技术等在内的十余个一级学科,组成“创新设计与智能制造学科群”,以期共同面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产业大趋势下,以“设计驱动创新”为引领,聚焦服务国家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为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再添新动能。目前,设计学科已被认为是实现“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千亿级目标的新学科引擎。
2021年首届同济创新设计智造高峰论坛举行,标志着同济大学“创新设计与智能制造学科群”正式成立

科研转化和人才输出

为“设计之都”建设提供产业支持

学院聚焦前沿布局包括“人工智能设计”“交互设计”等学科方向,搭建同济大学-麻省理工上海城市科学实验室(City Science Lab @ Shanghai)等世界一流科研平台,主持国家社科重大等一批国家级和国际科研项目。在首届“上海设计100+”优秀成果评选中,学院教师和校友的多项作品上榜,包括娄永琪教授发起的“设计丰收2.0”、杨文庆教授的A.O.史密斯“云金刚”系列直饮机、范凌研究员的T.Dynamic 智能创意生成系统、刘力丹副教授的wiha精修螺丝刀套装等。气膜版火眼实验室、She Ji期刊、当代首饰与新文化中心和AI Park未来公园艺术装置等四个项目又入选了第二届“上海设计100+”榜单。

由垃圾站改建而成的同济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上海城市科学实验室
City Science Lab@Shanghai联合实验室聚焦未来可持续生活方式和产业转型,针对城市交通、智慧生活等重点领域,与产业和资本紧密结合,推动创新研发和孵化加速,实验室嵌入社区,研究社区生活方式更新,基于社区的零售、办公、出行、健康、文化等新业态进行设计牵引、技术支撑以及商业模式拓展的研究,实质贡献上海“设计之都”建设。气膜版及可移动式火眼实验室系列产品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气膜版“火眼”实验室以其便于运输、快速检测等集成式创新优势成为“抗疫神器”,通过设计思维实现集成式创新,疫情期间先后在北京、武汉、香港等全国15个城市落地,海外运营“火眼”实验室58个,分布在全球17个国家(地区),并于2020年7月入选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当月最佳科学图片。
近年来被公众广泛关注的“设计丰收”“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四平空间创生行动”等社会创新设计实践项目,用“针灸式”的设计策略推动了城乡交互和城市微更新同时,更是成为积极探索社区、园区、校区 “三区联动”模式,形成对接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等国家战略需求,以及上海建设“设计之都”的典型案例。
四平路1028弄及赤峰路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项目
“NICE 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项目充分利用大学知识溢出社区,在优化提升社区品质和能级的同时,运用“设计”来整合科技、创意、商业模式,通过全新的未来生活方式创造,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孕育基于社区的“设计驱动”的千亿级规模的新经济。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来校调研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称“NICE 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将城市社区转变为城市创新的新策源地。
设计丰收项目以设计链接城乡,驱动城乡创新与创新
“设计丰收”项目作为国内最早系统地运用创新设计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创新思路的设计研究和实践。以设计链接城乡需求和供给,支持农业和创业,不断研发城乡交互领域未来产业和生活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原型(Prototype),在改善乡村经济、环境、就业和服务的同时,实现供给端改革,助力年轻人来农村创新创业。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受邀在法国圣代田双年展等世界一流展览展出。高质量人才输出为设计产业发展提供原动力。多年来,学院涌现出蒋琼耳、吕永中、罗鞍、张帆、黄蔚、于正、朱斌、栗景瑶、徐赟、顾嘉唯、耿忠诚、黄乐清等一大批杰出校友。他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创立了“上下”(Shang Xia)、“桥中”(China Bridge)、“半木”(Banmoo)、“龙域”(Loe Design)等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品牌。大批校友在字节跳动、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华为、上海大众、广汽、Volvo、IBM、联想、索尼、绿地、万科、AECOM、Gensler、SWA、现代设计、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等知名企业担任要职。

创客赛事+社区共创活动

激发公众设计思维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多年来,学院积极主办和承办包括“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上海赛区” “海峡两岸青年创客大赛” “上海市大学生创客大赛” “slush上海创投大会” “Maker Fair上海”等在内的高规格创客赛事创客活动,通过这些赛事和活动的举办,不仅为“设计之都”建设营造了浓烈的创新文化氛围,同时也为上海“设计之都”建设吸纳、汇聚了全球创新创业元素和成果,为双创文化构建了全球化的互动平台和双创社群,助力上海创新人才培养,推动全球创新技术和人才交流及成果在上海落地,实质性地推动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和“设计之都”的建设。2018年,学院牵头,联合国内外著名大学、创新城市、创新企业、创新组织,共同策划组织首届世界创新创业博览会(WIEE),期间,作为联合主办方,与Slush共同主办了2018年Slush上海全球创投大会,参会规模达2万人,成为Slush中国史上规模最大的大会。
2018年WIEE世界创新创业博览会2018年SLUSH上海创投大会

2018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上海赛区

2018第三届海峡两岸青少年创客大赛
2020年MakerFaire上海2020年主持设计第三届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综合形象展区我院主持设计第4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娄永琪教授提出“社区不只是消费的终端更是创新的源头”这一理念之后,学院将四平路1028弄变成了一个“社会创新实验室”,在这条街上不仅有阿斯顿马丁、海尔、安吉尔、阿普塔等品牌企业入驻的研发和创新实验室,还有NICE公社这样的载体,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将外部社群的新事物与四平社区原住民的生活和文化相结合,融合各类社群的文化,让来自社群和公众个体的设计、创意和思考有被发现和孵化的可能。2020年以来,随着原型街模式被复制到赤峰路段之后,NICE2035更是频频被国内外媒体报道,成为许多上海市民口中“未来社区的模样”。“社区是创新的源头”这一理念和实践,对于激发公众的设计思维与创新意识,推涌公众和后浪积极投身城市创新与可持续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发生在NICE公社的“海洋主题亲子即兴舞蹈”、艺术家工作坊

携手上海设计周

积极筹备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
为搭建推进上海世界一流“设计之都”建设重要平台,上海市政府正在积极筹备“世界设计之都大会”。自2020年起,同济大学作为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主要承办单位之一和首席学术支持单位,充分发挥设计专业优势和学术引领作用,积极动员和协调校内外各方力量,深度参与了活动总体策划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并承担了LOGO设计、主题演绎等多项核心工作

上海“设计之都”十周年主题活动推进工作会议由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全球学术影响力和举办国际性活动方面的丰富经验,2020年11月举办的上海“设计之都”十周年主题活动也是由同济大学联合主办,设计创意学院联合承办,娄永琪教授担任总策划。设计创意学院师生不仅承担了开幕式和主题论坛的大量具体工作,而且推出了包括国际设计学院联盟、上海设计之都十周年成果回顾展、同济设计周等一系列亮点活动,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2020年“上海设计之都十周年”论坛及成果回顾展上海设计之都十周年主题活动开幕期间,国际设计学院联盟成立并启动“前沿设计创新奖”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声音实验室”主创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的开幕视频(含创作花絮)和启动仪式装置在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推进大会期间举办的“上海设计之都建设”高峰论坛上,娄永琪副校长代表同济大学签约“上海设计周”,成为其十年战略规划的战略合作伙伴在此之前,学院连续十年成功举办的“同济设计周”一直是“上海设计周”的首席学术合作伙伴,深度参与了多届上海设计周的策展工作。同济设计周已经成为展现国内外创新设计教育、科研与社会实践成果,提升“设计驱动式创新”能力,推动上海“设计之都”建设和设计学学科发展建设的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国际学术水准的跨界交流与互动平台,集聚和推出了一批前瞻性设计思想、理论和实践成果。同济设计周每年的主题都不相同,但这些主题有一个共同点,它们往往不仅与学院对学科发展的思考紧密相关,通常也与时俱进地呼应和聚焦当下的国家战略和挑战,例如2017年的同济设计周以“新世界 New World”为主题,倡导设计的疆域拓展和设计文化的多元化,回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一带一路”创新设计教育共同体的建设。而同济设计周当中最重磅的活动“新兴实践”设计研究和教育会议(EPC)的主题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例如2018年,随着社群经济的崛起,设计驱动型新社群正成为积极社会变革的新主体,那一年的EPC主题就被确定为“新社群”,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降临,2019年的EPC则聚焦“AI时代的不确定之美”。杨浦滨江毛麻仓库作为主会场之一的2021环同济设计周杨浦滨江船坞作为主会场之一的2019环同济设计周美国宇航局NASA前副署长Dava J. Newman现任MIT媒体实验室主任 Dava Newman在2019年环同济设计周上发表演讲船厂1862作为主会场之一的2018同济设计周
2022年2月17日,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推进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举行。会上揭晓了由设计创意学院师生团队主持设计的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和前沿设计创新奖的logo、主视觉和宣介视频。2月18日,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推进大会系列活动收官之作——“设计驱动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由同济大学联合主办。
世界设计之都大会logo(主创设计师:王敏,同济⼤学创意设计学院特聘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宣介视频(视频制作:蒋越,设计创意学院在读博士)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已经翻开新的篇章。未来,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仍将全力以赴,助力上海建设成为世界一流“设计之都”和设计创新型城市典范。



编辑 / 榴莲

制图 / 郑茜予

责编 / 伊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