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哥推荐:
一到暴雨天,海口部分街景变海景!问题出在哪?
8月9日至15日,一场持续多日的降雨考验了海口多条道路的排水能力。上演了城市一边积水很快消退,另一边却仍在“看海”的场景。
而积水难消的道路中,不仅有琼山大道、永万路等“老面孔”,而长滨路等新建道路也在列,为何新建道路也排水困难?一起来看↓↓
8月15日上午8点多,受台风“贝碧嘉”影响,海口海秀快速路与长滨路连接路口出现积水。
行洪排涝能力如何,是一座城市水系是否发达,管网设施是否先进的量尺。为应对夏秋季的台风频至和暴雨频发,海口已准备启动南渡江疏浚工程,确保河道行洪畅通,抢下与风雨对抗的“先手”。但是在城市内涝管理中,一些问题却已经落了“后手”。
8月份以来,海口便反复遭遇强降雨的侵扰,台风“贝碧嘉”带来的巨大雨量对城市所造成的影响依旧让人难以忘却。根据海口市市政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从8月9日至15日的7天时间内,海口市政道路积水最严重时,一度出现高达25条积水路段,积水最深处甚至超过1米,海口琼山大道、长滨路等多条路段让市民进入雨天“看海”模式。
海口城市内涝的病根在哪里?这病根又该如何去除?为何有多条道路在“水漫过膝”时,经过治水的美舍河沿线和东西湖周边却能一改旧貌,表现出色?自8月以来,记者通过对部分积水“重病号”进行走访以及多方调查,对海口城市内涝顽疾进行问诊把脉,以求得“治病良方”。
海口金龙路和龙华西路口,交警指挥排水车排水。
一边积水很快消退
自8月9日起,台风“贝碧嘉”带来的狂风骤雨,席卷了海口的大街小巷。
伴随着瓢泼大雨,不少海口人惊喜地发现,经过生态修复改造的美舍河沿线,已经逐渐摆脱了以往积水难排的情况。沿线路面的大量雨水顺管网汇入河道,被排涝能力提高后的美舍河统统接下,送入大海。
“以往碰到大雨,积水基本要等好久才能退,现在只要雨势一减弱,积水很快就退了。只要雨不大,或是时间不长,基本形成不了积水。”在美舍路居住多年的刘阿姨感叹到。
在美舍河下游东风桥段的海口市七中广场,由于其处于该区域的最低点,周边三条道路的汇水均排入该广场,最深时积水可达0.5米,“逢雨必涝”给学校及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然而,在经过调整竖向标高改造后,顺坡排水的广场在此次台风期间表现抢眼,除了8月10日下午出现了一定积水外,大多数时间周边居民可以正常通行。“积水都顺流排入外侧的美舍河了,通行完全没问题。”对于改造后的境况,附近居民竖起了大拇指。
同样经过生态修复改造的东西湖,调蓄能力也显著增强。在台风来临之前,相关治理公司就提前排水,降低了东西湖的水位,增加其蓄水能力。在台风期间,只要没有遇上高潮位,承接着和平南片区雨水管网的东西湖水位始终处于可控状态,不仅未漫出至路面,还为该片区排涝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边仍在“看海”
琼山大道
路面和附近低洼地都被水填满了
8月15日上午8点多,海口琼山大道成了一片“海”。
8月15日上午10点,雨势较小,但在琼山大道坡上村路段、儒教村段、汽车城段,却是一片汪洋。积水早已把附近的低洼地填满,并已基本淹过两侧路面马路牙子,车辆虽然还能勉强通过,但是通行速度缓慢,行车如行舟。
“这里早已经是老大难问题了!”正在该积水路段蹲守的排水工人介绍,只要一下雨,必定有排水工人在此处蹲守,排水泵车在这里驻点强排,也是常有的事。但由于强排积水的去处首先是附近的低洼地,一旦低洼地饱和,这里的积水便无处可去。
除了琼山大道主干道外,从该道路通往天鹅湾、美林湾小区的道路,同样是积水成河,一周都不能消退。小区居民无奈只能每天趟水,出行苦不堪言。
长滨路
新修道路竟出现3处积水点
2017年7月,长滨路全线开始功能性通车,但就是这样一条全新铺设的道路,却在不到3公里内就有3处积水点。
今年8月15日上午11点10分,随着新一轮强降雨的开始,记者在西海岸长滨路中海油站段看到,这里有五六个排水井盖已经被管涌冲开,积水正在往外冒。
海口长滨路五源河体育中心附近的公交站台泡在水里。
随着降雨的持续,至12点15分,长滨路除了中海油站段外,五源河体育馆段、快速路匝道均积水深度达到25厘米左右,积水路段长度加起来达400米左右。在这样的积水路段上,一般只有越野车或其他底盘较高的车辆涉水通过,不少小车不敢冒险通过,只能无奈掉头。
据排水工作人员介绍,13日早上雨势更大,长滨路因积水严重一度无法通行,幸好市政排水部门及时采取泵车强排等措施,才没有造成太大交通影响。
一边科学治水 增强河道排涝能力
说到美舍河沿线等此次强降雨中表现出色的“优等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资源能源所副所长王晨说,美舍河在完成综合治理后,河道的雨洪蓄排能力有效增强,极大地缓解了流域的内涝问题。
据介绍,美舍河流域范围内以雨水管道排水分区为控制单元,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总体原则,结合片区旧改实施进度安排,对居住小区、道路、广场、公园等地块构建“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设施。
听起来似乎很抽象,但在王晨看来,这是美舍河综合治理工作中的精髓理念,它利用河道两边的绿带空间,构成六位一体净化海绵设施,不仅净化水质,还能发挥滞蓄功能,有序组织雨水径流,减缓峰值流量排入到河道的时间,为行洪提供了充足的时效。同时,通过退堤还河把河道断面拓宽了,构建起一个浅滩生态岛弹性空间,在强降雨高水位的情况下,提高行洪能力的功能。
经过水体治理后的海口东湖公园。海南日报记者张茂 摄
而在东西湖,随着海口PPP治理公司对湖内淤泥进行了清除,增加了湖的容积,同时还在人民公园北门及博爱南路口两处溢流口设置了提升泵等截流设备,随时调节湖水水位。“下雨时我们会将两处闸口全部打开,雨水会顺利经过湖内,从大同沟入海。”铁汉生态东西湖项目总监张云龙说。
一边水系被占压截断 积水排不掉
琼山大道“病因”
前期修路不修管网
下游迈雅河被占压和萎缩
琼山大道位于南渡江海口段东岸,是通往机场的主干道之一。这条道路为何会积水?海口市排水管道养护所所长黎军分析了当中的原因。
受“贝碧嘉”影响,海口琼山大道旁天鹅湖小区积水太深,真变成了“天鹅湖”
据介绍,琼山大道在规划修建时,两边遍布农田水塘洼地。当时修路时只是进行了路面建设,雨水、污水管网根本没有,积水靠直排附近的水塘洼地。该大道北段2017年5月按市政化道路铺设排水管网,南段则只在道路两边路沿石位置每隔二三十米设一个进水井和3—5米长的导流沟,通过收集雨天路面的雨水排向道路两侧的土明沟,通过东侧水系汇集排入仙月仙河、迈雅河,向北排入大海。
随着这些年道路两边土地开发速度加快,两侧低洼地被人为填高后盖房子,导致雨天大量雨水排入琼山大道,加重琼山大道排水负担。与此同时,作为江东片区琼山大道沿线雨水的主要行泄通道,迈雅河随着周边的无序开发,河道也不断被占压和萎缩,长满了水浮莲,无法顺利承接目前经上游低洼地排放的琼山大道沿线雨水。下游迈雅河水系也未疏通,道路两侧来水量较大,这便导致了琼山大道的积水往往长时间难以消退。
长滨路“病因”
工程施工封堵原有排水明渠
截断了原有水系河道
8月15日上午8点多,海口长滨路五源河体育中心附近的下水道井盖被冲起。
作为全新铺设的道路,长滨路的积水原因,也跟水系被占压、截断有关。
“原来这里有条长丰沟是连接五源河排向大海的,但是房产开发修路把河沟截断了,上游的水都往这流,这段路是低点就容易积水。”据该路段排水工作人员介绍,受台风降雨天气影响,致使上游水系的流水全部往长滨路低洼地带流,在该路段排水管网还在施工的情况下,排水所能做的只是动用电源泵车在此蹲守应急排水。
海口市水务局规划计划处工作人员也向记者介绍,位于长滨路西南片区上游美牙水库水系,经长丰沟流入,整个水系面积约10平方公里,由于该片区进行房地产开发建设,地下公共管廊和路网建设,从多个方面将原水系占压、截断。
同时,在附近长秀大道修建的地下管廊工程为了施工方便,也封堵管廊监控中心处原有排水明渠,这些水流被附近大型商业房小区阻挡后,只能通过开发商埋设的一条狭小管道排入长滨路雨水系统。由于临时管网排水能力不足,导致大量地表水系来水涌到长滨路路面,形成严重积水。
问
为何改造了那么多个积水点
内涝顽疾却仍久治不愈?
2014年完成8个积水点改造、2015年完成8个积水点改造、2016年完成7个积水点改造……在一张《海口市中心城区2014—2016年已完成改造积水点示意图》上,清楚地记录着近年来海口市政部门在积水点改造工作方面的努力。
海口苍峰二路被水淹得完全看不出来这是条路
在大多数市民看来,道路积水的问题就是一个个积水点的问题,可为何这些年这么多积水点都改造好了,海口内涝顽疾却仍久治不愈?
“由于我们市政排水部门处于管理末端,以往只能就某一积水点进行改造,这种做法犹如‘蜻蜓点水’,这里点一点,那里点一点,只能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末端治涝行为。”海口市排水管道养护所所长黎军坦言。
就海口城市内涝问题,据海口市政部门分析,长期以来,海口在城市排涝方面的历史欠账、短板还比较多。城市部分区域在开发时,城市水系被破坏,人为占压排洪河道等排水设施比较普遍,造成椰海大道白水塘段、琼山大道、滨涯路、文明东与板桥路口等道路积水长时间不能消退。未遵循先地下后地上的建设时序,部分排水管网、泵站等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排水管网未连通、无排水出路等问题,造成雨天积水。现状大部分市政排水管网设计标准不高,排水管网普遍采用一年一遇(24小时降雨量不超过35.5毫米)标准建设,难以满足大暴雨天气下的排洪需要。雨天遇高潮位时河道水位高涨顶托,道路排水受阻,导致河道周边路网出现积水。
为何规划建设楼盘和道路时 没有保护水系和完善管网?
海口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常理来说,道路建设和商业开发用地的选址,都应考虑到对水系水域的避让,保障其不对周边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但是由于海口城市化建设较快,存在着“土地出让在前,保护规划在后”的尴尬境况,这也让一些已经被卖出的土地或已建设开发的道路及楼盘的施工单位,将对水系的保护甩在了脑后。随着城市开发建设的不断进行,原有用来排洪的自然水系也不断被破坏、占压,再加上之前“重地上、轻地下”的建设观念,相应的地下管网没有及时跟上,这便导致了新的积水点不断出现。
“2015年,《海口市蓝线规划》正式实施,开始起到了约束和规范蓝线范围内的各种建设活动、有效防止城市水系功能退化的作用。但是在此之前,道路及地块规划建设主要是由各级规划部门的控规和详规来管理,缺乏完整系统的整体规划。”这名负责人表示。
来源:南国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