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传送门x南洋放送局:仿生货币、病毒认同与区块链潜力,对话李紫彤

传送门 广东时代美术馆 2021-05-01

5月1日到5日,展览“猪仔叹和毒物赋”正常开放

欢迎参观,票价随你喜欢。

假期活动包括

5月1日 艺式浓缩:非人类视野中的科幻/艺术想象

5月2日-4日 人工对话

5月5日“逛展览不拍照和专门拍照日”

5月1日-4日 登录南京四方软核艺术节


《帕斯堤货币》展览现场

由李紫彤提供


这期节目中,我们和来自台湾的南洋放送局一起采访了台湾艺术家李紫彤,谈了她的新作品《帕斯堤货币》。“帕斯堤货币”也是Positive Coin的中文译名,它是一款关于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俗称HIV病毒的仿生电子货币,参与者可以在网络购买这款货币,并且在特定的地方交易它。在交易的过程中,使用者所看到的关于“帕斯堤货币”的各种数据包括成长率、交易所和社交影响率等等都跟现有的不同艾滋病传播中出现的四种亚型所设计的,艺术家借用了区块链的方法,把关于病毒的价值认同编码至数字货币中,让其发行和交换,这个过程让使用者对病毒的认同得到更广泛的认知和传播,艺术家以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的方式来建造社群和新的价值认同,作品也把交易所设置成诊所的方式来展示,在交易的过程中“用户”沉浸式地体验病毒所带来的不同面向。这件作品结合了社群运动、病毒的价值认同和数字艺术美学建构的实验,李紫彤的尝试也拓宽了我们对现有区块链、去中心化网络的艺术实践想象,而在面对NFT数字艺术交易盛行的潮流,《帕斯堤货币》也为通证经济的未来提供一种不同的路径。

 

对话中涉及的展览:

“瘟疫的慢性处方”,台北当代艺术馆

2019.10.5-2019.12.1,www.mocataipei.org.tw

“城市震盪”是2019空总文化实验场年度大展,总策展人为赖香伶,分成三个子展览。李紫彤的作品属于游崴和汪怡君策划的“污痕”子展览的其中一部分。

https://cityflipflop.clab.org.tw/Artworks_-LEE-Tzu-Tung


本期播客已经在喜马拉雅和苹果Podcast上线,可以搜索“广东时代美术馆”或者“传送门”收听并关注我们!如果你使用RSS订阅器,欢迎复制本地址订阅我们:

http://www.ximalaya.com/album/40292640.xml



传送门 08

仿生货币、病毒认同与区块链潜力

嘉宾:Rikey、李紫彤、吴建儒

点击下方小程序播放



[02:10] NFT迅速进入艺术视野,但多数局限于作为数字资产,《帕斯堤货币》尝试用货币系统来做病毒的叙事。

[04:05] “瘟疫的慢性处方”展览中,观众可以在交易所或者ATM购买帕斯提货币并交易。

[08:42] 《帕斯堤货币》模拟了区块链的交易方式,但没有上公链,不是一个真正的金融产品。

[14:05] 货币还从仿生的角度模拟了艾滋病毒的各种亚型和传播。

[15:05] 参与者在“交易”的过程中可以了解疾病被污名化的历史和社会成因。

[18:34] 这件加密货币艺术作品可以说是在用货币交换的形式去实践艺术行动和社会行动。

[26:22] 区块链本身是去中心化的,也呼应了挑战主流价值观的中心霸权。

[29:53] 单纯地反抗主流价值是否也陷入了二元对立的价值系统?

[34:00] 《远离亲缘》(Far From the Tree)以各种真实故事来表达多元化的生命认同。

[35:11] 《帕斯堤货币》在展出时提供了沉浸式的线下体验,未来是否继续于线上发展有待讨论。


《帕斯堤货币》展览现场

图片由李紫彤提供

带有二维码的手带

图片由李紫彤提供



嘉宾简介


李紫彤

李紫彤为台湾的观念艺术家。其作品结合人类学研究与政治行动,探索人们如何建立政治、性别以及疾病的认同,并因认同而重获自主性。游走于录像、装置、网路艺术、行为表演等艺术形式,他也将各媒材转换成参与式计画,邀请参与者们成为个计画的共同创作者,一齐挑战、解殖当代的艺术、科技与各式权威。李紫彤毕业于台大农经系、获有芝加哥艺术学院艺术创作硕士及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硕士的全额奖学金,其作品在全球各地皆有展出,包括 MOCA Taipei, C-Lab (台湾), Cuchifritos Gallery, Stanford University, Tom Robbinson Gallery (美国), Lisbon University (葡萄牙),  ArtScape(加拿大)等等。李紫彤也是许多政治活动的召集人、艺术家与科技人合作团体的创始人、以及艺术与人类学跨界展览的策展人。


南洋放送局

本节目起点是“群岛资料库”与打开—当代2018年合作的“边境旅行”展览中,以228和平纪念公园(即“新公园”,1935年总督府举办的始政四十年台湾博览会第二会场)为历史语境的声音导览,原包含收音机版与实体导览版。在新媒介环境里,“群岛资料库”将以“南洋放送局”之名义,重探声音的技术媒介与东南亚、乃至全球南方交会的可能空间,并每週或隔週三不定时透过双语交错录制服务不同语系听众。

https://anchor.fm/nanyang-radio-podcast





世界范围内各行业都面对愈演愈烈的数字化转型,我们该如何想象和应对机构的数字化未来?广东时代美术馆媒介实验室制作的播客专辑“传送门”将邀请来自不同领域,例如建筑、美术馆学、写作、策划等的学者来共同回应,关于美术馆的数字化未来的一系列现象和可能性


以往的Podcast推送欢迎搜索——






 正 在 展 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