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烨:人类进步的本质?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此念 Author 此念
尹烨:天使被折翼,如何再飞起?| 《生命·未来》(第七期)
源自:此念文化
编者按
人类进步的本质是什么?下一代不怎么听上一代的话,所以科学才进步,所以技术才进步,所以社会才更迭。本文是华大集团CEO尹烨在「此念」上的分享,提及了如何才能真正地保护孩子的天赋?人类进步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才能有举国创新的体制?
正文字数丨2389字
预计阅读丨 4 分钟
INSPIRE
THE BEST
01
表扬孩子的专注与坚持
才能真正保护孩子的天赋
基因测不出天赋,但我们又必须承认天赋是存在的,只是天赋的存在,有时候需要很多尝试去挖掘。
有些孩子会在一些特别生僻的点上琢磨得特别深,我们身边很多孩子都会有一些特别的奇思妙想,但是他感兴趣的领域书上没有,考试也不考。
比如,我认识一个孩子,他喜欢每天研究坦克,他把历史上所有的坦克都研究了一遍,其中有很多细分型号,包括那些没有做出来量产的坦克。那么,为什么灭掉坦克的是无人机?无线电技术、GPS技术在无人机中是如何使用?我们就可以在这些方面和他讨论。
我问他,对坦克研究这么深,你快乐吗?他说我研究的时候挺快乐,可是交流的时候很痛苦。
痛苦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他的父母觉得研究坦克没有用;第二,他在网上找不到合适的网友。之后,他发现国外研究坦克挺多,有非常多、小的兴趣组织,也许就5个人组成,但是他们会一直做研究,挖掘史料,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互相鼓励。
你会发现他们讲的知识,比很多军事专家研究得还透彻,是因为他们真的喜欢。真正喜欢的时候他不用背相关的知识,看一遍就能记住,通过类比记忆法。
当孩子拥有这样的天赋时,父母怎么去保护孩子?怎么让他研究的东西有一个认同感?将来,他或许是一个兵器专家,或许是一个参谋。
不是现在教育的时间太少,而是教育的内容太单一。讲同一件事,在基础教育多元化的过程中,我们否定了很多“无用之用”。
孩子没有机会去陈述他的观点,以至于等到自己真有能力去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失去了最好的时机去从事这个行业。最好的教育方式,是能够让孩子在他喜欢的领域,按照他感兴趣的爱好,长期地对他进行培养。
所谓慢班教育,其实就是慢慢来会比较快。因为一旦他跨越了临界点,他就开始突飞猛进,他挑战的是以前没人关注的东西。如果大家都教一样的知识,他稍微一问,你就说这个超纲我们不学,那他所有无用之用的原初兴趣就都被扼杀在萌芽之中。
等他长大,我们又会说他缺少创造力,这等于你把他翅膀掰断,却质问他为什么学不会飞翔?这是同一个逻辑。
我们不要去定义什么是成功,而仅仅去研究。当孩子在他感兴趣的这条路上坚持的越久,我们就越要表扬这种坚持,认同他,让他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持续地走。而不是书法6级加5分,舞蹈8级加7分,像打卡一样。
现在,这种玩法变成一种从规则到潜规则。实际上这样的需求,你是摁不住的,还是要通过改变宏观的评价体系,把指挥棒转过来,再把方法论教下去,我们才可能真正迎来这个时代新的关于科学和技术的文艺复兴。
INSPIRE
THE BEST
02
人类进步的本质是什么?
下一代不怎么听上一代的话
有一本书叫《创新的起源》,作者是马特·里德利(Matt Ridley)。他在这本书里写到“什么时候一个国家不创新”,就是“当这个国家变成帝国的时候”。
在历史上,一旦有一个强大的帝国统治,这种边缘的创新就不发生了。古希腊的城邦制,战国时候的诸子,没统一过的欧洲,出现几个科学璀璨的时候都是在这样的时期。
我们下一步应该如何去创造更好的机制?如何让创新更好地去发生?因为最近的科学范式变了,现在是大科学工程,帝国又可以有创新。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机制去保证这种创新,让它不要成为权威,使它进入不断地具有自我更新和进化的状态,这是很关键的。
问:创新就是打破前人已有的束缚,敢想,敢提问。按理说,从小学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应该有思辨的思维方式。孩子们需要讨论、需要辩论,而不是给一个固定的答案。
尹烨:如果在小学时代,大家都按一个模子削成萝卜,那么就长不出郁金香了。
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
我们做学生时,父母基本不管,老师无外乎懂应试就好,基本上还是好糊弄的。不像今天,教师不仅要求学生素质高,拥有比较杂的品类知识,在学习态度上还要很端正。最后他们假装很快乐,这样下去,能不抑郁吗?有时候我在想,跟孩子换一天,我们真得都扛不住孩子的压力。
首先,孩子就接受不了这样的管教,这种压制扼杀了创造力,突然等到工作的那一天,被批评说“你怎么没有主见?”“怎么没有创造力?”然而这辈子你就没有主见过。所以,这个问题就很悲哀。
很多人都想通过管去做好教育,其实越管越做不好教育,人类进步的本质是什么?下一代不怎么听上一代的话,所以科学才进步,所以技术才进步,所以社会才更迭。
INSPIRE
THE BEST
03
为兴趣和爱好做科研
才有举国创新的体制
我们现在鼓励更多的科学家、科研工作者和企业家近距离地去接触孩子们。
以我自己举例,现在可能给大学生讲课兴趣不是特别大,因为他们有自己的主见,我其实更愿意和他们探讨深度一点的知识,人别太多,我们提前看好文献一起谈谈各自的想法。他们都很聪明,都有奇思妙想,而不是过来单单说一些没用的或者混张合影,发个朋友圈,其实这种了解的态度没什么意义。
我宁愿给更低龄的孩子们去讲大课,如果使幼小的心灵能够产生一些对生命科学的萌芽,我觉得很有必要。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国际化的竞争,你怎么在国际化的竞争上赢?至少在每一个体系下,你的操作系统不能比别人差。如果你操作系统没有跟上,那别人很容易降维。
比如大家都研究生命科学,你不学,这个问题可能就麻烦了。我们会讨论很多的一些基本常识,无论是医学、生命科学,还是心理学,在我来看这些课程,其实可以更早一点开始。
很多常识,孩子们接触得越早,就越容易形成框架性、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有时候对全民素质提高会有一个“事0.1而倍100的效果”,而不是“事半功倍”这么简单的逻辑。
贝索斯说:“如果我们有1万亿人,我们就有1000个爱因斯坦”。换言之,中国人这么多,为什么能有这么多优秀的工程师?在这些工程师中,我们看到这么多优秀的科学家,科研工作者,因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纯粹地去做科研,这才是我们呼唤的一种新型举国体制的创新。
不仅仅是做生意的创新,也有人去琢磨一下,生而为人的意义。在自然界中去创新,在认知自然、解释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路上能够往前去创新,这个很关键,值得我们去思考。
-END-
王育琨:在浮躁“躺平”的时代,打下「活法」这根桩
最新震撼演讲,充满领悟力和智慧!
跨年演讲:造物者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