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阅读方式不对,书读再多你也不会写作文

2016-10-20 周其星 快微课

快微课


点击蓝字关注快微课,订阅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你刷微信,娃听书!和孩子一起聆听经典,爱上阅读。点击声波,收听《纳尼亚传奇第二部》10

快微课在每篇头条文章的开头为您推送经典有声阅读,近期推送的是《纳尼亚传奇第二部》,往期音频收听请查看历史消息。刷微信,听经典,爱上阅读!获取《纳尼亚传奇》第一部有声书全集请回复“纳尼亚1”


作者:周其星

深圳实验学校语文名师,儿童阅读推广人,“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全国最大的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创始人,他致力于推动优质的儿童阅读,影响了全国数万个家庭。率先在小学课堂推动生命教育,主张教师在课堂是“阅读教师”的身份,家校共同携手,合力为童年打造一间彩色的阅读教室。著有《彩色的阅读教室》



在近日的一次讲座活动上,有家长问了一个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

家长我的孩子从小就跟着我一起亲子阅读,现在五年级了,读了很多书,那些国际大奖小说都读了个遍,可也没见到孩子的作文能力有多大提高,这是怎么回事呢?

前不久张祖庆老师有篇文章也专门谈到了这一话题,(点击阅读:特级教师张祖庆:为什么孩子读了那么多书,作文还是写不好?)我看转发量很大,想必同样困惑的人有很多——

书读了很多,为什么对写作没有帮助?


我想接着这个问题再追问两个问题:

1第一,你读书就只是为了写作吗?2第二,你说你读了很多书,真的有很多很多吗?

你所说的“多”跟我理解的“多”可能不是一回事。

好,先来谈第一个问题。

读书是为了什么?

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提升修养、丰富人生、

愉悦心灵、放松自己……

每个读书人都会有一个或几个自己的诉求和理解,但是直奔写作而去的,估计也就是家长对孩子的读书期待吧?

如果说,读书的妙处就在于可以帮助你提高写作水平,估计大家都会趋之如骛。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读书越多,写作越好。这中间的逻辑是什么?你会说:读书是输入,写作是输出,输入越多,输出就越快。你真以为这是直通车、排水管啊!


哪有那么容易折现!

贾尼·罗大里有首诗说得好极了:  

   做一张桌子,需要木头;
    要有木头, 需要大树;
    要有大树, 需要种子;
    要有种子, 需要果实;
    要有果实, 需要花朵;
    做一张桌子,需要一朵花。


如果说,阅读是花开,而写作是做出桌子来,一朵花与一张桌子的距离相隔那么远,你怎么可能在开出几朵花以后,就会变出一张桌子来?

读书归读书嘛,不要这么功利好不好?

当然啦,花朵与桌子之间距离再远,也不至于毫无关联,你尽管开更多的花,将来的某一天,做一张桌子自然不在话下。而这,就要说到第二个问题了:书读多少才算多?

这已不单单是量的问题了

读书方式不对,量再多,对写作也毫无帮助。



当下次再有人提到这个话题时,你可以请他思考这几个问题:

1读得多,但他读得全吗?


是不是只限于一个方面(他感兴趣的某个特定方面的书)的阅读,而其他方面读得少?

蜜蜂采蜜的比喻鲁迅已经用过,道理我们都明白。回到现实中来,如果孩子喜欢读动物小说,你只读沈石溪的自然不够,而且我大胆说一句,读得再多也没用。

该怎么做才合适?举个例子,你对狼很感兴趣,不妨找出同样写狼的故事,把国内的金曾豪、姜戎、黑鹤,国外的西顿、吉卜林、杰克·伦敦的作品都翻出来,你会发现,同样是写狼,手法不一样,文风不一样,科学性文学性都不一样。

聪明的朋友很快就明白了我的意思,对,就是要让孩子在主题阅读中获得思辨能力。有了思辨力,还愁写作那点事吗?


2他的白话文读得多,那古典文学呢?会不会有点少?


要写出真正好的文字,是要有一点古典文学基础的,如此方能彰显汉语的气度和风骨。在欧式语言中长大的孩子,太需要补上古典文学这一课,这是我们祖国文化的精髓,是滋养我们的不可或缺的精神血脉。

如果在表达感谢时,你这样说——

    费神之处,泥首以谢。

    感荷高情,匪言可喻。

    琐渎清神,容当晤谢。

    备荷关照,铭戢五内。


如果在收到礼物时,你这样表达——

承蒙厚惠,赐我多珍,拜领之余,曷胜道谢。

辱荷隆情,下颁厚贶,却之不恭,受之有愧。


如果给人添麻烦了,你这样道歉——

    前事有负雅意,十分抱歉,尚希恕之。

    前事有逆尊意,不胜惭愧,万望海涵。

    疏失之处,请少垂宽恕之情。

    诸多烦渎,惶愧奚如。

    不情之请,并希鉴原。

    不当之处,尚乞谅宥。

    方命之疚,尚祈海涵。


    是不是更有范儿?


3他是不是以读者的身份读得多,而以作者的身份读得少?


在阅读与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有两种意识。一是读者意识,一是作者意识。

读书时,要有作者意识,学会用作家的眼睛去观察,想想他为什么这样写,去掉某个情节会怎么样?一定要这样开头吗?可不可以换一种结局?读书时,如能有着这样的自觉,方能更好地与作品对话,与作家对话,也更容易洞察写作的奥秘。

写作时,要有读者意识,你要知道你的文字是给谁看的,他能不能听得懂你的意思,会不会认同你的观念,你能不能在一开头就抓住他的眼球吸引他一口气把你的文章看下去,你的情绪他会不会体察到,你能不能引发他的共鸣或者思考或者触动他的泪点……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会有真切的对象感真实的存在感,而不会无病呻吟自说自话。


4他是不是泛读的居多,精读的很少?


当我们在强调海量阅读自由自主的阅读时,千万不要忽略对于中高年级孩子来说,他们需要一段时期的专注精读,也就是将一本书反复读几遍,这样,他就会由一开始的对情节的追逐,过渡到对语言本身的关注。

就像当天互动时一位老师说的,当她时隔多年,再次捧起《围城》时,她已经远离了对情节的关注,开始去注意作家的遣词用语,发现不少语言的细节,无形之中,得到更多关于写作的顿悟。

假如小学高年级的孩子,或者初中的孩子,能在老师的引领下,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去读《西游记》,用一个学年的时间去啃《红楼梦》,反反复复读很多遍,你还会怀疑他的语言能力吗?

当我们不断追问和思考以上问题以后,关于阅读和写作,才会有更加明晰的理解,也就不至于困顿于“读得多写不好”这样的伪命题了。

至于写作有没有更有趣的方法,可以带着孩子玩起来,那就等我以后专门写文章来说道说道了。


转载自:周其星老师公众号“星星问答”(xingxingwenda)


点击查阅☛特级教师张祖庆:别让好词好句变成作文的劣质化妆品

点击查阅☛让孩子爱上阅读恋上写作的绘本书单来了!名师曹爱卫历时4年从海量绘本中精选92册经典之作

点击查阅☛和孩子聊聊钱,名师周其星这几招太牛

点击查阅☛书读了不少为什么作文还是写不好?语文名师罗才军告诉你问题出哪儿?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幼升小名师公开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