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七步诗》之外的曹植

文汇学人 2021-12-26


马斯克谈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看看“相煎何太急”之外的曹植吧



摘自骆玉明《简明中国文学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

“魏晋文学·建安文学”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同母弟。他才华出众,但因为陷入与曹丕争夺继承权的漩涡并最终失败,在曹操死后一直受到曹丕的严厉管制,至明帝继位才稍获自由。一生空怀壮志,终于郁郁而死。在建安作家中,他是留存作品最多、对当时及后代文学影响最大、通常评价也最高的一个。锺嵘《诗品》对曹植诗的评价是“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我们如果把这具体解释为生机勃发、情感丰沛和艺术表现的精致华美,大抵可以成为对曹植诗简要的概括。


曹植是一个任性的、颇有浪漫气质的人。他描写人生,每每以飞扬轻脱、纵情享受为理想的状态。如《名都篇》通过描绘一贵族少年奢华而放纵的生活,赞颂了人的生命力的自由舒张之美,人物形象之活跃为前所未有。当然,在曹植的生活理想中,建立不朽功业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白马篇》写游侠少年,既有与《名都篇》相似的内容,又加入了“名在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豪言。而《鰕䱇篇》则直抒胸臆:“驾言登五岳,然后小陵丘。俯观上路人,势利惟是谋。”“抚剑而雷音,猛气纵横浮。泛泊徒嗷嗷,谁知壮士忧!”呈现出一派豪迈气概。



以上列举的作品或许多为曹植早年所作,但即使是明显作于生存环境极端恶劣的后期的诗作,如著名的《赠白马王彪》,尽管有浓烈的哀伤,却仍然洋溢着充沛的感情,绝不是委顿无力的。“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这样的诗句,当然有对曹彪对自己强为慰勉的意味,但也确实体现着曹植固有的气质。从艺术上说,曹植的诗把文人文学的传统与汉乐府的特点结合了起来,既吸取了民间歌谣的长处,又改变了它单纯朴素的面貌。它虽不像后来的文人诗那么典雅,但总体上均有注重精致华美的特点。所谓“诗赋欲丽”虽是建安文学的一般趋向,但曹操、曹丕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诗是写得粗糙、随意的,这种情况在曹植那里几乎看不到了。他的诗,对结构、意象、修辞都很讲究。


在曹植诗中,意象的构造十分用心。如《野田黄雀行》以“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两句开头,这一高旷激越的意象,暗示了作者激荡不平的心境和险象环生的处境,给全诗笼罩了一片特定的情感气氛。另外像《七哀》开头的“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两句,也是以迷蒙恍惚的意象,奠定了全诗哀怨的基调。沈德潜说他“极工于起调”(《说诗晬语》),这确实不错。不过换一个角度来看,曹植把这种精心构造的意象放在诗的开头,其实也是全篇结构上的一种特殊安排。他的诗很少是平铺直叙的,从开头到中间的起伏变化,到最后的收束,通常都考虑得很仔细,即以《七哀》诗为例: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曹植诗歌的语言往往有鲜明的色泽,而且已经注意到工整和精练。这里最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对仗句已经讲究炼字,如“凝霜依玉除,清风飘飞阁”(《赠丁仪》),“白日曜青春,时雨静飞尘”(《侍太子坐》),其中的动词都经过精心锤炼,因而有一种凸显诗境的效果。尤其第一例中“依”和“飘”相对,前者是静态后者是动态;第二例中“曜”与“静”相对,前者为焕发之状后者为消歇之状,把原本是分散的、不相关联的景物改造为抑扬变化中互相对应的完整图景,体现了诗歌语言不寻常的构造力量。这种修辞效果比王粲又明显推进了一步。这样的诗句在曹植作品中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它是非常重要的尝试。另外,建安文人诗中,开始有较多的自然景物描写,曹植也是主要的代表。这也是对后代文人诗影响很大的现象。以上所说的曹植诗的特点,有些并非为曹植所独有,但都是以他最为突出和最具代表性。换言之,建安文人诗的成就在曹植那里表现得最为充分,以至可以说中国古代诗歌的面貌正是经过他的手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因而他在建安乃至整个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占据了特别重要的地位。



除了诗歌以外,曹植的散文、辞赋也有相当特出的成就。《与杨祖德书》《与吴季重书》均是出色的书信体抒情散文。曹植现存的辞赋,包括残缺的在内,有三十多篇,可见他于此用力甚勤。这些作品可以说代表了建安辞赋的特点和成就,其中《洛神赋》更是传诵的名作。《洛神赋》虚构了作者在洛水遇神女的故事。按在曹植以前,陈琳、王粲、杨修都曾模仿旧传宋玉所作《神女赋》《高唐赋》写过《神女赋》,可见这一题材在当时很流行。曹植所写的故事是否有今人无从探知的隐喻已不可确知,就作品文字来看,它的感染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女性美的前所未有的细致描摹,一是由人神相遇而终不能接近的愁怨,表现了完美事物总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体验。赋中刻画神女容貌与情态的文字极华美之能事,如开头一节: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而结尾处写神女已飘然远去,主人公仍在寻求她的踪迹,等待她的复临,长夜难寐,临去盘桓,充满失落的苦涩和追求的急迫。也许这意味着人生的一种不可解脱的无奈吧,你必须寻求,但结果注定是寻求不到。




猜你喜欢
戴燕 | 与现代戏同行的一段学术史——20世纪的《洛神赋》研究
扬之水 | 魏晋南北朝流行的步摇花,到了唐代似已不见,虽然步摇之称始终活跃在诗文……
程应鏐 | 魏晋南北朝史特点论述
王素|周一良先生对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贡献

编辑:spr

订阅我们!点击标题右下“文汇学人

转载本公众号文章请注明出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