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tm开物者 | 李丹:噪音去除


 “开物者”跨学科工作室 

 李丹:噪音去除 


 时间: 2022年3月12日-5月3日,周二到周日 10:30-18:00


 地点 广东时代美术馆一楼旁厅

广州市白云大道黄边北路时代玫瑰园三期,广州地铁2号线黄边站C出口


 艺术家: 李丹


 策展人: 郭芸


主办机构:广东时代美术馆媒介实验室、器道哲学与技术研究网络

特别鸣谢:时代中国


免费开放,场地容纳有限,请扫码预约并按时到访。

请于广东时代美术馆一楼前台出示预约,领取项目介绍和参观指南。


李丹,《丝线》 ,2022

纱巾、视频,1分42秒,尺寸可变

影像截图由艺术家惠允


为了使3D图形更加逼真,"降噪"在计算机图形学中是一种不断被极致化的追求。与此紧密联系的是芯片本身的算力,而芯片生产也是一个物理"降噪"的过程——无用之沙在无尘室中被排出,有用之沙被提纯为芯片所需要的硅。如果将“噪音”视作广义上“无用”、“产生干扰”的元素,那么“噪音”的定义和去除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权力和资本的体现。 


在项目“噪音去除”中,李丹通过捕捉不同平台和媒介的"噪音"、搜集种种正处在被"降噪"状态的群体、声音和事件,寻找其中互相交错的线索和共通性。论文电影《噪音去除》集中呈现了这一过程,在李丹的旁白声中,观众将跟随她的思考轨迹逐渐探索不同的"噪音"样态。 


空间整体通过黄光来模拟无尘室的环境,被反射出点点光芒的纱巾却同时提示着不可忽视的各种“噪音”。卫星地图上被不断缩放而显现的断裂、卫星云图中被标记为鲜红色的沙尘轨迹、近似噪音波纹的艾德莱斯绸,这些图像背后都隐藏着相似视角的凝视。这种凝视正如无尘室中精心设计的气流,不断地吹拂着如沙的我们。 



李丹,《噪音去除》,2021-2022

视频,33分06秒,预告片段由艺术家惠允






在电子世界,噪音的出现是因为采样率不够高,归根到底是算力不够。沙尘使空气变成固体。气溶胶使透明变为不透明。我们看到了熟悉的模糊——它们叫噪音。当图片的采样率不足时,为了连续,每个像素都考虑它周边像素的情况进行平均化,因此形成了模糊但连续的图像。这是对基础设施的掩盖。连续是多么的重要,似乎一不连续就露出了“超真实”的破绽。







   艺术家简介   

李丹(b. 1987)

目前的创作媒介包括3D模拟、互动网站/电子游戏、声音、视频、装置以及写作。她的实践结合了空间研究以及对国际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反思。她对介于存在与不存在之间的空间感兴趣,这些空间似乎永远无法抵达,但又有迹可循。通过这样的空间,她的项目探讨东方主义的异国情调、殖民凝视、命名的权力以及意识形态变化的空间载体。她以数字形式探索在虚拟时代重新想象空间的可能性。



   “开物者”跨学科工作室   


广东时代美术馆媒介实验室器道哲学与技术研究网络共同发起的“开物者”是一个支持艺术创新的跨学科计划,每年两期,每期提供三个月的工作室入驻和使用时间,以及创作经费。我们为每位“开物者”匹配合适的跨学科合作者,以及理论和技术支持,提供灵活的工作室使用空间和基本技术设备。“开物者”致力于打破原有的学科框架,激活传统的技术或为新的技术找到参赞化育的功能,开发让万物各得其所的价值交换模式,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的创作,为数字化未来生活提供替代性想象和方案。


合作网络(持续增加中):
器道哲学与技术研究网络
新媒体艺术制作合作伙伴:河路文化
空间合作伙伴:黄边站
中山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大学艺术中心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





推荐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