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旗帜农金|老区扶贫如何摘“穷帽”?看这家农商行怎样命中靶心!

2016-09-21 胡宏开 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



小编说

2016年是建党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农村金融事业,是一次新的长征,道路同样曲折而漫长,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农村金融机构秉承长征精神,积极践行普惠金融、实施精准扶贫,涌现出大量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和典型人物,取得了突出成就。中国农村金融事业需要新时代的长征精神,中华合作时报记者深入安徽、江西、福建、甘肃等省一线,采访撰写《旗帜农金——纪念建党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大型系列报道》。


作者中华合作时报记者  胡宏开


地处江西中南部的兴国县是全国著名的苏区模范县和誉满中华的将军县,但独特的山区地貌也使得兴国县成为一个传统农业县和打工经济县,全县80多万人口中,贫困人口近10万。


当落后山区、革命老区、国家贫困区集于一身时,“摆脱贫困”成为兴国发展的主题词。


脱贫需要金融活水。


在这场以精准扶贫为突破口的攻坚战中,江西兴国农村商业银行担当起了金融扶贫的先遣队和主力军,在这片革命先烈洒遍鲜血的红土地上全面打响了。


小额农贷解民忧


借钱难,没钱人借钱更难。


然而在兴国县,只要是贫困户有资金需求,兴国农商行的金融甘霖就会洒向他们。


家住高兴镇新圩村上厚塘村小组的钟林生,今年57岁,由于长年生病,属于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他告诉记者,虽然生活困顿,但总是靠政府救济不是根本解决办法。


前不久,钟林生从兴国农商行获得了5万元政府全贴息扶贫贷款,期限3年。他说,有了这5万元,他计划养上3头黄牛、200只鸭和200只鸡,实现自力更生。


在基层农信领域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兴国农商行董事长杨文生对记者说,一份责任一份爱,帮助老百姓摆脱贫困是地方农商行义不容辞的责任。



↑图为兴国农商行工作人员在对贫困户做贷款调查。


兴国农商行把实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作为支农服务品牌,实施政银联动、机制推动,助力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重在“精准”。


该行与乡、村两级干部组成调查队,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逐村逐户摸底调查,全面掌握致贫原因、脱贫途径、贷款意愿等信息;与县扶贫办、金融局等部门定期召开协调会,对精准扶贫的政策动态、贫困户信息和贷款发放进度等情况实行资源共享,并及时协商解决扶贫贷款发放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为了把这一惠民政策办好办实,兴国农商行坚持服务先行、效率优先的原则。


该行建立扶贫贷款绿色通道,推行3天限时办结制,即自收到贫困户的贷款申请起,1天调查,1天审批,1天发放完成,“严格执行公开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


截至目前,该行为12009户农户办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累计发放12999笔,金额合计69364万元。


产业扶贫拔“穷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脱贫致富,需要产业支撑,变过去的“输血”功能为“造血”功能。


兴国农商行“三农”事业部副总经理黄斌告诉记者:“脐橙、制种、烟叶、油茶、花卉、灰鹅是我县的六大支柱产业,为此,我行制定信贷计划,加大贷款投放量,确保信贷资金重点向六大支柱产业倾斜。”



↑图为兴国农商行客户经理走访当地烟叶种植户。


家住高兴镇长迳村的王庆财与兴国农商行业务往来已有15个年头。


2000年,王庆财承包了120亩山地,在山下建起了养猪场,山上种杨梅、桃、李、柚子等水果,实现生态种养业和休闲式采摘业。


从最初获得农信社3万元的贷款到现在兴国农商行提供的20万元贷款,白手起家的王庆财如今年收入超过30万元,并带动了10多位家乡村民就业。他告诉记者,能获得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兴国农商行的常年支持。


黄斌对记者说,为王庆财提供的20万元贷款是该行实施的“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项目,无需抵押和担保,并且利率优惠。


记者了解到,2014年8月,江西省政府在全国率先推行“财政惠农信贷通”,省、设区市、县(市、区)3级财政按2∶1∶2的比例筹集财政风险补偿资金,存入农信社。农信社按不低于财政风险补偿金8倍的额度放大,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1年期及以内无抵押、无担保贷款。


截至目前,兴国农商银行累计发放“财政惠农信贷通”109户,金额4397万元。


除了开展“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外,该行还创新推出了金福通、扶贫光伏贷等信贷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金融需求。


准确对接有信贷需求的农户,实行客户分层授信,使信贷资金支持对象准确、期限合理是该行开展精准扶贫的又一大特色


黄斌解释说,对具有一定劳动能力、劳动技术和致富能力,已自主发展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直接授信;对无劳动技术、无致富能力、生活特别困难或文化程度低,不能自主脱贫的贫困户,则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授信,来带动其增收脱贫。


金融便民服务站“普惠”变“特惠”


“过去取良种补贴,要走15里的山路,来去要折腾上一天,现在村村有了金融便民服务站,家门口就可以取钱了,农商行真的为咱老表办了一件大好事。”家住高兴镇小春村、今年73岁的钟定标对记者说。


记者在高兴镇文溪村卫生所采访时,身兼两职(村医和金融便民服务站代理人)的方以平告诉记者,该卫生所既是文溪村的村级卫生所,也是兴国农商行在文溪村设立的金融便民服务点。在这里,百姓不仅可以看病,而且所需金融服务也可以“一揽子”解决。



↑图为兴国农商行金融便民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为客户进行自助终端转账。


记者了解到,方以平所说的金融服务“一揽子”解决指的是,在金融便民服务站老百姓可以查询账户,领取粮补、低保、新农保等涉农补贴,办理简单的存款、取款、转账业务,还能实现水、电、通讯费及有线电视收视费等代收代付。


黄斌介绍说,该行把金融便民服务站建设作为一项“便民、惠民”的民生工程来抓,把基础金融服务送到偏远的乡村,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目前,兴国农商行在全县304个行政村设立了307个金融便民服务站,覆盖率达100%。


在谈及金融便民服务站的未来打造上,兴国农商行董事长杨文生表示,下一步,继续做好金融便民服务站的跟踪服务工作,使金融便民服务站代理人的劳务费成为其兼职收入的主要来源,切实将金融便民服务站打造成为老百姓生产生活“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记者手记
在这片多情的红土地上


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前夕,记者有幸来到江西兴国农商行采访农信社开展精准扶贫报道,一踏上这片红色土地,便深深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兴国,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中国烈士第一县和誉满中华的将军县。苏区时期,仅23万人口的兴国县竟有9.3万人参军参战,5万多人为国捐躯;长征路上,牺牲的兴国籍官兵有12038人,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名兴国籍的忠魂。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兴国也孕育了肖华、陈奇涵等5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


记者采访的兴国县高兴镇是赣南三大镇之一,也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三次、第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正是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陈毅在高兴镇老营盘隘口负伤,未能跟随部队长征,后来留在南方八省坚持了长达3年的艰苦游击战争。


在高兴镇老圩村腊石寨,记者的内心受到强烈震撼。为了让英烈魂归故里,民政部门在此建立了中央苏区烈士陵园兴国县散葬烈士墓群,占地面积226亩的墓群,集中安装散葬烈士墓9850座,墓群按兴国县26个乡镇区划分为若干片区。9850个年轻的英烈姓名镌刻在碑石上,无不展示兴国老区人民为革命事业所作出的巨大牺牲。


在兴国采访途中,记者看到国道两旁摆满了桃、李和杨梅等瓜果,当地百姓招揽着开车的顾客,随行的人告诉记者,在兴国一年四季都有瓜果,这里的红壤土非常适宜种瓜果,并且特别香甜,但在开拓市场和销售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老百姓脱贫的愿望很迫切。


兴国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罗霄山片区县、中央苏区县,经过数十年的奋斗,在建设上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截至2015年底,全县仍有重点扶贫村100多个,贫困人口近10万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特别是革命老区。


可喜的是,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脱贫”“革命老区” “精准扶贫”等话题再次成为热点;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消灭贫困,向美好富裕生活迈进的动员令;兴国人民也以日争朝夕的紧迫感吹响了老区扶贫攻坚战的进军号,信贷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电商扶贫、生态移民等多种精准扶贫解决方案已在这片多情的红土地上全面展开。


猜你喜欢

1、旗帜农金|精准扶贫不是义务是战略!看“安徽农金”赋予扶贫新价值判断

2、“支农支小”是最大驱动力?看全国农商银行改革先锋的战略选择

3、独家丨“BANK3.0”时代农商行物理网点转向哪里?答案全在这里!


本文作者


胡宏开


一个寻梦的人,脚步从未停歇。

庆幸做了记者可以走得更远,

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


他的邮箱:1759189589@qq.com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

主编/刘小萃 监制/李 博 本期编辑/臧洪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