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Google 工作六年半后,我还是选择离职了
2018 AI开发者大会是一场由中美人工智能技术高手联袂打造的AI技术与产业的年度盛会!这里有15+硅谷实力讲师团、80+AI领军企业技术核心人物、100+技术&大众实力媒体、1500+AI专业开发者——我们只讲技术,拒绝空谈!
【CSDN 编者按】从去年的谷歌男性工程师备忘录事件引发的性别歧视、到今年初浩浩荡荡的军事化 AI 项目 4000 余人抗议、再到前不久刚刚引发业界关注的 Google+ 隐私“知而不报”问题,谷歌一直处于开发者们热议的焦点。
本文的作者就是一位在谷歌工作了六年之久的老员工,但是他的离职却与这些因素没有关系,相反,他对这些事件不以为然、并且极为赞许谷歌内部的企业文化。不过为了更好的风险回报,他还是最终选择了离职。
以下为译文:
在谷歌工作了六年半之后,我便离开了这家或许是世界上最好的公司。在我待过的公司里,我在谷歌的供职时间最长。我离开谷歌是为了去一家能够赚大钱的公司,寻找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机会。
我很早就加入了 Google Cloud,而且我是该平台任期最长的 PM 之一。我想分享多年来我眼中的 Google Cloud,同时表达我在未来对它的期望。
但首先,我想告诉你的是,离开谷歌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
谷歌的伟大之处
众所周知,谷歌的福利很好,比如它提供免费的食物和四个月的产假(遗憾的是我没有享受到,因为我的三个爱子都出生在我加入谷歌之前)。此外,谷歌还提供丰厚的薪水和股票。
年轻的工程师自然会被这些因素吸引,但是,除此之外,谷歌提供的其他东西更为珍贵,工程师们会因此而受益匪浅,为自己美好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希望我的孩子都能在谷歌开始他们的职业生涯,因为谷歌在很多重要的技术领域都走在前沿,为工程师提供了非常好的成长条件。
1、工程师和产品经理的天堂
谷歌的工程师和 PM 水平都非常高。当然,并不是全部。但平均而言,你的同事非常值得信赖,他们能够解决很多棘手的问题。原因如下:
谷歌拥有业内最好的软件开发工具和流程,这是很多科技公司的共识。
谷歌的员工智力和经验超群,你的同事一个比一个聪明。大家互相学习和提高,强强联手,很容易做出令人惊叹的产品。
谷歌非常注重员工的成长。它提供导师制度、行业大牛文档、丰富的培训以及各种高端课程,所有人都可以免费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积月累,员工的成长便水到渠成。
2、千金难买的良好企业文化
在我加入谷歌的第一周,就有两件事情震撼了我:
信息是完全公开的。在与谷歌创始人和高管的每周聚会中,我了解到了对外人(后来我了解到了威胁这种开放性的漏洞)来说非常保密的产品计划。
大家都乐于提供帮助和互相协作,而且通常彼此都非常友好。这种氛围并不局限于我自己的团队,当我需要帮助时,其他团队的成员也是有求必应。谷歌的内部论坛提供非常丰富的内容:编码、育儿、骑自行车投资,等等。我深深地感受到谷歌对员工的关怀和帮助。
此外,谷歌还推崇奖励卓越和创新的文化,鼓励公开感谢他人的氛围,并努力促进大家提出自己伟大的想法并为之努力。
公司氛围很好,员工人也很好,所以我像大多数人一样对去年的备忘录事件不屑一顾。无论站在哪种角度,谷歌对待员工都难以置信的公平,与其他科技公司相比时尤其如此。我太了解谷歌了,相信我说的吧。
2017年8月,谷歌的一位男性员工在公司内网上发布了一封长达十页的、涉嫌性别歧视的、反对公司员工多元化计划的内部备忘录。这份备忘录在谷歌内部迅速被传开,而且也在整个硅谷被疯狂传开。这件事让业界质疑谷歌无法建立具有包容性的职场文化。
3、创新与扩张携手并进
经常有人说谷歌不再具有创新性,每当我听到这样的论调我都会嗤之以鼻。
首先,作为当今最重要的领域,机器学习主要由谷歌领导,谷歌至少领先其他竞争对手几年。当然我并不是贬低其他公司,它们中也有很多颇具创新性。但是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谷歌毫无疑问地走在前列。谷歌在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处于前列。谷歌在机器学习方面的应用繁多,比如自动驾车、助手、搜索,等等。如果这些都不算创新,那就没有什么东西敢称作创新了。
对于谷歌产品的扩张情况,我只需查看一天中使用的应用程序即可:地图、照片、Chrome浏览器、YouTube、Gmail 邮箱、搜索。据我所知,所有这些应用都是无可替代的。的确,还有其它类似的应用可供选择,但是对我来说,替换的过程需要重新适应, 我不愿意。
我不认为有替代 YouTube 的选择,它是独一无二的。我在 YouTube 数据基础设施上工作了短暂的一段时间,部门的文化氛围和同事都非常不错。
那么谷歌的产品就都很完美?完全没有改进的余地吗?当然不是。
在谷歌的某些领域,执行情况可能会更好。谷歌愿意在成功上下大赌注,并承担重大失败的风险。过去的消息传递并没有像它们被期望的那样迅速。Google+ 是一项巨大的努力,遗憾的是没有成功,但却促发了惊人的照片应用程序。此外,还有一些其它的例子。但它是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我希望未来的努力能够整合这些经验教训。
另一个障碍源于开放的想法和意见很多,讨论和辩论花费了太长时间,需要尽早做出决定。即使没有达成共识,也没有听到所有意见。一旦我们完成了对数据的理解,我们只留下了意见,因为时间到了。
最后,提升和进展需要找到适当的平衡,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每个周期,投诉都围绕进展。整个团队正致力于改进流程,但我觉得仍有工作要做。老实说,谷歌不再是一个小的初创公司,在一个8万人的大公司中寻找平衡很难。
这让我想到了 Google Cloud。
Google Cloud 不再是初创公司
我在谷歌担任 PM 后的第一个任务是推出 Monarch,它是谷歌针对谷歌应用和服务(地图、Gmail 等)的监控服务。在工程师和产品经理的帮助下,我成功地推出了它,并于2013年初左右进入 Cloud 部门。
当时,Google Cloud 真的感觉像一个创业公司。我们迫切希望在激烈的竞争对手中找到产品市场,这些竞争对手拥有多年的领先优势(AWS)以及销售和营销团队(Azure)。面对强劲的对手,用户都怀疑我们是否能坚持下去。
毫不奇怪,我们发现与谷歌类似的客户取得了成功。当我第一次与 Snapchat 合作时,我感觉他们不到10人,但他们所寻求的规模和自动化与谷歌很不一样。
所以我们犯了一些错误。确切地说,意义重大的有两个。
第一个错误是,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才认识到企业的潜力。我们由非常聪明的工程经理领导,他们在谷歌工作了10年以上,这就是他们的职业发展和他们熟悉的事情。看到 Snapchat 和类似的成功,并且对企业空间缺乏足够的熟悉,很容易将注意力从“大型组织”上移开。这包括对营销、销售、支持和解决方案工程的投资不足,导致上述情况与竞争对手相比较差。
第二个错误是追逐竞争。例如,AWS 在 EC2(VM)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客户在 GCP 上要求实现它。因此,我们原生的内部运行方式 (容器) 将在几年后退居榜首,直到一个名为 Docker 的小型创业公司设法大肆宣传容器以使其相关,这时谷歌才注意到了它的重要性。另一个例子是 App Engine ,在今天的“无服务器”热度之前几年,它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AWS 或 Azure 都没有这样的东西,但我们不得不转移太多资源来满足那些要求,提供类似于当时竞争对手提供的功能给客户。
但这一切都过去了。在过去的三年里,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得益于现有的领导力(以正确的经验为基础),以及对企业的强烈关注度,加上营销、销售、支持团队的协助和优秀的员工,我们的产品总算像模像样了。
我的朋友们问我,我是否认为 Google Cloud 能够赶上其它竞争对手。我认为它不仅可以赶上,还会在未来的五年超过它们。因为如今,Google Cloud 正在帮助其它公司构建类似谷歌这样的软件。
以 Kubernetes 为例。它打破了许多记录并且非常成功,并不是因为引入了什么新概念。Kubernetes 实际上是外部化的容器编排,多年来一直在谷歌内部(称为 Borg)使用,用于扩展最大、分布最广的 Web 服务。在三家云供应商中,谷歌最有能力利用这些技术并首先推出更多、更好的创新产品。
安全是另一个重要领域。如果我问你哪家公司有最少的违规行为,或者你觉得你的信息在哪里最安全?毫无疑问,Google Cloud 遥遥领先并将继续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机器学习是第三大支柱。帮助公司以谷歌的方式利用先进的机器学习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优势,因此,很多行业很快都会部署和使用机器学习。
还有其他一些事情,比如外化大规模生产运行环境(监控、日志记录和 SRE 实践),CI ,CD,把以前的内部服务外部化,如 Spanner、BigQuery 和 BigTable。
试问一下,哪家公司不希望用与谷歌相同的敏捷性、规模和安全性来构建其服务?将用户扩展到数十亿,同时提升稳定性和可靠性,将中断降至最低?
当然,这并不影响我在谷歌工作六年半后最终选择离职。
原文:https://medium.com/@amirh1/im-leaving-google-and-here-s-the-real-deal-behind-google-cloud-1b86513be01b
作者简介:Amir Hermelin,丈夫、父亲、产品人、山地自行车爱好者、前谷歌员工。
译者:安翔,责编:郭芮
微信改版了,
想快速看到CSDN的热乎文章,
赶快把CSDN公众号设为星标吧,
打开公众号,点击“设为星标”就可以啦!
“征稿啦”
CSDN 公众号秉持着「与千万技术人共成长」理念,不仅以「极客头条」、「畅言」栏目在第一时间以技术人的独特视角描述技术人关心的行业焦点事件,更有「技术头条」专栏,深度解读行业内的热门技术与场景应用,让所有的开发者紧跟技术潮流,保持警醒的技术嗅觉,对行业趋势、技术有更为全面的认知。
如果你有优质的文章,或是行业热点事件、技术趋势的真知灼见,或是深度的应用实践、场景方案等的新见解,欢迎联系 CSDN 投稿,联系方式:微信(guorui_1118,请备注投稿+姓名+公司职位),邮箱(guorui@csdn.net)。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