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替识别指南
走近一幢或华丽或大气或精致的古建筑时,你首先注意到的会是什么呢?屋顶?门柱?还是各具特色的窗户?如果你把视线偏离这些最吸引人的部分,转而看向梁枋与柱子的交界处,可能会看到两个如下形状的东西:
金龙彩绘装饰雀替
是的,在明清建筑中,这两个默默无闻的拱卫着梁枋的小家伙叫做“雀替”。
卷草纹雀替
有学者认为,明清建筑中的雀替,是由宋代《营造法式》中提到的“绰幕枋”演变而来的。
绰幕枋示意图,其形状、位置和功能都与明清时期的雀替有相似之处,图自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
雀替虽然不起眼,但是却兼有承重和装饰两重功效。在数百年的发展中,雀替演化出了很多种类别。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雀替
从上面的几幅雀替图片,我们可以发现:普通的雀替有很多是位于柱子的一边,从柱子里面伸出来承托着梁枋,起到辅助柱子承重的作用。
故宫建筑中的雀替
而大雀替则不同。它由整木制成,放置在柱头的上面,直接承受梁枋的重量。本来应该分担主要承重任务的柱头,在大雀替面前,反而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大雀替
由于承重作用比较突出,大雀替的尺寸也比一般雀替要大。清代规定,官式建筑的雀替长度为房间面阔的1/4,而大雀替的总长度,甚至可以达到面阔的1/2。清代喇嘛庙的大殿上,常常能见到这种大雀替。
通雀替
一根柱子两侧的雀替作为一个整体从柱顶的里面穿过,这种雀替称为通雀替。通雀替多用于室内,体积也明显大于普通雀替。
北京碧云寺后殿通雀替,图自梁思成、刘致平《建筑设计参考图集》
它与大雀替的区别在于位置不同:大雀替是放在柱头之上的,而通雀替是夹在柱子里面的。
通雀替也可以做得一头长一头短,图为长短通雀替
它与普通雀替的区别,一方面在于体积大小不同,另一方面也在于结构不同。柱子两侧的普通雀替是分别插入柱身的;而如果采用通雀替,柱子两侧的雀替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穿过柱顶而立。
骑马雀替
有的时候,两个柱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小,并且都要用雀替,两个雀替因距离过近,就会连在一起,变成一个倒过来的马鞍的样子,骑马雀替就形成了。
骑马雀替
与普通的雀替相比,骑马雀替的装饰意义远大于实用意义。
花牙子
花牙子有一个别名叫做“挂落”,这个别名在南方地区比较常用。
草纹团花挂落
花牙子的形状与雀替很像,在它出现的初期也具有一定的结构功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花牙子逐渐演变成了一个纯粹的装饰构件。
在古建筑上,花牙子的位置与雀替的位置大体相同,但比普通的雀替要纤细、精致很多。它由细小的棂条拼成图案,或雕饰卷草等纹样,还有很多做出镂空纹饰。
贴金云龙花牙子
花牙子虽然毫无力学上的使用价值,但装饰纹样变化万千,可以增加建筑的观赏性。
龙门雀替
龙门雀替也是一种起装饰作用的雀替,多用在牌楼、牌坊上。
龙门雀替的特点就是在雀替的本体之外附加了很多部件,比如云墩、梓框、三福云等。
官式牌楼龙门雀替
云墩是承托龙门雀替的一个零件,上面常常雕刻云纹,因此得名。有的朋友或许会问:既然雀替已经可以起到部分承重的作用,为什么还要在雀替下面加一个云墩承重呢?这要从牌楼(或牌坊)的结构说起。
云墩位置示意图
牌楼、牌坊的柱子,两两高度不一样,每一“间”(两根柱子之间的空隙部分)的宽度可能也不一样。如果把雀替做成大雀替或者通雀替的形制,就会出现一端悬空的状况。
图中牌楼柱子左右的两个雀替有明显的高度差
因此,承担牌楼部分荷载的龙门雀替只能从单面插入柱子。每一个单独的雀替就要承受更多的重量,更容易损坏、压折。
为了支撑雀替,加强其结构作用,匠师们便在建造牌楼、牌坊的时候,用云墩来支撑雀替。有的时候,云墩也被雕成力士的形状,更显威猛之气。
被雕成力士形状的云墩,头上顶着一个雀替
如果单靠云墩不能支撑雀替的话,匠师们会在云墩下面再附加一个贴柱而立的小柱子,叫做梓框。除了承重作用以外,梓框也能让牌楼在外观上显得更加稳重。
梓框示意图,改绘自梁思成、刘致平《建筑设计参考图集》
三福云则是在进深方向安装在龙门雀替两侧的一个构件,丰富雀替在三维空间中的样式。
三福云示意图,改绘自李金龙《识别中外古建筑》
又到了随堂小测验时间!以下三图中的雀替分别属于哪种样式呢?
青海西宁塔尔寺的雀替,图自安菲《北京明清故宫古建筑雀替的型制研究》
评论区等待你的的答案哟~
参考文献:
韩昌凯《雀替·栱眼壁》(本文图片如无特殊注明均引自此书)
梁思成、刘致平《建筑设计参考图集》
许孛来、朱永春《替木、绰幕枋、雀替的辨析》
PS:若喜欢本文,记得分享至朋友圈或点击文末右下角“好看”哦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图片 即可阅读)
实用帖!
这是什么神仙画画!
小编已N刷!
投稿事宜:
请在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获取具体信息。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QQ群:博物馆.看展览交流群
742989656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该码为小编工作微信号,
加入交流群请在添加时备注“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