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文书里天降大任于“是人”还是“斯人”?人教社回应,一代人记忆被集体篡改?

快微课 2023-03-27

学生时代,谁还没背过《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但你记得怎么背的呢?


知乎一则《出大事了,我们这个时空的时间线似乎被人动了!》帖子,最近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发帖人“采臣老书生”说自己非常清晰地记得是“斯人也”,“因为当时课上我还联想到‘李斯’是不是就是这个‘斯人’”?然后他又去问了自己的媳妇,自己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同学……这些人的记忆也都是“斯人也”!
然而,当“采臣老书生”去找了他所有能找到的教材之后发现,包括人教61版、人教82版、人教87版、人教94版、人教01版、人教03版,还有06年山东教育出版社课本、09年北师大版语文课本、09年苏教版课本,这些课本上清一色写的都是“是人也”。

他甚至还找到了两本古书,四库全书刻本《孟子集注》(宋·朱熹 注)以及明代刻本《孟子注疏解经》(汉·赵歧 注),但上面印的也都是“是人也”。

此贴一出,网友也懵了,帖子底下的留言区里,大多数都坚定地认为自己当年背的是“斯人也”,甚至有网友表示绝无可能是“是人也”。

但网友“刘麟”考据了多个《孟子集注》版本之后发现均印的是“是人也”。


包括清代补刻十三经《孟子》里,也刻的是“是人也”。


还有网友晒出《四书章句集注》,里面写的也是“是人也”。


专门从事《孟子》学史和《孟子》传本研究的华东师大中文系副教授王耐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非常肯定地表示,从版本校勘的角度来说,应为“是人也”。

有意思的是,当这位王教授,对周围的亲人和学生展开了一次调查后,也惊讶地发现,即便是中文系的博士生,也有半数人认为是“斯人也”。

那是我们大多数的人记忆被“修改”了吗?
所以,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我们的记忆被网络“修改”了!

在搜索栏里输入“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实际上会搜出来的却是“故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包括百度百科,百度文库以及某教学网站也都显示为“斯人也”。


不少影视剧里也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甚至,一些输入法,当你输入“天将降大任:几个字,自动会跳出:“于斯人也”!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工作人员表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教材,自1961年收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以来,历套的教材都是“是人”版本,他们也查阅了众多古籍,查阅的结果也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对于为何一些网友出现“斯人”的群体记忆,编辑部工作人员表示,这确实不清楚。不过“斯”和“是”两个字,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表示“这”的意思。
有人说,这是曼德拉效应:

什么是曼德拉效应?

有很多研究表明人脑很可能会篡改我们的记忆。一个人的记忆出错十分常见,集体的记忆出错也广泛存在,最为典型的就是曼德拉事件。

曼德拉于1994年至1999年间担任南非总统,是南非的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他为了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在1993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因为领导反种族隔离运动,他在狱中度过了27年,直到1990年才出狱。2013年,他跌宕起伏、向着自由进发的一生终于画上了句号。

但是对于他死亡的时间,人们却有很多不同的印象。在大部分人的记忆中,曼德拉早在上世纪就已经在监狱中死去,甚至还记得曾经在电视上看见过曼德拉的葬礼。

最早提出“曼德拉效应”这个名词的人是美国一个研究超自然现象的博主菲安娜·布梅,她给出了一个很有趣的猜想,那就是这些和事实不相符的记忆来自平行世界,而不是当前的世界。

后来,曼德拉效应(英文名:The Mandela Effect)被用来代指集体出现记忆错误的现象。

你还记得自己当年背的是“是人也”还是“斯人也”吗?人教版的教材到底错没错?
留言区说一说吧!
— E N D —

鸡娃十年,还是上了职高,妈妈却说鸡娃成功了……万万没想到!现在的职高竟然成了这样?校长群里讨论普职分流信息量太大!高中迈不过的这道坎,只能从小学开始练!等到中学,黄花菜都凉了!真性近视可逆了?这位眼科医生被喷死了……

点分享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