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疯狂补课到学霸弑师:教育被“剧场效应”绑架引发的惨剧,值得每位家长深思

2017-11-18 郭山 快微课

为了祖国的未来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快微课

2017/11/18  Saturday

11 月16日,本号推送的下面这篇文章,因弄错内容主要原创者,现经过作者授权重新推送(有删改)。


教育出了问题,我们早就知道。只不过是一再突破我们的想象罢了。

11月12日,湖南沅江三中高三学生罗某杰,因学业纠纷与班主任鲍老师发生争执,用弹簧跳刀刺了老师26刀,致命一刀就在脖子上。11月13日,罗某杰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沅江市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


罗某杰是这所省重点中学尖子班的第一名,鲍老师是益阳市优秀教师。


01

学霸杀师,再一次刷新了大家的三观


为什么要拔刀刺向班主任?

原因是,这所封闭式的学校高三学生每个月只休息两天,每周只有三个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可以外出。惨剧,及发生在考试之后每周原本学生应该外出的三个小时。

向来认真负责的鲍老师安排全班同学观看16分钟的励志短片,写500字观后感再离开学校。

这个安排让准备到镇上买东西的罗某杰很不满,拒绝写作文,而在教室走廊逗留,后被鲍老师叫到办公室批评,提及转班、通知家长。就在鲍老师给罗某杰妈妈拨电话的时间,罗把尖刀刺向了老师。

后据罗向警察交代说:“觉得老师太严厉了。自己既为出校时间被挤占感到憋屈,更为通知家长的做法感到愤怒,以至于激动,已经完全控制不住自己了。”


▲案发现场


罗某杰杀人之后,还跑到教室对班主任鲍某的女儿说,“我把你爸爸杀了”。

杀老师,已经不是人咬狗的新闻了,这几年,屡屡被爆出:


▲“杀师”新闻


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孩子怎么了?动不动就自杀,动不动就杀人?

我们注意到,引发罗某将尖刀刺向老师的导火索是:每周仅有的几小时自由支配时间被老师占用。而这所学校,一个月,只放两天假!

这种现象,在各地的高三年级,属于普遍。

这件事发生后,课长朋友圈里很多教育人士发声,表达痛心和对当下教育生态的反思。

导致罗某杰举起尖刀的导火索,事实上在当下每个孩子身上都存在——这就是让孩子们越来越累的“教育剧场效应”!


02

中国教育的“剧场效应”正愈演愈烈

教育圈人士指出:教育的问题都在教育之外。所有“弑师案”的背后都有一个绕不开的死结:目的功利化、手段高压化的教育生态。


这个畸形的教育生态可以用“剧场效应”来分析:


剧场效应最早是由法国教育家卢梭在提出:一个剧场,大家都在看戏。每个人都有座位,大家都能看到演员的演出。忽然,有一个观众站起来看戏(可能是为了看的更清楚,也可能因为身高较矮),周围的人劝他坐下,他置若罔闻,求助剧场管理员,管理员却不在岗位。于是,周围的人为了看到演出,也被迫站起来看戏。最后全场的观众都从坐着看戏变成了站着看戏。




有什么区别吗?


先站起来看戏的人在短时间内看的更清楚了,等到大家都站起来了,所有人看的效果和原来几乎相同。

只是,所有人都成了站着看戏,所有人都更累了。

所有人,比原来付出了更多的体力成本,得到了和原来一样的(甚至更差)观剧效果。

更悲剧的是,虽然大家都更累了,但不会有任何人选择坐下来看戏。

因为,谁选择坐下来,谁就啥也看不到。

相反,还会有人开始站在椅子上看戏,引发更多的人也站在椅子上看戏。

于是,一种空前的奇观出现了,某处的椅子不是用来坐的,而是用来站的。

结果,破坏秩序的人没有得到持久的收益,而遵守秩序的人则是受害者。

表面上,要怪那个破坏秩序,先站起来的观众,是他,首先破坏了秩序。

实际上,真正的责任人,应该是剧场的管理员,毕竟,他是秩序维护者。


“剧场效应”正在中国教育泛滥成灾。


▲高压学习


03

“剧场效应”之不断延长的学习时间


首先是不断延长的上课时间:学生应该每天有多长时间的学习时间?国家有规定,生理也有规律。然而,“剧场效应”却一再突破国家规定和学生健康的底线。


以普通人口大省的高中阶段为例,其逻辑演变如下:

第一阶段(坐着看戏):所有学校都按国家规定执行,比如一周上五天课,每天上8节课,没有早晚自习,挺和谐的。

⚖第二阶段(个别人站起来看戏):突然,有个学校改成一周上六天课,每天上10节课,结果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成绩。赢得了家长的好评和追捧。

第三阶段(所有人站起来看戏):于是,其他学校迫于业绩考评和家长的压力,也被迫跟进。一段时间后,学校都成了六天上课制。一个学校不守规矩必然演变成所有学校都不守规矩(除了那些自己放弃竞争的所谓“烂校”)。于是大家的办学时间达成了新的平衡。

第四阶段(站在椅子上看戏):某些学校索性失去下限,改成两周休息一次,加上早晚自习。更有甚至发展到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一点才休息。于是,其他学校也被迫跟进。如此愈演愈烈,甚至有的学校一个月才休息半天,尽管骇人听闻,但比比皆是。



尽管有部分学校迫于压力,没有完全跟进,但再也没有任何学校(尤其是重点学校)胆敢回到五天上课制、不上早晚自习的起始状态了。所有学校都退不回去了。


各个学校与原来五天工作制的情况下比较,办学成绩和排序没有本质变化。不同点是:所有学校、学生、教师都更累了,但得到的仍是原来那个排名而已。只是,谁也不敢再回到五天工作制,谁也不敢退回去了。


而这起“杀师案”的起因,正是因为老师临时取消了原本给学生的几个小时的校外活动时间,而这宝贵的几个小时,是罗某杰打算去镇上买点东西的……



04

“剧场效应”之愈演愈烈的补课(奥数)


小学初中的家长可能要暗自庆幸:还好还没上高中。没错,高中,似乎是政策监管的特区。初中和小学,国家政策还是卡的比较严的,毕竟,公然对这么小的孩子们下手,还是略感不好意思的。别急!家长会下手的!


另一个替代品上场了:补习班。


第一阶段(没有人上补习班):班里同学们学习成绩有好有差,好在老师和家长们并未特别在意孩子们成绩好坏,几乎没有人会为了提高分数上补习班。回顾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学校,那时社会上几乎没有补习班这种鬼东西存在。

第二阶段(个别人上补习班):突然,有同学利用周末时间补课,或者是上的补习班,或者是找的一对一的家教,短时间内提升了自己的成绩排名,引发了其他家长的效仿。

第三阶段(大部分人上补习班):于是,竞争愈演愈烈,别人上补习班成绩提升了,你不上补习班就相对落后。班级里几乎所有同学都上了补习班。结果大家的成绩排序又回到了起始状态。

第四阶段(追求名牌补习班和名校老师):上补习班已经不够给力了,需要上名牌补习班,找名校老师补习。“你家孩子报的哪个补习班?”,已经成了很多家长聊天的中心话题。某些“名牌补习班”一位难求,招生甚至比公办名校还牛气,放学时常常造成交通拥堵。


奥数也是同样道理,前几天这篇文章里有提及这个问题:当所有孩子都在学奥数,奥数该怎么学?

⚖第一阶段:没有人学奥数,大家上完小学就近高高兴兴上初中、高中、大学,尖子生就那么多

⚖第二阶段:少数尖子生学奥数,奥数比赛出现了,同时民办初中也出现了,少数有天赋的孩子参加,被名校青睐,考上名牌大学

⚖第三阶段:更多成绩较好的孩子学奥数,奥数培训越来越多,小升初考试取消后,民办初中从奥数比赛优胜者中挑牛娃,奥数开始成为名校选人的筛子;

⚖第四阶段:所有人都学奥数,机构瞅准时机,把奥数培训流水线化、规模化,所有孩子都可以系统地学奥数,所有孩子周末都泡在奥数班上刷题……

为了保持优势,那批优秀的尖子生,会刷更多的题以保持优势。

但是,如此恶性竞相上补习班、学奥数的结果,得到的是和原来一样的排序和升学结果。不同点在于:家长们的经济负担更沉重了,孩子们的童年更加悲催了。


如果大家都想通了,都不上补习班、不学奥数,给孩子们减负,给家长们松绑,不好吗?但,谁也回不去了!因为谁也不敢也不愿先停下来!谁先停下来谁吃亏啊。


05

“剧场效应”之疯狂的作业


关于作业的吐槽已经太多太多。

陪孩子写作业成了危险工种、陪写作业导致家长心肌梗塞、陪孩子写作业加速现代女性衰老……

作业,同样,可以在“剧场效应”中找到答案。


第一阶段(作业不多):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作业的童年时期,那时科目少,作业也少且简单,放学也早。完成作业都不是问题,写完作业还能愉快的玩耍。课余男生上树掏鸟窝,下河捉鱼鳖,女生跳皮筋,做手工,都是学生时代的常态。

第二阶段(作业变多):某些科目或老师增加了作业,这门科目成绩立竿见影的提升,迫于考评的压力,其他各科纷纷跟进。

第三阶段(作业变态):只增加作业数量已经过时了,作业的种类和形态也与时俱进。除了老师改的作业,还有家长改的作业,除了课内作业,还有课外作业、展示作业、探究作业、网络教育作业、全程签字改错、微信打卡、拍照上传……。作业已经成了家庭和谐的头等大事。

第四阶段(作业发疯):作业,重在落实,落实,关键在家长。写作业成了衡量学生学习态度和家长对学校支持力度的最重要维度。不写作业要罚站,甚至停课,在许多学校已成为常态;监督作业不力的家长被请到学校面谈也屡见不鲜。


同样悲剧的是,当每个学生和每个学校都多写了这么多作业后,他们成绩排序与作业少时并不会有显著变化。只是,所有的老师、学生、家长都更加疲惫不堪,日益心力交瘁。而,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多写了这么多作业后,学生们对学习这件事充满了厌恶,尤为要命的是:谁也停不下来了,谁也不敢少布置作业,谁也不敢不布置作业。


06

“剧场效应”之尴尬的优秀教师


疯狂的恶性竞争不但鲸吞着学生和家长,也蹂躏着教师,甚至使课堂生态发生逆向淘汰。

前几天和一个初中学校的老师聊天。她是一位有近二十年教龄的优秀政治教师,教学成绩一贯优秀,课堂有趣有料,深受学生欢迎,也在各类公开课竞赛中名列前茅。然而,这位公认的爱岗敬业的资深优秀教师却尴尬又无奈地成为了学校考评体系中的“后进教师”。


究竟是发生了些什么呢?


事情是这样的,这所中学师资不够,学校让一个职员(完全没有任何教学经验,学的是体育专业,不是政治专业。)代理几个班的政治课。这位代理老师缺乏政治课的理论和专业素养,所以也谈不上什么课堂技巧,更没有什么情景化,探究化教学。上课先用十分钟时间让学生划一下重点,剩余三十分钟采取各种手段让学生背,人人过关的背诵。背不熟的同学下课后就到办公室接着背诵,完不成背诵任务的约谈家长。


一学期后,这个老师带的成绩遥遥领先。学校领导对代课的“外行教师”刮目相看,赞誉有加。批评政治学科其他老师是“假内行”,要向这位代课老师学习提高成绩的“先进经验”。


于是,这个学校的课堂也呈现出类似的“剧场效应”,老师们放下了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课堂不再采取信息技术,不再拓展课外资源,不再讨论展示,不再钻研教材教法,也无心学习什么课改经验,全部变成了背书+默写的教学方式。


课堂生态彻底沦陷。


当所有课堂都沦为了背背背,练练练后,学生的成绩又回到了原来的排序,所有的老师业绩也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只是,学生们更累了,更厌学了,因为课堂变得“没意思”了。

只是,老师们更傻了,更倦怠了,因为教学变成了体力劳动。


你看,本应该读书、思考、讨论、滋养灵魂,激发思想,孕育智慧的学校正沦为制造背书机器,批量生产文盲,摧毁文化血脉,扼杀创造力的集中营。

07

谁是“剧场效应”的受害者?


“剧场效应”覆盖之下,人人皆是受害者。.


孩子们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本来他们不必写这么多作业,上这么多补习班,熬这么多夜。他们本来可以有充足的睡眠,有愉快的游戏,有郊游,有闲暇,可以发呆,可以跑步,可以读书,可以写诗,可以交友……可他们如此辛苦,得到的不过是和原来几乎一样的结果。在被如此单调机械枯燥的约束十几年后,他们离开学校时,往往对读书这件事充满了厌倦。


家长们也是受害者。钱包被掏空了,身体被榨干了,亲子关系被破坏了。成功者永远是少数,大多数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希望也陆续破灭。为了孩子的未来透支了孩子的成长,为了所谓的分数摧毁了家庭的和谐,结果到头来才发现,所谓的高分并不能带来传说中的成功。当孩子身心破坏,当亲情残破不堪,即使少数孩子出人头地功成名就,这样的成功又有何意义呢?


老师们也逃不过。工作时间如此之长,法律规定的双休日和寒暑假,对于中国的高中教师来时,一直是个遥远的传说。更为滑稽的是,在付出如此高强度的劳动后,他们终究会发现,自己培养的学生除了获得几个分数,在人格、道德、思想等方面几乎毫无建树。



08

谁制造了“剧场效应”?


是学生吗?可是努力学习、出人头地并不是错啊。

是家长吗?可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不算错啊。

是教师吗?提升考试分数,就是教师的责任啊。

是学校吗?学校在种种压力下,要生存啊。

秩序的破坏是集体合谋的后果。

人人既是秩序失衡的破坏者,又是秩序失衡的受害者。人人既是受害者,又是凶手。


当雪崩到来时,每一片雪花都说和自己无关。正是无数片自认无辜的雪花合谋了雪崩;当洪灾袭来时,每一条小溪都说和自己无关,正是无数条小溪合谋了洪水。只要灾难的链条足够长,参与的人足够多,每个人都可以用“没办法”“和我无关”来推脱责任。


是评价尺度的单一,是过度恶性的竞争,是监管的缺位,是相对匮乏的优质教育资源,是生存的焦虑,是下一代不能输的恐惧,绑架着家长、孩子和老师们。


09

面对“剧场效应”,家长该怎么办?


看完今天这篇文章,你是不是更焦虑了呢?每次提及减负的话题,留言区总是一片硝烟……抱怨?焦虑?死磕?

都没有用!

课长的好朋友乐爸(公众号:乐爸生活家)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一句话,节选其中几句作为今天的收尾送给家长们吧。

凡是恋战于和学校和教育体制互撕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大多是失败者。之所以有这种前所未有的变态怪相,是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对精神层面的高需求所致。

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了。

教育改革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所以,作为家长,我不会把孩子的教育寄希望于学校教育,因为,我们的孩子等不起。

学校教育还有诸多问题,所以,作为家长,我不会把孩子推给学校,因为,我们的孩子伤不起。

作为家长的我,深知游戏规则有问题,我不会妄想改变规则,在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上花过多的精力。

对学生来说,学习、分数固然重要,但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培养学霸型的“空心人”,培养高分的“残疾人”,培养高智商的“变态人”,这又有何意义?

别在不可掌控的事情上耗费时光,把精力花在自我学习成长上,你的格局、视野、素养、心性,都是孩子成长最好的营养!


10


教育的剧场效应,众说纷纭


这篇文章于11月26号在本号推送后(因原创版权标错已删除),留言区很热闹,其中不乏很多专业人士的观点:今天我们把这些留言重新晒出来,分享、反思。


>>>支持者:

@刘金晓

分析透彻,鞭辟入里,运用例子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其实编者没说怎样解决这个怪象.现在管理者让谁坐下来,他们都不会听从,因为坐下来就看不到剧了,作为剧院的管理者现在也在做一些努力,比如他们在想办法加高原来剧场的凳子让一部分人失去站着看的优势,就会回到平衡.(但会不会还有先站起来打破规则的,就还得看管理员了,希望这次能每刻每时都在岗位,不让一人站起来)

@ruru中国真的站起来了。如老一辈革命者所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尽管有椅子,但中国人将永远站着,谁也不愿做那个坐在椅子上看戏的人

@灭绝失态:好文!另外我想反驳一下刘守敬,判断教育水平提高的标志是什么?学生能够掌握方法自主学习了吗?学生拥有正确价值观了吗?学习更快乐了吗?教育是生产一堆流水线产品的过程吗?我提一个小问题,从小学到高中(不算学前教育)上了12年学,有几个高中毕业生会自主根据个人兴趣和社会发展填报志愿的?连选择志愿都不会,你跟我说现在教育进步?你不觉得很荒谬吗?

@李:我觉得现在的教育就像一群角马过鳄鱼河一样,就是一股涌动,大家都得快,也许有的跑的快的会被吃掉,但是不快的,虽然暂时没被吃,它也会被困在河里,最后被鳄鱼玩死。至于那些不肯过河的角马,那就待春去冬来,狮子横扫,且看它还能躲过几个春秋。

@蒙娜丽莎的微笑:且不论师生孰是孰非孰委屈,任何人没有剥夺他人生命的权利!跳出单个事件来看,中国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教育中带着浮躁与功利。“合适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可能,但是很多人没有参透。或许有人会反问,到底什么是“合适”?,简单举个例子,你觉得自己是喝杯茶舒服还是喝口酒得劲。有人好饮茶舒畅,有人以口口美酒香醇辛辣刺激为乐。享受哪个,那便是适合你的。不能喝酒的,无奈硬着头皮干了,谁难受谁知道。这就是不计后果。




@水消失在水中

一句话,我们还是太穷了,穷的只顾上发展,顾不上灵魂。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小鱼儿

这是目前看到的分析最透彻、最一针见血的好文章,看完有点难受、有点无力,但我们需要改变,不能改变这个变态的教育大环境,就让我们自己的内心更澄净些吧!

@不疯狂学习怎么能称作高三呢😄 当你熬过来的时候,未来的一切苦都不算什么!教育本没有错,错的是没有教育孩子如何正确面对压力和竞争,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和心灵对话!心灵成长,也是一个人逐渐成长成熟的标志


>>>反对者:


@莹姐专属 不疯狂学习怎么能称作高三呢😄 当你熬过来的时候,未来的一切苦都不算什么!教育本没有错,错的是没有教育孩子如何正确面对压力和竞争,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和心灵对话!心灵成长,也是一个人逐渐成长成熟的标志


@正在输入中:中国教育是有问题,但作者回复的"空心人",变态有几个呢,比例问题,也应该教育带来的效应,中国的飞速发展靠的是什么,这五年中国取得引领世界的成就靠的又是什么?小初高都上个五天,学习点简单的东西,靠这样的人吗?现在的生活水平,学习环境比上个世纪还苦吗?是否应该反思一下家庭教育呢?毕竟,教育要真是出问题,发生的恶果那绝对不是一个小比例!

@刘首敬:本无意反驳小编,但实在难以苟同,作者这种极微的短见识,实在让我担心,担心的是作者和作者所引导的思想,也是现在目前社会吃瓜群众的普遍心态和行为。这和人咬狗一样哗众取宠。作者在文中一直强调所谓的成绩排序,剧场效应用的恰当吗?请问有意义吗?您难道没有发现目前的教育水平和孩子的综合素质在提高吗。这是不是有点以偏概全,蚂蚁摸象呢。一个杀师案可以揪出作者这么多纠结的情愫。请问作者本人您作为家长,作为教育人,真正的了解多少教育呢。您有关注过教育的当事人吗。您留意过您的孩子吗?我认为目前的教育环境还是很不错,也更希望以后更好!因此向各位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几点建议;1、现在科技水平越来越发达,信息流通更快,我们作为成年人应该有一个好的榜样,尽量不发出负能量。2、关注成绩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而且当前孩子心理成熟的较早。3、关心和爱护孩子的同时应该和孩子一起养成喜欢学习和看书的习惯,身教更容易接受。4、家长应首当受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素质。5、关注整体不要太偏激,一个乞丐在挨饿,不代表社会不在进步。


最后,愿鲍老师在天堂好好休息,那里再没有无休止的考卷要批改、再没有高考的压力要承受、在没有发疯的学生可以伤害您……


猜你喜欢:


你们真冤枉刘鑫了!网络暴力是不对的……那又怎样?!

教育的刚需是什么?家长看完就不焦虑了

当所有孩子都在学奥数,奥数该怎么学?

孩子再不阅读,高考连卷子都做不完!

麦田作文:寻找杭州学习作文途中迷路的孩子

孩子报了10个兴趣班成绩还是中等:这些校外培训的坑你踩了几个?

定了!教育厅叫停小学奥赛,学校试卷不准出现奥数题……


主编:田妈,责任编辑:小石头


版权声明:本文综合网络素材以及公众号:隐蔽的历史(yinbidelishi),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安阳中学教师郭山老师。

顶级名师支持的公众号,长按二维码关注

教育孩子少走弯路


点击“阅读原文”,抢座特级教师蒋军晶《让孩子学会写作》浙图讲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