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区围墙可拆否,看看古人怎么说

2016-02-25 枨条 博物馆丨看展览

我家小区围墙要被拆了,What?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多数网友表示我不干了

物权法呢
我的公摊啊
我的“私家”园林啊
我的安全感啊
这是药丸啊

毕竟这《意见》刚发布,你家小区最终如何变身也没个准,所以咱先吃颗糖压压惊,馆儿君带你来看看古人住的“小区”长啥样,没准还能有所启发。

■ 抱团搭伙做饭


群聚是人类早期的一种生活模式,旧石器时期已经出现群聚现象,要知道在自然环境恶劣、生产力不足的情况下,大家很有必要一起居住相互帮助。新石器时期成团成群的聚落比比皆是,有的周边还有围沟环绕,随着史前社会私有化和文明化进程的发展,史前晚期聚落的群聚现象也随之发生变化,城址开始崛起,至青铜时代商城已具备了一般城市的基本要素,城区内的百姓居住区也已经形成。


姜寨聚落遗址复原


■ “小区”也有围墙


进入西周以后,城市有了新发展,城邑中居民居住的基本单位,叫“里”,里的面积为一平方里,东汉后期开始出现了“坊”的名称。里坊是聚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西周初步发展到唐代进入成熟时期,里坊制度不仅是居民的聚居单位还是社会基层组织,里严整的墙垣系统,为国家对里民控制、维护社会治安和政局稳定提供有效的保证


秦代的里沿用周的称谓,规模扩大,建有里门,筑有墙垣,设“里正”司管理里内居民的役赋征讼,里门昼启夜闭,居民出入从令。汉长安城汉都长安城有间里160个,分布在城北及城南的宫殿之间。




汉长安城平面图

曹魏邺城平面图


隋唐长安城整齐划一、布局严谨,全城被分割成若干封闭的“里”作为百姓的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是被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里坊平面为方形或矩形,四周筑有坊墙,坊墙外围时城市的经纬干道,四面都设有坊门。坊和市的门由吏卒和市令负责专门管理,全城实行宵禁,据《唐书·宪宗纪》记载,“五更开坊门,黄昏闭门”。


就是说晚上一到点“小区”就要关大门啦,这时候还在外面瞎转悠会被扭送进派出所的。城市的中心建筑,统治者所在的宫殿和衙署也有城墙围起来。你要问城邑外的人住哪,住在村子里呗,说起来乡村里也有里坊制度,要不就是广阔山林平地,高兴住哪住哪,反正咱们不是城里人咱们爱自由。


注意了,在小区里干了些不文明的行为还要被打,诶呦妈妈疼死了。
据《唐律疏议》载
侵占街道,杖70
随地种菜,笞50
越墙乱扔垃圾,杖60

生活用水流出来倒是不要紧



隋唐长安城平面图

唐长安城细部图


■ 拆围墙啦


中唐以后,初唐实行的市禁坊禁制度已经难以维系,逐渐松散。到了宋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封闭的里坊及坊市已经不能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里坊逐渐解体,开放的坊巷制开始出现,坊巷既是城市聚居组织单位,也是城市组织管理单位。



北宋东京城图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京城市遍地开花,夜市也是通宵达旦,“开放式”里坊的出现,宣告了“封闭式”里坊的结束。当时聚居的形态有这么三种,第一种,住宅和店铺分段布置,宅子在街的北面,店铺在街的南面。第二种,宅子和店铺混杂,沿街落着。第三种,达官贵人的豪宅和商店民宅杂处,这也打破了仕民不杂处的传统。代坊巷之上设有“厢”,置厢厅,由厢官负责处理居民之间的纠纷。


元代继承了两宋以来的坊巷制,并且元代“厢”的设置更为普遍。马可·波罗看到的城市是这个样子的,“街道甚直,此端可见彼端,盖其布置,使此门可由街道远望彼门也,……各大街两旁,皆有种种商店屋舍。全城中划地为方形,划线整齐,建筑屋舍。……其美善之极,未可言宣”。


元大都坊巷示意图


明清的都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由经纬相交的城市干道和密如弦丝的街巷构成了整个城市的交通网络,干道两边散布着各种商店和作坊,有的街道按手工业的类型形成专业街市,栉比的胡同小巷则是市民居住区。里坊只是管理机构的名称,有些里坊甚至连坊牌也遗落了。



明代京城平面图

 

清代北京街坊及四合院排列布局图


进入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建大院的热潮,到了90年代,封闭式小区已经是遍地开花,这不围墙又建回来了,拆围墙、建围墙、拆围墙,至于具体怎么规划才算好,古人告诉我们,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答案自然是会有的。



【本文为本刊原创,部分资料整理自网络;

如需转载请和我们联系授权。】



近期热门文章:


我在故宫修文物:一道宫门 两个世界


管彤流芳:《女史箴图》的前世今生


元宵节这天,古代诗人们都在干什么?


4分钟看完世界文明史,但是......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QQ群:博物馆.看展览交流群
47522520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