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超:非标如何收缩?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李超宏观研究与资产配置 Author 浙商宏观李超团队


来源:浙商宏观李超团队

李超为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内容摘要

>> 核心观点

 

信用收缩系列报告第二篇,我们重点分析社融的三个表外项目: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及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在2021年的表现。总体看,三者走势主要取决于监管环境,2021年主要是信托贷款项目回落压力较大,委托贷款压降已经进入尾声,回落压力不大,表外票据随经济形势波动,局部时间可能受监管政策影响较大。我们认为今年非标项目回落幅度总体可控,预计其与表内信贷两者合计同比去年少增约1.5万亿,非标项目非线性大幅收缩的压力不大。

 

>> 委托贷款规模趋于稳定,未来继续大幅压降空间有限

 

委托贷款监管细则《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于2018年1月5日发布,发布时间早,2018年至2020年,社融委贷存量的压降规模分别为1.61、0.94和0.38万亿,2018年委贷压降规模最大,此后逐年减弱,委贷业务也逐步规范化,我们认为2021年其剧烈回落的压力不大,预计继续小幅压降,幅度或弱于2020年。


>> 信托贷款今年仍有回落压力,预计继续同比少增

 

2018年-2020年,社融信托贷款存量压降规模分别为0.68、0.35和1.11万亿,2020年回落幅度较大主因监管强化,信托行业相关监管文件密集出台,下半年尤为突出,同时,个别月份受到期量影响较大。今年2月7日,2021年度信托监管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明确继续开展“两压一降”,综合考虑今年融资类信托监管延续、资管新规过渡期到期及“房住不炒”基调不变等多项因素,我们认为信托贷款或仍面临较大回落压力,今年社融信托贷款新增量相比去年可能继续同比多减,是几个非标项目中压降压力最大的项目。我们也提示强监管环境下,个别到期量较大的月份,数据低于预期的可能性。


>> 票据规模随经济波动全年趋稳,但短期受监管影响较大

 

总体看,票据规模与经济形势和监管环境最为相关,也可能受风险事件短期扰动。经济形势方面,社融构成中未贴现票据的存量增速与我国GDP增速正相关性较强,2007年至2019年,两者相关系数高达0.82。对于监管,央行等监管部门往往在票据融资过热时加强票据监管审查,或通过压制票据融资配合整体监管基调,两个典型的案例是2019年2月和2020年中,进入2021年,我们认为3月已出现央行对票据融资的压降,短期或有持续。最后,风险事件的影响以2019年5月底包商银行风险事件后,2019年6、7月表外票据净融资大幅回落为典型代表,我们认为2021年也需关注一旦出现地方金融机构风险事件,可能对票据融资的负面影响。综上,依据2021年经济形势和监管环境中性判断,我们预计2021年票据融资新增规模与2020年相比将有一定幅度同比少增,但幅度较为可控。


>> 今年是否还会有非标压缩导致的非线性信用收缩?

 

我们认为2021年信用收缩是全年政策基调,是否会出现如2018年非标大幅回落而导致的剧烈非线性信用收缩?我们认为非标项目今年回落压力相对可控,一方面是监管部门对压降节奏的把控会较为灵活,一旦出现非线性的信用收缩,监管节奏可能趋缓。另外,一旦非标受控,央行也可能采取非标回表的方式,通过稳定表内信贷对冲非标回落对社融的负面影响,但需要搭配缓解银行资本、流动性及负债端压力的相关政策,以实现非标顺利回表。总体看,我们认为今年非标项目回落幅度总体可控,预计其与表内信贷两者合计同比去年少增约1.5万亿,非标项目非线性大幅收缩的压力不大。

 

风险提示

 

中美博弈改变货币政策节奏。

 

正 文

 

信用收缩系列报告第二篇,我们重点分析社融的三个表外项目: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及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在2021年的表现。总体看,三者走势主要取决于监管环境,2021年主要是信托贷款项目回落压力较大,委托贷款压降已经进入尾声,回落压力不大,表外票据随经济形势波动,局部时间可能受监管政策影响较大。

 

委托贷款规模趋于稳定,未来继续大幅压降空间有限

 

201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此后,针对资本市场多层嵌套、期限错配、资金池操作和刚性兑付等问题,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2018年4月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资管新规落地,相关监管部门也陆续发布配套细则。监管强化使得非标受到重创,限制非标配置及“期限错配”的要求直接冲击非标资产需求,对地产和政府隐性债务的监管也直接压降了非标供给,近几年非标资产规模经历了快速压降的过程,截至2021年3月末,社融构成中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存量分别为11.04和6.01万亿,分别较2017年末下降了2.95和2.46万亿规模,占整体社融存量的比重也分别降至3.75%和2%,回落3、2个百分点。其中,委托贷款在2018年1月《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发布后压降的幅度最大,信托贷款2020年年中《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关于信托公司风险资产处置相关工作的通知》发布后压降幅度最大。 

 

对于委托贷款,2018年1月5日发布的《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目的是明确委托贷款业务定位,明晰委托贷款的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加强银行内部委托贷款的风控和业务监管,《办法》全面禁止所有银行资金以及受托资金作为委托人发放委托贷款,其出台呼应了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中“去通道”和“去嵌套业务”原则,极大地打击了银行委贷和资管委贷业务。从效果来看,委托贷款业务在严监管下持续收缩,业务逐渐规范化。社融委托贷款存量规模从2017年末的峰值13.99万亿一路回落,2018年至2020年,社融委贷存量的压降规模分别为1.61、0.94和0.38万亿,委托贷款监管细则发布时间早,2018年压降规模最大,此后逐年减弱,委贷业务也逐步规范化,我们认为2021年其剧烈回落的压力不大,预计继续小幅压降,幅度或弱于2020年。 

信托贷款今年仍有回落压力,预计继续同比少增

 

2018年-2020年,社融信托贷款存量压降规模分别为0.68、0.35和1.11万亿,2020年回落幅度较大主因监管强化,信托行业相关监管文件密集出台,下半年尤为突出。资管新规发布后,信托业最初没有正式出台资管新规实施细则,使得在2018、2019年规模回落幅度相对较小,2019年6月,监管大幅收紧信托地产融资,从非标供给端构成较大冲击,进入2020年,需求端监管加码,2020年1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信托公司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职能定位、发挥信托产品的直接融资功能,年初便为全年信托严监管奠定总体基调;3月,据证券时报报道,监管部门计划2020年全行业压降1万亿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融资类信托业务;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效果逐步显现,监管持续趋严且层层加码,重要文件和监管要求不断输出,银保监会5月颁布了《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信托非标单一标的占比不大于信托公司净资产30%、集合资金信托非标总额不大于集合信托计划规模的50%,这是首次明确非标债权比例限制,意味着全口径将信托纳入监管范围;此后,6月银保监会下发了《关于信托公司风险资产处置相关工作的通知》,重点是要求信托公司加大表内外风险资产的处置和化解工作,对压降信托通道业务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信托公司压降违法违规严重、投向不合规的融资类信托业务;8月房地产企业“三道红线”压力陡增,房企信托融资进一步承压;11月《中国银监会信托公司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修订稿强化信托公司行政许可标准。下半年强监管加码,信托贷款减量主要来自下半年。


个别月份信托贷款数据受到期量影响也较大,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信托业到期规模猛增至9042亿元,突破历史峰值,在强监管环境下,直接造成12月信托贷款数据大幅收缩,增量仅为-4620亿元。

考虑到今年融资类信托监管延续、资管新规过渡期到期及“房住不炒”基调不变等多项因素,信托贷款或仍面临较大回落压力。今年2月7日,2021年度信托监管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明确继续开展“两压一降”:继续压降信托通道业务规模,逐步压缩违规融资类业务规模,加大对表内外风险资产的处置。据第一财经信息,今年监管部门对信托融资类业务的压降计划是在2020年压降计划的基础上再降20%;除融资类信托业务外,相关信托公司通道业务规模大等问题仍存在,同样面临压降。资管新规限制银行非标投资,2020年7月银保监会确认将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2021年为非标投资施加更大压力。中国信登2021年2月期次信托受益权报送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月末,全行业信托产品存量规模首次压降至20万亿以内,为19.99万亿;这也是自2016年末信托资产规模突破20万亿元之后首次重回20万亿元之内。总体我们认为,今年社融信托贷款新增量相比去年可能继续同比多减,是几个非标项目中压降压力最大的一项。


从到期量来看,2021年信托月均到期量规模为3483亿元,仍维持高位,其中6月到期量4350亿元,12月到期量8505亿元,到期量相对较大,需关注其对单月社融的负面影响。

票据规模随经济波动全年趋稳,但短期受监管影响较大

 

票据相对而言有风险低、期限短、上下游产业链清晰的优点,但由于其灵活性,一旦信贷额度的监管发生变化,票据也是银行主动压缩或放量弹性较大的一个方向,此处我们讨论表外未贴现票据,该项目是社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体看,票据规模与经济形势和监管环境最为相关,经济增速越高,经济主体间贸易往来越活跃,则票据需求越大,我们计算发现,社融未贴现票据的存量增速与我国GDP增速正相关性较强,2007年至2019年,两者相关系数高达0.82。

其次,票据规模也受监管环境影响,央行等监管部门往往在票据融资过热时加强票据监管审查,抑制未基于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融资,或通过压制票据融资配合整体监管基调。两个典型的案例分别是2019年2月和2020年中:2019年1月经济形势较好,监管趋弱的情况下表外票据融资单月增加3787亿元,其中不乏违规票据,针对此问题,央行2月开展票据套利合规检查“挤水分”,严查无贸易背景的票据,未贴现票据当月减少3103亿元,同比多减3209亿元,出现大幅回落;2020年年中,监管自5月起压降结构性存款以抑制企业无风险套利,而票据融资作为此前企业套利的重要渠道之一,同样受到冲击,年中明显回落。进入2021年,我们认为3月已经出现央行对票据融资的压降2021年1月信贷供需两旺,大量的融资需求也外溢至票据融资,当月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大幅增加4902亿元,这是2017年以来的峰值水平,2月为春节月份,票据融资自然收缩,此后我们看到3月数据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录得-2297亿元,与当前较为旺盛的经济增长形势不相匹配,我们认为可能有央行主动压降,这在信用收缩开启的大背景下,短期或有持续。


此外,票据规模也可能受风险事件影响,以2019年6、7月为典型案例,2019年5月底包商银行风险事件后,银行风险偏好下降,部分企业拒收中小银行承兑汇票,使得2019年6、7月表外票据净融资分别降至-1310和-4562亿元。对于2021年,也需关注一旦出现地方金融机构风险事件,可能对票据融资构成的冲击,今年4月8日,金融委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地方金融机构微观治理和金融监管等工作,我们认为需给以关注。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提出“部分地方金融机构风险有所暴露,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管有待完善,需要高度重视”。我们认为,今年信用收缩将是全年政策基调,信用风险加大可能向地方正规金融机构传导。信用违约风险加大可能冲击金融机构资产端,目前我们认为最主要的几个信用风险领域可能在地方国企、优质民企和城投平台,一旦出现风险事件,地方金融机构或受冲击较大,若资质较好的企业出现债券违约冲击整个信用债市场,金融机构之间资金往来抵押品要求提高,这个过程中地方金融机构受影响也更大。


综上,依据2021年经济形势和监管环境中性判断,我们预计2021年票据融资新增规模与2020年相比将有一定幅度同比少增,但幅度较为可控。伴随着逆周期政策逐步退出,全年经济增长节奏将呈现前高后低,不考虑监管因素的情况下,票据融资规模将是先升后降的,但是考虑监管因素,我们认为央行主动压降可能使得上半年票据规模难有大的放量,同时下半年,经济的自然回落也意味着票据需求有所转弱,总体预计全年新增较去年略降,但幅度可控。

 
今年是否还会有非标压缩导致的非线性信用收缩?

 

我们认为2021年信用收缩是全年政策基调,是否会出现如2018年非标大幅回落而导致的剧烈非线性信用收缩?我们认为非标项目今年回落压力相对可控,一方面是监管部门对压降节奏的把控会较为灵活,一旦出现非线性的信用收缩,监管节奏可能趋缓。另外,一旦非标受控,央行也可能采取非标回表的方式,通过稳定表内信贷对冲非标回落对社融的负面影响,但需要搭配缓解银行资本、流动性及负债端压力的相关政策,以实现非标顺利回表。从2018年的经验来看,商业银行非标回表面临三方面困境,一是央行MPA考核的信贷规模管理,二是银保监管机构的资本约束,三是银行负债端来源不足的压力。我们认为一旦出现非标的大幅回落,央行可能综合采用多种措施稳定表内信贷以维稳社融。总体看,我们认为今年非标项目回落幅度总体可控,预计其与表内信贷两者合计同比去年少增约1.5万亿,非标项目非线性大幅收缩的压力不大。

 

风险提示 

 

中美博弈改变货币政策节奏。

——————


合作、版权请联系华老师:1364170555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