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年1-9月成都房企销售排行榜TOP10

克而瑞四川 CRIC克而瑞四川 2022-07-02


前三季度,TOP10房企销售额增速显著下降,TOP3和TOP5直接同比负增长,表现不及去年同期,这个“金九”有点凉。


市场凉意随着第二批集中供地遇冷持续发酵,房企迎来至暗时刻,大浪淘沙,浮沉难定。


但可谓不破不立,集中供地全面遇冷背后,却是盈利空间的显著提升;房企债务集中暴雷的背后,也有“接盘者”的逆势生长。谁说“乱世”之下无机会?





榜单解读


同比负增再现,浮沉各有“天命”?


今年1-9月,TOP10房企销售金额同比仅微涨6%,销售面积同比仅微涨8%。而在去年同期,这一数据分别为42%、23%。可见TOP10增速下降得厉害


更夸张的是,TOP3和TOP5销售额,直接变成了同比负增长


表现不如去年同期,这个“金九”有点凉。


再看房企,今年的前三基本被“万保恒”承包,没什么悬念。


整体来看,稳定占据成都市场份额的房企以万科、保利、恒大、华润、龙湖、中国铁建、人居、城投置地、德商为主,其中带国企央企背景的有6家,民企3家,非四川房企6家,四川房企3家。


川企领头羊蓝光的没落令人叹惋,德商的崛起又让川派房企的发展重新看到了曙光。




市场现状


集中供地遇冷背后,何尝不是好时机?


房住不炒政策下层层加码的调控,让当下的开发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资金、去化、销售回款、利润、降负债......随便哪个都是座愚公难移的大山。


今年第一批集中供地时,还有开发商即便知道要亏损,但为了规模也硬着头皮拿地;而恒大的暴雷启示,高周转背景下规模与风险是一对CP,在强监管市场环境下,危如累卵。


于是第二批集中供地,大家都躺平了,尤其民营房企。


深圳第二批集中供地,最大赢家是中海和保利,中海拿地4宗花127亿,保利拿下3宗花72亿。


广州第二轮集中供地,推出的48宗地只成交了23宗,还有18宗是底价成交,拿地巨头主要是越秀、粤海、中海和珠实,国家队。


首轮土拍高热的重庆,第二轮也跌入冰窟。挂出的42宗涉宅地,仅成交28宗,其中27宗底价成交,仅1宗溢价,整体溢价率只有0.02%。而首轮成交的46宗地,有40宗溢价成交,其中32宗高溢价成交。


此次成交的大部分地块是平台国企“兜底”,以及中海、中铁、葛洲坝等少数央企“抄底”,民企积极性下挫显著。


成都第二批集中供地,供应75宗,仅成交52宗,其中38宗底价成交,整体溢价率只有2.2%。


成交的52宗地,42宗被国企央企拿下,仅9宗被民企夺得,涉及7家民企。龙湖虽然拿了3宗,却没有排进拿地金额和面积榜TOP10,其中前五分别是中国铁建、成都轨交集团、首开、成都城投置地、双流国资,同样的国家队。


截至目前,第二轮集中供地已有十余城完成,城市内部板块分化或有热有冷,但整体局面上几乎没有出现过“热”这个词。


土地出让制度严苛、流拍率提升且溢价率下降、本地平台国企托底、大型国企央企主力拿地、民企拿地积极性下挫,是第二轮集中供地的主基调。



随着第二批集中供地降温信号的持续传导,新房市场整体表现也逐渐走低。


据CRIC统计数据,近五周热点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波动较大,最近一周成交面积约268万方,环比减少25%



四个一线城市仅广州上涨24%,深圳、上海、北京环比下滑,北京大跌近六成,上海跌幅达34%


其他重点城市中,5座城市环比上涨,重庆、杭州、南京涨幅明显;10座城市环比下降,成都、武汉、大连跌幅明显。


成都的成交量还是不错的,以35万方居各城之首。


自7月份以来,岳阳、昆明、沈阳、江阴、桂林、株洲、唐山、张家口等多个城市出台“限跌令”。


比如,近期张家口要求已取得预售许可的项目不得低于成本进行销售,新取得预售许可的项目不得低于备案价格的85%销售



市场转冷是事实,也是表象。拨开迷雾,你会发现,第二轮集中供地的盈利空间,较首轮显著提升。这是机会,是利好。


成都第二轮集中供地,平均地房比约为0.52,有11宗地的房地价差超过10000元/㎡,占成交总宗数比例21%;一批次只有2宗,占比5%。


重庆第二轮集中供地,部分地块地房比低至0.4,部分土地成交楼面价低于周边地价。比如本场成交楼面价最高的中海观音桥地块,地价为13300元/㎡,与第一轮的观音桥地王15307元/㎡相比,有2000元/㎡左右的差距。


苏州第二轮集中供地,平均地房比为0.57,较首轮有所提升。嘉誉实业竞得的吴江平望24号地块,地房比仅为34%,房地价差9755元/㎡,盈利空间可观。园区车坊51号地块,地房比为61%,房地差超1.5万元/㎡。


其他城市也相差无几。


因土拍遇冷致盈利空间提升,也是第二轮集中供地重要特征。


作为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轮集中供地的表现已体现出“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初衷。


土地市场回归理性,拿地成本下降,对于现金流稳健的房企来说,这是增加优质土储的好时机。




房企现状


大浪淘沙,不破不立


当下,房地产企业正在经历前所未见的大洗牌,平均每天1家破产,并非妄言。近段时间,小微房企破产新闻绵绵不断,上市房企的日子也不好过。

9月29日,恒大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恒大集团(南昌)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盛京银行17.53亿非流通内资股转让予沈阳盛京金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占盛京银行已发行股份19.93%,合计人民币99.93亿元。

不久前,恒大才发布公告,称集团预期9月物业合约销售持续大幅下降,为缓解集团的流动性问题,集团正积极接触潜在投资者,商讨出售集团成员的权益,以及其他资产(包括但不限于投资性物业、酒店和其他物业)。

同日,中诚信国际将花样年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因其面临较大的债券到期压力。此前,9月14日,标普也宣布将花样年评级展望调整至负面。

9月26日,光耀集团正式宣告破产。压垮这家企业的,正是高杠杆导致的债务危机。

9月24日,蓝光发布公告称,截止2021年9月17日,信息披露义务人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及司法拍卖执行被动减持公司股份5.02%,信息披露义务人正与相关金融机构协商解决其债务问题,后续仍将有被动减持的风险。

9月23日,华夏幸福发布公告称,近日,在省市政府的指导下公司拟与债权人就综合性风险化解方案的相关内容进行沟通,鉴于该方案涉及债权人众多、内容复杂,相关事项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为保证公平信息披露,维护投资者利益,避免造成公司股价异常波动,公司股票将于2021年9月24日开市起停牌。

同日,华联控股发布《关于恒裕集团与华侨城集团签署股权转让意向情况公告》,称恒裕集团于2021年9月18日与华侨城集团签署了《股权转让意向协议书》,拟受让华侨城集团持有的华联集团12.0842%股权。

9月20日,新力股价断崖式下跌87%,市值从137.4亿港元跌至17.85亿港元,蒸发约120亿。近期传出消息,新力试图出售旗下项目,以缓解资金流动性紧张问题。财联社消息称,目前金科物业正在与新力物业洽谈收购事宜。

9月16日,融创万达达成提前终止酒店管理协议,涉及全国21家万达酒店。

另外还有泛海控股因债务纠纷被查封3处资产、上海地产频繁出让项目股权、广宇发展筹划重组以及一大堆小微房企破产新闻。

2018年万科提出“活下去”,当时不知被多少人当做笑料,如今一语成谶。

大浪淘沙,不破不立。

哀嚎遍野之中,也有“逆生长”的力量。

比如碧桂园,先在9月20号公布收购富力物业100%股权,又在9月28日与花样年物业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收购其100%股份。

据上市房企披露的中期数据,上半年发布业绩的143家房企销售毛利率算术平均值为26.9%,近4年来首次跌破30%

反应在市场层面,意味着行业发展逻辑已经生变

三道红线政策的出台,本也是限制行业高杠杆扩张。未来,“有质量地发展”或取代“高杠杆高周转”,成为行业发展主旋律。

提高多元化拿地和运作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美誉度,参与城市更新、产业地产、租赁领域的建设等,这些都不失为高质量发展之路。

没有困难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企业观点


由于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内容,记得右上角星标一下我们哟,读完点个“赞”和“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另外,克而瑞四川已建立克而瑞朋友群(B端客户群),购房交流群(C端客户群),群内不定期展开热点话题讨论,实时热点、资讯及各类报告分享,欢迎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克而瑞小助手”(添加时备注B端客户或C端客户)进入最具价值的地产人、购房者社群。

↓↓↓
克而瑞,成立于2006年,行业领先的中国房地产大数据应用服务商,现信息覆盖387个城市。依托强大的专业研究力量和咨询顾问团队,克而瑞服务于TOP100强中90%的房地产企业,并为政府、企业和购房者提供房地产线上线下信息服务的全面解决方案。

经过十余年淬炼,克而瑞从行业数据到客户数据,实现了房地产大数据闭环。依托大数据和大研究两大核心平台,克而瑞的服务业务覆盖一手住宅、二手租赁、资产管理、建筑建材、证券研究、物业管理研究等。创新研发产品CRIC系统、投资决策系统、数据营销系统、场景化大屏、CAIC中国房地产资管信息服务平台等,为大量房企提供了决策依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