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刚下门诊,马上到!”“刚结束手术,我可以!”……挺身而出的你们,辛苦了!

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 2022-05-09


白衣执甲,共抗疫情!

在抗疫一线,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

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收到,我报名”“刚下门诊,马上到!”“刚结束手术,我可以!”“抗疫对我们医务人员来说,是义不容辞的。”“我们的医护人员负责上门采样的,最多的每天接近8万步……”“虽然爬楼梯不知道爬了多少层,但看到居民期盼的眼神、即将解封的喜悦,我感觉疲累瞬间一扫而光!”……

这些医护人员的心声,直击人心。
自4月疫情发生以来,广州市内的相关区域组织了多轮人群核酸筛查。在每一次的核酸检测中,医务人员闻令而动、火速集结;在遍布居民小区、村居、学校的采样点里,“大白”们随处可见。他们顶着日晒雨淋、夜以继日地为市民提供快速、便捷的采样服务。
单是5月4日,全市就设置了7832个核酸筛查采样点、35482个采样单元,50545人次医护人员牺牲假期休息时间,累计采集核酸样本1931.16万份,检测结果全为阴性,再次跑出“加速度”,为市民假期后安心返岗、返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个个同心战“疫”的身影,展现出速度、力量和担当,为他们点赞!

·


x-_p-_o-[U2FsdGVkX19Jw0hea8IkjnvAPxDYBJFl3HaFPat41xhkRzb1ydYdk9CkZ4K8yBWWS8XrbCJd6CD2YDNfa4y6eqsdZBdWyFbELl+cUWJIUbbJD3+oaGTro2SYm5xPDSV+D8bRMHR2521VKoMn/IQgk8y7+U66m81DcOuuoMOohaQZ9Y+L/NMqIN1prsGGIDdcVFs3zMi6s/UqRuDucfzWu5/EBS2GcZzzJsK0E6MmlST66WCmKv+xKDbHsPS6DQplf1YUjJAXLVMoAg4H8dcOUkx+EqiykX2FJ33mYfydThw7Uo8P6u7Vx5vgFVtEQP8Yo2ISJkOcRcdUHTUY9F56n5LfJvMR2b5lyGAZP/7UpU9ifK51VcepswNRZ3Bk+13EV1SwqpXVu875pUMjb36FOhCVyHXPDm1oQE30TGuByuJ2jRowCPXaKlGQxWF+IQOSM+CpwHr8y+EO010q3fRD47RVpJQ/M+SqZk4dvLKj4BkroTovLn1t8VzH3W5gr9Hyl6YtaXyaIH1lO5K0zxevdNRtP2gcbLUlQ2TtrTbvpRoObyvbarPiar0EjKnZf1OA619rFworvr9P0WixrS57CjGRL08AYCYixmV8oVgJns1rj42R2tyrqYR6MpfOJWpLs1YcK9FpnA+YNNsiDZtXk9CaY/14QF3AIraj9/qtvacO0YHzoSKtSVmV05MM2UknMatC7gUgfUSRndL8ksVw51WTIoCAKmkyqQ7GIKLVr69BMmPiVhCcD9jLUjzPXGteY9wisrEOSZgukba0XJFP+U6ch8R2nlHV/N4UM/NPMxAQkbhOrL7RCzDnfwIxmvs7DEON0yzyJg96I50Ve7CUxFbMeCGEl6alFmMp3mUzA4MOHAm3Db5VHuchsXckfDoFndlF/UMkZQI8XMOD019uSAdBlfa8oFJzqHGO9elNBMSMyKc1OXZNbQC3UHtF7GYSk8Re5VnKWvNkojekOIPzublWp+N9YOi2RkhGJlFa6/3uAbxCOl9Qhf3046t+WlWt3HObCMtNvYaSMhK4Qxv6iQ3/QDJFFkXswgp0Z+TUB96OBQdpM2BFhTrbyrDeksFSVUl+yDvGU5iJ2Ekk6258MDhZP6Cq9RR+Gn7po9lf78GGqv26ssDjTnEfI+EIkTdZ+o3TckVWpic0BWG2sj11dOn3/qGIIEnjdXdNSQoAlNjRMTA/lmvr5Ta2X0OWe3MPYrGxGfIOtGL06zdBnryjxuAioRODPTJEE3DHmUD0MWBSzJPECAycBlV9Q+65RpzhpYrN6hMl8IL4SkFatVIrwiWD/rixTvacRbJLsU4jUnvzRr688a4//k5Yt77G7xuwdcshN+G8nohIijbJgBW+RTZElUjTeSOIMCPwl+awHn7kaYlIB8fr2vyzceHjkE4cXzXn3ips3py6oFOH6vY0vkIXPTS8tjjFu5mSEh2DbHPZUI3hAWwozpT9Dj3CpxD/fZSJ0YF5RWV3nN9y5Fx8ReCfY8Qm8y6wj8dWe18feTyiKhIj0LU8z4sZjMTelHvDPzvyPlJnSpkgvpfHoLWAGZAvIyBcjUHfOGaxQX2tLZ93iHl9WrSZpaz0dKBjFO0VCuOXbQH6+2k367FOWopvgCRVpDlYvrr839L4jBGd9zvo7i89Y2G2hNA9Zy0/udvo0xIM59BYIdv+dcknJOJz3Pg/rHcy+eUNucByLeRYXYcNiLdclYXj0zphye5GzjyubG4NHaoIghsYl4H7m4x9ds4VfcJDoAV/I6wTeRX6Wz7qjWN7sDnk7Ckxe8j2MAKzhUrGs56zLJxwmIBqW50XZHJcqMA38Aj6TyRrB4EozBOERjNOZ7kRBYdMSDi8W3XbRrc+Ojc+bSsDnMkHWR9f7tTLyNpPxuqBoGRdLYkSTF9T5uYtK378WoeGqAOstYaD9KwOdFadUqHkdlCapKP4FtKg+cTMI+QYZwmw4F9dtb66Ba5NVMjC43bNWgmy6hGxNZXLkF5Cf0rKyR0gqQS5jERtFhK2bkL4JgAjTRvBPivyzeI2rmiKnNKzw8yp339G+bNbxdvaWmRCuVMDQ3QWD+8rCrN0YlQSIuFT7F/LKuDmH74dpRsyD/wyIM5h7AZeJgYzvRUHRu0/KDp9K8vaVaTw9ANG24gqJyVvwhuDSRkNET3/p8DxvqtfPNQbNACAH0wfpmbpVdJut3hY8veBcnXZq0Cm61lKTLPrTVhmYqM+ozMeB2fWubyrTu45LxUNJqPi0WRJxg+CSAniHgN5zPNq4QJnDIWnjCHZ7fntj5qhS/XdTw4kd2kPsKF0sc5Q7Uw5TTcvWXD0l7qZ59Xl+qdjGTXHvlafLnX+Wha0e5ePUphW1gaUXjScw55TNZEPocAKzB3QR1UjoSiAoiWTC5K9S0BE8lOaT1xR4oNmvtC9+WyixF6QIobtcgHarFsSH2IAcMhPplQAW6qOn7GJBgWZpBSzSTa8Us2F4ud58BWwIkYmmEHw+0EPsODPBEqmdZsH/q3+AW7rTypcdu9f78GJjwUqrMTNzo4NlMOGfFCOO4OzQTchf0VBNN6UoKP29IB486P2kj+mYKpt2Sd+ziJV6haTmWovVB3FhheJB7cfFOqNBxluBZxELROXiagrQp4vnuOVh5Pd36lrsBoua4J4Nir6H36ecJwyUSyettUWVjevkXhmBHzoiHaXPPYZWx66oxrbTDkx9LksWNtcULsYtxqWutIeGduEU7gy8Ui0R9ToxuoqwO0FjDJYzGdRXfTKzFkXlFewcMFpyWCpF8sDvZCmFID33o/hSZwMDwVUhdii+4Nwf76lRqPTDHfb9kXVZxggp62dPcqP2ZPj3CfLC9TXyiI5HgicFqrtnWrvyRVpy679VqXpcZN0fQoXg+jj9fF4BI3z+NztnAlpqFRj9X+MbPVcRdVEpQ2I9GtEwIpZ5VlrB1VvhOWEdFnNnqJDING7DSpn6FGBxrkX5sK5AJT+//hl06kyuVs85cy84YLo3o00p3WcM4yK+8HBbAPRZhU1ve8i8owum0cQKh7eWaKbTT5HoI8DYs7BenkOHYxTKct7zyPzfsAwSJ+c1fWOuoyneKiKTItX8BD6vA==]-o_q-_-x

夫妻搭档
不计小家得失,上阵成“战友”


4月28日傍晚,
紧急通知要再派300人支援番禺
大规模核酸采样任务。
“收到,我报名”“刚下门诊,马上到!”
“刚结束手术,我可以!”
大家纷纷在群内接龙报名,
有的医生换好服装直接飞奔而来。

广州一家医院介入手术中心的朱栋梁主任、
心内科郑均燕护长夫妻齐上阵,
当天的任务可能要到凌晨2时,
“孩子怎么办?”
“孩子大了,也理解我们的工作,
自己可以搞定!”


介入手术中心朱栋梁&心内科郑均燕

除了这一对夫妻外,
还有不少夫妻档在抗疫一线,
作为医护人员,
他们都能理解和支持对方,
家人也给予了他们大力支持。


老年病科饶红英&中医科马军


胸外科副主任医师曾嘉航和
五官科主管护师张新文
也是一对“夫妻档”。
今年以来,
两个人分别五六次支援社区核酸采样任务,
但并肩作战却是头一回。
5月4日,
两人所在医院负责天河区的采样工作
夫妻俩恰巧分在同一组
经验丰富的妻子当起了组长,
“他基本上都是在我手下干活儿的。”
张新文笑着调侃起老公。

由于长期在手术台工作的原因,
曾嘉航患有腰椎间盘突出,
4日的采样任务是戴着腰封完成的。
他们的孩子一个四岁、一个两岁多,
此时正在顺德的老家由老人照顾。


胸外科曾嘉航和五官科张新文

要和病毒比快,
核酸检测任务可能漏夜开展。
不少医生是白天下班直接奔赴采样现场
凌晨才能回家
作为妻子,张新文也有心疼
“抗疫对我们医务人员来说,是义不容辞的。不管白天黑夜了,现在就一直是预备状态,随时有可能半夜收到通知,第二天就出发。有的时候是白天下班后,直接到外面采核酸,凌晨才收摊回家。”张新文心疼地说,最近丈夫的身体不太好,查出心脏早博,一直在用药物治疗着。
幸好随着流程的改进、组织的完善,核酸采样的效率也在提高。5月4日的这场筛查,晚上10时左右就收摊了,晚上十一二点便回到了家。

张新文说,
庆幸自己的家人十分“给力”,
把两个孩子照顾得很好,
让夫妻俩出任务时没有后顾之忧,
“现在最希望能带两个小朋友出去玩,
我的宝宝刚好快过生日了,
希望能毫无顾虑地陪他们玩一天。”

封控区三人小组:

扫楼上门采核酸

最多一天走了八万步


在白云区封控区,
医务人员仍在继续奋战、开展核酸筛查。
有的医护人员最多一天步数8万步
有的冒着大雨踩着泥泞小路上门检测
有的外派任务点就在自家附近权当“回了家”
……

每天不知爬了多少层楼梯步数一天最高8万


4月17日,甲乳外科王惠护士和队友
加入了封控区三人小组。
此前王惠已参与过十余次外派核酸采集,
轮值过医院发热门诊,
经验比较丰富。

在封控区扫楼,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4月20日,照常入户扫楼采核酸,
在一栋居民楼的六楼居住的夫妻
听说是要解封来采核酸的,
非常配合地做了双管核酸。

采完环境标本后,
夫妻俩热情地把医护人员送到了门口,
还一个劲地说:
“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虽然爬楼梯不知道爬了多少层,但看到这些可爱的居民期盼的眼神、即将解封的喜悦,我的内心非常开心,感觉那些疲累瞬间一扫而光!”王惠开心地说,那天她的微信步数是3万多步。“我们的医护人员负责上门采样的,最多的每天接近8万步,全部都是一脚一脚丈量出来的。”



冒雨前行为行动不便居民上门采样13个群众的采样用了一个多小时

5月1日,风雨大作。
在白云区、花都区等核酸采样点,
队员们顾不上被大雨淋湿的衣服,
核酸采样高效运行,井然有序。
傍晚,
完成了近十个小时的核酸采样工作后,
周泳宜护长得知,
有个行动不便群众需要上门采样,
她毅然带领队伍出发。

由于路面狭窄,车辆无法通行,
为了不漏检一人,
周泳宜护长同队员们带着采样用品,
在布满泥坑的小巷中艰难跋涉。
风雨泥泞中,
“大白”们为了避免防水鞋套破损,
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进;
因为风雨,面屏布满了水珠,
甚至连看清路都困难。


他们穿过小巷,深入家门,
为无法自理的老人家、
行动不便的居民逐个采样。
完成13个群众核酸采样,
“大白”们足足用了一个多小时。


外派任务点就在家附近“这也算解了想家之愁了“

不少医护人员持续奋战在一线,
连续好些天都顾不上回家。
重症医学科护士周康梅
是参与核酸采集的青年医护人员之一,
她其中一次的外派核酸采集任务点
就在家的附近,
周康梅说:
“这样的‘回家’,也算是解了想家之愁了。”

40名医护进入人和村上午入户采样下午大规模核酸

5月5日,
人和镇各村居开展了大规模核酸采样。
早上9点,
40名医护人员已到人和村村居
两人一组负责270多户的上门采样。


由于名单上的住户比较分散,
许多住户住在五楼以上,
大部分没电梯
各小组从上午一直忙到下午两点多
才陆续完成任务轮流吃午饭。
最晚的小组一直忙到
晚上8点多才结束工作。

完成重点人群的入户采样后,
下午四点多,
医疗队继续参与到人和村的
大规模核酸采样任务。

“从早上八点半从医院集结出发一直忙到晚上八点多才结束任务,虽然很累,但觉得这都在为了守护我们的家园,一切都值得。”副领队刘燕梅说道。


据统计,
该院当天共完成入户采样1310人份,
大规模核酸采样8000多人次。

退休返聘的“50后”主任:

软磨硬泡

主动请缨上阵一线采核酸


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里
甚至还有退休返聘的主任医师
她多次主动报名参加任务
领队想劝退都扛不住她的“软磨硬泡”


4月17日上午,
人和镇方石村核酸采样点,
退休返聘的老年病科张溪林主任医师
正在有条不紊地为排队市民采样。
任务比较重,
上午4个半小时的核酸采集任务,
她与队员们同上同下。
这已经是她今年第三次参与外派核酸采集,
一套采样动作下来非常熟练麻利。

这次三天两夜的核酸采集外派任务,
张溪林主任自发报名加入,
出发前其实领队想“劝退”她,
但扛不住她的“软磨硬泡”。
平时喜欢爬山、徒步的张主任,
今年已经六十出头了,
是医院外派队伍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张主任坚定地说,“我是返聘的医务人员,也是医院一份子,很乐意能参加医院的任务,专业在、体能也在,能多做一点算一点,也很有成就感。周末年轻人都要照顾家庭小孩,我儿子孙子都大了,没什么负担。”

组长吴丽映医生、
组员老年病科陈劲龙主任、银孟卓医生说,
看到张主任和年轻人一同奋斗的激情,
队员们都很受鼓舞。





“张主任战斗力很强,和我们男同志同上同下!”

“上午核酸采集任务结束后,张主任的状态很不错,休息时间还主动要求帮组长张罗物资。”

“她的坚持,也激励了我们更加努力!”

“忘掉”55岁生日的主任:

错过生日餐 笑称以后补


4月28日傍晚,
接到需要紧急派人增援
番禺大规模核酸采样的任务后,
老年病科综合外科的邓伟雄主任主动请缨。

向来低调的邓主任,
被同事们发现那天是他55岁生日,
原本一家人是准备一起吃晚饭的,
因邓主任的缺席也只能作罢。

“因为当天外派人数较多,上、下午已经派出很多人,有的同事还没回来,有的刚回到医院,还穿着湿透洗手衣参加会议,即将出发的任务还缺人手,我想既然缺人就现场报名参加了。”邓主任说。
“今天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天,吃饭以后哪天都能补!”邓主任所在的那组是支援番禺东乡村核酸采集点,当天他一直从晚上8时一直忙到凌晨12时多。



全院总动员
为产妇拆除“定时炸弹

4月26日,29岁的戴女士为医护人员送上一束向日葵花,并亲笔写下一封感谢信:“我们全家人会永远记得您们,我没有什么可以留,但我把感激感恩的心留在这里!”


过去一周里,当时来自管控区人和镇的戴女士,经历了高危妊娠生产、心脏起搏器植入等手术,顺利解决困扰多年、危及生命的疾病。


戴女士10年前体检发现患有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很慢
这种病极大地威胁着产妇及胎儿生命。
此次是她第二次怀孕,
医生建议孕39周时在临时起搏器条件下分娩。
但4月18日戴女士出现了临产迹象,
同时受疫情影响,
管控区内的孕产妇均需送往定点救治医院就医。

李维杰是驻点在白云妇幼保健院的心内科医生,
他当即与驻点医院和
进驻封控区负责医疗保障的
市属医院心内科做了汇报。
该院马上启动多学科会诊
及危急重症患者诊治流程并制定相应预案。

在各方通力合作下,
戴女士于4月19号顺利生下了宝宝。
然而生产后
戴女士的心率仍然仅为30-40次/分,
发生心衰、心源性休克
甚至心跳骤停的风险极高!
为了保证戴女士的安全,
经反复与患者和家属沟通,
戴女士和家属同意植入心脏起搏器

4月24日周日下午4时,
该院介入手术中心准备就绪,
心内科的刘震主任医师、李韶南主任医师、
潘艺朝主治医师等
起搏器手术团队,
介入手术中心的朱栋梁主任
领导技师及护理团队,
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穿戴防护装备,
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等待救治患者。


4月22日下午,医护人员正在为戴女士手术

手术过程顺利,
医生成功为戴女士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
她术后第二天伤口换药后即下床自由活动。

这其实是疫情期间,
封控区内医疗保障团队
抢救众多急危重症患者的缩影。
心内科负责人刘震主任介绍,
正是全院上下齐心协力,
确保了戴女士术后两天就可以出院回家。
此外
医院了解到患者家庭经济状况欠佳,
决定减免戴女士此次住院费用。
所以才有了戴女士感谢信里动人的一幕。

他们穿梭在路上:

汗水浸湿头发

但心里很自豪


“穿上防护服坐上摩的的那刻,风嗖嗖地穿梭在马路上,帽子、面屏都有吹飞感。”


“劳动节假期,我和同事们一起在为大家测核酸的路上,坐过大巴士,也乘过小的士。”


这几天,
“大白”们乘坐着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
奔跑在广州的大街小巷,
度过了一个不寻常的劳动节。


运营拓展部的黄伟莹也是“大白”一员,
在他眼里,最令人暖心的
是排队的居民们从家里送来各种消暑饮品,
在炎炎夏日中带来一份清凉。


而“大白”柴芳芳表示,
大家穿过大街小巷,
在不同的检测点给大家测核酸,
虽然汗水浸湿了头发,
但是心里还是很自豪的。
希望疫情快消散,
大家都恢复正常的生活。






广州医护人员一个个同心抗疫的身影

展现出速度与责任担当

打硬仗,顶硬上!

这群“大白”真硬核!!!

感谢,致敬!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青梅、伍仞、吴婉虹  通讯员:魏星、蔡嘉鸿、黄月星、穗卫健宣、胡颖仪、李雯、周密、王雯玉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文宇、李波
海报设计/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王圆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王圆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