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时髦的怀旧复古国家

2016-10-22 刘荣 吴如加 香港凤凰周刊

为什么我们今日依然要谈论古巴?像谈论20世纪70年代怀旧而来的老爷车,一支昂贵的雪茄,一曲动听的爵士乐,一顿精致的加勒比大餐,又或者像谈论老挝、朝鲜和“社会主义”——这一昔日体格庞大、今日不死而正在凋零的老兵?时下,最时髦的怀旧复古风,不在伦敦,不在越南,甚至不在上海和巴黎,新的阵地在古巴。

 

哈瓦那政府大楼上的切·格瓦拉像,这是哈瓦那的旅游名片。摄影/顾剑


鳞次栉比的古老建筑,构成了怀旧的古巴。热情的舞者、缓缓驶过的老爷车,是划过这城市的一抹亮色。摄影/Eric MARTIN-DragonImage


如果没有被封锁的历史,美洲最好的沙滩度假城市,不会是墨西哥坎昆,很可能在圣地亚哥。


古巴漫长的海岸线边,散落着类似圣地亚哥这样大大小小的天然良港。从殖民时代开始,这些港口就成为殖民者的前哨,曾经是西班牙殖民者向美洲大陆贩奴的重要中转站。印第安人、黑人、华人,都在殖民时代抵达古巴。后来,在此基础上,繁荣了古巴持续数百年的种植园经济。



洛斯印海尼奥斯谷地(又称智慧谷)在1988年被评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它位于古巴特立尼达城东,本来是一块上百平方公里的山间盆地,后逐渐被开发为上等的甘蔗种植园,榨糖厂也随之兴起。很快这片峡谷便成为了世界最大的食糖生产地之一。


特立尼达每天有一趟蒸汽小火车来往于市区和智慧谷,这辆从19世纪开来的蒸汽小火车,运走了无数的蔗糖,运来了众多的奴隶,带来了特立尼达的繁荣和美丽,如今它带领游客们重温当年的甜蜜时光。摄影/陈阳



哈瓦那大教堂,这是一座西班牙殖民时期的老建筑。摄影/顾剑


古巴这一名词与海上飓风相关。早在南美热带雨林深处的征战部族反复骚扰这片大地之前,古巴就是一个经常被飓风袭击的海岛。海洋带来的苦难记忆深入古巴的骨髓。因此,抗争也成为一种传统——古巴国徽盾面背后是一根束棒,象征权威;束棒之上是一顶“自由之帽”,表示争取自由、为自由而斗争。


1492年,哥伦布在“地理大发现”时发现了加勒比诸岛中的古巴。它在加勒比的战略位置引起外界的瞩目。1514年,跟随哥伦布到达古巴的西班牙人迭戈·贝拉斯克斯在帕拉达斯河口建立了圣地亚哥城。到了19世纪,完全殖民地化的古巴成为西班牙帝国的“安地列斯珍珠”。



哈瓦那破败而精致的老建筑。摄影/顾剑



近年,咖啡馆这样的小型商户都有着朝向街道的门脸,所有古巴人都微笑着等待一场真正的改革。摄影/JOSE GOITIA-DragonImage


起初,西班牙人抱着寻找黄金的想法,在此屠杀土著。后来西班牙人清楚地意识到在古巴的殖民事业不能单靠开采矿石资源,于是将重点转向了种植业,在海外大肆引入黑人和华人劳工。经过长达数百年的殖民和融合,这一举措甚至改变了古巴的血统。除了西班牙裔的半岛人(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通婚),黑人也成为古巴民族重要的构成主体之一。今天的古巴,白人占64.1%,黑人占9.3%,混血人种占26.6%(主要为黑白混血)。


由于地域和气候的差异,古巴人在人种上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从人种学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全新的年轻种族:身材高大、匀称、健壮、能歌善舞。西部地区以哈瓦那为代表的人更加内敛和温文尔雅,人种构成也十分多元,包括西班牙人、印第安人、黑人和华人。而生活在炎热地区的东部人以圣地亚哥为代表,更具有南美的原生特质,继承了加勒比人粗犷、勇敢、尚武和不屈的性格,著名的古巴朗姆酒和雪茄都出自这些地区,这里自古也是英雄和革命者的摇篮。

 


只有在法式杜姆巴聚会上,才可以看到辛塔舞。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Eric MARTIN-DragonImage



在哈瓦那海明威故居前,一位海明威的粉丝在模仿他。摄影/JEAN-MICHEL VOGE-DragonImage


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革命样本,古巴是一个成功对抗过西班牙、美国、前苏联三个大国的国家。身处社会主义阵营的古巴,从昔日的革命兄弟,到今日的旅游目的地国,古巴有足够的理由引起我们的关注。而一个置身于势不可挡的变革前夜的古巴,更是让人对它的未来充满无限想象。



古巴街头的堆沙标语:“要古巴”,下句是“不要美国佬”。摄影/张翎


文章节选自《走出历史的古巴》 撰文/刘荣 吴如加

图片综合整理自《世界遗产地理》2015年第11期,总第12期

新媒体编辑/马茹均

《在这个社会主义国家  每个人都在等待》

《社会主义古巴亟须投资“救急”?》

《令计划一家的陨落》


点击“阅读原文”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