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业界丨金融扶贫不走寻常路:看这家农商行如何打造全国老区扶贫新样板!

2016-10-11 胡宏开 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


导读
“脱贫”是当前不少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也是当地金融机构重点扶持的方向。江西会昌农村商业银行探索金融扶贫“三大工程”,通过推出“3+1”扶贫新模式、创新“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设立“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为老区人民开展金融扶贫新样板。
作者中华合作时报记者:胡宏开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这是毛泽东在江西会昌写下的诗篇。郁郁葱葱的红色会昌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中央苏区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也使得会昌成为山区农业县,全县200多个行政村中贫困村有110个,贫困人口7万多人,是江西贫困人口较多、贫困程度较深的国定贫困县。


“脱贫”是当地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也需要金融活水的浇灌。江西会昌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会昌农商银行)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扛起了“扶贫”大旗,探索出了一条金融扶贫“三大工程”,成为老区人民开展金融扶贫新样板。



↑图为江西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孔发龙调研会昌农商银行农民住房抵押贷款试点情况


“输血”变“造血”:推出“3+1”扶贫新模式

“有了这200万元的信贷支持,今年可望盈利100万元,并且也给老百姓带来100多万元的收益,这得感谢银政联合推出的‘3+1’扶贫模式的暖心工程。”江西会昌泳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启贵告诉记者。


坐落在会昌县周田镇秧排村的会昌泳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果蔬标准化生产、销售的科技型现代生态农业公司,流转土地1000多亩,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桔柚、蔬菜、烤烟等产业。


万事开头难。


成立2014年的会昌泳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起步阶段需要流转土地和基础设施的投入,资金成为了拦路虎,就在汪启贵一筹莫展之际,江西会昌农商行联合当地政府推出的“3+1”扶贫贷款新模式让他的创业之路出现了转机。


会昌农商行董事长刘德向记者介绍道,针对多数贫困家庭不懂技术,看不准市场,自身发展产业难度比较大的问题,会昌农商行积极与会昌县委、县政府沟通协调,创新推出“政府+金融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贫困农户”的“3+1”产业扶贫新模式,通过信贷资金引导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挥传、帮、带作用,吸纳贫困户就业、入股和技术培训,推动企业增效、贫困户增收脱贫。


记者从该行了解到,“3+1”产业扶贫贷款运作模式:由政府选择推荐拟扶持的优势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至会昌农商行,政府出资的担保公司原则上提供贷款额度50%的保证担保,合作社(企业)自行提供剩余贷款额度相应的抵(质)押物担保,贷款期限不超过5年,贷款利率按同期人行基准利率不高于40%执行,政府按贷款金额5%年利率给予贴息,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承诺按贷款金额每万元带动1名贫困户脱贫,并给予每个贫困户按贷款金额每月不低于千分之五即50元分红。


会昌农商行行长郭星告诉记者,该行推出的“3+1”扶贫贷款新模式,不仅推动了当地产业发展,而且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也实现了会昌农商行的业务发展。截至目前,该行发放“3+1”扶贫贷款4520万元,带动了452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图为江西会昌泳宏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发展的专业化蔬菜大棚


创新“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

 “现在老百姓贷款不再东奔西跑找人担保了,会昌农商行推出的‘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真是贴百姓的心。”家住周田镇秧排村的汪亮明告诉记者,“2014年10月,他用自家的农村房屋作抵押从会昌农商行获得了2年期的30万元贷款,今年8月份贷款到期前已归还了30万元贷款,打算继续用自家的农村房屋作抵押续贷30万元,经营牛肉馆。”


村民汪亮明所享受的“金融待遇”是会昌农商行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的一个缩影。


郭星介绍说,针对农民、特别是贫困户普遍缺乏有效抵押物的情况,会昌农商行在2014年起率先在江西银行业推出“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产品,主要针对符合该行贷款条件且持有“三证”,即《农村集体土地(宅基地)使用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房屋所有权证》的农户,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抵押房产评估价值的60%,期限根据用途投向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过5年;并给予优惠利率,按不超过同档次基准利率的40%执行。


至2016年7月,会昌农商行发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1023户、金额1.78亿元,其中贫困户109户、金额1463万元,且无一笔不良。


会昌农商行开展的金融创新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的肯定。经国务院批准、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2015年12月28日起,会昌县被列为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全国试点县。


政府为激励当地银行积极参与试点,对承贷银行每年按新增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额的2.5%给予财政补贴,对贷款损失按当年实际损失额的30%给予风险补偿,金融机构只承担70%贷款损失。在贷款利率上,试点前两年在基准利率上浮40%,全国试点工作开展后,基准利率上浮30%,以进一步减轻贷款农户负担,同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按基准利率计息并由财政全额贴补。

 


↑图为会昌农商银行设立的江西省首家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


设立“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

 “农商行设立‘金融扶贫工作站’真是为贫困农户干了一件大好事,把金融扶贫工作搬到了百姓的家门口。”麻州镇前丰村村支书钟来生向记者介绍会昌农商行开展“金融扶贫工作站”时,给了一个大大的“赞”。


麻州镇前丰村属贫困村,位于会昌县麻州镇206国道旁,全村共有人口486户、235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6户505人,主要农业产业有蔬菜、亚热带水果种植、苗木花卉种植、烤烟种植及生猪和生态鱼养殖。


会昌农商行麻州支行行长汪贱有告诉记者,该行针对该村贫困人口较多,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缺乏有效资金支持的实际,联合中国人民银行会昌县支行、会昌县扶贫和移民办及前丰村民委员会于2016年6月在前丰村建立了江西首家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


记者在前丰村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看到,该工作站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工作人员,制定了“产业扶贫信贷通”信贷规划,并聘请了有关人员担任观察员,为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与有关帮扶单位、银行架起联系和沟通的桥梁。


“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的设立既加强了对贫困户的帮扶,减少了贫困户与农商行联系的环节;同时,因为有了观察员也为客户经理精准对接贫苦户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郭星说,下一步,会昌农商行将把前丰村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复制到全县19个乡镇,242个行政村中,实现“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全覆盖。


会昌农商行实施的精准扶贫模式实现了扶持对象“贷得到、用得好、还得上、富得起”,获得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一致认可,被江西银监局赣州分局、赣州市银行业协会评为“2015年度赣州银行业支持苏区振兴‘一号工程’先进单位”。


在谈及下一步的精准扶贫思路时,会昌农商行董事长刘德向记者表示,会昌农商行将通过“3+1”扶贫新模式、“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这“三大工程”,扩大金融帮扶贫困户的覆盖面,实现老区百姓早日脱贫,把会昌农商行精准扶贫模式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样板工程。


本文作者


胡宏开


一个寻梦的人,脚步从未停歇。

庆幸做了记者可以走得更远,

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

他的邮箱:1759189589@qq.com

延伸阅读

1、相信大数据!这竟是农商行贷款爆炸式增长的真正秘密

2、旗帜农金|老区扶贫如何摘“穷帽”?看这家农商行怎样命中靶心!

3、旗帜农金|精准扶贫不是义务是战略!看“安徽农金”赋予扶贫新价值判断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

主编/刘小萃 监制/李 博 本期编辑/新媒体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