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出轨,催婚,户口,买房……他们的故事,真的在说我们

吃货一族 2022-09-1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桌子的生活观 Author 桌子先生



一张聚焦于生活里的智慧、温暖的桌子



1

 

先说一个故事:

 

在大学心理学课上,白发苍苍的老教授问:“哪位同学能解释什么是良心?

 

一个同学回答说:“良心是我心里一个三角形的东西。我没有做坏事,它便静静不动;如果我干了坏事,它便转动起来,每个角都把我刺痛;如果我一直干坏事,每一个角都磨平了,也就不觉得痛了。

 

我觉得这是关于良心目前见到的最好解释。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这样的三角形,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做人的底线,而那些常去试探的人,磨着磨着就被磨平了。

 

这是桌子看完电影《半个喜剧》之后最大的感想。



在电影中,那个三角形被磨平的人是郑多多(刘迅饰)。



他是一个富二代,花心男,约初恋女神莫默(任素汐饰)到自己家里做客,可是却忘了自己当天晚上还把另外一个女孩带回了家里过夜。



在追求一个女孩,还和另一个女孩保持联系是不是很渣?

 

但他更渣的是,自己马上就要结婚了,他还有另外一个未婚妻,之所以想睡莫默是因为她是之前自己心中的初恋女神,想在结婚之前不留下当初的遗憾。

 

他明明斡旋在众多女生之中,背着未婚妻出轨无数,可是当他被未婚妻怀疑的时候,他不断贬低女孩,说是对方勾引自己,然后信誓旦旦地说:我要是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情,全家死光!

 

从他做出这样的举动开始,我就觉得他内心的那个三角形,已经被磨平了,不会再痛了。

 

除了郑多多,还有差点快要被磨平的孙同(吴昱翰饰)。


是郑多多的朋友,没钱租房子和他住在一起,和家境富裕的郑多多不一样,孙同更像是所有在社会中挣扎的普通青年的缩影。


他来自东北的小城市,长在一个单亲家庭,性格又软又怂,就是我们俗称的滥好人。



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他有个稳定的工作和北京户口,独自在异乡打拼,他的生活过得本就特别艰难,心里有个音乐梦,但为了生计只能接受领导的冷嘲热讽。

 

他每天赔着笑脸,越来越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但是为了留在北京,他没得选,谁也不敢得罪,不仅要伺候领导,还要讨好兄弟。



虽然知道郑多多是个渣男,但他还是帮他瞒了下来,一方面是性格本来比较怂,一方面因为迫于生活压力,他不得不选择妥协。

 

他成了自己最瞧不上的那种的人,不过好在最后悬崖勒马,选择了正确的道路。

 

看到他在酒吧安静地唱着歌,还会努力的把自己录好的唱片发给音乐总监的时候,我就知道他的棱角还没有被磨平。



我之所以说孙同最像我们,是因为我们有时候可能会被利益动摇,会怂、会妥协,但当三角形转动的时候,那些棱角还是会让自己刺痛。

 

全片唯一一个没有被磨平的人,就是女主莫默。

 

看到她我就是想起了那种北京特别飒爽的女孩,看到郑多多床上还睡着一个女孩,她掉头就走,丝毫不拖泥带水。

 

她在银行工作,银行的领导要她给自己的熟人走一个后门,她想都没有想就拒绝了,因为她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

 

可能你会问,领导难道不在以后的工作中给她小鞋穿吗?

 

当然给了,而且她经常穿小鞋,但是即便这样,她也没有想过放弃自己内心的坚持。

 

工作中是这样,爱情里面也是这样,即使她再爱对方,她也不想放弃自己的原则,不想去欺骗任何人。



电影中莫默有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我不是不知道这个世界什么样,我就是想去撞一撞。

 

其实我们很多人缺少的,就是这种撞一撞的勇气。

 

当社会上那些虚伪、委屈迎合、圆滑世故的人越来越多,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而那些内心有棱角的人才显得多么难能可贵。

 

《半个喜剧》是继《驴得水》之后,原班人马操刀的新电影,我看完之后只有一个感觉,这样的好片子,真的太少太少了。

 

电影从头到尾都在让人笑,都是新的梗,新的笑料,而不是像很多电影是网上扒的桥段。


但一部电影让人笑没什么厉害的,真正厉害的是那些喜剧背后让人思考的东西。

 

孙同是一个寒门学子,高考考了三次才考到北京,他生活寒酸,连去酒吧演出的衣服都必须借郑多多的,许多人看到他的搞笑桥段很想笑,但是我却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辛酸。

 

在电影中,他的母亲劝他妥协,他的同学劝他要变得世故,在利益诱惑和现实情况下,他内心的那一道线是否会被击溃?

 

莫默是一个快30岁的女人,是一个人见人愁的大龄剩女,家里催她结婚,公司的同事逼她妥协,她被渣男骗,被相亲的男人看不起,明明她也有很想要的东西,明明她只要稍微低一下头,她就可以过得很好,但是她偏偏不。

 

这部电影太现实了,它说的就是我们现实社会。

 

电影里,孙同的母亲想要给他的领导送礼,恰巧被这个经理看见了,他再三拒绝,看起来特别正直。


可老总儿子郑多多一来,听说孙同是他的好哥们,经理立马接了孙同妈妈的礼物,从冷脸相待立马变成了热情的招呼妈妈去吃饭,看得我特别唏嘘。

 

其实哪里是什么刚正不阿,只不过是人家看不上你,现实就是这样,很多人只想攀交对自己有用的人。

 

孙同妈妈也一样,从莫默嘴里她知道了多多只是可怜自己的儿子,她觉得自尊心被打击了,但是她敢让儿子就此不和人家来往吗?


不行,因为这意味着儿子没了北京工作和户口,所以她只能赔着笑脸,撒着谎,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谁没有自尊心,但在现实面前,在北京户口面前,它一文不值。



看完这部电影,我一直在思考的是,在现实的压力下,在异乡的漂泊中,棱角慢慢被磨灭,我们很容易就变成了自己当年最讨厌的人。


但这部电影一直在用喜剧告诉我们,守住那一道底线到底有多重要。

 

 

2

记得小时候听过皇帝新衣的童话故事,皇帝明明是裸着出来的,但只有小孩子敢说出那个真相。

 

小时候大人用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敢于说出真相,我们害怕成为那些说谎的大人。


而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们却渐渐离那个说真话的小孩越来越远,变成了圆滑世故,阿谀奉承的大人。

 

前些日子,我参加了高中同学聚会,大家久违地坐在一起吃着宵夜,喝着啤酒,但是彼此之间却再也没那么熟悉。

 

一个男同学,上学的时候特别正直,嫉恶如仇,看不过眼的事情会仗义执言,从来不说假话,不喜欢拐弯抹角搞小动作,也不懂得迎合和拍马屁,让人觉得特别真诚和踏实。

 

我曾经以为他会这样下去,但事实证明我还是低估了生活的威力。

 

那天晚上喝酒的时候,他一直在吹牛和某某领导关系如何如何好,给人家送了多少礼,可以如何如何走后门,如何如何懂潜规则。

 

在酒局上,他八面玲珑,滴水不漏,但却让我觉得十分陌生,似乎眼前这个人我根本不认识他。

 

那个曾经嫉恶如仇的少年,在我青葱岁月的回忆中,忽然变得面目全非。



这件事在我脑海中回想了好几天,久久不能释怀。


或许这就是我们要为成长付出的代价,面对现实,我们的底线一退再退,最终我们也变成了那个油腻圆滑的中年人。

 

记得那天晚上去唱歌,当我唱到《老男孩》中的那一句: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

 

忽然唏嘘不已,无比落寞。

 

很多读者可能不知道,其实桌子在写公众号之前,上一份工作是在一个教育集团。


我之所以走上写作这条路,是因为在上一份工作中,有很多很多地方都让我不适应。

 

我无法像其他同事那样厚着脸皮把礼品提进领导的办公室,我也无法像他们那样在酒局上面阿谀奉承,各种拐着弯拍领导马屁,也无法放弃自己的底线去站队拉关系。

 

我不是看不起他们,也不是鄙视他们,甚至我也想过去学习他们,但是我还是无法放弃自己那一毫不值的尊严,也无法放弃内心的坚持。

 

而在这个体系中,领导恰恰就爱这一套,所以我就只能离开。



我喜欢在公众号上面写作,喜欢这个职业,用尽全力去拼,是因为我知道,只要我写得好,做出了成绩,我不需要再去喝酒应酬,我不需要再去巴结和讨好谁,我可以随心所欲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磨了那么多年,内心的棱角还是没有磨平,那索性就不磨了吧,我也想通了,保持一点锋利和棱角,也挺好的。

 

有个作者说的很好:

那些奉劝你变得世俗,变得圆滑,说什么会被现实教育的人,不管是好意还是违心,都是想拉你下水,让你放弃你最宝贵的东西,变得和他们一样,这样他们才会觉得自己的圆滑和世故才是天然正确。


只有你按着自己的路走,锐意,坚定,遇到迎面而来的风,锐利如刀,一刀一刀,这样就会露出你的棱角和锋芒。


 

3

 

在知乎上有人问:从哪一刻开始,你觉得和他做不成朋友了?

 

有一个答案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答主的这个朋友,收入并不少,但是他经常用假的微信截图,欺骗买早餐的小摊贩。他把微信支付的图展示给他们看,然后小摊贩就相信他付款了。

 

一份早餐,也不过就几块钱,摊贩们起早贪黑,天不亮就开始准备食材,辛辛苦苦最多也就赚个一两块钱。

 

答主看不过朋友连这种空子都要钻,久而久之,两个人就疏远了。

 

有人可能会不明白,你和小摊贩素不相识,但这个人确是你货真价实的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为了小摊贩失去了一段友谊,这多不划算啊。

 

我和答主的想法是一样的,不管多么深刻的友谊,不管多么亲密的朋友,都不能让我们失去底线。


换做是我,每天目睹着小摊贩这样吃亏却不发一声,无疑就是纵容了朋友的行为,久而久之,我自然也会变成和朋友一样没有底线的人。

 

友谊再重,但敌不过心里的那杆秤。

 

或许我们会因为诚实失去很多东西,一个朋友,一个晋升的机会,一段人生经历。


但是我们要知道,一次妥协就意味着以后的一万次妥协,撒一个谎要用数百个谎来圆,坚持很难,但至少我们没有失去自我。



朋友之间是这样,情侣之间也是一样的道理。

 

在《半个喜剧》中莫默和那个相亲的对象,他们为什么会不能走到一起?

 

因为他们的价值观是不同的,那个相亲男早就摸透了社会的规则,看不起莫默这样坚持原则的行为,从内心鄙视她,觉得她傻,这样水火不容的价值观,注定他们会分道扬镳。

 

其实孙同也是一样。

 

不敢说真话,选择包庇和纵容的孙同,他和莫默的价值观是不匹配的,失去莫默之后犹如行尸走肉,最后他找回自我,说出真相,才追回了心爱的姑娘。

 

感情中,友情中,价值观匹配,有着同样颜色灵魂的人,才会最终走到一起。



为什么这部电影叫半个喜剧?


因为一半是喜剧,一半是现实: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没有比真诚更贵重的东西,我们都该坚持住自己的底线。

 

我知道,在社会上闯荡,在异乡漂泊,在生活中挣扎,一定面临着很多选择,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要妥协:

 

为了和老板搞好关系,我们学会了谄媚,学会了睁着眼睛说瞎话,学会了明明看到了错误但怕得罪人家也要忍住不吭一声;

 

为了所谓的避免吵架,我们学会了对爱人撒谎,学会了隐瞒对方;

 

为了社交需要,拉拢人脉,我们学会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学会了对着不喜欢的人也要笑得开颜。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心里都该有把尺,丈量自己的底线。

 

可以改变,但绝不要妥协。


就像电影里面的孙同,他放弃了北京户口,放弃了房子,但他却拥有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而是不让这个世界改变我们。

 

 

文章作者简介:桌子,身高1.85米,有八块腹肌的兼职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职员,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观 ,个人微信公众号: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喜欢吃货一族的话

记得置顶星标

也许你还对这些感兴趣:

@改善饮食结构可减少水足迹,吃素能省55%用水量!

@周冬雨、于正等一行四人为看北极熊前往北极,眼前的一幕幕却深深刺痛了她们的心

@94岁素食奶奶为流浪汉免费派送食物40年,温暖了一座城,感动了全世界

@普素Christmas Menu | 以圣诞的名义,享受专属的浪漫

@冬日新品丨素池家轩素火锅暖心上线!


点一下你会更好看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