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应环境的建筑——时代艺术中心(柏林)新址介绍


时代艺术中心(柏林)「以下简称TACB」8月已迁往新场馆,位于柏林米特区的布鲁嫩大街9号(Brunnenstr. 9, 10119 Berlin),建筑由著名德国建筑师阿诺·布兰德湖伯(Arno Brandlhuber)设计。TACB新馆所在的布鲁嫩大街位于充满文化艺术气息和年轻活力的柏林中心区米特区,街道横穿柏林墙曾经伫立的位置,场馆位于地铁Rosenthaler Platz站其中一个出口,周边更有众多重要的文化艺术机构。

相关阅读:时代艺术中心(柏林)喜迁新居!


周边众多文化艺术机构,距博物馆岛5分钟车程


本次时代艺术中心(柏林)乔迁新址,我们也邀请了时代美术馆的部分资助人和南方收藏家联合会的天使会员前往柏林,参加9月新展览“非黑/非红/非黄/非女”的开幕和第八届泛策展研讨会“浮动星图:亚洲内外的跨域交流”。希望通过此次国际艺术旅行,能让这些在背后慷慨支持美术馆的宝贵人群,一起见证属于时代美术馆的重要时刻。另外本次“柏林伦敦艺游”还将带领大家出席2019伦敦弗里茨(Frieze London)艺术博览会的VIP预展。





建筑


本文节选并翻译自Elcroquis杂志194期
0113 BRUNNENSTRASSE 9, GALERIA Y ESTUDIOS


图片由TACB提供


时代艺术中心(柏林)的新场馆大楼是在20世纪90年代废弃建筑的基础上延伸建造的,落成至今早已成为了柏林市中心地标性建筑。

当时柏林城市规划部门根据城市的历史背景,提出了“批判性重建”的构想。而布鲁嫩大街9号的设计并未据此理解为“回归”,而是参照建筑地块本身的语境,创建了一种新的工作和生活类型。

布鲁嫩大街9号建筑的体量与两栋相邻建筑物相协调,高度的设计考虑到内庭院的邻居,确保后排建筑也有充分的自然光照。两栋相邻建筑物的楼层有30厘米的高差,因此新建筑的每个楼层都设置了30厘米高的台阶,这个落差自然而然地在每层平面中对不同的功能空间进行了区域划分。原建筑未重建前已有的地下室部分,现在成为一个落地玻璃临街的特别挑高空间,通过预留的建筑结构也可以灵活搭建分隔成两层。

图片由建筑师提供

图片由TACB提供


有意思的是,来访者可以在热闹的布鲁嫩大街上通过落地玻璃看见建筑空间内部,但如果想进入建筑,就要穿过连接大街的公共通道,在相对安静的内庭院那边,一个贯穿整栋建筑背面的楼梯是连接所有楼层的唯一入口。


为了符合建筑规范,这个特别的楼梯构造令建筑背面的立面整体退让了近5米。除了内部连通的一层、二层和地下室,其他楼层在建筑内部不再有楼梯相连,这样一方面将内部空间的利用最大化,同时使不同楼层之间相互独立,外部楼梯构造上设置的平台还可以成为居民的露台和公共空间。另外为了符合当地消防部门根据设备尺寸等作出的特别细致的具体要求,建筑设计还对通道和地面进行了改造。

Photographer: Erica Overmeer

Photographer: Erica Overmeer

布鲁嫩大街9号最终完成的建筑立面完全体现了这样的建筑设计理念:对固有规则和巨细无遗的建筑规范进行充分理解、利用以及回应。

建筑面向市中心车水马龙的布鲁嫩大街那一面相对来说是比较封闭的,大幅玻璃引入了充分的光照,但没有直接对外开放。每个楼层都有一块固定的透明玻璃立面,大小以常用吊装起重机的负载为限,外立面其余部分则采用半透明的聚酯板,兼顾防晒和隐私功能之余,半透明的属性使建筑立面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能够产生光影的变换。与之形成有趣对比的是,建筑面向内庭院的那一面是完全通透的,墙体主要是全落地玻璃推拉门,使住户可以打开建筑的立面欣赏相对静谧的庭院,金属框架结构也提供了灵活改造建筑立面的更多可能性。这些都正正体现了充分理解、利用和回应环境的建筑理念。

从场馆内部看庭院,摄影:刘茜



建筑师阿诺·布兰德湖伯 Arno Brandlhuber 介绍可参见:
https://www.brandlhuber.com/



过往展览:

时代艺术中心(柏林)新展 | 阚萱:乱石赛跑

时代艺术中心 (柏林) 开幕展 | 影像三角志:珠江三角洲的录像艺术


相关阅读:

游泳者(下) | 2019年时代艺术中心(柏林)主要项目预告

中国民营美术馆第一家海外分馆 | 时代艺术中心(柏林)将于2018年11月30日揭幕




正 在 展 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