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珩 | 说软糖
▞
大凡是女孩子喜欢的那些甜食,我也一样很喜欢,于是常常被人嘲笑。现在血糖高,早就与之绝缘,但是看到那些诱人的糖果,还是经不住诱惑。
糖的提炼可以从甜菜、薯类、甘蔗、麦芽中获取,在加拿大还有一种“枫糖”,是以枫树体干中流出的汁液里提取的。糖果一般可以分为硬质糖果、夹心糖果、奶脂糖果和凝胶糖果等,我最喜欢的还是凝胶糖果。
凝胶糖果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软糖。口感糯软、细腻,咀嚼时有种特殊的感觉,这种感觉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却是非常美妙的。它将糯软和韧性、滑腻和柔媚融合于一体,在咀嚼中会有种特殊的征服感。软糖的甜美不在其甜香,也不在质的最后溶化,而是在人口最初的瓦解,也就是在齿颊间停留的起始瞬间。很少有人是将软糖在口中含化的,实际也含不化,当你吮吸了它的果汁和甜味,剩下的就是索然无味的胶质,软糖的兴味也就丧失殆尽了。
软糖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不得而知,扬州的芝麻牛皮糖起码在乾隆年间已经问世。这种牛皮糖应该属于软糖一类,是用白砂糖和猪油熬出来的,再蘸上芝麻,素称是 “扬州一绝”。除扬州之外,天津也有此物,大同小异。山东的高粱饴也有很长的历史,小时候凡有山东青岛的亲友来,总是会带些高粱饸。包装虽不很讲究,却是北京不常见的,包开糖纸,软软的高粱饴外面会有层白霜,可能是使其不与糖纸粘连的缘故,口感很好,但味道比较单一,大约只有一两个品种。高粱饴是用山东特有的高粱淀粉调浆,和砂糖熬制而成,吃到嘴里具有弹、韧、柔的特点,是传统工艺的中国式软糖。而那种用果实原汁做成的花花绿绿的现代软糖则是近百年来参考了国外工艺技术制作的。
芝麻牛皮糖
上海的沙利文、冠生园都是老牌的食品糖果厂,后来的益民、天明也都是这样的风格,这些厂家做的软糖是我小时候吃得最多的。除了水果味的软糖,上海还有一种巧克力皮儿的夹心软糖,我至今念念不忘。
这种巧克力皮儿的夹心软糖是天明的还是益民的?已经记不太清楚,个头很大,长方形,大约五六公分长,三四公分见方,外面用较,厚的纸包者。牌子叫“东方红” 是无误的,因为不知如何称呼这种夹心巧克力,于是干脆就叫它 “东方红”了。这种软糖外面有层薄薄的巧克力皮,里面软得就像棉花糖一样,共分三层,三个颜色:咖啡色的是巧克力的,白色的是奶油的,粉红色的是草莓的。不仅颜色不一样,味道也确实不同。从工艺上看,有些像现在的巧克力皮雪糕,但里面是软糖,不会化掉。因为个头大,只能分着吃或吃半块,剩下的用纸包起,下次再吃,外面的巧克力皮混着里面的软糖更是格外香甜。
除了这种“东方红”,五六十年代的软糖还有一种小块儿呈卷筒式的,外面有糖渣儿,卷起来分若干层,五颜六色,口味也不一样,好像也是上海做的。我最喜欢在吃的时候将那卷筒打开,看看里面的究竟。
那时北京的东城有两个较好的食品店,比一般副食店和“合作社”要好得多。一个是东单东南角上的“祥泰义”,一个是西总布胡同西口外的“德昌厚”,直到今天德昌厚还存在。他们虽不是前店后厂,但卖的东西却要比一般商店好一些,有的是从上海、天津直接进货,这些软糖店里都有的卖。
说到糖果和德昌厚,不能不让我想起张秉贵师傅。
当人们去百货大楼的时候,首先会看到门前张秉贵的铜像,今天的外地人多是只知其名,而不太了解张秉贵其人的,他后来成为百货大楼的一面旗帜,成为“—团火精神”的代表,许多桂冠加在了他的头上。可是在我心中,他就是原来的张秉贵,与他头上的光环没有一点关系,我对他的尊敬,完全出于和他几十年的相识,以及他人格的魅力。
张秉贵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张秉贵十七岁就在德昌厚学徒,一直到他一九五五年进入百货大楼,在德昌厚服务了近二十年的时间,是德昌厚的老店员。由于我家曾住在东总布胡同,后来又搬到什坊院,距离德昌厚都不远,那时经常到德昌厚去买东西,也算是德昌厚的老主顾。小时候是跟着祖母去,后来也跟着母亲去,张秉贵与我家的人都非常熟。张秉贵在德昌厚时就态度和蔼诚恳,总是对任何人都十分客气。我那时也就和柜台一样高,同大人去买糖果,他都会主动招呼我,叫我“小弟弟”,非常亲切。我记得不久他就调到了百货大楼,在糖果柜台一站就是将近三十年。看他卖糖果真是一种享受,且不说他那“一把准” 的技巧,就是动作的麻利,算账的熟练,待人的诚恩,也会让人感到舒服和亲切。我的祖母酷爱吃糖,尤其喜欢牛奶太妃糖,只要来了新品种,张秉贵都会向她介绍。我爱吃软糖,他也十分清楚。一九七六年我结婚,要去买些糖果,结果是去了两次,原因就是第一次去时他不在,竟没有买,第二次去时他在才买的。看我买那么多糖,他问我做什么用,我告诉他要结婚了,他听了很高兴。那时糖的品种还不像现在这么多,他尽最大可能为我挑了许多花样。我说要请他吃糖,他说这可不行,不要说是在糖果柜台说不清,就是上班时间也不能吃东西,还连连说“心领了,心领了”。
二〇〇五年在巴黎,十分钟情于达拉约的软糖,果汁浓厚,软硬适口,就是价钱贵得吓人,不过走时还是带回一些,回来管不住自己,很快就吃完了。这些年中国自己出的软糖并不太多,可是进口的软糖却不少,许多是透明状的,咬都咬不动,只有韧性,却无柔性和弹性。花色倒是很多,有葡萄样的、草莓样的、桑葚样的,都是进口的,价格也不菲,却是不好吃,可能洋人的口味也在变,于是真的对软糖失去了兴趣。
去年在捷克却发现了一种软糖,非常好吃。都是小包装,每袋里只有十几块,牌子是叫“Katjes”,本来以为是捷克的,可仔细看看却是德国的出品。软糖也是块状的,外面有细细的糖渣,果香很浓,口感比现在国内进口的好太多了。吃着好,一连买了十包带回北京,后来在德国到处去找这种软糖,竟然没有找到。
糖果是诱人的,给人以温馨和甜蜜的感觉,记得上小学时不少女孩子攒糖纸,那时的糖纸多是蜡纸包装,设计也远没有现在的那样好看,但女孩子们却非常珍爱,还互相交换。那时得来几张糖纸并非很容易,她们会一张张展平,夹在书里,在睡梦里都会憧憬着甜蜜和美好的童话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