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环境安淼:全程分类下垃圾处理技术的五大新方向

李晓佳 E20水网固废网 2019-04-03

在2018(第六届)上海固废热点论坛上,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院长安淼分享了,垃圾全程分类下的固废产业技术发展新趋势。

来源:中国固废网   整理:李晓佳


2017年,《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发布,强调46个城市将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垃圾分类全面实行,不仅各地政府积极响应,也催生了市场的热情。但在这种背景下,垃圾处理技术将如何发展和创新。在2018(第六届)上海固废热点论坛上,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院长安淼分享了,垃圾全程分类下的固废产业技术发展新趋势。


以下为安淼现场分享内容:(根据现场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院长 安淼


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诸多政策,推进垃圾分类落地执行。各省市也纷纷出台举措,贯彻落实垃圾分类具体工作。



垃圾分类已经进入了发展的高峰期,安淼介绍,垃圾分类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995-1999年为酝酿筹备期。只在极少数居民区和单位开展垃圾分类收集试点。


2000-2009年为试点示范期。2000年6月,国家确立了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在部分居民区和公共场所推行了整个垃圾分类的试点。


2010-2016年为推广示范期。“十二五”期间,在每个省(区)建成1个以上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并在示范的基础上加以推广。从居民区、公共场所逐步向企事业单位、学校、农贸市场;从单一点向街镇、区全区域。


2017-2020年为普遍推行期。2017年,垃圾分类迎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公共机构、相关企业实施强制分类。开展居民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示范试点,并逐步扩大实施范围。2020 年底前,重点城市的城区范围内先行实施强制分类。


全程分类下的技术新需求


目前国内垃圾分类有几种模式:鼓励对厨余等易腐垃圾进行单独分类。采用四分类、三分类、两分类,均将厨余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其中,四分类包括厨余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干垃圾);三分类包括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两分类包括干垃圾、湿垃圾。2017年以后,将有害垃圾纳入强制分类。


在这样的背景下,垃圾对技术产生了较大需求。安淼指出,在垃圾全程分类前,整个垃圾处理体系是直线性的,垃圾进行混合收运,然后进行卫生填埋或者焚烧处理。


垃圾全程分类后,整个系统呈现网状结构。将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分出来,分别进入不同的处理体系,在每个处理体系中还会有一些交叉,产生的可回收物质可以进行循环利用,整个体系呈现了一个网状的结构,呈现了资源化的态势。



安淼指出,网状分类会对垃圾收运、处置和最终的资源化等各个环节产生不同的技术需求。生活垃圾分类,也对不同种类垃圾特性产生了影响。上海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一直在做相关的研究和积累,对上海垃圾分类小区做了多年的跟踪,根据五年的数据分析发现,垃圾分类推行的过程中,小区的干湿垃圾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


从2013年到2017年,居民区分类干垃圾热值达到2000kcal/kg以上,焚烧厂进炉热值可能达到2300kcal/kg以上。与混合收运相比,厨余类降22.4%,纸类及橡塑类增46.8%,含水率降13.0%。


湿垃圾中厨余类达到91.71%。与混合收运相比,厨余类增45.9%,含水率增33.3%,纸类及橡塑类等杂质减77.1%,仅占8.29%。


安淼指出,生活垃圾分类,改变了垃圾的种类,垃圾种类更加复杂,除干垃圾、湿垃圾外,还有更多的废旧物资、以及建筑垃圾等。


统计数据显示,回收各类废旧物资中估计有20%到30%,已经进入了上海市的垃圾处理体系,对垃圾后端处理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安淼指出,全程分类给垃圾处理技术带来了新需求:垃圾种类变多,需要应用多元化处理技术;全程分类体系下,对垃圾的资源化要求提高;垃圾全过程需要智能化技术进行监管和管理;不同种类垃圾之间通过协同作用高效和精细化处理。


全程分类下的技术新趋势


安淼介绍了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变化趋势: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从简易分散堆放到简易集中填埋。实现了从分散处理到集中处理的转变后,除了卫生填埋外,焚烧也从萌芽期逐步发展起来,卫生填埋也越来越稳定,实现了垃圾无害化,这一时期很多垃圾焚烧厂也开始建设,目前全国有三百多座垃圾焚烧厂。目前在实现无害化基础上,更注重实现各种不同垃圾的深层挖掘和精细化管理,让有用的物资循环起来,最大限度减少最终末端垃圾处理量。安淼认为,在垃圾分类的影响下,垃圾处理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实际上体现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概念。


在垃圾全程分类背景下,结合近两年新建项目情况,安淼总结,垃圾处理技术的几个新方向:    


第一,互联网+垃圾投放和收运技术。


目前每个小区都有几个垃圾,大家把垃圾放到垃圾箱子中。现在很多企业已经在做智能垃圾桶、智能垃圾厢房、智能环卫、大数据等等。将来“互联网+”会与整个垃圾投放运输环节结合起来,形成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将来,城市环卫数据采集与人工智能分类收运集成技术、分类回收的智能化设备,一体化的可再生资源回收模式等将是发展重点。


第二,垃圾焚烧技术再提升。


安淼认为,从目前我国垃圾处理的主流技术来看,垃圾分类有利于垃圾减量,但短期内并不能带来垃圾的减量。垃圾焚烧厂作为主流手段,还会继续建设和运行。


我国垃圾特征比较大的变化,尤其是垃圾热值,分类较好的在2100~3300 kcal/kg,分类较差的在1200~1600 kcal/kg。垃圾容重降低10-15%,垃圾成分中,橡塑类和纸类比例逐渐升高。垃圾特征的变化,也会对垃圾焚烧技术发展趋势有所影响:适应高热值的分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高蒸汽参数(中温次高压)余热利用系统;更清洁、更亲民、更智慧的邻利型焚烧设施。


第三,稳定高效的湿垃圾处理技术。


虽然湿垃圾在国内通过垃圾分类很多年了,国内也上了很多项目,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特别成熟的技术路线。


安淼指出,统计显示:国内一百多座城市在2016年及之后建成、在建、拟建的设施中:以厌氧发酵为主体的处理设施占比约95%。建成项目规模多数在200t/d左右。


餐厨垃圾的另外一个处理方向是小型的生化处理机,在学校、高档小区,以及比偏远的地区,小型生化处理机的项目比较多。安淼表示,生化处理机不仅体积小,易操作,使用灵活,源头减量效果好,而且可实现就地分散处理,减少垃圾运输成本和污染。


安淼认为,湿垃圾处理要将规模化处理和分散式处理结合起来。规模化处理,主要是以区或市为单位餐厨垃圾集中处理,运营成本低,环保措施更完善,集约化处理是发展趋势。


分散式处理,主要是各街道、转运站或学校食堂分散处理。工艺比较简单,配套不完全,从整体看成本比较高,可作为规模化的辅助。


目前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首先湿垃圾包括餐饮垃圾和厨余垃圾,这两种垃圾的处理方式不一样。但是一个城市会同时产生这两种垃圾,要做到协同处理,将是未来主要考虑的方向。


另外,厌氧技术方面,目前因为中国垃圾的特性,油的含量较高,突破高油高盐分离和沼渣资源化,也是未来思考的方向之一。


三是,好氧技术方面,还存在臭氧控制和肥料产品品质控制等问题。


四是,生化处理机,还要考虑提高菌种安全性、稳定性,改进臭气控制技术。


第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


建筑垃圾包含多种,目前主要处理对象是装修垃圾、拆除垃圾。国内装修垃圾处理生产线主要工艺流程是在原有拆除垃圾生产线前端增设轻物质分选设备,大部分项目为临时或中试实验性质,,生产线故障率较高、分选效率较低、工作环境较差。装修垃圾处理经济效益差,一般靠政府补贴,并且其末端不可利用的产品需政府消纳。


拆除垃圾处理厂较多,经济效益好。产品以各级骨料、再生砖为主。项目整体建设标准不高、缺乏完善工程设计,部分存在环保问题。


城市在不停的扩展,新建项目不停上马,这要求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环节做得更精准,产生的产品能够更有价值,符合市场短缺的需求。安淼提出了多维度的装修垃圾资源化思路,进一步解决再生骨料销路问题,实现装修垃圾资源化产品的多路径利用,解决天然建筑材料紧缺的难题。


第五,园区化整体协同处理技术。


园区化协同处理指分选、焚烧、生化、再利用、填埋处理等各种固废处理技术于一身,实现处理设施集中布局、二次污染集中控制、实现资源化的固体废物综合处理园区。


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公文《关于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办环资〔2017〕1778号)对城市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提出了指导意见,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的建设。安淼指出,园区集中处理,避免了多个项目多次选址的问题,同时实现园区内各种能量流和物质流的有机结合和循环利用,是将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关热文

回归技术本源,2018上海水业/固废热点论坛盛大开幕

傅涛:重归技术时代后,环境技术创新的五大趋势

E20携手上海市政总院、北京市政总院  联合成立“两山系统规划中心”

上海环境邱江:固废行业热点分析与思考

上海市政总院熊建英:全面解析老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新技术


编辑 | 李艳茹、洪翩翩

统筹 | 谷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