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涨姿势 | 博物馆里的这些古代器型你都认识吗?(水器篇)
写在前面的话:每次跟朋友去博物馆看展,都总是惜言如金。尤其是像“大象中原”“皿方罍”这种大展,一看到甗、簋、斝这些读不出的生僻字,还有那些叫不出名字的文物,尴尬症都要发作了……于是,馆儿君决定:每天花几分钟,重新认识一遍这些古代器型!
—— 水器篇 ——
(手机浏览本文排版效果更佳)
上期给大家介绍酒器的时候,我们已经提到了盉和罍两种器型。其实,除了做酒器,它们还可以作为水器。盉(hé)流行于商代至战国,主要用途是盛水以调酒。基本造型为圆腹,带盖,前有流,下设三足或四足。商周时期,盉口大,腹深,流直,多作分档式袋足或柱形足,商代足则多做成空心。春秋战国时,盉口变小,腹部扁圆,流往往做成弯曲的鸟头或兽头状。
壶,盛酒器和水器,流行于商至汉代。壶使用的年代较长,式样也很多,大致有圆形、方形、扁圆形、八角形、弧形等。简单来讲,商代壶多为深腹下垂,带扁方形贯耳和圈足;西周壶除承袭商代式样外,多设有圈顶壶盖,盖可倒置用作杯;春秋壶造型较商周壶轻巧,多为扁圆壶或方壶。
盘,商周时期宴飨用之,宴前饭后要行沃盥之礼。商早期和晚期的盘均为圆形,敞口,平缘,腹较深;西周盘多为圈足,附耳;春秋战国时期,圈足盘数量渐少,多为平底无圈足,折腹,圆底,式样接近于汉代的洗。唐宋时期也铜盘,但多作托盘用,已失去盛水等功能。
匜(yí)是中国古代水器,用于沃盥之礼,为客人洗手所用。周朝沃盥之礼所用水器由盘、盉组合变为盘、匜组合。其形制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瓢,前有流,后有鋬,底部常接铸有四足。早期匜为青铜制,汉代以后出现匜金银器、匜漆器、匜玉器。
瓿(bù),汉族古代盛酒器和盛水器,亦用于盛酱。流行于商代至战国。器型似尊,但较尊矮小。圆体,敛口,广肩,大腹,圈足,带盖,有带耳与不带耳两种,亦有方形瓿。器身常装饰饕餮、乳钉、云雷等纹饰,两耳多做成兽头状。
盂(yú)为古代大型食器,兼可盛水或盛冰。青铜盂最早见于商代晚期,流行于西周,春秋时期尚有所见。青铜盂一般体型较大,故而常与青铜簋配合使用,簋中之饭食或肉食乃取自盂中。“君犹盂也,民犹水也。盂方水方,盂圜水圜。”——《韩非子·外储篇》
鉴,为大型盛水器,亦可用于盛冰、沐浴。初为陶质,也就是陶盆,春秋中期出现青铜鉴,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最为流行,西汉时仍有铸造。徐灏曰鉴,古祇作坚,从皿以盛水也。其后范铜为之,而用以照形者,亦谓之鉴,声转为镜。
【本文为本刊原创整理,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如需转载,请和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点击标题即可跳转阅读)
【关于我们】
1、喜欢就关注我们吧!微信ID:atmuseum;
2、同时欢迎关注我们的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