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音乐 超震撼大合唱《One day》
致良知之道
“近来信得致良知三字,真圣门正法眼藏。往日尚疑未尽,今日多事以来,只此良知,无不具足。譬之操舟得舵,平澜浅濑,无不如意,虽遇颠风逆浪,舵柄在手,可免没溺之患矣。”“某于此‘致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知耳!”阳明有先见之明。现在依然有人竖着“致良知”大旗,招摇过市,却只是“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知耳”!好在有稻盛和夫等这样的造物者和行者,他们都得到了致良知的本体。
人的一生不知要经历多少令你深沟、毁灭、惊慌、恐怖和彷徨的事件。这些事件,都是让你意识升华的一个契机。可惜被我们轻易放过去了。稻盛和夫每遇问题和挫折,都喜欢静下心来反省。一经反省,挫折就成了生命最大的厚礼。
稻盛和夫逃脱了一般人的不智和下等。他深谙王阳明的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在少年遭遇惶恐时,他就发明了一个穿越不确定性的不二法门:不抱怨,接纳所有发生,扣问“作为人何谓正确”,叩问每个当下第一性原理,拨亮自己的心灯致良知。
2009年11月2日,中外管理恳谈会年度论坛请来了稻盛和夫与张瑞敏对话。二人先每个人讲一个小时,再互动一个小时。我被安排在第一排椅子上,向嘉宾提问题。临时规定只能写纸条。我在两个经营大师发言后,写了一个问题:“我听你们一个讲阿米巴,一个讲自主经济体。感觉大同小异。那么,你们各自是如何考核员工的呢?”我跟两位大师都对过话,知道这其间的区别,或许这是对台下企业家最有启迪的部分。可惜,前边大多数问题都是问稻盛和夫的,我这个问两个人的问题,被主持人杨沛霆直接推给了张瑞敏一个人。张瑞敏思考了一下,简单地说:“我们就是简单地提成加奖励。比如,规定有个核算基数,员工完成一定的基数,可以拿到一个定数。把利润留给公司的部分扣除,然后再直接奖励给员工。”中午跟稻盛和夫一起吃饭。先把我10月份出版的《答案永远在现场》恭敬地递给他,对他为我作序《现场有神灵》表示感谢(迄今为止,这还是唯一本稻盛和夫作序的中国管理专著)。我接着告诉稻盛,上午那个问题是我问的。本来我问他们两个人,可是主持人只给了张瑞敏。“上午的问题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个问题。张瑞敏先生回答后,我本来想站起来说,给员工“提成加奖励”是毒药!会把一个公司撕裂,不是正向激励!阿米巴经营是激励员工集体,更多的激励,会产生更大的聚集力量。可是,张瑞敏先生在中国太有名了,主持人也不让我插话,我就不好意思打扰。奖励个人贪婪会阻挡一个靠团队奋斗的事业的可持续!”
我说,我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就是因为我知道中国企业家着眼点在个人的奖励,而没有顾及一个奋斗的整体,没有进到团队人心至微处的变化。这个问题不解决,再好的制度流程,都会有不少漏洞滋生不经济甚至贪腐。我还报告了新近媒体披露,海尔虽然管理制度完善,但是还是有几个空调的高管,贪污了几千万元,被判入狱了。“看来,育琨先生,我们俩以后不要干别的了,我们就端着钵,拄着棍,走遍中国城市乡村去传道吧。”经营之圣诙谐的语言,逼真的态度,逗得大家都笑起来。宽松的氛围,每个人都开始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但是,稻盛和夫对“致良知”与“稻盛哲学体系”等理念问题,一律都笑笑,不在意。
“稻盛先生,你能不能给我们讲一个你小时候的故事,这个故事跟您后来经营理念又有很大的关联。或者说,今天您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您,儿童时哪一件事对你触动最深?”稻盛和夫笑笑,开心地说:“香烟呢?香烟拿过来!”。看上去他对这个问题有兴趣儿!他点上一根烟,吐了一个烟圈,慢慢抽着。他沉静下来,少儿时的青葱岁月一下子拉进他的脑海里。儿时稻盛胆小怕事,喜欢跟在大4岁的哥哥利则身后出去玩。哥哥上学去了,他自己出去玩,一出门就常常哭着回家告状,说别人欺负他。每当这时,妈妈既不安慰他,更不跑出去找人吵架。她随手摸一根棍子递给他说:“你是男子汉,自己去摆平!”稻盛和夫将信将疑。出门拿着棍子,小朋友一看就跑了。拿棍子这个细节,赋予了小和夫斗魂和毅勇。久而久之,小和夫就不害怕了,以至于后来变成了孩子王。当了孩子王,稻盛和夫尝到了差使人的快感。可小伙伴们也是一个团体,如何掌控这个团体,给稻盛和夫提出不少挑战。当头头可不能光靠蛮力,还需要人格魅力。所谓人格魅力,他发现需要有气势、魄力、智慧,当然最重要的还要有正直、正义和公平。有私心的人,当不了孩子王。小伙伴们的反应更直接,你若只考虑自己,伙伴们说走就走了。有时,为了保护伙伴,稻盛和夫明知不行也要出面,被人打得趴下也不能躲着走。
在稻盛和夫的孩子王时期,有首一直在激励着他的歌谣唱道:想起少年这些往事,稻盛和夫不仅露出了惬意的微笑。他讲了至今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那是初中一年级,一个小喽啰一直追随稻盛这个孩子王一起玩。他跟稻盛说:“我家里有棵大柿子树,爷爷知道稻盛君对我很好,想让稻盛去摘柿子吃”。小和夫说:你们家太远,来去2个小时,不去,不去!这个同学就锲而不舍,每次见了都说。几次三番邀请,稻盛却不过这份情,就带上7、8个小“喽啰”上门去摘柿子了。满树的柿子,把小伙伴们乐坏了。几个人爬上树,把柿子树上的柿子一顿狂扫。临走还揣上连个带回家。小伙伴们可高兴了。他们一路欢歌,一路回家。纷纷说自己家里也有好东西,要与小伙伴们分享。约好以后还是要一起去同学家里玩。没想到,第二天稻盛和夫一进校门,就被叫进校长室。昨天那个喽啰的爷爷正在冲着校长发火呢!“听我孙子说了,有一个叫稻盛的坏小子,不听劝阻,带着几个小坏蛋,擅自到我家摘柿子,真是太不像话了!”听了这话,稻盛当时愕然了。老爷爷的指责、老师的批评,都不起什么波澜。关键是小喽啰的言不由衷让他惊愕。人性,太人性了!有些人虽然口口声声地说“Yes”,但其实并非如此。语言中并没有其独立的含义,而是说这话的人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的人格反映。一个“孩子王”从这件事中学习到了人生哲学第一课。稻盛和夫暂停叙述,看了我们一眼笑着问:你们如果是我的话,你们当时会咋办?真是好问题。你先别往下读,你停下来问问自己,会咋办?稻盛当时看着那个可怜的喽啰。正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显然他不是腹黑,就是想讨好他,可是毕竟他做不了爷爷的主。稻盛就直接担当下来,当着爷爷和校长,承认错误。表示自己会为这个负责。爷爷说怎么样赔都行。爷爷看他态度好,也就不追究了。担当。爷爷和校长放过了小和夫,小和夫却没有放过自己。事情过后,他躲开众人,一个人陷入了深深的反省之中。为什么是他这个孩子王错了呢?他到底错在哪里?为什么他会误读小伙伴的信息?人的一生不知要经历多少令你错愕与惊慌恐怖的事件。每个事件都是一个内省价值的契机,可惜被我们轻易放过去了。小和夫的这个反省,价值很高,或许一个人后来是否可以成为经营之圣,就在于是否善于反思了。自己是孩子王,出了这样的事,当然是自己错了。反省到心悦诚服说自己错了。就不会再抱怨了。这个还不够,还要追问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稻盛和夫恍然大悟。自己没有站在那个同学的爷爷的角度上想问题,没有站在自己家的柿子树一年到头结了柿子,是不是喜欢别人来糟蹋?自己家里也有颗柿子树,上面结的柿子都是有数的,有些要分给邻居,有些要给亲戚。为什么自己作为头头,就没有想到这一层呢?我怎么会没有同理心呢?我怎么就没有跟这个同学共情呢?这件事一直在稻盛脑海里发酵。他盲目!他混蛋!他目空一切!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每个人每时每刻都面临着一系列抉择,干这个不干那个。可是,抉择背后的价值罗盘到底是什么?那个指引你决策选择的价值是什么?这样一思考,柿子树的事件就不是个小事件了,它关乎抉择的一个重要枢纽。共情最重要,其它一切都是载体!说一千道一万,在那个当下,就差一个问:作为人何谓正确?!稻盛和夫的核心理念是“敬天爱人”。而作为“敬天爱人”的原点却是“作为人何谓正确”。儿童时一个偶然的柿子树事件,却让小和夫走上了致良知的大道。每个人分分钟都会有100个念头。每一个当下,都有万千种力量来撕扯你,到底哪一个渴望来当家?是跟着情绪走,还是在每一个当下,按一下暂停按钮,真诚地追问:作为人何谓正确?常常有人把“作为人何谓正确”,简单化贴上标签“仁爱、利他、无私”,其实有点误解。稻盛和夫每个当下叩问“作为人何谓正确”,远不止叩问“公私”、“爱恨”、“好坏”,而是在叩问事件的本质,在叩问事物第一性原理在当下的呈现。对稻盛和夫来说,从经营公司开始,每一天每一日都是挑战的连续。他的父母不是经营者,亲戚中也没有一位是经营者,同学中也没有经营者。他无法向其中任何一人请教经营的问题。对于经营一窍不通的我,就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要经营好企业,究竟应该以什么为基准才对呢?”期初,稻盛和夫是因为没有经验,没有人请教只好自己慎独问自己。当后来有了经验和哲学,有了千万次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他还是喜欢放空了问自己“作为人何谓正确”?以这样的问题,来叩问当下发生第一性的原理,不为过去的成功经验捆绑,以保持一个纯粹清新的面貌,“保持饥饿,保持愚蠢”,每个当下都活出一个鲜活的自己。诚可谓:接纳。担当。反省。致良知。谁能想象得到,一个全然意外的柿子树事件,竟然让小和夫早早“悟道”了。牛顿苹果树下悟道万有引力定律,小和夫柿子树下悟道“作为人何谓正确”?这是在叩问每个当下事物第一性原理,这是一个超级连接器,连接万物一体之真善美。
一个不经意的柿子树事件,居然在稻盛和夫那里发酵、发酵,最后归属到抉择的枢纽“致良知”上来,真令人亦非所思!王阳明早年龙场悟道“千圣皆过客,良知是我师”。50岁开始讲“致良知”。一下子如电闪雷鸣般,他一生跌宕起伏所悟所学有了一个出口。他感叹:
“‘致知’二字,是千古圣学之秘……此是孔门正法眼藏,从前儒者多不曾悟到,故其说卒入于支离。”“某于此‘致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知耳!”阳明有先见之明。500年以来,致良知成了学者训诂的道场,而行动者的体悟和认识,被放在了一边只做注释。现在还有人竖着“致良知”大旗,招摇过市,却只是“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知耳!”稻盛和夫这样造物者和行者,才是真正分分钟在造物行动中“致良知”。无有不行而可以知阳明之所谓良知的。阳明格物穷理,则根本脱离不了一个“行”字。天理在实践中,良知亦在实践中,天地万物与我一体亦在实践中。不实践,空言说,则到底无是处。当今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巨大不确定性横加在每一个决策者面前。每一个维度的欲望,都有一大堆的钩子,也有一大堆的证据。这时,你要考虑更多的变量,需要在各种各样的欲望相互冲突纠结的混沌之中,做出决策。而且,各种边界越来越模糊,变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你不可能等到万事俱备再做决策。而稻盛和夫常常能在恰当的时机做出恰当的决策,这是为什么?别人可以帮他概括提炼出好多个因素。让稻盛和夫自己说就一条,即在纠结的时候问一句:
这一问,良知就产生了,善就会凸现出来。跟随你的良知,你就会做出好的决策。你有这样的反省习惯了吗?你找到自己致良知的窍门了吗?你知道进入自性元能量的路径吗?
阅读精选:
与特蕾莎媲美的中国良知
孤独者李健熙
稻盛和夫:提升心性须在事上磨
正非灰度哲学三个定理
贝佐斯的灰度意识
黄峥的灰度意识
稻盛和夫:带着爱去工作
本分人段永平
曹德旺的炼狱
张一鸣| 自性爆发最开怀
王育琨:接近美 接近神
马斯克,还记得特斯拉的遗愿吗?
特斯拉:我为什么牛?
特斯拉:我是未来
大危机中活下去的能力
接近美 接近神
全球化撕裂,灾难迫近。华为开拓了绝地求生的路径。你灰度了吗?你反转了吗?你一定会在实践中去发现灰度和反转。
让我们跟着任正非一起走一个过程
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
王育琨频道 商务合作
微信 | gao940716
QQ:2116117593
投稿:2116117593@qq.com
2020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2019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地头力=喜爱{目标}×专注{死磕}×做好{绝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