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几千人围攻是什么感觉
昨天写了一篇《每一个文盲都喜欢用“殇”字》,引发了7000条留言,20000多条回复,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在骂我。我开着后台,页面上方的新消息分分钟累积起数百条,那叫一个壮观。有留言两个字的,名词;有留言三个字的,动宾结构;还有留好长一段话的,摘录了别人的批判文章内文,以此加强论证。
对了,还有许多人专门撰文批评我的。其中一位在微信上联系我,把他批评我的文章发过来,要我看看。我觉得这种风气不能提倡,每个人都写一篇文章驳斥我,还要专门发微信给我,我哪里看得过来?所有的批评文章里,我就看了王五四的一篇,也做了专文回复。原因是我喜欢王五四这个人,不做认真回应的话,感觉太过轻慢。而且,以后还怎么敢对人说“我喜欢你”呢?喜欢就应该有所行动啊。
至于说其它的反驳文章,看看标题就好了。比如说新浪头条新闻推了熊培云的文章,标题是《孩子都死了,你却在讨论语法问题》。我当时就呆掉了,什么?有孩子死了?谁家孩子?几时的事情?为什么我不知道,熊培云却知道了?然后,我也不大理解死孩子和讨论语法问题之间有什么必然的因果关系?为什么孩子死了,就不可以讨论语法问题了?深情如熊培云老师,大概应该想到了一种文章标题的可能性了吧:
《孩子都死了,你却还在写文章驳斥和菜头》
你看,我就和熊老师不同。不管有没有个孩子,这个孩子死没死,我都支持熊老师发文批评我,而且不会以死孩子为名,责备熊老师为什么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我身上。而且,要换了别人,大概被熊老师批评一下之后会觉得压力很重。我就不会,因为多年之前熊老师出书的时候,出版社还要找我写书评做推荐。作为曾经的豆瓣书评小王子,书都读得、评得,我还会怕作者批评我?
一些朋友也在微信上紧张地询问我,替我不平,其中还有人特地发来红包以示慰问。他们大多说:“我看见我的朋友圈里,你被骂惨了,你没事吧?”当然有事,怎么会没事呢?你们交的都是什么朋友啊?为什么不用我作为交友的标准呢?你们有了我这样的好朋友,如果认为我说的是对的,怎么还能容忍自己的朋友圈里有那么多蠢货?你们有了我这样的好朋友,如果认为我说的是错的,怎么能强忍着不当面向我指出?大家还是朋友么?
最重要的是:明明能发红包为什么要说话?
被几千人围攻,被上百篇文章批评,这样的壮丽景象不是人人都能看到的,就像是斯巴达人面对着波斯大军遮天蔽日的箭雨。如果换了是在五年前,十年前,也许我还真的会因此而郁郁不乐。但是在今天,我早已经想通了这里面的道理:
在我的公众号里,我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你”。以我的个人能力,让你愿意听我说话,让你听了愿意思考一下,这就已经达到了我能力的边界了。其他人,以及抽象的人民,不是我要考虑的事情,我的能力也触达不到他们。而且,如果你我都保持诚实的话,会明白对抽象的一群人抱有某种炽热的情感或者强烈的使命感实在是可疑的。你和我之间,是一篇篇文章,一个个回复,一张张图片,一次次赞赏,在漫长的时光长流里建立的作者和读者的关系。所以,在现实里我怎么对我的朋友家人说话,怎么对他们分析一件具体事物,那么,我在这里就怎么对你说。就像我自己用电动牙刷,我给家人用,然后我自然也在文章里推荐给你用。而且,我个人觉得电动牙刷非常重要。
所以,我相信我们彼此之间存在一种默契。你熟知我说话的方式,甚至可以在字里行间读出我的语气和心态。这样一来,我们在沟通上没有任何障碍,效率也很高。当我的文章被转发出去,吸引了那么多人过来,他们本身就不是我要对话的对象。他们说什么,持有什么观点,怎么看我,我并不关心。因为大家并没有对话的共同基础,而我本质上也不关心他们,我为什么要关心一群陌生人?我又不是国民作家。
至于说为什么那么多人一下子怒了,无非是我骂了一帮写字的人是文盲,效果简直是太刺激了!就跟生捅马蜂窝一样,一堆人跑来要证明自己不是文盲,或者想证明我是文盲。结果,你就看到了这一幕巨献《智殇》。哦,对了,仅仅是“巨”还不够,得加点金属才够劲儿。那么,让我们继续欣赏这一幕网络钜献吧!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用留言和赞赏支持我的朋友。你的存在充分证明了人和人之间依然能够沟通,依然能够取得共识。即便是在这种群情汹涌的时刻,昨天也仅仅是2000人取消关注。我想,这就是我继续按照自己的风格和方式写文章的信心所在。谢谢你!
题图来自:Dreamstime.com
授权基于:Royalty Free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新来的朋友,请按照《槽边往事》的规矩,请发送一张天空的照片给我作为投名状。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