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雾霾锁城的北京,首博的这个展,也许能让我们反思一些什么

2016-12-19 赵多多 博物馆丨看展览

霾之下,你我一定想要逃离北京,但却有这样一群游走于蓝天下的生灵走进了北京,走进了首博。




说实话,一开始听到“牦牛走进北京——高原牦牛文化展”时,不禁替它捏把汗,心想在当前文物展依然占据主导的博物馆界,这样一个展览估计会默默出局。但没曾想却在展览开幕的第一天,就看到多家博物馆平台同时长篇报导,没有多想,就觉得这一定是带有极强主旋律的展览。




不过不管怎么说,在近些年频出大展的首博里能够引入这样一个别具一格的展览,不关乎文物、不关乎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也不关乎惊为天人的艺术大师、艺术作品,而仅仅只是一群生活于藏地高原的生物,就足以让我们去一探究竟。



还没有步入展厅,就闻到了藏香特有的味道,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真有,但一瞬间就会让你觉得这个展览定不简单,连人的嗅觉都紧紧抓住了。


在展厅门口闻着藏香,看着这次展览的主办单位“西藏牦牛博物馆”的一系列展览大纲、展陈设计方案时,还不禁联想到自己在写寒假作业——人生中第一份“展览大纲”时的忐忑与兴奋,同时也牢牢的记住了展览的创意人:吴雨初。



展厅入口处是一排牦牛的“脚印”,现在的策展人对于细节的处理真可谓无懈可击啊。


拍照时展厅入口位置,天顶处的一幅艺术作品的光影印在地板上:一半牦牛的脸,一半藏族青年的脸,两者好似不分你我,正应了西藏民间俗语:“凡是有藏族的地方就有牦牛”……看到这里,我大致明白了这确实不是一个简单的自然生物展,而是一个从人类学高度来讲述藏民与牦牛在第三极上共同谱写生命奇迹的展览。




展览的序厅部分,玛尼石堆、经幡、转经筒、唐卡、哈达等藏地独有的宗教代表物都在共同烘托着,或是极具艺术张力的表现着展览的地域特色,然后呈半圆状环绕在展厅两侧及玛尼石堆上的牦牛头骨一同宣告着自己展览主角的地位。


当我们习惯了一提到西藏,就想到那些宗教代表物的时候,展览却另辟蹊径,通过藏地这种独有的生物种群,来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藏地独有的风情。


展厅两侧的隔断选用的应该是细铁丝网,虽然不是太懂用意何在,但我个人感觉和近来看到的798“木木美术馆”的改建计划所选用的外墙装饰是十分相似的,可能是一种新的设计灵感吧~


策展人在序厅里真的设计了太多玄机,序厅的墙体大胆的选用了镜面成像的方法,使得本来半圆形的序厅在视觉上变成了极具空间感的圆形,而且首博的玻璃实在太干净了,好多人都在这里产生了想要走过去的错觉……



整个展览分为“探秘牦牛”、“相伴牦牛”、“灵美牦牛”、“风尚牦牛”四部分,很全面的为我们一步步揭示了牦牛被驯化、畜养、役使,被广泛利用、以及逐渐产业化、精神化、艺术化的过程,展线清晰简单,大量使用藏地特有的视觉映像来强化主题。


展厅的主体选用了和很多自然博物馆相似的大型生境群展的方式,很传统但又很巧妙的嵌入了展览物,让人感受到了藏民与牦牛之间那种不分彼此的情谊。


整个展览中看似繁复的辅助展品,与藏地绚烂的色彩选择一样都很神奇:总能给你一种繁复中蕴含着简单的感受。


我在几年前去甘南的时候就有这种的感觉,经幡的颜色、墙体的颜色,都是无比艳丽但却又丝毫不会让人感到艳俗,也许真的是因为在那片纯净土地的缘故吧,还真是说不清楚……



当然,展览的组织者也很好的运用了白色的墙体,将其全部作为投影幕布使用,其中一段“牦牛产子”的视频成功的吸引了好多家长与孩子的目光。


孩子就地而坐,家长蹲坐在一旁,边看边讨论,这无疑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博物馆教育。


因为自身的成长经历,让我深知家庭对于一个人成长和兴趣养成的重要性,我一直觉得“家庭”永远是参观博物馆最好的单位,这种陪伴绝对不止于博物馆艺术、知识的熏陶,也绝对不是当前很多博物馆游学机构所能提供的心灵感受。


所以,家长大可不必因自己知识的不足,而放弃这种在博物馆中同孩子一道成长的机会。




絮絮叨叨这么多,一方面是感叹于当前我国博物馆对不同展览主题的大胆探索,让作为观众的我深感兴奋;另一方面,是为了向展览的主要策划人、西藏牦牛博物馆的创建者吴雨初先生,表达我作为后学的崇敬吧。


在我快要走出首博的时候,看到门口的大屏在播放吴雨初先生的一段视频:讲述他在藏区工作期间一次被大雪围困4、5天,正当他们失去希望时,却看到一队牦牛背着饼子从雪地里走来,解救了他们的经历……他的那段回忆很动情,画面性也极强。


真的,那一瞬间感性的我就觉得这就是宿命,促使他在多年以后的2011年,为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年的西藏文化建设中,毅然辞去了北京出版集团董事长的职务,提出并参与了整个牦牛博物馆的建设。


也许这就是情怀吧,永远执着于自己心中的牵挂。而一场成功的展览,永远都不能缺少策展人内心深处对于所展主题的理解与认同,这种理解与认同终将在展览的每一处细节中展现无遗。




今天,他带着他的牵挂和所有藏族、藏地同胞的牵挂一起为我们在雾霾深锁的北京带来了“亚颇章”——牦牛的宫殿。也许是巧合,北京此时正迎来入冬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雾霾,那么这个展览或许会让我们反思应该怎么处理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才能共守一方蓝天!


↘↘↘



牦牛走进北京—高原牦牛文化展

首都博物馆◈2016年12月15日-2017年3月15日◈票价:免费◈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从法门寺出土文物,看唐代茶道的全过程宋代百科全书惊现苏博,除了比“百度百科”靠谱,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

重磅大展!法门寺地宫珍藏文物空降深圳,你准备好去看了吗?

吃了这么多年的馒头,你才告诉我,我吃的居然并不是馒头……

牛头马面是……

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金银器上的墨书题记




新版“看展览”APP上线啦!
更及时、更全面的展讯正在那里等你!


长按二维码下载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QQ群:博物馆.看展览交流群
475225203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