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金论坛丨啃下这块“硬骨头”!高风险农信社改制化险策略分析

2017-11-06 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

导读

随着农信社改革步入深水区,高风险农信社改制化险可谓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存在许多痛点和难点。“高风险社改制化险”事关国家普惠金融政策落地、“三农”发展和县域经济大局,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省联社顶层设计,监管、市场、兄弟行社多方发力、齐抓共管,更需要高风险农信社立足自身,顺势而为,因时施策,做实做好风险化解工作。


作者:山西五台农商银行董事长  崔英英


2017年,是全面推进农信社改制的第六个年头,农信社改制工作正开展得如火如荼。特别是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以及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设立以来,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成为金融工作的重要方向。当前,农信社改革步入深水区,高风险农信社改制化险可谓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高风险农信社改制化险不仅是市场竞争的倒逼选择,更是宏观调控下的政策抉择,对于提升农信社稳健经营能力和维护金融稳定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存在许多痛点和难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营基础较差。高风险农信社存在四个“先天不足”:


  • 第一,由于地域、文化、风险成因等因素不同,每一家高风险社不良贷款的形成都有其特殊性,大体可归集为道德因素、管理因素、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四点。由于不良贷款成因复杂,跨度时间长,债务难以落实,高风险社仅靠自身力量难以在短时期有效压降。


  • 第二,由于长久以来的体制“弊病”,所有者缺位,产权不明晰,高风险社绝大部分土地、房产没有权证,确权难度较大。


  • 第三,旧股金处置困难,户数多、金额大、情况复杂,容易引发纠纷甚至上访事件。


  • 第四,科技水平落后。绝大多数县级农信社并未单独设立科技部门,科技人才、科技应用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差距较大,多年来引以为豪的扎根当地、地熟人熟的“地利”优势,正逐渐被移动金融以“快”攻破。

 

经营范围受限。


  • 首先,受体制和监管要求所限,农信社无法走出县域市场谋求发展,缺乏市场空间的拓展,且受县域经济影响较大。特别像山西这种资源依赖型省份,在国家“三去一降一补”的政策指引下,新旧产能暂不能实现平稳过渡,加之村镇银行、互联网金融的强势“入侵”,使得高风险农信社经营阵地日渐缩小。


  • 其次,高风险农信社经营范围仍以传统的存贷业务为主,盈利模式单一,在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下,存贷利差不断收窄,盈利能力不断减弱。


  • 第三,同业业务方面,由于监管评级低导致高风险社信用评级低,资金市场议价能力弱,难以实现收入结构的根本性扭转。


  • 第四,高风险社主要在县域范围内经营,社会关注度和投资吸引力相对不足,有实力、愿入股的优质企业稀缺,以农业为主、工业欠发达地区的高风险社募集资金更加困难,单依靠本土投资难以实现改制。


  • 第五,随着经济的发展,年轻人进城打工创业,农村出现“空巢家庭”,老年客户群成为农信社的主要客户群体。受年龄、身体状况、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老年客户对理财、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新金融工具不适应,新业务和中间业务推广难度较大。

 

外部形象较差。外部形象主要由基础设施形象和客户口碑形象组成。


  • 首先,在政府主导下,农信社营业网点的乡镇覆盖率为100%,但网点多、布局分散、人员少、低产低效、功能分区不合理、安全保卫不达标等问题日渐凸显。高风险社由于盈利能力不足,加之硬件设施历年欠账较多,高风险社营业网点多给人以“土、旧、小”“脏、乱、差”等先入为主的印象。


  • 其次,受过去贷款管理混乱和陈年旧案影响以及部分竞争对手恶意渲染,高风险社社会形象受损,负面舆论较多,加上经营效益差,导致企业客户和投资人对高风险农信社不信任。


  • 最后,由于高风险社增盈创利能力差,可计提职工工资少,甚至只达当地的最低生活保障,导致职工队伍得过且过,失去了改制化险的信心和勇气。

 

创新能力不足。高风险社长期扎根于农村,主体业务仍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笔数多、金额小、分布散,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去拓展维护,业务经营成本较高。而“三农”主体、小微企业受自然因素、市场因素影响较深,有效抵押和担保物不足、潜在风险较高,缺乏风险共担机制,特别是“三期叠加”的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尚未定型,老客户潜力不足、新客户尚未成熟,加上高风险社内部控制和风险防控能力不足,导致产品单一,难以有效打开市场。

 

如何做实做好风险化解?

高风险社改制化险事关国家普惠金融政策落地、“三农”发展和县域经济大局,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省联社顶层设计,监管、市场、兄弟行社多方发力、齐抓共管,更需要高风险农信社立足自身,顺势而为,因时施策,做实做好风险化解工作。

 

1

高风险社自身方面  


提升资产质量。

一般来说,投资人入股时应坚持权责对等的原则,用股权溢价资金部分等额购买不良贷款。因此,在启动清产核资前,不良贷款占比越少,股金溢价发行价格就越低,对于外部投资人的吸引就越大。高风险社应按照“清收一批、核销一批、转化一批、打包出售一批、股东购买一批”的思路,大刀阔斧处置不良。

清收不良贷款是提升资产质量的“治本之策”,但见效较慢,要作为启动清产核资前和改制后的主要着力点和落脚点。可通过“健全机制,充实力量;宣传造势,营造氛围;领导带头,全员奋战;借助法律,强制清收;放水养鱼,激活清收”等手段灵活开展不良清收,有效盘活沉淀资金。启动清产核资后,要及时监测不良贷款的变动情况,通过资产证券化、股东购买等以空间换时间的有效手段,有效提升资产质量和监管指标,为改制化险铺平道路。

 

优化外部形象。

首先,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当地报纸、电台、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报道,从多方入手,大张旗鼓地宣传造势,让社会各界看到了农信社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增强客户认同感,消除信任危机。

其次,改善服务形象。制定网点改造规划,全面推行标准化服务礼仪,加大文明规范服务考核力度,全面提升服务形象和整体服务水平。

再次,积极招商引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已过去,要吸引优质投资者入股,农信社一把手必须要保持积极的态度,有针对性地主动拜访本地或外地优质企业客户,甚至可以举行路演,将改制发展前景、经营优势、入股好处等信息和声音传递出去。


激发内生动力。

企业中最重要的是人,高风险农信社最怕的就是职工对企业发展没有信心。领导班子是团队的“领头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通过开会、座谈等形式,让职工认识到改制和效益的关系,认识到只有企业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工作生活才能得到保障和改善。同时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薪酬分配机制,打通上升通道,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氛围,让优秀职工感到有奔头、有盼头,在企业发展中真正享受到实惠,愿意与企业共同成长。唯此,才能点燃职工心中之火,打造出一支作风优良、敢打硬仗的农信队伍。

 

加强风险管控。

一是优化区域信用环境。定期举办类似“金融知识进万家”“金融知识万里行”等活动,加强征信宣传,提高辖内公众的金融素质,保护好“诚信”这条生命线,营造公平正义的诚信环境。

二是提升风险前瞻性。在如今复杂多变的金融形势下,农信社人员特别是风险管理人员应加强自身知识储备,对地方融资风险、房地产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能够进行相应的风险识别和风险提示。

三是再造管理流程。以风险管理为基础,以客户为中心科学再造管理流程和组织架构,强化资源配置,提高核心竞争力。

 

丰富业务品种。

一是基于省联社“大平台”,拓展代理保险、代收话费、代发工资等中间业务,加大ATM取款机和POS的投入,逐步开办信用卡等业务。

二是加快特色化创新业务研制。深刻挖掘客观地缘资源,积极开发富有特色的金融产品,如依托旅游业而开发的“旅游卡”、依托大量小微企业而开发的“小微信贷卡”等特色化产品。

三是引进“微贷”技术,加大信贷人员培训,立足客户需求创新信贷产品,满足信贷需求。

 

2

外部机构方面  


省政府应把高风险农信社改制化险工作列做当年重点工作加以推进,特别是在不良化解、企业法人投资等方面给与更多的关注和政策支持。

 

监管部门应抓好政策落实和指导协调,整体推进高风险农信社风险处置工作,指导省联社列出改制规划,逐社制定改制策略,尽可能避免改制工作走弯路。同时应加强市场引导,积极协调推动优质企业入股高风险农信社改制。

 

省联社应充分发挥“大平台”作用,牵头组织,全面落实风险化解责任,发挥指导、协调、服务职能,加大力度推进风险化解工作。一方面,在系统内推行“好帮差”、多社捆绑改制、并购重组等改制措施。另一方面,对省内和系统内无法依靠自身力量处置化解风险的机构,省联社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协调省外民间资本对高风险农信社进行并购重组。

 

地方政府应成立由分管金融的副县长任组长,金融、财政、公检法等相关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高风险农信社改制领导组,全面推进高风险农信社改制工作。一是加大对农信社清收不良资产工作的支持力度,将清理农信社不良贷款列入各乡镇综合业绩考评中,实行“三停五不”政策,大力打击公职人员拖欠贷款行为,并依法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最大限度地挽回农信社资金损失。二是对于因政策指导原因形成的不良贷款,当地政府应主动担负责任,划拨资产对不良贷款进行置换,帮助农信社甩掉包袱、轻装上阵。三是积极动员和引导有关部门将涉农资金归口高风险农信社,帮助高风险农信社壮大资金实力,有效增盈创利。

 

虽然高风险农信社风险化解工作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但只要政府、监管、行业多方帮扶,机构自身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自救,多措并举探寻化险之道,就一定能够啃下这块“硬骨头”。


猜你喜欢


1. 业界丨山西省省长楼阳生:坚决啃下农信社改制化险这块硬骨头

2. 业界丨授信金额达关联存单金额90%!山西农信首创芯片存单“便易贷”

3. 砥砺奋进的五年丨激发脱贫信心与决心!农信社“扶贫真经”:金融扶贫中的共赢机遇

4.关注丨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资产规模突破1万亿元!

5. 趋势丨“移动支付”成农商行零售转型新入口  推动金融产品线上化、个性化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

主编/刘小萃  新媒体总监/李 博  

编辑/李玉萌  制作/臧洪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