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爱默生|灵魂为何追求美?

罗红:以天地之大美,唤醒人心之大美



灵魂为何追求美?


从最广大和最深刻的意义上来说,美是宇宙的一种表现。美这种要素,我可以说它是一种终极的目的。无人能问也无人能回答:人的魂为何追求美?
古希腊人把世界称为“库斯漠士”,就是美。这正是万物之构成,或者说,这正是人独具慧眼的造形能力。
在纯朴的直觉之中,自然物的活形式都使人喜悦。
大自然就是以少许简单的要素,来使我们超脱尘俗的!只要我有健康之躯和自在的时间,我就会使帝王的显赫权势成为荒谬可笑。
上帝为人设置了善行,美就是他们的标记。一个有德行的人,拥有世界的程度,与他思想和意志的力量成正比。
自然美在人的心灵中形式不断得到组合,这不是为了徒然无益的观照,而是为了新的创造。

“寓多于一”。“多即一,一即多”。没有什么东西能单独自美;在整体之中,没有一样东西是不美的。

王育琨摘录

2021.12.25


罗红:南极企鹅全家福
罗红:以生命之大美,唤醒人心之大美




选自爱默生《论自然》


古希腊人把世界称为“库斯漠士”,就是美。这正是万物之构成,或者说,这正是人独具慧眼的造形能力。
因此,大自然的诸基本形式,如天空、山岭、树木、动物,靠它们自身就能使人类喜爱,产生一种来自轮廓、色彩、运动和排列的喜悦。之所以如此,大约一部分是由于我们的眼睛。艺术家最精妙之处莫过于眼睛。通过眼睛的结构与光线的规律之间的相互作用,乃产生出“透视”。
任何一组物体,不论其物性如何,通过透视便结合为一整体,色彩分明,呈现为球体。因此,不论个别物体是否乎庸和动人,由它们组合而成的景色却有了完满和对称之状。
所以,眼睛实为构图之最,光线实为画家之先。在光线聚合之处,不论多丑秽的物体,都化作了美景。光线不仅对视觉构成刺激,而且还具有一种涵盖一切的性能,像空间和时间那样,为所有事物都抹上了欢乐的色彩。哪怕是尸体,光照也会化丑为美。

罗红:第一抹朝霞与月亮的辉映纳米比亚的剑羚
除了这种灌注于整个自然的总括的恩泽之外,几乎所有事物的形式都会使眼睛喜悦,例如橡实、葡萄、松果、麦穗、鸡蛋、大多数鸟类的羽冀和形体、狮爪、毒蛇、蝴蝶、贝壳、火焰、云朵、梧蕾、树叶和许多树木的形状,我们不断地去模仿它们中的茶几样,并把它们当做美的象征。


为更好地考察起见,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描绘一下美的形貌。

一、在纯朴的直觉之中,自然物的活形式都使人喜悦。

大自然中各种形式和活动的影响,都是人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说,从它最浅显的作用来说,似乎只限于实用和审美的范围。对于一直禁姻在有害的工作或事务之中的身心来说,大自然倒是一帖良药,能使身心恢复常态。商人、律师走出喧嚣扰人的和处处钻营的街道,仰望天空,凝视树木,会重新感到自己是一个人了。
在大自然万物的永恒的寂静之中,他重新发现了自己。眼睛的健康似乎离不开广阔的视野。只要我们的眼力久远,我们就永远不会疲倦。
但是在其他的时刻,大自然也仍然以其可爱之处使我们满心喜欢,而不与身体所得的好处相混淆。从我家外面的山顶上观看早上的景象,从日出直至日落,就会带有一个天使才可能有的感情。条条长带状的云朵在霞光中飘浮,宛如鱼在海中游七。我从地上眺望,好像是从岸边去看寂静的大海。我仿佛也参与了天空中的瞬息变化,它的富有生机的魅力传人我的体内,我的生命得到了扩张,与晨风融为一体。
大自然就是以少许简单的要素,来使我们超脱尘俗的!只要我有健康之躯和自在的时间,我就会使帝王的显赫权势成为荒谬可笑。
拂晓的景色是我的亚述帝国(Assyria),夕阳西落和明月东升是我的帕福斯(P叩hos)①,是我的无法想象的仙境乐土,烈日当空的中午是我的富有常识和理智的英国,深不可测的黑夜是我的独具神秘哲学和梦幻的德国。
时逢正月,昨天黄昏观赏日落,除了下午我们的感觉不够灵敏之外,景象毫不逊色。西方散落的云朵,化成淡红色的碎片,色调变化无穷,柔和得无法言表;屋外空气无满了活力,清新万否,仅人四别屡干克召痛苦之感。
大自然向我诉说的是什么呢?磨坊后面的山谷,处处生机,难道其中没有涵义吗?即使是荷马或莎士比亚,也无从用文辞来复述。叶片尽去的树木在落日的余晖中,变成了火焰般的尖塔,衬托在蔚蓝的天空中,花瓣飘落,犹如群星闪烁,树枝光秃,覆盖着斑斑寒霜,它们虽缄默无声,却构成了美妙的音乐。
习惯于城市生活的人,认为乡村的景色,悦人的时间不过半年而已。我自己却偏爱于冬季风光的优雅,我相信我从中所受的思泽,并不少于夏季的和畅。

对于善于感受的眼睛来说,一年之中所有的时刻莫不具有自身的美丽,就是偏于乡间,同一地方的每时每刻都在展现一幅与过去不同的图画,它在将来也决不会重复出现。天色瞬息变化,却将明亮或阴晦表现在其下面的大地上。接连不断的农庄田野上,庄稼生长的景象每周都不相同。牧场上,田埂旁,花草树木的生长时序相继,报告着季节的变化,宛如一架无声的大钟。对于敏于观察的人来说,从中还能看出一天中时辰的变化。

罗红:神奇造化转瞬即逝——纳米比亚宝石沙漠


鸟群与虫类的活动,也总是前后相继,像植物严守节气一样,在一年的光阴中占有自己的位置。河床两边,变化尤为显著。在七月里,水落露出浅处,河床大片地方都开出了蓝色的海寿花,整条河使人满心喜欢,成群成群的黄蝴蝶在其间朗朗起舞。艺术难以重现这种红紫金黄的交响。这时的河流确实成了接连不断的节日,以它每个月都有新的装饰而值得夸耀。
然而这种肉眼所见和身体所感的美,只是自然之美的最低下的部分。时辰的种种变化,带着露水的早晨,雨后的彩虹,群山的起伏,繁花似锦的果园,闪烁的群星,明媚的月光,平静水面上的倒影,这等美景,求之过切,就会成为纯粹的皮相,反而以它们的虚假使我们索然无味。
走出家门,看一眼月亮,它不过是一个铜盘,这时的月亮怎会像旅途中月光照人行时那般迷人?十月下午金光照耀的太阳之美,谁能把它抓在手中?走向前去捕捉它吧,它早消失了;从公共马车的宙口向外望去,金秋之丽不过是蜃景而已。

二、还存在一种更高级的美,也就是一种精神因素方面必不可少的完美。

这种高贵而神圣的美,绝不以娇柔来迷惑人,只有在与人类意志的联系中才能发现它。上帝为人设置了善行,美就是它们的标记。
凡是顺乎自然的行动都是优美的。凡崇高宏大的举动也一定是合乎情理的,所以使得所在地方和周围的观者也有了光彩。伟大的行动给人以教诲:宇宙是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个人的财富。每一个富有理性的人都可以把整个自然当做他的票赋和财产。只要他愿意,大自然就是他的。
他可以自我剥夺这种权利;他可以像大多数人那样,躲入角落,放弃自己的王国;但他本可自己委派而拥有这个世界。他拥有世界的程度,与他思想和意志的力量成正比。
萨拉斯特(Sallust)说:“人类所耕的土地,所造的建筑,所航的船只,无不遵循善行。”吉朋(Gibbon)o说:“风向和海潮总是为最好的航海家所运用的。”
天空中的太阳、月亮和星辰也同样如此。高贵的业绩偶然会发生在壮美的自然景色之中,当李奥尼达斯(le—onidas)①和他的三百烈士在一天之内壮烈牺牲时,太阳和月亮曾从峻峭的塞摩比勒峡谷上探出头来照看他们;当阿诺德·温克尔里德(ArnoldW5nkelried)②在高高的阿尔卑斯山上雪崩的隐蔽处,身上插满了奥军投掷过来的长矛,而他却要为他的战友突破防线。难道不正是这些英雄们把自然景色之美加入到他们壮烈牺牲之美里面去了吗?

罗红:纳米比亚的宝石沙漠,大风一来踪影全无


当哥伦布率众驶近美洲海岸的时候——在他的面前,土人纷纷从他们的茅屋中奔出来,排列成行,船后是大海,两旁为印第安多岛海的群山所环抱,难道我们能把这生动的景象与人完全分开?不正是棕搁树林和热带草原作为锦绣惟慢给新大陆穿上了衣服而有了它的形式?自然之美润物无声,难道它不像空气那样涵盖伟大的事业吗?当亨利·范爵士(Sir Henry Vane)(D被拖到古塔上,坐在雪橇上,作为英国法律的维护者而被处以死刑时,旁观者中一人高呼道: “你从未像今天这样有如此荣耀的座位。”
英王查理二世为了威胁伦敦的市民,在押送爱国志士罗素勋爵(Lord Rusell)Q)赴绞架时,让他坐在敞篷马车上沿伦敦的主要街道示众。他的传记作者说:“但是道旁的群众却似乎看到自由和正义之神就坐在他的身旁。”
不论地处穷乡僻壤,也不论围于暗淡无光的事物之中,只要出现了追求真理的举动或英勇壮烈的行为,便会因之化天地为神殿,变日月为明灯。只要人的思想能与自然同样伟大,自然就会伸开两臂来拥抱人们。

罗红:神奇的造化——纳米比亚宝石沙漠

人类的英雄之举会使自然心甘情愿地以玫瑰和紫罗兰来伴随人的脚步,以宏伟而优美的景色来装饰人这个自然之骄子。人的思想不论有多广轰,自然总会给这幅图画配上框架。
一个有德行的人,不仅与自然的造化合为一体,而且成为整个可视领域的中心人物。我们对希腊地域和气象的记忆,总与荷马、品达、苏格拉底、福锡安等人相连。
耶稣光照如日月,长存如大地。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目然地把性格刚教万气愤温的人,看做具有驾驭万物的能力——芜苦众生、流行见解、光阴荏苒、自然万物,都由他来支配。


三、世界之美还有另一个方面,即它可以被视为理智的对象。

它除了与德行相涉,还与思想相关。
理智的研究,抽引出事物的普遍秩序,仿佛它们为上帝所固有,完全没有情感好恶的色彩。人的理智能力与活动能力似乎是互相承续的,两者中的一种活动产生出另一种活动。它们之间也有不和合之处,但它们恰似动物的进食阶段与工作阶段那样交替,每一方对另一方来说,都既是承续又是准备。
正如我们上面所看到的那样,美确实与行为有关,但美无求于行为而产生,正因为无欲而美,所以美能存留在对理智的领悟和追求之中;另一方面,美也能存留在对活动能力的领悟和追求之中。
神圣之物永无凋落之日。美也总是生生不息的。自然美在人的心灵中形式不断得到组合,这不是为了徒然无益的观照,而是为了新的创造。
所有的人,在不同程度上都能感受世界的表面,某些人甚至能从中感到喜悦。这种对美之爱就是趣味。另外一些人同样对美爱之不已,但不止于对美的爱慕,而寻求将美表达出来的新形式。这种对美的创造,也就成了艺术。
艺术作品的创造,可以解释人生之谜。一件艺术作品就是这个世界的一种抽象或一个缩影。艺术作品是以微型方式对自然的表现的产物。尽管自然界的事物不计其数,各不相同,但艺术作为自然的产物或表现却都很相近和单纯。
自然界就是一片基本上相同的种种形式的海洋,尽管它们各自很独特。一片树叶,一束阳光,一个景致,茫茫大海,都会在心灵上留下相似的印象。它们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它们都是完整的、和谐的,所以是美的。
美的标准就是各种自然形式的总汇,即自然的整体。意大利人曾这样表述美的定义: “寓多于一。”没有什么东西能单独自美;在整体之中,没有一样东西是不美的。一件简单的事物之所以美,就因为它能呈现出这种普遍的光彩。

诗人、画家、雕刻家、音乐家、建筑家,各自以自己的方式把世界的光彩集中在一点上,他们为爱美之心所激发,他们的作品,就是满足这种对美的热爱。因此艺术就是自然通过人心而提炼的产物。人们对自然万物之美有了感受,自然假借他们的心灵而创造出艺术。


这样存在的世界,是为了满足灵魂上对美的追求。美这种要素,我可以说它是一种终极的目的。无人能问也无人能回答:人的灵魂为何追求美?
从最广大和最深刻的意义上来说,美是宇宙的一种表现。上帝是尽善尽美的。真,善,美,只不过是同一个整体的不同方面。自然之美并不是终极之美。它自身不能单独构成充实自足的善,但它能成为内在的永恒的美的先兆。自然之美绝不是自然的最高表现和最终原因,而只能作为它的一部分而存在。

罗红|贡嘎山脉全景图:四川大地的精神山脉


阅读精选:
没有审美力是一种绝症!
二进制·伏羲易·元宇宙
艺术最高的境界是信仰
工匠精神:接近美 接近神
她建立了系统的大地秩序
席勒:没有艺术,人人都是活着的行尸走肉!
造物之神特斯拉:嘱托
罗丹艺术论:嘱词
运气总是跟随大局观
罗红:企鹅生命之大美
罗红:任正非的意义
庖丁心流|如何功夫到家?
那些美到极致的意境



王育琨:在浮躁“躺平”的时代,打下「活法」这根桩
最新震撼演讲,充满领悟力和智慧!

跨年演讲:造物者的信仰!
任正非的野望:磨好豆腐给最亲的人吃,开启人人天赋潜能,以生命铸成技术大美绝活,为人类创造价值。任正非三个法宝:1. 敬畏团队创造的无穷性,连接无穷性;2. 一切都在反转,一切都在生成,以无穷性的未来拿捏当下的动态平衡;3. 从未来前进到当下,以当下拿出大美绝活的确定性,穿越未来的不确定性,把自己铸造成器。无论怎样不被理解,都要把最好的东西贡献给世界!

在浮躁的尘世,打下一根坚实的桩!


对话耿一诚:“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
战疫决定性胜利后 不傲娇 不自是
恪守大美绝活的原点思维
保持敬畏之心 保持空杯 保持开放
韬光养晦 稳住阵脚 有所作为 决不当头


王育琨:任正非的造物者精神
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
恪守企业经营的原点思维
以生命铸成大美绝活
解决人世间的痛点
弥补天地演化生命的缺憾

王育琨:稻盛哲学在中国 2020.12.20
一刹那接一刹那触动您柔软的心


让我们跟着任正非一起走一个过程
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

王育琨频道 商务合作
微信 | gao940716

QQ:2116117593

投稿:2116117593@qq.com


2020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2019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地头力=喜爱{目标}×专注{死磕}×做好{绝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