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农信联社主任、党委副书记张建成:新时代赋予新使命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
导读
新时代内蒙古农村信用社的使命是,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忘“支农支牧支小”初心,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党和政府联系农牧民的桥梁纽带”“两个作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金融服务新需要,努力把全区农村信用社打造成为党和政府满意、监管部门满意、人民群众满意、社员股东满意和干部职工满意的现代金融企业集群。
作者:内蒙古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任、党委副书记 张建成
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屋建瓴、内容丰富、全面深刻,其中一系列重大论断和理论创新为做好新时代农村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广大干部职工,要紧密联系自身工作实际,深刻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新时代带来新机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站在“新时代”这一全新的历史方位,展现在农村金融工作者面前的,是金融改革发展的无限光明前景。全区农村信用社要牢固树立机遇意识,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新时代带给农村金融的新机遇,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第一,“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将为农村金融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有效发挥政府这只“有形之手”作用,以必要的政策手段弥补市场缺陷、矫正市场失灵,促进各区域领域间平衡发展和部分区域领域充分发展。
基于农村金融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重视发展农村金融事业的政策导向短期内不会改变,一系列有利于农村金融发展的既有优惠政策将会得到延续和完善。
从城乡差别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发展相对滞后,至今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融合发展,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作为长期方针。因此,政策支农惠农富农力度只会持续加大而不会减弱,“三农”领域政策红利将持续释放。
从地区差别看,内蒙古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必然成为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着力点和受益者。按照党中央“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决策部署,中央财政每年对包括内蒙古在内的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将持续增长,农村金融将因此得到更多政策红利和低成本资金支持。
从金融行业差别看,由于市场失灵等原因,农村金融发育相对迟缓,失血过多和供血不足问题同时存在,一直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短腿”,与“三农”领域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极不适应。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势在必行。
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重视发挥金融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调节作用,持续加大农村金融服务投入,党和政府对农村金融事业的重视程度必然会越来越高;必须积极推进金融服务均等化建设,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普惠金融,农村信用社持续赢得政策青睐已属必然。
第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为农村金融厚植坚实的社会基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的经典之作《金融与好的社会》告诉我们,金融作为财富再分配工具,其对于建立一个好的社会是何等重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金融不能缺席,农村金融尤其不能缺席。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让包括农民、贫困人口在内的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共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农村金融谋求持续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我们更应该坚信,一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将为农村金融发展营造更加优越的生态环境,提供更加坚实的社会基础。
从短期来看,“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在农村,而金融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举措和关键支撑,是当前扶贫工作的“重头戏”。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重视发挥金融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生力军作用。
从长期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人民生活更为富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将由金字塔型渐变成橄榄型,农村金融将迎来消费金融快速增长的新机遇,同时更为富裕的人民群众对美好金融服务的新期待,也将为农村金融持续开展金融服务创新注入不竭动力。
第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为农村金融拓展广阔的市场空间。乡村振兴,农村金融也将因之振兴;同时,乡村振兴,也离不开农村金融支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必然成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快速成长的“沃土”和各类金融机构竞相角逐的“蓝海”,农村信用社占据先发优势,发展后劲十足。
按照十九大报告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持续加大农村金融服务供给;“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民将因此享有更充分的财产权利,农村潜在的巨大消费信贷需求有望得到彻底释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必将催生巨大金融市场,成为带动农村金融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为农村金融激活巨大的发展潜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要目标是振兴实体经济,最终目标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其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不可替代。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最大的风险和隐患就是避实就虚,即演变成“钱生钱”的虚拟游戏,因此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助于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将为金融业提供长期发展动力。破解金融供给结构性矛盾,增强金融供给对实体经济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最终实现金融与经济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业的一项重大任务和光荣使命。
按照十九大报告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振兴实体经济,离不开金融支持;“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尤其要注重发挥金融调节功能,绿色信贷有望实现快速增长,成为金融业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助推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利好农村金融,这是因为,“大力发展中小银行,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早已成为监管层和业界共识,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中小金融机构因此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
赶乘新时代的强劲东风,内蒙古农村信用社要以更加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自觉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新时代内蒙古农村信用社的使命是,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忘“支农支牧支小”初心,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党和政府联系农牧民的桥梁纽带”“两个作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金融服务新需要,努力把全区农村信用社打造成为党和政府满意、监管部门满意、人民群众满意、社员股东满意和干部职工满意的现代金融企业集群。
一是坚决履行好服务实体经济这个天职。回归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本源,始终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降成本和破难题工作。
稳增长。一是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保持信贷平稳较快增长,有效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二是用好用足再贷款、专项金融债、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流转等货币政策工具,拓展资金来源渠道,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提升资金供给能力。
调结构。一是严格执行差别化信贷政策,调整优化信贷结构,不断将优质金融服务资源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努力在解决内蒙古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中发挥更大作用。二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提高绿色信贷比重。三是持续加大民生领域信贷投入,突出做好金融扶贫工作,增进民生福祉。
降成本。一是加大减费让利力度,合理确定资金和服务价格,确保金融消费者以可负担的成本获取金融服务。二是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降低金融服务触达成本。三是规范续贷业务,加强IT系统改造,修改完善配套制度,创新还款方式,着力解决农牧民和小微企业过桥“倒贷”问题,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破难题。一是全面开展客户信息采集建档和信用评级,让信用变成财富,提升弱势群体融资能力。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客户违约风险评估能力和贷款审批发放效率。二是扩大有效担保品范围,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最大限度激活农村集体资产和农民个人财产尤其是闲置资源融资功能。总结推广“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经验,扩大试点范围,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抵押登记难”和“抵押品变现难”问题。探索发展农牧民资产受托代管融资业务,让农村牧区各类动产和不动产全部“动起来”,盘活农牧民的沉睡资产。三是引进微贷技术,加大对传统业务的改良力度,破除抵押物崇拜,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千方百计降低准入门槛,着力破解担保难、贷款难、尤其是大额贷款难问题。
二是坚决打赢金融扶贫这场攻坚战。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努力做到“三个精准”,力争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更大作用。一是,精准对接特色产业金融服务需求。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加大对能吸收贫困人口就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的特色产业支持力度,以产业扶贫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二是,精准对接贫困人口金融服务需求。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设计金融服务方案,鼓励就业创业,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三是,精准对接重点地区金融服务需求。发挥自治区联社资金营运平台作用,加大对贫困旗县和边境牧业旗县行社资金支持力度,切实满足这些地区脱贫攻坚、富民兴边、挤压高利贷生存空间等资金需要,夯实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三是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个底线。把防范化解风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推进内控合规建设,夯实全面风险管理基础,坚持“四个并重”、突出“三个重点”,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同时,坚决遏制重大案件事故发生。
坚持“四个并重”。一是坚持防范与化解并重,化解存量,遏制增量,防止反弹回潮,标本兼治,提升风控能力。二是坚持表内与表外并重,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和穿透原则,加强全口径、全流程风险管理,防止不当创新、违规套利和其他任何“躲猫猫”行为。三是坚持日常风险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并重,时刻防范“灰犀牛”风险,提升应对“黑天鹅”事件能力。四是坚持防范信用风险与防范流动性风险并重,严防二者叠加风险。
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重点机构,做好高风险机构处置工作,防止单体风险外溢蔓延。二是突出重点地区,高度关注资源型地区、城市周边地区和房地产过度开发地区机构经营取向,严防脱实向虚、弃农进城的战略性风险。三是突出重点业务领域,严防信贷业务风险、票据业务风险和交叉金融业务风险。信贷业务领域要重点防范授信集中度风险和由于多头授信导致的过度授信风险。
四是坚决啃下农村信用社改革这块硬骨头。进一步增强使命意识,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自觉服从服务于改革大局。改革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是,保持“两个不变”,积极稳妥推进“两大改革”。
“两个不变”。一是农村信用社县域法人地位不变。二是区、县两级法人管理体制不变,不合并、不上收,尊重基层行社独立法人地位,保护基层行社经营自主权。
“两大改革”。一是基层行社银行化改革,坚持“成熟一家,改制一家”,如期保质完成农村商业银行改制目标任务。二是自治区联社自身改革,按照“逐步淡出行政管理,强化服务职能”的监管要求,转变履职观念,规范履职行为,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切实满足基层行社服务需求。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推进自治区联社自身改革,最大限度降低改革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坚决防止改革过渡期出现监督缺位、管理真空现象和无组织、无纪律的个人主义行为。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历经66载时光淬炼和7次变革考验的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始终高擎旗帜,不忘初心,铸就了“农村金融主力军”的金色勋章。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内蒙古农村信用社既要守正固本,初心不改、本色不丢,又要因势而变,与时俱进、与势俱进,坚持在传承中推陈出新,适应新要求,抢抓新机遇,展现新作为。
按照十九大指引的方向和全国全区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内蒙古农村信用社要以“五个满意”为根本标准,努力把全区农村信用社建设成为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始终根植城乡社区、矢志发展普惠金融、专注服务实体经济、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的现代金融企业。
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农村信用社一切工作的领导,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系统内决不允许存在不受约束的特殊党员。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和党组织与“三会一层”议事规则,确保党的领导同法人治理完全一体化,确保经营决策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实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董(理)事会和经营层手里,确保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正确方向。
坚持政治引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鼓舞斗志、凝聚力量,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领全系统3万名干部职工始终朝着打造 “百年老店”的目标奋勇前进。
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牢固树立在金融领域为党工作的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客户服务的自觉性。大力弘扬“端盘子”的服务精神,努力为人民群众看好“钱袋子”,提供超值金融服务。更加注重弱势人群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坚持童叟无欺、有需无类、一视同仁,让弱势人群享受到同等国民待遇和高品质的金融服务。把扶贫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进一步做深做细做实金融精准扶贫,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要坚守市场定位。以永不抛弃、永不放弃的态度,始终根植于内蒙古广袤的乡村大地,始终保持与农牧民的鱼水深情,矢志打造与三农事业长期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广泛开展“我是谁、为了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专题大讨论活动,引导全区农村信用社干部职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支农支牧支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更名不改姓,改制不转向”,全方位推进三农金融服务长效机制建设,以更加有效的制度安排,确保“支农惠农”的农信本色永远不变。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以“舍我其谁”的勇气担当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工作韧劲,主动作为、真抓实干,找准切点、持续发力,力争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实践中,再立新功。
三是要保持战略定力。按照“小银行+大平台”发展思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发挥行业整体优势,坚定不移推动“五大战略”深入实施。
一是创新驱动战略。牢固树立创新思维,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推进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等全方位创新,努力实现创新发展,尽快改变农村信用社“低端金融”客户印象,把全区农村信用社打造成为自治区农村金融领域“创新高地”。
二是人才强社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选拔、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专业胜任和品行优良双标准制,培养造就一支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
三是科技兴社战略。全面加强全系统IT治理和自治区联社科技平台建设,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探索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业务,打造普惠金融服务综合业务平台,提高金融服务便利度和科技创新对业务发展的贡献度,逐步缩小与现代商业银行科技代差,努力使科技创新成为全区农村信用社加快发展的强大引擎。
四是依法治社战略。不折不扣贯彻执行金融法律法规、监管规则要求和内部规章制度,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勇气,从严惩处各类违法违规违章行为,摒弃“鸵鸟心态”,防止“破窗效应”,努力把全区农村信用社打造成为中小金融机构合规经营的“模范样本”。
五是文化立社战略。认真总结、大力弘扬农村信用社优秀传统文化,编制文化手册,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努力把企业文化打造成为全区农村信用社干部职工共同的“精神家园”。大力塑造“信用相伴,合作共赢”的企业文化品牌,加大对草根金融、挎包银行、马背银行等农信服务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提升农信品牌传播力、影响力和社会认知度,放大品牌效应,提升品牌溢价,让“内蒙古农信”成为祖国北疆大地上的一张“靓丽名片”。
延伸阅读
来源/内蒙古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主编/刘小萃 新媒体总监/李 博
编辑/叶 青 制作/贾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