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的萧峰自尽后,可能是这样下葬的
很多朋友对契丹的了解,可能止步于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耶律、萧、南院大王等寥寥几词,便是现代人对契丹人及其所建立的“辽”的初印象。
所幸,近年来的考古工作即将为我们揭开契丹人的神秘面具。
由于契丹贵族流行厚葬,墓室中丰厚的陪葬品,吸引了历朝历代盗墓贼的多次洗劫,现在发掘的辽代墓葬往往十墓九空,丢失了大量历史信息,令人扼腕。
但有一座墓葬,幸运地完整保存了下来,现在正在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的《金颜永昼——康平辽代契丹贵族墓专题展》中展出。
这座墓葬(康平县张家窑林场长白山辽墓群Ⅰ区3号墓)位于辽宁康平县,地处辽河流域。墓葬采用当时流行的砖砌券顶多室墓,由墓道、墓门、甬道、耳室、主室等几部分组成,全长28.5米。在发掘过程中,没有发现盗洞,是一座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契丹贵族墓葬。
砖砌券顶多室墓
3号墓的墓门、甬道、耳室、主室等结构
3号墓的甬道
这座墓葬共计清理出了200多件文物,其中西耳室出土了整套鎏金马具和完整的蹀躞带。
契丹人是马背上的民族,非常重视马具的制作。在宋代太平老人所著的《袖中锦》中,将“契丹鞍”与端砚、蜀锦、定瓷并列为“天下第一”,足可见其品质之高。同时,马具也是契丹人重要的陪葬品,在多处辽代墓葬中均有发现。
3号墓出土三角形铜鎏金节约
蹀躞带是古代的一种皮革腰带,上面附有小环,可以挂佩刀、火石袋、针筒、磨石等物品。契丹人受唐朝影响,以带板数量与材质的不同区分等级,将蹀躞带视为身份的一种象征。
1号墓出土的龙纹蹀躞带
展览中比较抢眼的展品还有墓主人周身所佩戴的饰品。因墓葬保存完好,墓主人出土时,双手的每一根手指上都佩戴着一枚戒指。戒指正面为四瓣宝相花纹饰,有金戒与银戒两种材质,总体用料较薄。有人推测,这种戒指可能为契丹死者下葬时用的冥器,并不是给生者佩戴的。
3号墓墓主人双手佩戴的戒指
然而此次展览中最抢眼的两件展品,却不是出土自这座未经盗扰的墓葬。
同时期的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座因盗洞而塌陷的辽代墓葬。意外之喜是,墓顶的塌陷反而使得这座墓葬(康平县张家窑林场长白山辽墓群Ⅰ区4号墓)免受盗墓之苦,墓室里的大部分文物依然是下葬时的完好状态。
在塌陷的耳室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件白釉黑彩梅瓶与一件白釉褐彩梅瓶,因瓶上的图案特殊,且为目前世界上的首次出土,现被视为“海内孤品”。
4号墓出土白釉褐彩牡丹纹梅瓶
左上角为4号墓左耳室出土的两件的梅瓶
白釉黑彩梅瓶上绘制了鹿、羊、兔和两条狗等五只动物,均呈现出奔跑的状态,均匀地分布在梅瓶的四面,似在表现草原上的猎狗狩猎场景,是对契丹人“春水秋山,冬夏捺钵”习俗的一种展示。
白釉黑彩梅瓶(羊)
白釉黑彩梅瓶(狗)
这次展览的“镇展之宝”,当属“金颜永昼”海报上所展示的这件金面具。
辽代的契丹人有一种特殊的葬俗,会让人联想到汉代的金缕玉衣。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一些契丹贵族死后,会使用金面具和银丝网络敛葬。银丝网络穿于内衣之上,之外再穿外衣、束腰带、戴金面具、套银靴、配首饰。
面具的质地不仅有纯金,也有银、铜、和鎏金等。不同质地的面具反映了墓主人死前的身份高低。
但契丹人所用的面具并不像金缕玉衣那样面目模糊,而是按照墓主人生前的面貌打造。制作时,首先用木头雕刻模型,再以槌锻造出薄薄的面具,眉眼、口鼻、脸型特征非栩栩如生。面具的边缘会钻出小孔,用以将面具固定到墓主人的脸上。
4号墓出土的金面具
这次所展出的面具,不仅锻出了佩戴着耳饰的耳朵,连墓主人的眼睫毛和胡须,都清晰可辨。精美与细致程度可与陈国公主(辽代第五位皇帝辽景宗的孙女)墓中出土的金面具媲美。
陈国公主墓出土的金面具
只可惜,两座墓葬中都未能找到墓志铭,只能让我们对着这不朽金颜,遐想千年前契丹大贵族的风光。
展览信息
金颜永昼——
康平辽代契丹贵族墓专题展
本次展览,精心遴选了其中8座墓葬出土的90件套,共计342件文物进行展出,器类丰富,材质多样,涵盖了从日常生活到冥世丧葬等多个层面。
展览时间:2019.5.24—2019.8.15
展览地点: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多棱镜游学:长按识别左图二维码关注,收获最全面的文化游学信息与最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
可查看约稿函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QQ群:博物馆.看展览交流群
742989656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该码为小编工作微信号,
加入交流群请在添加时备注“加群”)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