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南春的5大冷思考:流量过去以后,餐饮人要盯紧“人心红利”

旖旎 职业餐饮网 2023-12-19

文 职业餐饮网 旖旎

存量市场的博弈,人口红利的消失,让很多餐企今年被迫卷入“内卷”之战。

门店业绩滑铁卢,降价求生存,营销抢流量……

在迷茫与焦虑之中,很多餐饮人都在探寻,未来到底怎样的品牌会屹立不倒?餐饮的增长又从何而来?

近日,职业餐饮网森林游学有幸走进分众传媒总部,聆听了其创始人江南春对餐饮未来趋势及经济整体走向的解读。

以下为江南春分享部分要点内容截取,希望对餐饮人有借鉴和启迪意义。

红利消失,经济环境的改变更易催生“大品牌”

我听说,最近餐饮业特别焦虑,有的餐饮企业甚至下降了百分之二、三十。

如今贸易顺差很高,城市化率也很高,很多餐饮红利都被吃完了,如今的经济形态有点像80年代的日本。

不像当年,我们可以吃到城镇化的红利,吃到消费升级的红利、人口红利,在这个时代很多红利都在慢慢结束。

貌似经济环境发生逆转之后,就业形势也在发生改变,失业率在大幅上升,年轻人收入预期恶化,所以大家对未来能赚到更多钱的期许,似乎没了。这个时候中产反而很多,所有不必要的消费,非刚需性消费都被下降了。

那经济环境的变化,是不是真的会让很多人的生意无法起势了?

当然不是。

日本当时处在这个经济形态之中的时候,也诞生了很多大品牌,比如1980年的无印良品,1984年的优衣库、2011年出现的鸟屋书店等等。

而这些大品牌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品质面料,简约设计,去除多余,回归本质,食足则世界平安。

除此之外,还有任天堂这个品牌,失业率多了以后,人们要打发无聊的时间。

而鸟屋书店的火爆,则是因为日本那个时代有很多老年人,老年化之后要找一个地方呆着,需要去书店里面看看书、解解闷。

你看,每个大的品牌诞生,都同人口结构的改变、经济环境的改变息息相关。

80年代日本人的核心特点是,认知高了、钱却少了、还缺少欲望。

所以面对这类人群的升高,你要做的第一是提高产品品质;第二是提升品牌价值;第三是要做到超高性价比。

你要费心地去做品牌,不然顾客没有一个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光靠流量,在这个情况之下可能活得并不好。

如果真出现失落的20年,我们会怎么应对?

面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于我自己,没有那么悲观。

过去十年、二十年,中国一条大河一路向前,中国形成了4.7亿的中等收入以上阶级。

我觉得不能忽视的是,中国已经有了 4. 7亿人中等以上收入阶级,他们努力打拼之后需要自我补偿和自我向上。

所以说,中国还是充满“欲望”的。

虽然我们备受压力,我们内心的火却并没有被浇灭,我们对未来还是有很强的渴望的。

我觉得未来 10 年,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改变。

在这样的状况之下,我认为爱吃、爱美、爱健康,怕老、怕累、怕孤独,缺爱、缺心情、缺自己,这“三爱三怕三缺”,一直是中国的这个基本欲望。

这个基本欲望,我觉得还是有很长的增长的空间。

但是对餐饮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了。

像是产品要越来越酷,即使你卖个啤酒,也要有很高的有差异化的“颜值”,比如蓝瓶的、绿瓶的,产品越来越高级;要更健康,比如说产品加入蛋白、加入钙、加膳食、加益生菌等等,营养化需求更高;再比如说减糖、减脂、减卡、减油、减盐,以前糖是好东西,现在看则是闻糖色变。

除了这些基本欲望,还有五大追求,追求新鲜、追求天然、追求绿色、追求有机……

像是啤酒,做到泰山原浆7 天鲜活;北纬47度鲜食玉米,主食吃粗粮,5倍膳食纤维,低卡又饱腹。

我在大概 5 年之前,对中国的消费升级做了一个定义,就是它从纯粹性价比,转向了颜价比(颜值性价比),然后又转向心价比(心情价格比)。

不仅要提供功能,关键要抚慰心灵和情绪。

商品不仅是要实用主义,它还要有情绪、氛围、场景、品味、逼格、自我标签化。

但是呢,我今天修正一下,中国消费者面子、里子、脑子全要,所以收入预期下降之后,现在是既要性价比,又要颜价比,还要心价比。

这个时代变了之后,既要、又要、还要,我们该怎么应对?

在中国另外一个特点是流量回归品牌认知,大家有没有感觉流量的这个成本越来越高?有没有感觉流量效率越来越低?

在这种情况下,流量又迫使你打出更多的低价,所以对你的运营也造成很大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只剩下头部品牌才能盈利。

当一个行业当中,当它在一个增量市场,你可以发现大家都能赚钱,百花齐放。

存量市场则是你必须在消费者心中拥有一个选择,给顾客一个选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

不是你在渠道中就能赢,而是你要在顾客的“交流”大脑中存在。

就像为什么要吃海底捞,因为服务好;为什么要吃巴奴,因为毛肚好好吃;为什么要吃左庭右院,因为它用当天的鲜牛肉,拒绝冻肉。

跟风是没有前途的,你打低价,永远有人比你更低。

大家一定要想,成为某个细分品类的首选,这是大家生存下去以及发展壮大的一个因素。

“高质量”品牌才能穿越周期,要给顾客一个选你而不选别人的理由

所以,我觉得只有高质量品牌才能穿越周期。

那什么叫高质量品牌?

你要问自己几个问题,这三个要素你有没有?

第一,meaningful(意义),你有没有?也就是你满足了顾客的什么功能或情感需求?

第二,different(不同),你有没有与众不同,并且你的与众不同,是能够引领潮流的。

第三,突出性,就是顾客想起这个类别,能不能立刻想起你。

如果看全世界这些赚钱的公司,它都有一个原理,叫 7: 3原理。

他 70% 的生意,来自于消费的结构, 30% 的这个生意,来自于短期的促销和流量转化。

但是中国大多企业,百分之七八十生意,来自于短期的促销和流量转化。

你会不断陷入问题之中,没有时间去想消费者为什么买你。

中国餐饮目前是一个存量补位的市场,你切的越细分越好,越尖锐越好,今天的市场,你的品牌想成为波澜全局的东西,已经不可能了。

而你能够贴在一个细分市场成为老大,已经了不得,因为中国餐饮市场目前是5万亿的规模,对于餐饮人来说已经足够大了。

所以你要给顾客一个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它是你竞争战略的浓缩。

像“鲜牛肉火锅,就选左庭右院”“家有宝贝就吃西贝”“不吃火锅就吃烤匠”等等。

好的一句广告语,顾客要认,销售要用,对手要恨。

所以一个品牌如何突围,简单来说,你要不成为某个品类的首选,要么成为某个功能特性的首选,要么成为某个人群的首选,要么成为某个场景的首选。

比如水,纯净水的代表是怡宝、天然水的代表农夫山泉、矿泉水的代表百岁山,今年如果有创业者还要做水,依旧围绕这几个赛道,很难跑出来,因为你只要跟风就是二流,模仿别人很难成功,消费者不会愿意投目光到你身上。

你做牛蛙,人家也都做牛蛙,然后就会陷入低价恶性竞争。

你要开创一个新的品类,抓住一个时间窗口,饱和攻击,在消费者心中被记住,且无可替代。

但有很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创业 20 年还只做电梯广告?为什么我们做一个很专注的公司?

因为我们的收入,已经大于了全世界最大的户外媒体公司。

为什么呢?

因为电梯广告才是我们的核心,马路上每天路过那么多广告,请问你记得谁?

如果把你关在一个平方的电梯里,关门放广告,你的关注力肯定是不一样的,这个道理放在餐饮赛道也同样适用。

如何通过“广告”,实现餐饮品牌的增长?

如果我问一个问题,现在餐饮企业打广告是为了什么?

可能你会毫不犹豫的回答,当然是为了增长。

那怎么增长?

我认为,它需要四个步骤,品牌破圈——场景出发——渠道助攻——社交共振。

首先就是要让品牌破圈。你今天的生意还不够大,是因为知道的人还很少,还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或者是从来没来过。

举个例子,妙可蓝多的案例,2019 年它是一个牛奶公司, 能做到15 亿。

当时它预算1亿做广告,我当时建议说不用打牛奶了,因为没可能了。70 亿伊利的广告, 40 亿蒙牛的广告,这还怎么打。

我看完他的产品之后,发现有一个产品很有意思,奶酪棒,当时在这个品类中排第五,第一是百吉福领先它五六倍。

但我在想,它在奶酪棒上的对手不是蒙牛、伊利,我就觉得“可行”。

百吉福是个国际公司,你可以发现他一年广告预算两三千万。那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砸1亿广告,放在1.7亿的生意当中,能不能成功?这就是品牌破圈——“打仗”,全部聚焦。

就这样通过聚焦的力量,妙可蓝多第一年通过奶酪棒歌曲广告,从 1. 7亿跑到5亿,百吉福也很高兴,因为这个时候它从 10 亿涨到了 12 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这个品类被我们打爆了。

其次,当品牌破圈以后,我们要开始开拓场景。

在场景上延伸广告内容,广告语中提到,一天要吃3根奶酪棒,“放学回家来一根,运动补充来一根,快乐分享来一根”,这种场景的开拓,让5亿的生意涨到了15亿,因为有了场景就有了消费。

当这样排到“奶酪棒”第一位之后,竞争对手都来了,争相模仿,挤进来抢生意,那怎么办呢?

我们的广告语,又发生了变化,“在中国更多妈妈选择妙可蓝多,热销20亿支,全国销量领先,奶酪就选妙可蓝多”,强调热销、领先、老大的地位,这样慢慢又跑到44.5亿。

再举一个餐饮的例子,这个品牌叫左庭右院,它在经营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核心问题,就是鲜牛肉火锅,以前火锅除了蔬菜等,都是冻品为王,只有潮汕某些店可以吃到鲜肉火锅。

它就先人一步解决了供应链问题,再以“鲜牛肉”火锅去打品牌,形成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而就算之后有人模仿,也解决了鲜肉的供应链问题,这个时候左庭右院这个品牌已经占领了顾客心智。

因为产品没有护城河,但是顾客心智有护城河。

然后,当品牌破圈,也在场景上去做了拓展,接下来就是去做渠道助攻和社交共振。

比如你打分众传媒的广告,我们是同阿里巴巴联动的,可以帮你的品牌精准定位到楼宇,进入你的天猫数据银行,把你品牌的标签全部拿出来之后,输入我们的数据系统,就会马上告诉你,你的潜力客群浓度有多高,哪些楼宇你的潜力客群更高。打了广告之后,数据还会回流到天猫数据银行,你还可以二次追投这部分精准客群。

而大部分的生意60% 来自于线下 3 公里, 40% 来自于线上社交媒体推荐。

所以第一你要经营好大众点评这类型的社交媒体形成社交共振,第二你要经营好线下3公里的生意。

餐饮品牌的生意,要抓住正确的时间,正确的人物。

那什么是正确的时间?

白领所在的写字楼中午、晚上,人们扎堆乘电梯,当顾客走到电梯口,要下楼的时候,犹豫要吃哪个品牌的时候,看到电梯内肯德基疯狂星期四的广告,也许它会左右顾客的选择。

所以把握住正确时间,餐饮企业就会从坐等机会,变成抢占先机。

什么是正确的人物?

简单来说,就是来吃饭的“核心人物”,比如周中年轻白领比较多,周末中产阶级家庭较多,这两类人群是你生意的核心。

所以餐饮品牌的传播,我给大家一个建议就是,社交化、产品化组合。

社交化组合,就是你要搞好点评等平台,进而搞好抖音、小红书等内容创作平台,做内容、做话题、做植入,创作短视频矩阵。

另外一方面,在日常生活场景当中,要对公寓楼、写字楼3 公里之内,对你的餐饮品牌进行提示和促销活动形式的扩散。

创业者,不要失去“少年心”

今天,分众如果说成功,也可以说它是成功的,因为它是个千亿级公司。

但如果说它失败,它也是失败的,它后期没有取得特别大的成功,因为失去了少年心。

其实我认为所谓的失去少年心,是因为我们“太懂了”。

以前创业的时候,左边也不懂,右边不懂。

20年以后的现在,我们公司专业人士实在太多,当我们想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这些专业人士就会出来评估风险,觉得很多项目都有风险,就不敢轻易尝试了。

但其实创业者最应该一直坚持下去的就是无畏无惧的“少年心”。

餐饮创业者要有一个想法,就是做出个巨无霸公司,不要一开始就奔着上市目的去做这个事。

在中国做生意,不要有这种投机心。

就像分众一样,我们不退休,我觉得我一定可以带领分众进入到 500 亿的营收规模上,我觉得今天 100 多亿,绝对不是我所要看到的局面,我一定可以把分众带到 500 亿规模上,大家也一样,要有这个愿景。

总结:

最后给大家总结一下,2023年的品牌营销,大家要看到一个事实:

红利见底,但是人心的红利、抢占心智的红利正在展开。

流量红利消失了,但是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的红利慢慢起来了。

所以你可以发现,海底捞疫情后恢复得快不快?

它恢复得很快,所以你看对于海底捞来说,每一次危机,都是集中度上升的时候。

真正的一个企业成功靠的是雄心和定位。

流量过去以后,你要追求时间的复利。

我在30年前加入广告业的时候,看了奥美总裁奥格威写的一本书,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终身的记忆,他说,钱是省不下来的,钱没有投资在品牌上就会花在促销打折上,花在促销打折上只会越促越低,花在品牌上,你的品牌会成为每个人生活的组成部分。

正文 end


11月8日,第二届中国餐饮BOSS大会将在上海隆重举行!20+餐饮大咖将齐聚魔都,扫码购票即可获取大会流程 !


-END-
主编丨陈青 统筹 | 杨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