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傅涛:重归技术时代后,环境技术创新的五大趋势

李晓佳 E20水网固废网 2019-04-03

在2018(第十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长傅涛谈了他对新时代的理解。他强调,市场需求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这也在逼迫行业重新回归技术思考,并提出了环境技术创新的五大趋势。

来源:中国水网     整理:李晓佳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764nb0tuu&width=500&height=375&auto=0

党的十九大后,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全国各地生态环境的治理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环境产业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中坚力量,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如何理解新时代?如何理解新时代下的生态环境需求?在2018(第十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长傅涛谈了他对新时代的理解。他强调,市场需求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这也在逼迫行业重新回归技术思考,并提出了环境技术创新的五大趋势。


以下为傅涛现场分享内容:(根据现场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长 傅涛


傅涛用四个词来描述新时代的特征:党领导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充分与平衡、感知优先。


党领导一切。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政治正确的时代,或者是重返政治正确时代。环境产业是政策拉动性产业,以前研究各个部门的政策,研究国务院的政策,后来发现这些政策都出自党的政策,环境政策之心是政治。


理解了党领导一切,有利于理解环境政策。傅涛认为,理解了这些,就能够很好的理解我国为什么会严控金融风险,为什么会严抓生态环保,为什么会出台一系列投资政策、价格政策,为什么会大力推进一系列改革。


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人民为中心是说所有工作的出发点是人民群众,改革驱动的方向是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是能满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求的,这是所有工作的原点。


充分与平衡。过去的发展,追求的是一部分先富起来,因此会出现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等。进入新时代后,发展将追求更平衡,更充分。


感知优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不仅要有实质,而且要有感知,是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整体性展示与互动,深刻反映了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怎样更好地满足人民期待作出的时代回应。



新时代下的生态环境特点


新时代下,理解生态环境也会有不同的逻辑。


生态环境被作为政治因素。传统发展模式下,环境是经济的附属,是仰视经济的,随着环境压力的加大,环境得以平视经济。在新时代,生态环境是政治任务,一定背景下,可以在比经济优先。


存量与增量并存,外延需求拓展为主导。20多年前,产业刚刚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的时候,其实是一穷二白的。污水处理从第一座污水处理厂到现在五千多座,已经走过20多年,既存在着存量的提升问题,也存在增量不足的问题,但是外延需求仍然在不断拓展。


傅涛强调,水十条、土十条、大气十条,所覆盖的领域,只有30%到40%直接计入了产业的范围,很大一部分需求还在陆续释放。环境的服务范围不断拓宽。


新释放的绝大部分需求没有清晰财务支撑。早期的供水、公交、燃气等领域,可以向老百姓直接收取费用,后来的污水、垃圾处理有政府专项收费支撑。这些都有明确的价费体制。但陆续释放的需求,绝大部分并没有清晰的财政支撑。如黑臭水体治理、地下水修复、土壤修复、大气治理等等。


政府支付意愿大于支付能力。面对环境治理,以前是能不做就不做,建成能停运就停运。随着监管逐渐趋严,政府的支付意愿也越来越强烈,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工业企业,都在从被动环保变成主动环保。


但遗憾的是政府的支付能力在衰减,傅涛指出,过去30年,我们的财税收入每年都以近两位数的幅度在增长。但现在,我们的财税收入增长在放缓,地方政府支付能力减弱。而环境治理领域绝大部分是地方的市政公用事业,实际上要靠地方财税来进行支撑。


生态环境需求的两种场景


基于以上思考,傅涛还提出了两个生态环境需求的场景。


场景一:地方政府的两难


环保督察越来越严格,督察组提出一系列整改要求,基本都要限期完成。环保督察的问责考核更加精准,生态环境出问题,首先问责省市县委一把手,力度空前。面对强力的环保督察,地方政府显得手忙脚乱,甚至还没来得及系统规划。


同时,地方政府公共预算入不敷出,政府发债和政府融资平台也受到严格限制。傅涛指出,目前各种环境治理项目其实是简单叠加,涉及金额巨大,如黑臭水体治理等PPP项目,动辄就要几十亿,甚至百亿,这也给财税体制提出了很大挑战。


另外村镇环境治理、面源污染治理、地下水等需求不断释放,逐步被老百姓关注和感知。行业需求在膨胀,供给虽然有能力,但支付体系不匹配,这也是地方政府的两难场景。


场景二:原来备受欢迎的招商引资项目不再被待见


工业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主力军,以前都是被热捧的。这几年工业排放要求年年提高,投资层层叠加,给工业企业带来很大困惑。


其次,即便达标,因为总量原因,也要被停限产。重点污染企业每周都会被检查,所有项目几乎都是限期完成。傅涛表示,原来备受欢迎的招商引资项目不再地方招商被待见。


环境重归技术时代


以上是生态环境的两种需求场景,需求决定供给。在这样的背景下,环境产业必然重归技术时代。


傅涛介绍,十年前,水业热点论坛关注的是行业热点和缺位问题,那时候污泥问题突出,但不受关注,所以论坛主要关注的是污泥治理问题。十年后,我们明显感知到,市场需求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这也在逼迫行业重新回归技术思考。


但傅涛也强调,“此技术非彼技术”,十年以前的技术探讨与十年之后的技术探讨,有很大区别。新时代的技术探索,不仅要求污水处理厂能稳定运营,还需要把稳定运营的效果让人民感知到,传递到经济可以支撑的范围中。因此,传统点状供给不能满足新时代下的生态环境需求。


那么新时代下的技术出路在哪里?傅涛对新时代下的环境技术需求做了基本判断:


首先会高度关注环境质量与环境效果。


达标却违规,达标却被停限产,这是感知带来的需求突击性。如二噁英排放按照监测结果虽然达到环保标准,如果老百姓感知不达标,检测合格也没有用,老百姓的感知才是唯一的标准。不能仅仅追求科学达标,检测达标,还要面临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


行业需要颠覆性的技术路线来解决支付难题。傅涛认为,如果还按照传统叠加的思路治理生态环境,投入再多的资金,也恢复不了“绿水青山”。


技术因素在产业不同阶段中的价值


技术能满足这些需求吗?傅涛认为,新时代下的环境需求是综合性的需求,仅仅依靠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五位一体体系的建立,需要政府的推动、老百姓的绿色消费、金融的支持、需要产业的联动,技术是其中重要一环。


傅涛指出,“回顾产业发展的20多年历程,可以发现环境产业实际上是环境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甚至在某种阶段是唯一的载体和桥梁。”


环境产业发展20多年中,经历了环境产业1.0时代到3.0时代,如今正进入4.0时代。在产业的四个发展阶段中,技术因素在产业中的价值也不同。


环境产业1.0时代,环境产业主要围绕点状需求展开,为政府的点状排放、点源排放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产业竞争也是围绕单点展开的,最后也都趋向于恶性竞争,出现低价竞争等不利于市场发展的现象。


这一阶段技术主要考虑如何用少量的资金实现单点服务的稳定、达标,需要攻克一个又一个单点难题,基本是借鉴国外技术经验,填补国内空白。


傅涛指出,这个阶段,我们的规划,都是围绕单点服务展开,但遗憾的是并没有很好的效果,我国仍然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环境产业2.0时代,受到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的推动,产业开始追求综合服务,以质量为驱动,以效果为导向。


这一阶段,受三大十条的影响,技术重新成为核心因素之一,开始追求综合最优,追求老百姓能够感知到的环境效果。


这其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产业依靠资本和关系的拉动,技术基本被淡出。


进入环境产业3.0时代,环境产业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点”、“面”的治理,而是与社会、经济、人民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整体化、系统化的服务,是以效果为导向的系统质量的提升。不仅仅要从城市的污染物出发,也需要了解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活习惯、资源禀赋,追求绿色发展。傅涛指出,环境产业3.0时代的服务,强调的是绿色转型,为甲方提供系统的绿色发展方案。


这一阶段,产业真正进入了综合服务时代,产业对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深入产业,深入城市,需要技术对产业的各个要素有深刻的理解,从而提供系统服务。


环境产业4.0时代,也称之为两山产业时代。要真正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就要不断创造增量价值。


这一阶段,需要产业思考如何实现内外要素的强链接创造价值奇点,对技术提出了更好更高的要求。每一个末端都会是一个新的联通的开始,需要跨界,需要强连接,需要创造价值的奇点。


傅涛指出,内生式的技术研发,一般会经历技术突破、工程化、产业化、市场化、资本化五个阶段。环境产业内生式技术创新基本周期一般要在8-10年,因此,内生式技术创新难以支撑新需求。



同时,技术的发展不得不面对的外部大势和机遇。


首先是国际化。我国很多技术研发都是在国际经验基础上完成的,靠买进国际技术和公司,不断推动技术的研发。因此,技术的发展必然面临跨国而来的技术冲击。


其次是跨界。随着环境产业的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外行业企业进入到环境领域,跨行业技术不断导入,跨界技术融合加速。


第三是资本化。资本加速器全面启动,技术的资本动力已经不仅是国家拨款。


第四是互联网化。现在社会是一张网,互联网化,已经让世界连成了一体。


因此,傅涛指出,技术创新的传统模式是难以为继的,市场难以给出5年以上的技术创新周期。


环境技术创新的五大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傅涛提出了环境技术创新的五大趋势:


系统化趋势。系统思维把研究和处理的对象看做一个整体。从整体出发来研究系统整体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从本质上解决其结构、功能、行为和动态,以把握系统整体,达到最优的目标。傅涛强调,统是一个关联整体,不是各部件的机械叠加,各要素并非独立存在。


综合和系统的区别,关键要看是立足局部开整体,还是立足整体开局部。如大部制改革的推进,组建了生态环境部和自然资源部,首先是实现了综合,综合设计院、综合医院、综合环境服务商,都只是综合。综合不等于系统,综合是多要素放在一起了,是否能实现一个系统,关键看是否建立起了各要素的有机关系。


如同立足五行来研究金木水火土,金木水火土各要素之间都有相生相克的密切关系。在整体面前,关系比机理更重要,所以系统化的本质是研究关系。 


小众化趋势。未来技术必然要从传统的大众化和规模化,到小众化和定制化的技术供给转化。这就需要细分领域的聚焦和领先,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


孵化加速化趋势。傅涛强调,需要形成技术产业链,通过孵化加速,加快转化。而加速的导向是需求,而非供给。基于此,E20成立创新训练营,做了四层结构:战略与商业模式,品牌与市场推广,资源与项目落地,资本与价值放大。四位一体创新训练营的服务工作,根本上是为了突破产业链微笑曲线最低端,即产业化的瓶颈问题。


整合化趋势。环保行业的创新应该是反向创新,行业创新是需求拉动的。虽然大量的需求被释放,但基本都没有被满足,即便是最好的污水处理厂,也面临着进一步优化能源、优化资源、回收利用的需求。用大量释放的需求反向整合技术,问题为入,增量为出,用技术突破作为主导,到需求带动和整合技术供给。


链接化趋势。两个机构用线连上了,称为连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称为链接。未来将从连接走向链接。从一对一,到一对多,再到多对多,只有在产业生态中才是有未来的。


目前环境治理的甲方已经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满足环境治理需求,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绿水青山的增量中找到金山银山。这需要产业通过系统优化,创造新的价值来挖掘金山银山,要在绿水青山的增量中找到金山银山。


傅涛强调,在这样的背景下,产业需要从终点站变成中转站,才会有价值的增量,这个价值的增量称为价值的奇点。只有用链接的方式连通新的价值,环境产业才能很好的回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需要技术来支撑。  

论坛暖场视频欣赏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763b4tf8a&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近期热文

2018年度中国环卫行业业绩评选榜单揭晓!附37家企业年服务金额

3000吨/日,上海环境预中标金华市垃圾焚烧及飞灰填埋项目

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真饱和”还是“假饱和”

吐槽〡环境企业遭受四宗罪

【“大家”谈】张辰: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系统设计

声音〡市场已经对环境企业很宽容了!企业需要练好内功


编辑 | 李艳茹、洪翩翩

统筹 | 谷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