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嗲院不是“孤岛”,与同济“妈妈”心手相牵,砥砺抗疫!

D&I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2022-08-28

正如这张地图所呈现的,

“嗲院”(师生们对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爱称),

“嗲院”的两个教研空间“设计坪坊”“中芬中心”,

都不在同济大学主校区内。


但是,

疫情来临的时候,

它不是一座“孤岛”。

隔着四平路,

“嗲院”与“妈妈”始终命运与共,心手相牵。





1

处变不惊,快速反应,平稳有序!



3月9日,周三下午4点45分,
学院接到“原地待命,只进不出”的通知。
Kostas教授正在认真投入地讲《设计与算法》课。
随手拍下照片的老师说,

投屏上的英文单词暗合了当时的情境。

很快,消息通过微信群和学院广播传遍各个角落,

物业第一时间关闭了所有空间出入口,

仅保留一个出口进行“只进不出”的封控管理。

下课后,师生们与教职工迅速在大厅集合,

几位辅导员迅速行动,

统计学生数量和基本信息。

共180名学生和56名教职工和访客被滞留。

按照学校统筹安排,
嗲院师生核酸检测排在晚上9点以后。
在3个多小时的等待时间里,
同学们有的走进教室、图书馆,
有的在大厅里打起羽毛球,
还有同学申请获批使用大屏幕,

看电影便成了特殊时刻学院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严格听从学校防疫工作统一指挥,

晚上9点半,

宿舍楼位于四平校区的同学们戴好口罩,大厅集合,

在辅导员和教师志愿者的带领下,

有序离开学院,

前往四平校区完成了第一次全员核酸检测,

顺利回到了自己的“家”。

“没有抱怨,没有慌乱!”
“关键时刻,谁都没有掉链子!”

辅导员们给设创的同学们一个大大的赞!

为减少和避免校区间流动,

嗲院滞留教职工和访客,

由范圣玺书记带队,

在经管学院主楼外检测点完成了第一次全员核酸检测。

回来已近半夜,

月光下的嗲院,也很美。





2

群策群力,办公室里“安营扎寨”!



范圣玺书记在第一时间果断提出,

由行政团队牵头发动滞留人员,

共同做好至少48小时封闭管理的各方面准备。

于是,大家发挥创意,

利用身边一切资源,

在学院“安营扎寨”,

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一样的夜晚。

把大厅里的厚垫抽下来,

挪到图书馆空地,

再铺上瑜伽垫,

就是可以伴着书香入眠,

能躺6个人的完美大通铺!

胶带+几个沙发垫和靠垫=精致单人床!

堪称特别时期“好设计”。

把沙发垫依次铺在大桌子上,

再配几个蒲团,

“高级民宿”既视感,

不用躺就赢了!

走廊里的长沙发拖进暗房报告厅,

成就了一个最大最暗黑“卧室”,胆大的睡。

备用躺椅派上了用场,

不需要设计思维和发挥创造力,

晚上打开就能睡,早上睁眼就办公。




3

线上教学,齐心协力,有条不紊!



面对新一轮疫情,

学院第一时间成立“应急工作小组”,

书记、院长齐心协力,

各条块工作分工明确,每日信息通报;

协调线上教学与科研工作;

了解师生困难,安抚师生情绪,及时解决问题。

滞留在学院的老师,

享受一个人的教室和云端的课堂,

授课、讨论、辅导,有条不紊。

外籍教师魏佛兰(上图左二)在课余时间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令人感动:

老师们的沉浸式线上教学,

教学工具一应俱全。


本学期的「设计江湖」,

从线下无奈改为云端,

丝毫没有影响同学们与嘉宾的互动,

每一次交流都醍醐灌顶。

特殊时期,特别的班会。
分享交流科学战疫、同济举措、闭环中的我们,

答疑解惑、关心生活、督促学业,再多一点叮嘱。


新生院导师谈心会,
2021级的同学们在线上畅所欲言,
气氛轻松自在,

“大家状态都很好!我很欣慰。”





4

封控生活,相守相助,共克时艰!



行政团队协调日常工作外,

还肩负起滞留人员各项后勤保障工作。

学校统一采购的睡袋来了,
大家有序排队领取。
得知要延长封闭时间,
他们及时周到地为大家补给了牙膏、拖鞋

和晾衣架等等基本生活用品。

贴心工会送来水果、牛奶和点心,

谁有空谁就上,撸起袖子分装好。

“同济天地”的爱心小零食,

摆满了大厅长桌子,

也填满了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


全校共有12名外籍专家滞留校内,

其中设创的专家就有5名。

特殊时刻,学院没有忘记这些“外国朋友“,

基于语言、文化和饮食习惯的不同,

学院领导和老师们也给予了他们更多关注。

而他们不仅积极配合各项封控管理规定,

还主动”请战”,表示乐意参与和协助封控工作。

这样特殊的经历,

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中外融合浓浓的设创温度。


封闭期的健康管理,

女同胞又走在了前面。

瑜伽达人主动当起临时教练,

动作整齐划一,毫不含糊。


别以为物业小哥只会空间消杀、让你出示绿码,

他们的生活智慧和创造力惊人,

露台上拉起绳子,

再大吼一声:“有条件的把衣服换洗起来!”

接个水管,把饮水机废水引流到窗外浇花、养鱼……

日常例子不胜枚举,“物业天团”当之无愧。





5

致敬辅导员!谢谢同学们!



封闭管理期间,

有部分嗲院非全日制研究生滞留在四平校区大礼堂,

辅导员们为他们送去简易床垫和生活用品。

(备注:辅导员经学校审批同意后才能在校区间流动)

途中偶遇正在校区巡视的陈校长和方书记,

他们叮嘱辅导员们,

特殊时期,一定要做好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项保障工作。

滞留在四平校区住宿体育馆的同学们,

收到了辅导员们的亲切问候和暖心小礼包。

而老师也收获了来自同学们的嘘寒问暖。

封闭管理期间,
学生外出就诊需要辅导员陪同,
并由校外教师协助转运,
小区未处于封闭状态的校外教师属于稀缺资源,

他们总是自告奋勇,开车接送。

从三餐、睡眠,到思想动态;

从课业负担,到论文和毕业求职进展;

从身体状况,到个人情绪管理和就医保障……

学生工作无小事,

辅导员们24小时待命,神经时刻紧绷,

疫情来临时,

更是叠加了一项又一项临时工作,

一个又一个未知的突发情况……

感谢并致敬我们的领导、老师和辅导员们!

彰武校区的研究生们,
自觉有序地加入全员核酸检测的队伍。
熬到凌晨3点才轮到,

没有抱怨,还心疼着医护人员。


可以想象写下这些文字时,

你们懂事、真诚又可爱的样子。


阳光下的草坪盒饭野餐;
没人的地方就可以开打的篮球与足球友谊赛;
几个人热闹的桌游;
两个人安静的谈心……

一个个美好瞬间是你们认真活在当下的见证。






6

一切会变得越来越好!



“线上会议开了无数次,疫情期间习以为常,忘了截屏留下工作痕迹”。

企图收集更多照片时,

同事的这句话说出了当下的真实状态。


经历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

2年后再次遇见,

没有慌乱,没有抱怨,

大家齐心协力,按部就班。

疫情尚未远去,

但春天已然来临,

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好。


看,赤峰路大门不远处,

同济樱花正淡然开放。

窗外,

太阳照常升起,晨光很美。

彰武校区,

绿叶摇曳,春光尽现。


让我们同舟共济,

同心而行,

共克时艰




图片 / 所有用心记录当下的小伙伴儿

编辑 / 榴莲

责编 / 伊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