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任昉 | 塔铭与哀册——两种特殊的墓志类型

文汇学人 2022-06-13

佛教僧尼的墓志,多称塔铭(幢),或嵌于塔上,或置于塔内。由于其文体、内容、埋设目的与墓志相近,金石家也将其列入墓志一类。叶昌炽撰《语石》卷四塔铭条云:“释氏之葬,起塔而系以铭,犹世法之有墓志也。然不尽埋于土中,或建碑、或树幢。” 名称有塔铭、卵塔记、幢记、实行录等。宋辽金元塔铭,多呈六角或八角形,除铭文外,间刻有咒文或经文、佛像等。如《金大安山龙泉峪西石堂尼院第二代山主(善)超师塔铭》塔身高76厘米,身为八棱幢,棱宽16厘米。铭文28行,满行17字。正书。余为梵文七俱胝佛母心大尊那真言。从现有材料看,塔铭的出现,始于北朝,隋朝不多见,最盛之期亦在唐代,其次为金元。目前出版的《隋代墓志汇编》《唐代墓志汇编》《新中国出土墓志》等书均有塔铭收录。如《新中国出土墓志·北京》[壹],收有佛教僧尼塔铭16件,最早为辽天庆十年(1120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最晚为民国三十年(1941年)秋,堪称洋洋大观。



金故忠显校尉茹公(师教)佛顶心陀罗尼幢记(局部) (均任昉供图)


哀册专用于皇帝﹑皇后、太子墓葬,其死后,于遣葬之日举行“遣奠”,命文臣撰文,赞颂其功德,并将此祭文刻于册上,平置在陵内柩前。多书于玉石木竹之上,由于其文体、内容、埋设目的也与墓志相近,研究者亦将其列入墓志一类。考古发现的唐代哀册,字口多有描金,材质均为汉白玉,长条形,长度不超过30厘米,宽度约3厘米,厚度除皇帝的较厚外,一般为1厘米。两侧面的上下端各有一穿孔,以便联缀。五代前蜀永陵出土皇帝《王建哀册》和南唐二陵中的南唐烈祖《李弁哀册》,皆作玉石册的形状,字亦填金。辽庆陵出土的圣宗、兴宗、道宗三代帝、后的哀册,则作石墓志状,分册盖、册石,盝顶盒式。均体大厚重,汉白玉质,正方形,边长130厘米左右,厚约30厘米,每石重约1.5吨,刻契丹文及汉文。其中道宗《宣懿皇后哀册》(汉文和契丹文书写)是国家一级甲等文物。明定陵的哀册为木质板状,用丝绳编缀成册。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宣懿皇后哀册盖



专题(2015.7.10)| 塔铭与哀册——两种特殊的墓志类型

任昉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研究员


订阅我们!点击标题右下“文汇学人
转载本公众号文章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